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新舊能轉換,國家會給山東什麼樣的支持?如果山東搞得好的話,未來山東是什麼樣子?

比克馬耶夫內斯特羅夫


山東的發展應該有地域突破性意識!必須樹立強省會濟南戰略!

濟南的版圖擴大不應該往東、北向南發展!應該向西深度連接!

北有北京、雄安新區!南方有江蘇強盛!向東有青島的影響!西南方鄭州已經崛起!

濟南的吸引力只有西方走!儘快打通向西與聊城融合!通過河北南部的邢臺、邯鄲、山西南部如長治等地域加強對西部的吸引力!

濟南與聊城融合擴大版圖才是硬道理!聊城特點是平原!發展實業,土地使用方便!

看看圖下:



聊城家政網


山東在實行新舊動能轉換,已經一年多的時間了,各個城市也圍繞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建設如火如荼的進行,並且經常外出考察學習,整體來講國家對山東的支持只有兩個字:政策。


合理劃區政策

首先支持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政策,便是合理的區劃調整,舉一個山東煙臺的例子,煙臺當前已經將蓬萊撤市社區的規劃上報到了國家,正在等待國家批覆,而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規劃,很大原因便是國家政策的支撐,如果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撐,蓬萊的測試社區可能還要等若干年以後,而當撤市設區審批手續加快,也使得蓬萊能夠融入煙臺的統籌規劃。

自貿區設立政策

第二種政策便是支持合理的自貿區或者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設立,當前山東整體在規劃建立山東自由貿易實驗區,而且相關的審批規劃也已經上報,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成立自貿區僅僅是一個概念,但其實在實際企業的入駐過程中以及企業產品的進出口貿易都可以依託於自貿區而得到很大的優惠,這有利於山東吸引企業入駐,為整體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血液。

優先審批政策

另外還有新舊動能轉換專項基金政策,專款專用,促進產業升級改革。另外新舊動能轉換也使山東在某些需要國家層面審批的手續方面能夠獲得優先審批,以促使改革道路綠色暢通,這無疑是很多項目減少繁雜的審批手續。如果山東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機遇,且在過程中實施的當,未來山東會成為國內綜合實力拔尖的省份。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山東的機會其實不算少,山東和江浙粵差的就是精氣神,是那種勇往無前的勁頭。

論國企規模,山東不比廣東和江蘇差,而且優於浙江。但為什麼山東的經濟跑不贏江浙粵?因為差在民企!

山東的民營經濟起步很晚,廣東的民營經濟在70年代開始興盛,江浙80年代開始,而山東在90年代末期才開始。和江浙相差十幾年,和廣東相差20幾年。

而這20幾年時間裡,新興行業的佈局完成了基本定調,比如深圳的電子製造業、東莞佛山的輕加工、浙江的日用品及服飾製造、江蘇的深加工和代工。而江浙粵在2010年之前同步發力互聯網和軟件產業之時,山東還是沒能跟上腳步。

就在今年上半年的某一天,我看到了同時關於廣東、江蘇和山東的三條地方媒體的新聞推送,廣東在強調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的定調,江蘇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而濟南的一家官媒在推送建設李清照什麼研究所……受儒家影響深遠就不說了,人家帝王將相輩出的江蘇都不至於把這些歷史名人翻來覆去的宣傳研究,濟南這一個李清照當了多少年的廣告?江蘇、廣東、浙江的衛視在追求高大上和信息新紀元的時代,山東衛視還在播不孕不育廣告……

所以差距在哪大家也都明白了,不是在於支持和規劃,而是在於人!山東的地理條件一點都不差,得到的機會一點都不少,但是那種“小富即安”的心態以及追求上進的精神束縛了曾經的山東。如若未來想要奮起直追,全省各市翻倍再翻倍的力度全力扶植民營企業,把能省的錢都省下來去補貼進步快的民企,大幅提升好企業的待遇,以此留住並挽回更多人才,讓人才和扶植力度去吸引更多的企業來此投資,經濟才能真正活起來。如果一切拘於形式和坐等規劃來幫忙才能振興經濟,浙江早在70年代就淪落為貧困戶了,哪還有如今的經濟地位?學人家,就要學到精髓,浙江崛起贏在永不止步的奮鬥精神以及敏銳的嗅覺,是自己從寒冬中走到了春天,而不是因為雪中送炭。


