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當小孩子憤怒時,出現打罵媽媽的現象,媽媽應該怎樣做表示界限感?

擁抱陽光accept


揍唄!這有啥好說的?

一個兒子連媽都敢打,這種忤逆,在古代是直接亂棍打死的。

我還沒有當爹,但我是兒子,我知道我是我媽最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我媽晚年生活最大的保障。我可以和我媽有爭吵,有衝突,但是,別說打我媽,我都不會罵我媽一句,當然,她也幾乎不罵我。

別和我說打了也不管用,那是你打的不夠狠。

不過話再說回來,如果孩子已經到了初中,到了青春期還這樣的話,我個人的建議哈,趕緊再生一個吧,現在這個孩子,你一輩子基本指望不上了。


北海青鯉


年前去表弟家就遇到了這個事,小侄子五歲,因為要吃涼水果他媽媽沒給他拿,他就又哭又叫的踢他媽媽。他媽媽估計是習慣了,不躲只是拉著他的手,我跟我姐看到了就說了小侄子,說你不該打媽媽,媽媽這麼愛你,每天帶你也很辛苦應該要愛媽媽不要打媽媽。孩子就一句話也不說躲在媽媽的身後看著我們。媽媽看到孩子這樣就說,生氣了?姑姑們不是故意惹你生氣的。然後我跟我姐就不敢再說了,我怕再說,孩他媽就該生氣了[笑哭]


啾啾貓咪


有一天我家老二的玩具槍找不到了,“媽,我的槍呢!怎麼找不到了?”“你的槍,我怎麼知道在那兒啊!”“我的槍找不到了,就怪你,不給我收好。”不高興的噘著嘴。我一看他快哭鬧了,我立刻把我早已準備好的硬紙板偷偷的放進我的衣服裡,剛好把肚子蓋住,“你的東西你不好好保存,找不到了,到怨氣我來了,老師沒教育你自己的東西自己收自己管嗎?”“啊!……就要我的槍,就怨你,就怨你。”連哭帶鬧的往我肚子上打開了,“哎呀!好疼啊”“你也知道疼啊!你打過我多少次了,那次我不疼啊!你好好想想吧!”然後我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他主動走到我跟前認錯,“媽媽,我錯了,以後我不打你了,誰都不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東西,自己收自己管。你能原諒我嗎?媽媽。”“能,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希望你能說到做到。只要你努力 ,媽媽依然相信你愛你。”我把他摟在了懷裡,第一次聽到孩子說出這樣的禪悔話。“媽媽,你的肚子摸著也不硬啊!為什麼那會兒我打你 我那麼疼呢?”“你犯了錯,用的力氣太大,當然疼了,要不你打一下桌子再試試?”我偷偷的笑了。後來他也改正錯誤了。


陽光面對未來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我想說,不管什麼原因,孩子打媽媽,這種行為一定是要被禁止的,但是我們要採取恰當的方式方法。

前段時間看了一期《超級育兒師》,8歲小男孩李默睿給我的印象很深。

李默睿是一個情緒化非常嚴重的孩子,他狂躁、暴怒、不講道理。尤其是對待媽媽,不但蠻橫,而且還暴力。

蘭海老師發現李默睿媽媽的胳膊上有一大片淤青,一問才知道是兒子發脾氣的時候咬的。

蘭海老師靜靜地觀察著李默睿家的日常。

李默睿很依賴媽媽,做什麼事都要媽媽陪著他,媽媽要上廁所,他都要跟著,為此爸爸批評了他。被爸爸批評的李默睿很委屈,不過他顯然是想控制自己的情緒,紅著眼圈,喘著粗氣。

這時候,媽媽出來了,看到委屈的孩子,爸爸媽媽都開始安慰李默睿。兩個人一個說沒事,另一個說沒關係。媽媽還叫李默睿去寫作業,這時候李默睿的情緒徹底爆發了,開始大哭大叫,拖著媽媽進了房間,並且開始踢打媽媽。在媽媽招架不住的時候喊爸爸,爸爸過來把李默睿連拉帶拽的拖進了客廳,兩個人的衝突變成了三個人的衝突。

經過一段時間媽媽的安慰,李默睿的情緒趨於穩定,開始玩遊戲。接下來李默睿又和媽媽因為玩遊戲的時間玩起了拉鋸戰。

媽媽:再玩五分鐘。

兒子:二十五分鐘。

媽媽:二十五分鐘太多了,十分鐘差不多!

