03.01 甲午战争后,如果清朝坚决不同意和日本谈判,那时的日本能把清朝灭了吗?

我想淹死在学海里


个人观点依照日本当时的国力其实是只够把北洋水师干掉的,如果清政府坚持抗战的话会把日本直接拖垮吧,但是依照当时的清政府的情况是不会这么做的,所以历史还是这样


92浙江老大爷


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先要清楚甲午战争的背景,甲午战争的背景是中国进行洋务运动近三十年,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刚好近三十年,甲午战争的爆发本质是日本资本主义化道路之后想入侵中国进行的一次试探性战争,当时日本并没有直接威胁中国,而是通过入侵中国的附属国朝鲜向中国进行挑衅。

所以通过背景分析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很强大,毕竟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过不到三十年,所以在这场战争之初日本是没有信心的,它们没有敢直接入侵中国,而是通过入侵朝鲜对中国进行试探性的挑衅。

以当时双方的军事实力来说,其实清政府已经进行洋务运动三十几年了,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化进程差不多,但是日本是从本质上进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革新化,而清政府只是重金购买的西方淘汰装备和战舰,清政府愚昧的认为购买西方武器就可以革新除弊,实际上就是因为请政府的本质观念没有改变,所以造成了同样是三十年的发展之路,清政府只是买到了西方先进装备的皮毛,而日本是从本质上进行了改变,通过新制度革新了科技和装备技术。

再有就是清政府对日本海军不够重视,其实在甲午海战之前,台湾巡抚刘铭传、两江总督沈葆桢等有识之士就已经上书朝廷,希望清政府重视日本海军力量,而刘铭传和沈葆桢上书清政府之时,日本是在举全国之力发展军备,当时的日本着重发展军备尤其是海军力量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侵略小小的朝鲜半岛吗?很明显那是不可能的,日本的野心和胃口就是想吃掉中国,但是愚昧的清政府和败家老娘们慈禧却不把刘铭传和沈葆桢等人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借口经费开支紧张削减了军费支出,而在经费紧张期间,败家老娘们过大寿可从来没简朴过,都是从奢侈为主。

所以在日本一心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力量的时候,清政府还不重视日本的发展,反而还削减了军费支出,这样一来一往,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实力如何能和日本海军相比?

在甲午海战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不重视日本的海军力量,清政府中央权力阶层腐朽堕落,虽然洋务运动搞了近三十年,但是军费开支的重要性总会排在老佛爷等王公贵族享受比如过大寿后面,导致清政府的战舰和装备比日本海军力量差了很多;

其二就是清政府中央内部权力派系纷争,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对洋务派为首的李鸿章进行攻击,施加压力,由于翁同龢是光绪帝老师,所以光绪帝是力挺翁同龢,甲午战争很多战略失误都是由中央混乱的指挥所构成,而这些战略失误可以说都是党派争端而带来的;

其三就是清政府没有从本质上进行革新变法,洋务运动只是徒有其表,学的西方的皮毛,没有在本质上进行改变,所以战败。

分析完甲午海战,再来看看如果甲午海战清政府拒绝赔款的话,那么日本能灭掉清政府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可能。

你可以想象一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军事力量要比甲午海战时期厉害得多,但是它灭掉了民国政府了吗?同样道理,中国幅员辽阔,日本军队真想灭亡清政府,它需要很长的补给线和很多的兵力,日本没有这个力量。

如果清政府拒绝赔款,继续硬挺着,日本真拿它没办法,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一旦日本军队登陆的话涉及到补给和兵员问题,日本是很难彻底灭掉清政府的,所以清政府真拒绝赔款的话日本顶多继续侵占中国制海权,然后入侵中国的港口城市。

但是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权力阶层对列强已经是害怕极了,本来只怕西方列强,这回发现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在日本面前不堪一击,所以他们又开始害怕这个东方列强,他们只想求破财免灾,息事宁人。

说白了甲午战争赔款完全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成就了日本一跃成为资本主义列强,要知道在甲午战争三十多年以前日本也是和中国一样饱受西方列强侵略,日本险些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如果不是出现了明治天皇,那日本可能比朝鲜还惨。

而清政府懦弱无能让同样备受西方欺凌的日本一跃翻身,在甲午海战之后西方列强终于认可了日本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军事强国的地位,其实西方列强很好奇同样学习三十多年的中国和日本谁究竟能成为下一个列强,很可惜无能的清政府只需到了皮毛,也正是因为甲午海战以后西方列强越来越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对中国的侵略和勒索更加的肆无忌惮。这就是人必自侮而后被人侮之,自己都不图振作自强,那么别人还会对你手软吗?

