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他是乌鲁木齐市的一名医护人员,1月25日得知自治区要组建医护小组支援哈密,他主动报名成为最美“逆行者”;他是已请好假准备和妻子回山东老家拜望父母的孝子,1月25日却吃住在乡镇,成为村民生活、生产的维护者;他们是伊州区人社局、城管执法局的干部职工,1月25日紧急集结,在火车站不分昼夜筛查进疆旅客,成为哈密乃至全疆疫情防护的守护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在紧要关头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冲上前,豁出去,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最美“逆行者”尼加提·塔西买买提

01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正在进行消杀作业“全副武装”的尼加提。


“在疫情大考最吃劲的阶段,我一定会用坚守和努力,为打赢防疫战贡献自己全部力量!”这是2月21日自治区“组团式”指导哈密市传染病医院专家组秘书刘艳丽收到的一份《思想汇报》里的话,《思想汇报》是自治区援哈医护人员尼加提·塔西买买提写的。“小尼那天给我打电话,说他写了一份思想汇报,心里有很多的话想向党组织说。我说你把思想汇报交给我,我一定帮你转交到你们医院党委。”刘艳丽说,这份用平实话语写成的思想汇报,也深深的打动了她。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正在进行留观点消杀作业的尼加提。


2月28日上午,记者在哈密市某集中观察点见到了尼加提,刚结束留观点内的消杀工作,尼加提脱去防护服、护目镜,露出微黄的头发,白里透红的皮肤和带点蓝颜色的眼睛,看上去有点像外国人。


“我在火车上筛查时,真有很多旅客问我是不是外国人呢!”尼加提笑着说,在一趟进疆火车上,一位内地第一次来疆的妇女问他:“哎,小伙子,你是不是老外?现在外国人也来支援我们疫情防控工作啊?”我说:“大姐,确实有外国人来支援咱们国家疫情防控,但我不是老外,我是维吾尔族,我是中国人。”


“那位大姐听了后高兴的说,原来是自家兄弟,你们辛苦了!”尼加提说,这位大姐的一句“自家兄弟”让他差点掉眼泪。


尼加提今年30岁,是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我2014年从新疆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在五附院工作,2016年我报名参加了南疆墨玉县的驻村访惠聚工作,去年8月24日我和同在墨玉县支教的未婚妻结婚,也是在那个8月,党组织批准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今年1月初,他结束了整整三年的访惠聚工作返回单位报到上班。“那是1月25日中午2点半,我接到单位电话通知,问我是否愿意去哈密参加新冠病毒防疫前线工作,我立刻说我愿意。”尼加提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无论去疫情重灾区的湖北省还是守好新疆东大门,他已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1月25日下午6点,由自治区卫健委组织的预防新冠病毒应急队伍50多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晚9点30分到达哈密,经过紧密安排和实训后,这批应急队伍被细分到列车组、火车站组、星星峡组、飞机场组等处。尼加提被分到列车组,开始了十几天连轴转的从柳园火车站上车筛查、在哈密站下车短暂休息再赴柳园上车筛查的繁忙工作。


火车上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受限,旅客成分复杂,尼加提等医护人员要给每位乘客及列车工作人员逐个测量体温,检查是否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调查是否来自疫区以及是否有疫区经停史等。车上一测就是好几百个人,而且必须在2小时行车时间内全部完成,还要近距离接触每一位旅客,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一趟又一趟的登车筛查中,尼加提用温柔的话语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旅客的配合和尊重,也让他从内心深处感受疫情面前党员冲锋在前的光荣和责任。


2月15日,尼加提结束列车组任务,调整到哈密市某集中留观点医疗组承担消毒任务。该留观点医疗组组长、党员王艳梅评价说,尼加提对各项工作积极主动,肯干能吃苦,和消杀小组的其他三名同志配合密切,得到了大家的夸赞。


在参与一线防疫工作以来的一幕幕都让尼加提心潮澎湃,他急切想向党组织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坚守和努力,为打赢防疫战贡献自己全部力量!”