城市發展報告


一、為什麼山東要動能轉換?最近,中央政府正式批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髮展戰略。劉家義同志去山東後,感覺山東雖然在發展,但產業結構調整慢,經濟發展可以更快更好,在匯聚各方智慧後,他提出要實現山東跨越式發展,必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二、中央送什麼紅包?但是這個發展動能轉換戰略,指望中央有大的政策支持已經不可能,儘管山東企盼著。因為全國各地都在研究各地發展的動力問題,這點山東的同志要有清醒認識。但我估計在財政專項債券、中央產業基金、金融等方面會有實實在在的支持和幫助。



三、什麼是新動能?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轉型進入常態化,舊的靠勞動和資金密集型投入、靠犧牲資源環境、靠政府投資拉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新的技術、新的模式、新的產業結構、新的業態所帶來的以創新驅動、技術進步為主的新動能正在成為各地的重點探索。目前廣東、浙江正在形成新的戰略新興產業,並引領經濟增長。關鍵詞:新技術。


四、山東怎麼轉換?山東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必須基於歷史和現實,由小到大,做大做強,領先全國,如先進材料、智能製造等,也要敢於無中生有,如物聯網等。如果早日實現了動能轉換,那麼山東超江蘇指日可待,山東人民的生活將越來越好。我們衷心期待。

歡迎討論,敬請關注。


周思夢想


山東新舊能轉換雷聲大雨點小,收穫不大。就看看一個例子,山東最大的國資集團國惠集團,用15億,以每12.99元的價格收購魯銀投資20%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魯銀投資成為山東國惠旗下的首家上市平臺,控股後又借款14億購買鹽業資產,就這樣,國惠集團共用了近30億資金運作魯銀投資,而魯銀投資現在收盤價4.80元,市值僅27.3億,魯銀投資主要管理層還是以前的人員,換湯不換藥…所以收穫也不會大…,山東要大發展,要思想創新,政府服務創新(最多跑一次、"無證明"),管理機制創新…



浩天66303055


2018年春節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山東省召開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會上闡明瞭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總要求和系統部署。很快這篇講話成為當天的新聞重磅頭條,筆者所在單位也是第一時間組織認真學習反思,要求每人針對自己工作作出總結反思。

山東省無論在產業經濟發展方面,還是在人力資源方面,算是中國的一個縮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山東的新舊動能轉換不僅關係山東人民福祉,也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做了一次探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山東實GDP72678.2億元,同期廣東與江蘇GDP分別為89879.23億元和85900.9億元,較山東多出1.72萬億元和1.32萬億元。而2013年,山東與兩者GDP的差距不過7244億元和4525億元。但是後面的浙江和河南與山東的差距越來越小,尤其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帶領中原城市披荊斬棘一路高歌。標兵漸行漸遠,追兵越來越近,這是山東最切身的感受。

國家給予山東最大的支持就是放手,放手讓山東去探索,放手讓山東自我革新下猛藥去沉痾,如果沒有國家的認可放手,相信這一年多來山東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政策落地、項目規劃實施。

山東具有經濟總量上的優勢,也有南北交通區位資源上的優勢,有社會和諧人民勤勞的優勢,欠缺的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勵創新的環境。山東的官場氛圍、營商環境必須改進,擯棄官本位思想,杜絕國有企業資本為王的觀念,要積極擁抱民營經濟,加強對企業家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形成山東製造業及產業優勢。

新舊動能轉換是山東在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時發出的最強音,同時新舊動能轉換是山東發起的衝鋒號,知恥而後勇,相信山東的未來會有更廣闊天地。





陽光下的橡樹


山東正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和挑戰。

第一,格局選擇。廣東最發達是粵南地區,粵北窮,如山東膠東開放發達,魯西欠缺。但是作為海洋大省對外開放前沿的山東卻將省會設在濟南,有當年拱衛北京南下北運需要,也有建國後緊密中央的需要。但是改革開放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北京已不再是傳統依附概念,雄安京津冀一體化把濟南甩了,鄭州的中歐班列及京廣南北大通道中心地位替代了濟南傳統京滬京杭樞紐,河南的鄭州上升為國家層面,京滬二線走濰坊淄博,濟南在邊緣化,山東在弱化,膠東詬病多年交通省級戰略,繞路濟南一直卡山東經濟的脖子,經濟輻射先濟南後魯西南魯西北城市,一切都是濟青公路鐵路,額外流動成本內耗,濟南截留資源太多年,仍走這一思路其他西部城市甚至煙威城市都屬於沒孃的孩子,只能靠自己,所以濟南不強是沒有進入國家戰略,導致省內各地整體落後國家層面進度。這和什麼幫沒有關係這與省內重心佈局,確定發展重心有關!試想若南京在蘇北如何,廣州在粵北如何?省會遠離省內經濟重心,遠離國家戰略重心,內部卻搞拉郎配計劃經濟,談何發展?!濟南現在瞄準國家中心城市申報這應該是破局,破不了只能讓位膠東經濟引領,否則還是內耗,現有交通格局還是缺位服務全省經濟,信息流物流人流發揮不出來,東富西窮格局就打不破,整體落後!所以濰煙高鐵環渤海高鐵,青連高鐵在上一個十年二十年早就應該修,蘇北交通破局也在前一個十年開始,可惜山東沒抓住,想多了!也耽誤了江蘇徐州連雲港,更別說我們的魯南。魯北慢速貨運的德龍煙修了三十多年才通耽誤了東營德州濱州濰坊直到煙臺,別忘了山東工業中心在環渤海南岸沿線!所以新舊動能轉換,先修路,打通省內最後一公里,有了經濟動力的交通格局,經濟循環才能施展。