兒子:不,二十五分鐘。

從李默睿家的這些衝突可以看出他們的家庭存在幾個問題。

1、父母不接納孩子的情緒。

李默睿在被爸爸批評後,爸爸媽媽看似在安慰孩子,但是一個人說沒關係,另一個人說沒事的,顯然都沒有接納李默睿的情緒。

2、父親在家庭關係中的缺失

從蘭海老師進入李默睿的家中開始觀察,爸爸的手機就沒有離手,不是玩遊戲就是看視頻,爸爸兩次出現在李默睿和媽媽中間都是因為媽媽招架不住的時候,用以暴制暴的方法粗暴的制止李默睿的做法。

3、在李默睿情緒爆發的時候,媽媽沒有指出孩子的錯誤,而是一味的安慰他

很顯然,這樣的問題對李默睿的情緒控制沒有一點作用,只會讓李默睿的情緒越來越壞。

那孩子出現了這種憤怒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會憤怒,通常是因為某件事情沒有達到他的心意或者要求,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於是情緒便爆發,這時,他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包容。如果孩子的的情緒在此時能夠被接納,它會更容易平靜下來。

2、家庭中要有明確的規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首先,讓孩子知道打罵人是不對的,這個人不管是誰,即便是媽媽也是不對的。

第二,當孩子情緒激動無法控制,已經開始打罵父母的時候,一定要制止,但要注意方式,不能強行逼迫,而是溫和又堅定地告訴他:我不允許你這樣來傷害我,即便是你的媽媽。媽媽可以先跟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因為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所以很憤怒,我可以理解。換做是媽媽的話,媽媽也會生氣,但你不能打、罵人,這樣做讓人很傷心。如果你停止打罵,我可以陪在你身邊,如果你還打、罵人的話,那我只有先離開了,等你冷靜下來,媽媽再和你談。

3、等孩子平靜下來再溝通

當孩子鬧完以後,情緒冷靜下來,父母一定要和孩子進行溫和的談話,先將事情的原委梳理清楚,理解孩子背後發脾氣的原因,然後,父母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給出自己的建議,和孩子打成共識。

談話結束的時候一定要再次提醒孩子,再生氣也不能打罵人,這不僅對別人不尊重,也會讓別人的心很受傷。

每個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像前面李默睿的情緒,就來自於爸爸在教育孩子中的缺失,還有媽媽對孩子的溺愛。不管怎麼鬧最終的勝利者肯定都是李默睿自己,自己的不滿情緒都能通過這種方法得到解決,最終導致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情緒化越來越嚴重。


呂小愉


我會毫不猶豫地打回去,用他同等的力度。

不是真的要揍他,而是要告訴他兩件事。

第一、被無端欺負,要還手。

第二、我們之間是平等的,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即便我是你的媽媽。



在我們家也真的就是這樣做的。

一天晚上,孩子舞弄著一個玩具,不小心打到我嘴唇,挺痛的,我假裝哭偷看他的反應,他也偷看了我接著若無其事地繼續玩。

我說你打到我了應該給我道歉,他著急辯解說是玩具打到你了不是我。於是我拿起玩具打回去了,他哇地一聲尖叫著歇斯底里地哭起來,給他擦眼淚一把將我甩開。接著就毫無意外地哭吐了(從小如此,大哭或劇烈咳嗽就會吐),去找爸爸告狀,結果被一頓臭罵還被要求自己收拾,委屈極了,邊拿紙巾擦地板邊說媽媽打我了。



地板擦完,我把他抱起來輕聲問:

剛才媽媽拿玩具打你,是媽媽打的還是玩具打的?