即使战败后清政府的权力阶层也从来没有反思过为何洋务运动三十年打不过同样资本主义化三十年的日本,因为他们是不想像日本一样从根本上改变本质,历史不是没给过中国人和清政府自强的机会,而是当权的清政府根本没有去珍惜,所以在甲午海战之后就注定了清政府必将走向败亡之路。


小岛知风


不可能做到的。

光从军事实力对比看:清朝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最西化的李鸿章淮军也损失殆尽,老湘军(湖南巡抚吴大徵部)也被证明战斗力不堪;而日军陆海军都基本保持完整,虽然供给有一定困难,但毕竟缴获不少,不足部分靠抢掠以战养战也能支撑一段。咬一咬牙,杀进北京城,为山县有朋哥哥夺了鸟位其实没有太大的难度。

问题是这不是中世纪战争,不是中日双方两家的事,列强不可能允许鬼子抢夺最大蛋糕,鬼子也没胆量硬扛——战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就证明了这点。

只是以满清朝廷之无能闭塞,它们不可能知道还有这个外力可借。即使知道它们也不敢借,因为满清向来防内贼重于外寇,他更害怕战乱持续有人乘机起事。


真正鳄鱼不哭


日本是没有能力将清朝消灭的,日本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并没有撼动清朝统治的根基,加上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内资源匮乏是不可能将清朝彻底打垮的。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大额的赔款并不是为了灭亡清朝,因此日本还不具备彻底打败清朝的实力。

实力对比清朝和日本你会发现日本其实不强大

清朝输掉了海战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了,辽宁半岛和山东半岛也被日军占领,李鸿章的淮军损失惨重,但清朝还有新军数十万人。在洋务运动的30年里这些部队都进行了新式改编尤其是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德式新军战斗力还是有的,日本并没有把清朝的陆军彻底的打垮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日本虽然经历了明治维新但是日本能动用的总兵力也不过八万人,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实力还没有在清朝水师之上,因此随着战争的持续日本会比清朝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毕竟清朝国土面积广阔可以和日本做持久战消耗战,但日本却不具备打消耗战的实力。

清朝战败的原因是国家的腐败和统治者的保守

慈禧太后的战和不定导致了清朝的最终战败,假如一开始就树立不投降和日军死拼的态势,那么日本就不会打赢这场战争。统治者的保守不仅葬送了北洋水师还让8万淮军精锐也毁于一旦,这样的教训似乎有点太深刻。

假如清朝迁都不投降不签订合约赔款,日本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日本建立的联合舰队已经是倾全国之力,假如再和清军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玩抓猫猫日本显然是玩不起的。

只可惜日本搏命式的进攻换来了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笔巨款也让日本的军事工业爆发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日本在短短的20年后就成为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

假如清朝一开始就确立全面阻击延迟日本的策略举全国之力支援朝鲜,那么日本是不可能打到中国东北的,就是因为统治者的保守最终导致了清朝的全面溃败。虽然是溃败但受死骆驼比马大,日本还是没有能力占领整个中国,即使是几十年之后的日本也在中国败下阵来,这只能说正义必胜侵略者必败!


秋雨鲁北说历史


导语:甲午战争后期,清朝政府如果坚决不与日本和谈,把战争继续下去的话,日本不但不能灭了清朝,反而会被清朝拖垮的。

其实,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后期,日本已经承受不住战争的巨大压力。

虽然日本军队在海上、陆上战场连战连捷,清军望风而逃,但是,战争对财力物力的庞大消耗,压得日本政府和日本民众喘不过气来。

战前,日本天皇一天少吃一顿饭,带头号召日本民众简衣缩食,积攒财力物资,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侵华战争。而这些好不容易集聚起来的财物,在甲午战争的进行过程中,很快就消耗完毕;为了把战争进行下去,日本政府迫不得已,只能加重赋税,压榨日本国民,掠夺日本人民的血汗钱,来维持战争的开支。

日本人民已经无法承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当时日本各地纷纷爆发农民暴动,给日本政府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日本的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因此,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首先开口,要求与清朝政府进行和谈。

此时,清政府如果洞察日本的国情,采取强硬的态度,必然能够在谈判桌上取得优势,签订不那么丧权辱国的和谈条约。

可惜的是,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主要统治者都是井底之蛙,毫无政治远见。战前,他们盲目自大,认为日本不过是弹丸小国,一定是不堪一击;而在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军队连连获胜之后,他们又惊慌失措,吓破了胆;一味想着赶紧割地赔款,结束中日之间的战争,以便自己继续去享受骄奢淫逸的寄生生活。

因此,当日本政府一提出和谈,清政府立刻受宠若惊,喜不自胜;当日本在谈判桌上提出了讹诈条件之后,清政府也满口答应,随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结语:就本题来讲,甲午战争时候的日本,实力远远不及二战时期的日本。如果清政府坚持不谈判,它一定会寻找借口,讹诈清政府一些赔款,然后就坡下驴,主动结束战争的。它根本就没有进攻中国腹地,消灭清政府的军事实力!


