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是自救行為?遊戲滿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文丨照見一束光

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是自救行為?遊戲滿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總是一件令父母感到頭痛的事。家長們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玩遊戲能那麼投入,一有機會就控制不住自己,連打罵也無濟於事。

孩子玩遊戲背後深層次的心理需求是什麼?若能瞭解一下孩子沉溺網絡遊戲的心理原因,或許就能為這個頭痛的問題找到解決的途徑。

玩遊戲到底彌補了孩子哪些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

缺少陪伴的孩子,遊戲能提供即時“回應”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了“中小學生及家長網絡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 ,數據顯示:親子關係對孩子網絡遊戲成癮有很大程度的影響,親子關係越好、越健康的家庭,孩子正常使用網絡的比例越高。反之,則孩子有沉溺網絡遊戲的傾向。

“當我孤單想讓爸媽和我說說話、陪我玩,當他們又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時,媽媽就會把手機給我。” 一個孩子這麼說。

缺少家長的關愛和陪伴、心裡空虛,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種孤獨感,而網絡遊戲中的交流和打鬥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

不久前看到一則新聞:河南的一個小學生在玩遊戲時,偷刷媽媽15000餘元買了37個皮膚和角色。媽媽在事發後說,孩子玩這個遊戲已經好幾個月了,自己居然毫不知情。以前給孩子買零食的時候,告訴過孩子密碼,沒想到孩子竟然在一週不到的時間裡花掉了一萬五千多元……,那可是媽媽兩三個月的工資呀。

新聞裡這個河南孩子,他玩遊戲已經挺長一段時間了,但他的媽媽直到孩子刷爆了自己的卡,才關注到這件事,說明家長對孩子的業餘生活實在是不太上心。這些被孤獨感包圍的孩子,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就很容易到遊戲的世界中去尋求慰藉,把網絡遊戲當成好朋友,即使陪伴他的可能只是個虛擬人物。

另外,一些父母自己也會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當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卻得不到即時回應,不免就會產生失落感。

而在遊戲的世界裡卻有很強的回應性,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能馬上得到一個反饋信息,這就讓他感覺良好,而這一點其實也會非常吸引孩子。因此,當家長無法給予他陪伴和關愛時,孩子就只能到遊戲中去獲得“有回應感”的體驗。

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是自救行為?遊戲滿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在遊戲裡釋放被壓抑的“攻擊性”

精神分析認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攻擊性”,所謂“攻擊性”,顧名思義就是:打人、罵人,搞破壞……,但是,一個人的攻擊性如果能夠在好的方面得到釋放,就會表現在追求卓越上,比如在考試、比賽上超過別人,在工作上力爭上游。

許多沉溺於遊戲的孩子,他們在家或在學校裡其實是被過度攻擊的,比如在家被父母不斷嘮叨、責罵,在學校裡受到批評、欺負……

孩子在被攻擊後,他自身的攻擊性需要得到釋放,但他知道不可以打父母,不可以打同學和老師,於是他就會到遊戲裡去釋放掉一些對家庭、對學校的不滿。比如有的孩子會把遊戲裡那些他要去打的敵人假想成自己身邊很討厭的人——某個欺負他的同學,或某個控制他、責罵他的家長或老師。有的孩子在遊戲當中還會給自己起一個很霸氣的暱稱,但他在生活當中可能就是一個羸弱害羞、被人欺負的孩子。

一個人被攻擊後,他身上的攻擊驅力總要找到一個出口,不是向外就是向內(向自己)。因此,遊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孩子的精神避難所。如果孩子沒有很好地向外釋放自己的攻擊性,那麼這股能量就會向內,造成孩子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遊戲其實是幫助孩子在虛擬世界裡釋放了自己的攻擊性以及對現實的不滿。

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是自救行為?遊戲滿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在遊戲裡彌補現實中失落的成就感和自尊感

“我有點笨,學東西很慢,老師不喜歡我,爸爸媽媽好像也不怎麼喜歡我。”