媽媽打的。

那你剛才拿著玩具不小心打到媽媽是玩具打的還是你打的?

我打的。

媽媽故意拿玩具打你,是媽媽不對,媽媽應該跟你道歉,雖然你是不小心打到媽媽的,但是都把媽媽打痛了,是不是也應該跟媽媽道歉呢?

於是,我們相互道歉,相互擁抱,又能愉快地玩耍了。

如果孩子只是因為憤怒打我,那我真的會毫不猶豫用同樣的力度打回去,不是為了揍他,而是用實實在在的例子告訴他,並且讓他記住,打人不對,被欺負要還手。


小麥小丫頭


說說我的真實經歷吧,我女兒四歲了你說她脾氣暴躁吧,有時候又乖的跟個小白兔似的,你說她聽話老實吧,又把你氣的恨不得狠狠的揍上她一頓,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天堂裡的魔鬼,每天給你不一樣的喜怒哀樂。

有一次我女兒生我的氣,對我動手,打了我胳膊,我當時很生氣,我說:你不喜歡我了嗎。我女兒本來是面目猙獰的用手打我的,聽到我問她的話就停了下來哇一下就哭了,我就蹲下來抱抱她說:我知道你還喜歡我,但是你不能打我,因為我是你媽媽,每天照顧你給你做飯、洗衣服、陪你玩,你還打我,我很傷心。我很愛你,你愛我嗎。我女兒擦擦眼淚說:我也愛你。然後我就抱著她反覆強調我是愛她的,給她安全感。

有時候孩子鬧脾氣我們溫柔的哄哄她就好了,如果你對她很兇又動手打她的話,會起到反作用,她會更叛逆,就不願意跟大人溝通,這就有了代溝了,希望再遇到孩子動手打人的時候,大人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耐心的引導吧



淘氣的小魚仔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今年六月份的一件事。

身邊的例子

6月份,參加孩子幼兒園畢業典禮,孩子坐前排,家長坐在後排,我和一位寶媽坐一起,這時孩子跑過來要手機要拍照,因孩子都安安靜靜的坐著,媽媽不想讓孩子跑來跑去,跟孩子說手機放車上了,勸孩子坐回去。

孩子因沒拿到手機📱,生氣的打了媽媽兩下,當時我很詫異,說了句“小孩子不能打媽媽哦”,孩子看了看我,有些不好意思,回到座位上。我和寶媽說,不能讓孩子打媽媽,現在還小,應該糾正下。媽媽說,孩子小有點捨不得。

一會孩子又跑來要手機,開始媽媽說沒有,我們也附和,“小朋友都不拍照,要在前面坐好”,孩子又磨了幾句,已經有些意動要回去,這時寶媽掏出手機給了孩子。唉,還是沒堅持到最後。

同學3年,我們比較熟,我說,5歲多的孩子,正是是非觀建立的關鍵期,好多事需要我們告訴她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第一絕不能打媽媽,第二我們說了就要做到,讓孩子認真對待我們的指令,以後也會遵從,也會尊敬父母。有時我們對孩子稍微不捨,對孩子將來反而不是好事。

寶媽說,可能年紀大要的孩子,有點捨不得,以後得注意些。

孩子打媽媽如何做

其實,孩子憤怒時打媽媽,第一次就要制止,對孩子的錯誤行為,我們第一時間表明態度,不吼不罵也不打,堅定的走開或是一段時間不理他,通過表情和態度告訴孩子不對。

孩子還是很在意母親對的他態度,一會他會認識到不對,慢慢的我們和孩子交流,堅定而和善的告訴他,“你生氣,我理解,但打媽媽不對,可以和媽媽說出你的要求,若是合理的一定會滿足”。對孩子不合理的訴求,可以給孩子多些選擇,孩子也不會糾結在憤怒的情緒中。

