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跟父母沟通孩子教育问题?

完成小目标赚它一千万


跟父母沟通孩子教育,实际上就是关于隔代养育的问题。曾经就这个主题讲座过,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时不时有因为婆媳关系导致伴侣关系出现裂痕的案例,而婆媳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教养理念、方式方法的不同导致的。

       你知道隔代养育中高频出现的言语吗?有这么10句话常常给关系带来伤害:

        1.“你妈说得不对,别听她的。” 

        这种话会让孩子发现:妈妈的话不算数,爷爷奶奶、姥姥说的才算。家人的意见不统一,教养方式不一致,往往会“教”会孩子观察、权衡,也就是所谓的有“心机”,懂得看眼色、看脸色行事。 

        在家里被宠溺的孩子一旦走到外界,发现别人不会像家人那样无条件满足自己和关注自己,就可能养出“窝里横”的孩子,在家厉害,在外却胆怯。 

         2.“奶奶帮你抢。”(类似的还有:"脾气太好就会受欺负。”“对人不能太好。” )

       这样的引导,就明确地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硬碰硬,以暴制暴。如此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社会化交往。因为要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单纯自己很强势霸道并不行,还需要团队合作等更重要的东西。 

        3.“打它,谁让它磕你。” 

       错误归因,教会孩子推卸责任。尤其孩子摔倒了以后,不要去拍打地面,说:都怪你。其实只要安抚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下回小心就好。 

        4."不许说,孩子没错。” 

        无条件袒护孩子,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总在一种评价体系中长大的孩子,就可能会对外界的批评很敏感,觉得无法接受,甚至会以发怒表示抵抗来自外界的不同声音,控制情绪能力低。 

        5.“奶奶给你买。” 

        无原则满足孩子,就会让孩子觉得,大人给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有一天大人满足不了,孩子有可能生气或者无理索要,这就是俗话中说的“白眼狼”。 

        6.“我来,我来。” 

        这样会剥夺孩子自己去探索、尝试以及学习的机会,容易养出依赖性很强的孩子。不仅如此,长期缺乏自主探索的孩子,智力发展、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探索机会少,孩子表达的需求和欲望当然也会减少。

         7.“你看某某家的小孩都会跑了,咱们这个怎么这么笨。” 

       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是传统的横向对比,只会让孩子自卑。 

        8.“慢点,别跑。” 

       由于老人的体力跟不上,同时出于安全考虑,常常不得不限制孩子的探索行为。长此以往,会直接阻碍孩子的探索行为,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关注家庭教育  

       9.“再喊妈妈,奶奶就不管你了。” 

       这是一种隐性暴力,通过“威胁”、“恐吓”管理孩子,就像打孩子一样,当下有用,但长期来看,却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10.“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这种话,大人说出口很轻松,孩子却会当真。因为他们本来就一直在为着妈妈有可能会离开自己而忧虑。所以,这句话会比上面一句更加损坏孩子的安全感。 

       总结起来,很多老人的教养方式,限制多,规矩少,养出的孩子多胆小、内向,缺乏规则意识,安全感低。现在的年轻父母们接受到更多科学的育儿观念,这就容易与老人的传统教养发生冲突。

        越位老人的背后,通常都有失位的父母。带自己的孩子,父母是第一责任人,也是第一权利人。如果请老人帮忙带,就尊重老人的方式,心存一份感激;如果不认同,就想办法自己带。如果老人对我们自己带孩子的方式不满意、有情绪,甚至常常越界指手划脚,那是老人自己该修的功课,我们也无需对老人的情绪和观念负责。能对成年人负责的,只有自己。作为子女,面对分歧,我们可以去积极沟通,但如果实在沟通不了,也无须勉强。我们可以做的是对老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毕竟,养育我们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义务,也是权利。

打个简单的比方:你的父母养育你,你给父母的养育理念、方式打60分,然后到自己养育孩子,你给自己打80分。你的孩子自己养育可能会得90分,但是你却把孩子送给你只打了60分的长辈去养育,你想想结果是什么?

        如果因为迫不得已的原因自己不能带孩子,那就尽量不要纠结老人带孩子的细节。老人有自己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我们没有资格和能力要求老人为了带我们的孩子去改变,请老人帮忙就尊重老人的方式。对于分歧,多沟通。再说:老人的方式也没那么糟,我们自己或千万人中我们选择的伴侣就是这位老人养大的,本身就是对老人教育方式最大的认可。关系大于教育,也包含教育,我们对待老人的态度和方式,对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一种示范和教育,也影响着孩子未来对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态度和方式。

请老人帮忙搭把手是可以的,如果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个星期、一月甚至更长时间,孩子看不到父母,以后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给孩子纠偏,更严重的是你多年打拼积攒下来送孩子上大学的钱可能要送她去看心理医生。

        陪伴孩子几年,提升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质量和影响力,孩子可能会给你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春天!





赤脚医生有话说


现在孩子都太聪明了,经常懂得依仗爷爷奶奶的疼爱通过在爷爷奶奶面前撒娇来应对父母对他的管教,而爷爷奶奶是真心看不得自己的孙子孙女受到半点的委屈,因此经常造成父母在爷爷奶奶面前管家不得,之后任性行为变本加厉、真的让头疼又无奈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2202055c3a8484fbc44ffbf4d104dd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