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一個值得敬佩的生物學家

浙江傳來好消息!新冠病毒肺炎第一批疫苗動物實驗已產生抗體。

這一喜訊傳來,全國醫療界都為之沸騰。在這重大成就的背後,我們要隆重的介紹一下是施一公。世界各大名校爭搶的人才,也是美國頂尖大學終身教授,然而他卻棄美回國。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一個值得敬佩的生物學家

1989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外籍會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2017年獲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2018年12月,施一公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主要從事細胞凋亡及膜蛋白兩個領域的研究。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他的父親為他取名“一公”,就是希望他能夠一心為公。這是父親一生秉承的準則,也是對他未來的無限期許。但是,天有不測風雲,1969年10月,施一公的爺爺被被戴上高帽子,全家都被下放到河南駐馬店,住在一間破舊的牛棚裡,那年,他只有兩歲。

雖然身處艱苦的環境,但施一公奮發圖強的意志並未被磨滅。從小學到高中,施一公的成績都名列前茅,參加數次省內和全國的數學物理競賽,每次都斬獲了競賽的一等獎。高三升學時,因為成績優秀,他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一個值得敬佩的生物學家

然而,命運總是難以捉摸的,即使施一公憑努力進入了清華,取得了足以光宗耀祖的成績,但他的人生卻依舊多舛。1987年,遠在北京讀書的施一公聽聞噩耗,他的父親因車禍去世了!雖然施一公備受打擊,但他還是暗下決心,既然父親為他取了“一公”這個名字,那他就不能因為小我而消沉,他一定要帶著父親的遺志,走向一個以天下為公的未來!1989年,施一公以專業第一的成績提前畢業,並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應邀前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在國外,施一公依舊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

1997年4月,他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助理教授,並在六年後成功晉升為終身正教授,成為最年輕的講習教授。不僅如此,他的研究被國際學術界廣泛認可,被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要知道,在他之前,還沒有任何華裔學者獲得過這一獎項!他,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一個值得敬佩的生物學家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在這危急的時刻,幾乎所有人都對病毒避之不及。

但逆行而上的,卻不僅僅是一線工作人員,更有許多生命科學界的研究人員,為早日解除人類的苦痛不斷追尋。新冠病毒的源頭是什麼?它又是怎麼進入到人體的呢?我們能不能想出辦法拒絕它?這些問題,全世界都在尋找答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一個值得敬佩的生物學家

2月19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發文稱,他們解析出了新冠病毒受體,也就是ACE2的全長結構,而這在世界上,尚數首次!2月22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再次發文,再次解析了新冠病毒S蛋白、ACE2蛋白結合的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這一發現,揭開了新冠病毒入侵人體的神秘面紗!

距離施一公創辦西湖大學,整整過去三年了。這三年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也從來不為人們所知。但關於施一公和西湖大學,也許可以用他的一言概括之:做正直的人,做誠實的學問。這雖是人人皆知的簡單道理,卻也是世界上最難做成的事,但他做到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最最欠缺的,恰好是對科學的尊重和敬仰。正是有了科學家們的上下求索,身體力行,我們才得以背靠大樹乘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星空,他們的付出不該被忘記。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一個值得敬佩的生物學家

我們應該好好看看,什麼才是中國學者的風骨,什麼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即使前行之路荊棘遍野,即使身處之地暗流湧動,此身不改,此情不滅,此生不悔!這,才是中國科學巨匠之魂!今天,西湖大學參與研發的疫苗,已經取得一些成果,我們希望以後,這樣的好消息會越來越多!不日痛飲慶功酒,壯志未酬誓不休;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向身赴前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