孩子教養中,我們要給孩子的行為設定清晰的限制,他們錯時,和善而堅定的制止,明確的告訴他要如何改正。做的好時,及時的鼓勵和表揚。不專制、不忽視也絕不溺愛。同時給孩子多些選擇,幫孩子釋放憤怒的情緒,這樣培養的孩子,更有原則更有界限感。


寫在最後

孩子是棵小樹,成長中需要我們扶正和呵護,但旁逸斜出的枝條也需要精心修剪,孩子錯時不妨堅定而和善的告訴他們吧,如此才能更有界限感,您說呢~


格桑花談育兒


導讀:小孩子憤怒時,出現打罵媽媽的現象,我們要怎麼處理?孩子年幼時光,父母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父母對任何事情的處理方法,都有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真正愛孩子要講究方法和技巧。愛孩子也要會學習。

我家兩寶第一次打人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印象中大寶三歲左右的時候,失手打過我一次。當時我很生氣,然後把他東西的包都撿好,假裝不要他,邊撿東西邊告訴他,媽媽這麼愛他,他卻動手打媽媽,那我不要他了,把他推出門外……。雖然後來大寶再也沒有動過手,但是這種方法很不好。

二寶兩歲多的時候,也打過小朋友,我很生氣,打了他兩下,然後把他扔出門外。他當時哭著說;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打人了。後來他又打,還專門打同一個人,我這次沒有打他,而且把他抱到一個人少的地方,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很認真的告訴我,小朋友總是亂按那個機器,他怕機器會壞。然後我問他打人對不對,應該怎麼處理?他態度很好的認錯了,然後說有問題找媽媽,後來就沒有動過手。

前幾天,幼兒園老師投訴二寶經常打人,我問清楚原因後,萊寶說有個小朋友打他,他也打回去。另一個小朋友是插隊,所以他才動手的。後來我問他,打人對不對?要怎麼處理,二寶說打人不對,有問題找老師。後來寶爸又和他溝通。我們買了很多關於打人的後果的書回來給他看,現在二寶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孩子憤怒會打人,父母怎麼辦?

孩子憤怒會打人,這是情緒的一種發洩和表達。成年人有時候也控制不住自己。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個好榜樣,有任何問題不能動手打孩子。孩子憤怒時要學會接受孩子的情緒,正確的情感引導,以溫柔PK孩子憤怒。孩子打媽媽或者別人,媽媽馬上制止,把孩子抱在懷裡,溫柔的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剛才的事情我們應該重新商量一下,或者聽聽你的意見,你消消氣,消消氣。


等孩子平靜下來後,引導孩子打人對不對,或者給孩子講烏鴉喝水和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是怎麼處理的,讓孩子遇到問題,學會處理解決。打人不能處理問題。

大寶11歲,二寶5歲,隨著他們的長大,我感覺帶的很吃力,後來才發現我用我父母教育我的方法教育孩子,已過時。所以我買來很多親子的書回來學習。慢慢的,孩子們越來越優秀了。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愛上學習。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留

書霞育兒說


我養了兩個孩子,雙胞胎,有一個前段時間就會特別容易急躁、憤怒,然後打姥姥,打姥爺,偶爾也打媽媽,但另一個完全不會。

我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給了孩子們錯誤的示範,但為什麼倆孩子完全不一樣?