共产党员王猛,把村民们的生活、生产扛在肩上

02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1月29日,王猛(右一)和同事在留观村民家门外协商生活用品及垃圾处理具体办法。

2月28日,按照工作安排,伊州区陶家宫镇党委副书记王猛在陶家宫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值班,在当前陶家宫镇防疫工作进入稳定阶段后,在做好疫情管控同时,农业保生产已成为陶家宫镇的另一工作重点。


“经过疫情前期的封闭管理控制人员流动,现在我们镇辖区人员稳定,该回来的都回来了,该返乡的也送回去了,现在辖区人员情况非常清晰。”王猛在电话里告诉记者,随着春季农时到来,陶家宫镇对工作重心适时进行了相应调整,在辖区内严格管控同时,各小区、村庄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可以在村委会开证明,仅限出入自己的居住场所和农田,镇党委和政府全力确保农资的供应,镇上的四家农资店全部开门营业并提供上门送货服务,对村民所缺的农资由镇上出面督促并协助农资店进货。“此外我们还提供农业技术支持,把种植技术用信息方式在各村村民群里推广,农机具、农药的安全使用、禁止地头焚烧杂物等工作也安排了专人负责监督和提醒。”


从1月26日住进镇宿舍后王猛就再没有回过家。31岁的王猛是山东人,原本他已请好了假,准备春节期间和妻子一同回山东老家拜望父母,1月25日镇党委书记通知他,镇上所有干部一律放弃休假,全员投入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的疫情防御战中。“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是共产党员,是领导干部,必须冲在最前面。”王猛说,接到通知的他没一丝犹豫,背起行囊住进宿舍再也没有回过家。


2月7日开始,陶家宫镇所有镇领导除了承担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相关工作外,全部实施包村管理以压实责任,王猛负责的是泉水地村。泉水地村位于城郊结合部,有人口3000多人,村内道路和市区、兵团以及其他村庄四通八达,而全村干部和协助干部只有36人,人员流动管控和生活保障压力非常大,为了方便工作王猛又把行李搬到村委会靠前指挥,依托村党员干部等中坚力量组织全村开展了不漏一户一人的四次摸排,确保对全村人员流动情况准确掌握,村内各项工作都有序进行。


“我作为包村党员干部,全村人的生活生产就是我的责任,就是我肩上的担子。这种工作状态我参加工作7年多从未遇到过,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考验,我也经受住了考验。”王猛说:“我每天都看新闻,全疆对疫情防控的成效非常明显,现在我信心很足,在伊州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彻底打赢这场战役。”王猛说。


伊州区火车站转运组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引领作用

03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1月28日早晨,转运组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转运组临时党支部供图)


从1月25日开始,伊州区紧急抽调了区人社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党员、骨干力量共65人组成哈密火车站疫情防控转运组,对所有经停哈密站的下车旅客进行体温筛查和精准登记,并按所来区域进行甄别,需集中观察或居家观察以及企业复工返岗人员全部由转运组护送,于是火车站转运组成为哈密乃至全疆防范新冠病毒输入性风险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这65名干部职工的身份也从那一天起转变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


战场上需要战时状态,转运组临时支部书记城管执法局局长梁斌说,在伊州区委组织部对转运组临时党支部的正式批复(2月6日)前,转运组12名党员就发挥工作核心作用。1月25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初期正值春运,当时哈密火车站每天经停上下行列车72趟,特别是1月28日后春节返程高峰期客流量巨大,筛查、转运工作任务艰巨。


“1月28日早晨,在火车站前广场,我们转运组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内心无比激动,在这场战役中,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没有一人想后退,没有一人叫苦叫累。”伊州区人社局党组书记袁刚说,1月底时室外气温非常低,晚上甚至达到零下20度,消毒时手上喷到酒精马上就裂口子,党员们止血后戴上手套继续坚持工作。


由于火车运行的特殊性,转运工作不分昼夜,在最忙碌的那几天,转运组全体党员全天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防护服是连体式的,脱下后需消毒才能再穿,为减少穿脱频率,党员带头少喝水少吃饭,实在饿得不行才掰块馕就着热水吃两口;为让待转运旅客不受冻,党员们把带电暖气的帐篷留出来让旅客休息,自己站在帐篷外;为能在下一趟列车到来前做好充足准备,党员带头多承担准备工作,好让其他同事能多休息一会。这样的事例每天都在转运组各工作岗位出现着。


2月6日,转运组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后,在党支部带领下全体转运组工作人员更是攻坚克难,发挥出战斗堡垒的引领作用,吸引着其他非党员同事向党员学习、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截止目前,我们临时党支部收到13份入党申请书,有两位同事递交了思想汇报,这就是党旗高高飘扬的作用。我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袁刚说。


(图/文 记者李文龙)


「战疫声音」咬紧牙关,新疆哈密人坚定必胜信念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