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在珠海抗擊疫情最前線

有這樣一位“白衣天使”

她紮根臨床護理21年

臨危受命

帶領中大五院300多名護理人員

創造出一個個戰疫奇蹟


跑得比疫情更快


1月23日,珠海碧空如洗,豔陽高照。7時23分,市政協委員、民革黨員、中大五院護理部副主任兼手術麻醉醫學科護士長楊小月接到電話,通知她馬上到醫院參加緊急會議。一進會議室,中大五院院長單鴻便告訴她:“院領導已經決定,成立新冠肺炎診療專科,你來當總護士長。”


楊小月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1年,曾任感染病防治中心科護士長。接到任命的那一刻,她意識到,這次疫情似乎非同尋常。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當天20時23分,廣東省啟動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臨危受命,已連續工作60多天的她沒有時間休息與猶豫。1月21日,省疾控中心公佈突發急性傳染病定點救治醫院名單,中大五院被列為珠海唯一定點救治醫院。這裡即將成為珠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戰場。


“速度難以想象。”至今仍每天工作超13小時的楊小月說,抗疫的一個多月裡,許多故事已在海量的工作中淡去,唯春節前後的那幾天讓她終身難忘。


新冠肺炎診療專科最初規劃了7個病區。1月23日晚,其中2個備用病區成立不到12小時即“轉正”,開始接收患者。“我們的應對能力很強,一開始就追上了疫情發展的速度。”楊小月說。


患者規模逐漸擴大。1月23日至24日,新冠肺炎診療專科緊急增設了3個病區,並在隨後的兩週內先後兩次增設,最終擴展至11個病區。作為總護士長,楊小月需要統籌調配所有病區的護理人員與醫療物資。她心裡非常清楚,面對傳染病,醫療物資管理非常重要,必須周全考慮、減少浪費。


每天來回奔走在病區和辦公室之間,楊小月像一臺不停運轉的機器,協調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緊急排班、技術操作等棘手問題。當了解到病區裡有病人出現不穩定情緒時,她還會主動上前排擾,耐心安撫。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自被任命為總護士長以來,楊小月的手機幾乎從來沒有安靜過。1月末至2月初這段時間,楊小月每天都能接到過百通工作電話,最多的一天達到126通。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鮮為人知的是,楊小月曾兩次參與珠海重大疫情防控工作。2014年10月,一埃博拉出血熱疑似病例從拱北口岸輸入,作為感染防治中心科護士長,楊小月連晚飯都沒吃就趕赴現場,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徹夜指揮督導現場工作,至凌晨排除感染埃博拉病毒。


2015年5月,兩名中東呼吸綜合徵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入珠海,被立即隔離。在隔離期間,楊小月帶領護理人員對兩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每天瞭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生活需求。10天后,兩人解除隔離,對護理團隊給予了高度評價。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這些經驗讓我比別人想得更多一些,跑得比疫情更快一些。”楊小月說。


要用鋼鐵般的意志摧毀病毒


回憶起緊急成立專科那天,楊小月坦言,包括她在內的護理人員都十分緊張。“當時大家對這個病的認識還很少,恐懼源於未知。”


但是,沒有人選擇退縮。“90後”“95後”護士紛紛披甲上陣;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第三梯隊……他們前赴後繼,在所不辭。從陌生到熟悉,從恐懼到鎮定,300多位護理人員在楊小月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共克難關,創造了包括全省首例治癒危重病人出院在內的一個又一個奇蹟。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楊小月在整理當天工作內容。


1月27日,大年初三,珠海氣溫驟降,最低溫度僅6.7度。當時,大部分新冠肺炎診療專科的醫護人員都已吃住在醫院,面對猝不及防的寒風,他們無法回家補充衣物,單薄的洗手衣和病號服是他們的標配。為了在通風的環境下分診發熱病人,當時他們在室外搭了帳篷,結果被一夜的大風大雨吹得七零八落。


“我沒有時間流淚,只有頭腦清晰冷靜的時候才能理清思路。”楊小月26歲成為護士長,至今已有14年。她說,只要晚上睡夠4個小時,第二天即便少吃一頓飯,她也能精神抖擻工作16個小時。“要用鋼鐵般的意志摧毀病毒,眼淚淹不死病毒。”


得到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後勤部門在春節期間克服困難,以最快速度為醫護人員緊急調來一批禦寒物資,讓大家不再受凍。“這場疫情阻擊戰十分考驗團隊的應變能力,作為一名民革黨員,在火線上聽從中國共產黨的指揮,才能五指攥成拳,發揮出團隊的最大力量。”楊小月說。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現在,醫療物資緊缺問題已經得到大大緩解,病區也從最高峰的11個減少至9個。面對略有下降的工作量,楊小月對護理人員進行了調配與規整,既為科學利用人力物力,也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不變的是,包括她在內的所有醫護人員,思想上都未敢有絲毫鬆懈。


讓患者能重新迴歸社會、正常生活


楊小月的丈夫李軍是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同樣奮戰在抗疫一線。作為我市的新冠肺炎診療專家之一,他要24小時待命,一接到會診通知,立即到場。夫妻倆上次一起吃飯,已經是一個多月前的事情了。


兩人工作如此忙碌,家裡兩個孩子的飲食起居就全落在楊小月70多歲的公公婆婆身上。好在,老兩口也都是醫生出身,非常理解與支持兒子兒媳的工作。“醫護人員之間最懂彼此,我很感謝兩位老人。”楊小月說。


2017年,生孩子前幾小時,楊小月還在手術室工作崗位上,等去到婦產科,只剩下一張走廊的床位。剖宮產後,她只休了60天產假,便又回到工作崗位,當了一年多的背奶媽媽。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楊小月正穿戴防護裝備。


“我也很希望疫情早些結束,大家都能健健康康,但現階段還是要聚焦於手頭工作。”楊小月介紹,出院患者還需要隔離觀察14天,這段時間裡醫護人員要對其進行跟蹤隨訪,這也是目前中大五院新冠肺炎診療團隊的主要工作之一。“讓患者能重新迴歸社會、正常生活,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在中大五院感染病防治中心五樓,有一扇窗正好對著大海的方向,疲倦時楊小月常常在此眺望。元宵節那天,她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沒有了節日的概念,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只知道醒來了要上班……今天早上看到飯堂送來的湯圓,心裡最強烈的想法是,等所有人都康復了,疫情結束了,一定要給自己買條紅裙子,打扮得美美的,去海邊走一圈。”


她故事丨臨危受命,她帶領護理團隊堅守珠海戰疫最前線......

1、

她故事 | 待他日戰疫歸來,她最想做的事是……

2、

她權益丨《反家暴法》四週年!她們,在戰疫中傳遞維權正能量

3、

她關注 | 人民日報點贊!珠海這些科技企業的抗疫成果太牛了!

4、

她視界 | 上網課,孩子“粘”手機咋辦?這份“約法三章”,家長都叫好!

5、

她服務 | 3月起,珠海醫保和生育保險政策有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