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沒死,但身體死了,那這個人算死了嗎?

Jack゛


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沒死,但身體死了,那這個人算死了嗎?

《詞海》對思想的釋義是這樣的:

①思考;思慮。

②想念;思念。

③思維活動的結果。

通過釋義不難看出,“思想”一詞共蘊含著三個不同層面的意思,但其任何層面的釋義卻都與人的思維活動有關。


那麼,問題出現多重分流後,就會得到如下不同的結論:

①活著的人才有思維,才產生思想。

②人死亡後,其思維活動也就終止了,思想也就無從談起。

③人死亡後,其生前的思維結果仍會留存在這個世界上。因思維結果與生命風馬牛不相及,用生與死來加以詮釋,似乎過於牽強。

④在迷信說法中,把思想與靈魂掛鉤,認為死亡的僅僅是肉體,其靈魂卻是永存的。

由此可見,人的生命是思想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活著”與“死亡”是界定思想存在與否的“分水嶺”。一個人肉體的死亡,也就意味著思想的死亡。而迷信咱不信,也就不值得一談。


也許有人開始疑惑,會借用某些講話或文章描述某個特定人物時,往往有“偉大的思想家”…“堅持***思想”…“高舉***思想的偉大旗幟”等套語來加以旁證和反駁。其理由是,既然思想已經伴隨肉體死亡了,那已經“去世”的人怎麼還會有“思想”?讓我們堅持什麼?又高舉什麼?

其實,這裡說的“思想”,已專指“思想”一詞的第三種釋義,既思維活動的成果。而這種思維成果,涵蓋了語言、文字、觀念、經驗、精神等等,而這種思維成果,在相當漫長的歲月中,對社會、對後人,仍有一定的指導價值或應用價值。

只要你細細考究就會發現,能夠被世人接受,被社會認同,能擔當“思想”二字的人,在當今世界還真是鳳毛麟角,且政治色彩及其濃厚,他們基本被冠以“奠基人”、“先驅”、“導師”或“偉人”等名號。其它則被稱之為“***思想理論”、“***學述理論”、“***科研成果”等。思想也罷,理論也罷,成就也罷,本身也隱含著思念、崇敬、崇拜的意境在內。

對當代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死亡,通常稱為“逝世”,會被載入史冊。而普通人的死亡,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只能被記入家譜中。



一個人如果死了,其思維也就從此終結,“思想”也就不存在了。而唯一能夠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持續存在一定時間的,只能是其“思維成果”或者“思想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