所以,孩子真的因人而異,並不是所有方法都適用於每個孩子。一樣的教也會教出倆完全不同的孩子。

在一個娃出現這種打大人的情況,我開始的時候很驚訝,也同樣感到憤怒,跑到腦袋裡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打回去,讓她知道疼,她以後就不敢了。

但轉念又一想,這是在讓孩子害怕嗎?她不敢打你是因為你是大人,打不過你,必須聽從於你,而不是他真正意識到打人是中錯誤啊。他可能不再打你了,但他還會發洩到別人身上。


所以,我覺得重要的是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正確表達。

通過繪本認識情緒

可以通過講繪本讓他了解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會有情緒,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比如《情緒小怪獸》之類的,把情緒擬人化了,可以把情緒裝到一個小瓶子裡整理好等。多講一些,潛移默化就會到孩子心裡了。

幫孩子梳理情緒

比如出現孩子生氣打你了,這時候告訴他,打人很疼,媽媽會傷心。引導他說出原因,如果還不會表達,可以替他說出他真實的想法。

比如我家二寶,她很少發脾氣,但拗起來也是非常執著了。她是一個秩序感很強的孩子,當然也可能正處於這個階段,你如果說出她心裡的秩序,那不管她上一秒哭多厲害,馬上就會停。

有天吃飯,姥姥非要喂她,她就大哭說不用,然後姥姥走開她還是哭著大聲說話,我們都沒聽出來她說什麼,後來我看著她想明白了,她想讓姥姥幫忙擦乾眼淚,然後我說完她就笑了。

所以,還真得有點兒耐心去幫孩子梳理一下情緒,其實她們很多時候都是來的快去的也快,一會兒就好了,我們也沒必要真跟孩子較勁。立規矩最好的階段應該在平時的陪伴中,犯錯誤了要先建立聯結。


教會孩子正確表達

相信我,你通常說出孩子的感受,幫他們梳理好情緒了,孩子一般都會平靜,不會再無理取鬧,這個時候可以教他們怎麼正確表達。

打人、哭鬧都要不到自己想要的,可以跟媽媽好好說。記得我家大寶有一段就總喜歡說:“媽媽給我吃個香蕉吧,我都哭了,你快給我吧。”我會跟她說:“媽媽給你吃的並不是因為你哭了才給你的,而是你到了吃水果的時間了。”在我這哭鬧永遠得不了逞,她們現在都很明白。

但孩子嗎,其實他們也很聰明的,這時候他們可能知道這招對家裡老人管用啊哈哈。不過大原則方向還得父母自己把控吧,就是打人現象肯定不能默許。

讓孩子知道打人得不到想要的,打妹妹搶不到玩具,打姥姥拿不到水果,打媽媽更嚴重了,什麼都拿不到還會有批評講道理。

慢慢他就明白了,養孩子就是這麼一個共同成長的過程吧,我們一起加油。

我是一個混跡育兒圈10年終於得以自己施展拳腳的雙胞胎寶媽,是朋友圈中的輔食達人,育兒小百科,愛生活愛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與您一起同行,在育兒育己的路上共同學習成長哈。記得幫我點贊關注哦哈,謝謝!


帥帥育兒


我來說說我的親身經歷,就發生在半個月之前。

我女兒今年上初二,正值青春叛逆期。半個月前的那個週末,因為臨近期終考試,所以愛人要求孩子在家好好複習,然而孩子竟偷偷拿著手機整整看了一個週末,把作業都給耽擱了。問其手機是從哪裡來的?竟不肯開口告知。我愛人憤怒不已,狠狠批評了孩子,卻不想孩子竟和愛人大吵起來。

對於這樣的現象,實際上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因為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如果不把這樣的事情扼殺在萌芽狀態,恐怕以後的事態會愈演愈烈。

事發之後,我的愛人也很是難過。我狠揍了孩子一頓,這是我第一次動手打孩子。可能很多人反對這樣的做法,以前我也很反感“棍棒式”的教育方式。但是在某些原則性的事情面前,你必須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否則任其性格習性發展,等到孩子真正走上社會後,就很難有立足之地。

當然在揍過孩子之後的第二天,我給孩子買了很多平時喜歡吃的零食,同時和他進行了推心置腹式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更多的注重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但是也會重申有些事情是不能去觸犯的,比如和家長的打罵。

對於類似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但不管怎麼樣,都是希望孩子的身心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