品茗读史


没有可能,当时的日本是性格比较强悍,所谓“胆正”,可是身子骨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么结实,彼时日本也“体虚”。

甲午战争日方总指挥是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是把朝鲜从大清“独立”出来,自己全面控制朝鲜。

1894年9月16日,清军大败于平壤,由于弹药和粮食不足,日军在平壤一带其实是苦战,如果不是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朝鲜之战谁胜谁败也未可知。11月上旬,山县有朋指挥的日军第一军攻到了鸭绿江边,大山严指挥的第二军也在11月21日攻占了旅顺,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这位靖国神社里的至今全日本公认正牌"军神",当年"业绩"是如今中国人都忘记了的旅顺大屠杀。

因为日军后方供给不上,按照原来计划,应该就地筑营,等待来年春天杀到直隶决战。谁成想曾做过陆军卿(陆军大臣)的山县有朋,这一位明治维新时代的通天大人物,贸然下令进攻海城。海城是山海关的屏障,山海关的得失事关清廷祖陵,清廷于1894年12月10日致电四川提督宋庆,令其“重赏严罚”,所以清军在海城一带作战异常勇敢,帮办北洋事务的宋庆指挥清军170余营约8万人,先后组织五次反突击,虽然没有夺回海城,山县倒也没在海城讨着大便宜,无法持续性攻击推进。

伊藤博文对山县有朋忍无可忍,睦仁天皇圣明,调走了自己在位期间第一屌人山县有朋。伊藤博文放弃了在直隶和清军决战的计划,改为进攻威海卫和台湾,放弃进攻山海关是为了给老佛爷留个念儿想——我打你的目地不是非要推翻你不可,而进攻威海卫和台湾则是为了逼大清谈判。

大清国政治腐败、军事无能,错判日本战略目的,没能逃得了伊藤博文的算计,历史上头一遭败给撮尔小倭国,乖乖赔款割地,反正不耽误我满清权贵继续统治中国江山和百姓。


颤动的丹田


如果清朝继续打下去,日本绝对会被拖死,日本才打到辽东,基本国库都被消耗尽了。再打下去,日本会主动谈和解,到时候估计就没那么多赔款了。

但为什么满清投降了呢??从甲午战争过程都看出来了,不是满清在和日本作战,而是北洋水师在和日本作战,配合的淮军一路溃败,是他们不能打么??叶志超可是淮军名将,会那么怕死,并且当时日本陆军也不占优势。

归根到底,太平天国以后,南方清政府基本控制不住了,再跟日本打下去,怕力量损耗江山不保,满清政府最大的威胁在南方而不是日本


伊洛川373


当然是不能的。

1、从国力上来分析。

甲午战争开始前,几乎没有国家看好日本。毕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期望全面西化脱亚入欧才26年的时间。清政府虽然积贫积弱,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割让大片土地,赔偿巨额赔款,但综合国力仍在日本之上。

2、从军力上来分析。

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同时起步,初有成效。清朝国内组建了福建、北洋、南洋三支海军,武器装备多购买于德国、英国等国,旅顺港号称“亚洲第一要塞”,“定远号”号称“亚洲第一舰”。国内军工企业也比较完备,安庆内军械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等均能生产装备。甲午海战只是使得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仍有一半的实力。

3、国际社会的不允许。

从后面的三国干涉还辽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来看,西方列强不会允许日本灭亡中国。清政府的存在,才符合众多列强的各自利益。


写作爱好者小谢


通过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但是清朝的陆军和炮兵都还有有一定的实力,如果坚持不议和我认为第一种可能:日军最多会耐着不走,不会继续攻打清朝,但是赔款和割地是不可能的,清军坚守阵地从而拖垮日军。第二种可能:如果清军能够反攻,日军可能会撤离到海面以等待时机,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支援,时间久了日军无力支撑,就会撤退,当时的国际环境很多欧美势力也不愿意日军做大,基本上不会支持。所以如果清军坚持抗敌不议和,日军应该不会捞取到太多好处。


好印象影视策划


那个时候日本还没有很强大,明知维新也才过去三十来年,甲午战争本来也是侥幸赢了清朝,当时日本海军实力不如清朝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后,如果清朝不同日本议和,日本不可能灭亡清朝。

清政府当时已经被列强打怕了,已经没有了骨气,也没有了正常的判断。慈禧太后没有蒋介石那种决心,不愿意过颠沛流离的日子。因为一旦中日再次开打,日军肯定会登陆作战,会进攻北京,皇帝太后要逃出北京避难。

但是,日本人不可能消灭清朝,小日本的实力绝对做不到。清朝后来和日本和谈,割地赔款,无非是花钱买平安,十足的丧权辱国,奇耻大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