第二,思路。山東產業優勢很多,海洋經濟是龍頭,製造業發達,國有企業體量大,但需要向高精端質造轉換,也就是高端醫藥,海工,化學,冶煉,能源;向細分市場轉換,關鍵在打通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化整為零,不要再搞集群集團抱團發展,省裡控制資源越多,地方舞臺就越少存量發展思路要不得,行業沒有形成惡性競爭就不要整合,成本代價太高,拖垮產業不說,對地方經濟弊大於利。而是要鼓勵小微循環發展,走增量發展思路,如把一條產業鏈拆分發展,可以創造更多財富機遇,才能搞活引入更多民間資本投資,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降低研發成本,政府要做的就是鼓勵創新鼓勵創造,稅收資金金融多管齊下扶持,給山東民間投資更多信心和機會。千萬避免大型重工業殭屍塌方,這是教訓,政府投入資金是稅收,這是存量資本,如果這部分資金來源民間,不用政府投資不說,稅收還擴大,這就是增量投資,將市場的事交給市場,政府要定位服務本質,學會用轉移支付政策利好等市場化經營理念提供營商環境,否則大型企業無分國有民營,一旦資金鍊條市場變化,拖垮地方經濟和金融環境,透支財收,下崗失業。要細分市場份額,轉嫁成本到市場,讓利於民,鼓勵創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山東未來發展思路格局調整,應該是第二個長三角或珠三角,真正成為改革前沿,半島特殊區位,適合更多產業孵化,也是投資創業的樂土。

說得不對,請各位批評指正。


達而問1


山東是原則上被批准的“新舊動能轉換綜合實驗區”,在十大產業上應有作為和創新。國家層面上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示範區”,就是很好的支持新舊動能轉換在山東以舊換新,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般地重新煥發發展生機。



用戶9057352226454


新舊動能轉換,即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替換鋼鐵等落後產業,按照地級區域劃分發展領域,多點突破。

之所以選擇山東作為實驗區,第一是因為山東的產業結構急需升級,第二是因為山東具有資金實力雄厚和創新資源集中的優勢。

對於支持,那肯定是機制,政策上的支持,政策會更加開放。由上而下的改革,力度會增加。

如果成功了,山東會完成產業升級變成廣東那般,青島,煙臺會成為向世界更為開放的窗口。




小風的視界


山東是我國的經濟大省,2018年山東經濟總量達到了76469.7億元,穩居全國第三。但近年來山東經濟發展放緩,與廣東、江蘇兩省的差距不斷擴大,山東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就在去年1月份,國務院就批覆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其中在國務院的批覆當中強調,要加快提升濟南、青島、煙臺三個城市的核心地位,以其他14個設區市的國家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為補充,形成三核引領、區域融合互動的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格局,這對山東來說無疑是已經重大機遇。




與廣東、江蘇相比,山東經濟轉型已經晚了幾步,江蘇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而廣東則更早,在10多年前的2008年,廣東就已經提出了“騰籠換鳥”政策並付諸實施,如今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但山東現在進行經濟轉型升級也為時不晚,如果搞得好的話,山東經濟將會注入新能力,推動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山東現在進行的新舊動能轉換,所謂的新動能,就是包括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形成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而舊動能則是指傳統產業,目前山東經濟主要就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在煤炭、鋼鐵、電力、石油化工、機械製造、冶煉等產業實力雄厚,但這些產業如今增長空間有限,新舊動能轉換就是要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是通過新動能的增量來對沖傳統動能的減弱,加快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最後,還是祝願山東經濟轉型成功,未來發展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