“我身體不好,和同學們玩體能比拼的時候經常輸,久了大家都不願意和我一起玩,我感覺很難過。”

這兩位愛上玩遊戲的小朋友的話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在網絡世界裡沉迷的孩子,也可能是因為在現實世界感到失落、被孤立或不開心。

英國有一項研究顯示,所謂的“網遊成癮”也許並不真的存在,長時間玩網絡遊戲的人可能只想暫時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愉快和失落。

沉迷於虛擬遊戲的孩子,常常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中不自信,學習成績不太好,在日常生活裡沒有自信自尊的感覺,因此他才會一頭扎進虛擬世界,尋求快樂,找回某種程度的掌控感。

我們知道遊戲裡大多都是打打殺殺的場景,孩子通過努力戰勝裡面設置的角色或其它玩遊戲的同伴,就會感覺自己很厲害,而且遊戲還會根據玩家的成就給出相應的獎勵,比如在遊戲中練級練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關了、或者得高分了,他們就會獲得一種成就感或自尊感。

這就是為什麼經常會看到一些在學校裡成績不怎麼樣的孩子會比較迷戀遊戲,因為對他們來說,遊戲可以幫助他們逃避現實中的失敗,彌補他們現實生活中很少能體會得到的某種愉快、滿足或成功的感覺。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平日裡經常受到來自家長老師的打擊,缺少成就感,缺少家長真正的關心和陪伴,他就很容易到遊戲的世界裡去追尋現實裡得不到的認可。

孩子沉迷網絡遊戲是自救行為?遊戲滿足了TA的哪些迫切心理需求


對於熱衷玩遊戲的孩子,家長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1.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家庭和學校基本上就是孩子接觸的整個世界,而父母高質量陪伴和正向引導影響著孩子觸及這個世界所能達到的寬度。孩子需要被愛護、被陪伴……,如果這樣的心理需求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那麼他就只能到虛擬世界中,用遊戲取代爸爸媽媽在自己心中的位置。

另外,父母要能分擔和排解孩子的情緒,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有些家長平時忙於工作,很少真正陪伴孩子,就算是在孩子身邊,談論的也只有學習和成績,別無其他。如果家長過度在意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其它興趣愛好的培養,那麼孩子要找到發洩、釋放壓力的渠道,也就只有網絡遊戲了。

因此,和孩子建立愉快的親子關係,支持孩子發展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家長要引導孩子用正向的事物佔領他們的精神陣地。

2.在孩子玩遊戲前,設定規則

孩子如果偶爾玩一下游戲,作為學習之餘的調劑和放鬆,也應該是可以的。但對於自控力還較差的孩子來說,某些遊戲的誘惑力比較大,如果沒有很好的規則約束,孩子可能會把控不住自己。

所以,規則約束很必要。孩子開始玩遊戲前,家長一定要和孩子定好規則,什麼時候玩,可以玩多長時間,玩什麼,都要和孩子商量好,訂好規則,而且,一旦達成協議,就要嚴格執行。

因此,理解孩子玩遊戲的原因、與孩子約定好時間、做個民主的父母,讓孩子通過遊戲養成自律的品質,比直接禁止、責罵孩子更有效果。

3.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功,接納真實的孩子

對許多孩子來說,玩遊戲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現實中所缺乏的東西——成就感。但也有很多孩子並不迷戀遊戲,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並不需要通過遊戲來獲得這些積極的感覺。

有些孩子也許學習不夠努力、成績不好,和父母的理想有差距,但父母如果能接納真實的孩子,關注孩子的真實面,當孩子體會到父母是無條件愛自己、接納自己時,他就會獲得一種無可替代的安心感,這種安心感會促使孩子有力量到現實世界裡去努力,而不是一味沉溺在遊戲的世界裡。

所以,對父母來說,讓孩子不沉迷於遊戲,最大的智慧就是給孩子多一些理解、關愛和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