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父母陪娃的“误区”,认为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行,但其实是无用功

心冠肺炎肆虐的这个冬季,每个人都过得十分压抑。但是,对于很多平时没有时间陪孩子的家长来说,却是一个能好好陪陪孩子的不可多得的机会。

我们上网的时候或者刷朋友圈的时候,也时常能看见带娃的爸爸妈妈在网上或者朋友圈晒的自拍小视频,看起来和孩子确实相处的很不错。

父母陪娃的“误区”,认为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行,但其实是无用功


可是,在这些小视频中,同样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家长在过了最初的在家陪伴孩子的新鲜劲以后,陪伴孩子的方式就出了很大的问题。很多家长都认为陪孩子陪孩子,只要陪着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事实却远不是如此。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盘点几种于孩子成长很不利的带娃方式。

1. 家长主观式带娃

什么叫主观式带娃?顾名思义,就是家长太主观了,带娃全凭自己喜好。完全不顾孩子的主观感受,不确定孩子是不是喜欢自己的方式,就盲目的开启了带娃之路。

小李平时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带孩子。由于疫情关系单位放假了,小李想着正好成这个机会好好陪孩子。小李找了很多有意思的绘本和孩子一起看,常常孩子还没怎么样,自己却看的津津有味,哈哈大笑。可是孩子却丝毫不买账,丝毫没有显示出与小李的亲近之意,让小李很是找不到头脑。

父母陪娃的“误区”,认为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行,但其实是无用功


其实,我们身边这样带孩子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自己认为好的就和孩子一起玩,自己认为不好的就主动排除,其实这就忽略了孩子的主观性,要知道孩子的和成年人的思维并不一样,在更多的时候,如果想要孩子和自己互动,就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

2. 家长隐身式带娃

隐身式带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此时虽然陪着娃,但是更像没陪娃,虽然在孩子的身边呆着,但是就像给自己施展了一个隐身术一样,孩子干啥我看不见,我干啥也和孩子无关。

小王就是隐身式带娃的代表。当孩子找小王来玩的时候,小王扔给了孩子几本书让孩子自己看,自己则捧着手机刷微博。当孩子看完了书,小王又甩给孩子一盒积木,自己躺在一边的沙发上,看上了刚更新的电视剧。孩子看着小王,转身便去找妈妈了,甚至也不愿意和小王说话了。

父母陪娃的“误区”,认为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行,但其实是无用功


这样的父母少么?答案是否定的。很多父母这边看着孩子,手里却拿着手机不停的刷,陪伴孩子于他们而言成为了一份不得不做的工作。而这样的陪伴,哪里又是孩子想要的呢?

3. 反客为主式陪娃

反客为主式陪娃与隐身式陪娃正好相反,是家长过分的强调自己的存在感,从而降低了孩子对游戏活动的参与性,让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的余地。

有一次和表姐视频说,正好可能到她陪伴孩子的方式,当时她正在和孩子玩堆积木的游戏。孩子正玩得津津有味,表姐上来就将孩子码上上面的红色屋顶的积木换成了绿色的,换的时候还振振有词的说:妈妈认为绿色的更好看。

父母陪娃的“误区”,认为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行,但其实是无用功


孩子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更有自己的喜好。当家长认为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

应该先问问孩子的想法,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更不是直接让孩子怎么做,反客为主的陪伴也失去了原本的陪娃意义。该让孩子单独思考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单独思考,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体差异。

4. 强制性陪娃

采用强制性陪娃的方式带娃的家长那就更厉害了,比用要求自己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看电视不行,伤眼!吃零食不行,伤牙!这么做不行,那么做也不行。只要抓住孩子的一丁点小辫子,便会不分时间地点的对孩子进行说教,更有甚者还会动手教训孩子。

父母陪娃的“误区”,认为和孩子呆在一起就行,但其实是无用功


其实这个时候,家长们不妨扪心自问,你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做到了么?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做到,又凭什么拿这些标准来要求孩子呢?换言之,如果你做到了自己的这些高标准,孩子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又怎么会“劣迹斑斑”呢?

对孩子的陪伴,确实时间长短很重要,可是陪伴的质量显然更重要。家长既要在有限的时间中尽量多的陪伴孩子,又要注重陪伴的方式,保证陪伴的质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