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一、從兒童精神分析看家庭教育

十多年前,當我第一次閱讀到法國精神分析家弗朗索瓦茲多爾多女士的著作時,瞭解到她一生的工作,精神為之一震,當時就確立從事兒童精神分析事業的人生目標。星河流淌,歲月積澱,十多年的學習成長和臨床工作的浸潤,讓我對精神分析與中國文化交互影響的可能、精神分析回應當代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的方式以及精神分析臨床實踐,如何在社會大眾中推廣有了一些認識。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精神分析開創者:西格蒙德·佛洛依德

正是基於這些認識,我相信精神分析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必然會發揮重要的影響,這是中國文化在繼承中發揚的契機也是人們成長成熟的必然需求。不僅是對現代教育具有影響作用,更是對家庭教育有關鍵的影響。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現狀分析

今天在學校教育瓶頸問題一時難以扭轉的情勢下,家庭教育被擺到了一個焦點的位置,給所有的父母提出了新的挑戰。父母不僅要能養還要會養育,能養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了,會教育對絕大多數父母而言就是一種挑戰。今天的父母該教給孩子什麼,怎麼教才能有效,在教孩子之前父母又該學習些什麼,這已經成為一個等待系統回答的問題。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也許,一些盲目自信和想當然的父母會認為自己的育兒經最簡單有效,不聽話吼一吼,吼了不起作用就打,反正只要聽話乖巧符合父母的要求就好了。但事實上,到了青春期,孩子們往往會以一種難以預料的、激烈的甚至非常危險的方式,呈現當年糟糕家庭教育的惡果,這在我的臨床工作中已經屢見不鮮、清晰可見。

在接待孩子們和家庭的工作中,一個願望越來越強烈---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夠受益於精神分析的影響,更少的孩子失去愛和快樂。所以我帶領三木家庭教育指導小組成員持續探索著以精神分析為基礎的育兒與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臨床經驗、系統梳理了相關知識,並努力探索形成一套契合家庭的,可供理解和操作的知識方法體系。

三、如何讓精神分析理論為家庭家庭教育服務

基於精神分析理論,以及個人的一些臨床經驗,怎麼樣才能推動家庭教育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供大家一起來探討:

(一)

我們需要一場家庭教育的知識大餐

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卻是改變的起點。現代的家庭教育急需從家庭結構中探索當下家的意義和功能,從個人成長和終身學習的角度探索每一位家庭成員該怎麼說和怎麼做,比如不同年齡階段家庭成員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徵,知道地更多一點,盲目和狹隘就會少一點,家庭關係就會和諧一點。父母學習科學的養育孩子,建立關鍵的愛與安全感,以及一些基礎能力為之後的學習成長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我們需要一個尊重彼此的交流空間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社會需要一些關於家庭教育的話語空間,在這裡大家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吐個人的困惑和煩惱。父母有話語空間,孩子的話語空間才會得到尊重與允許,家庭成員可以嘗試更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代入精神分析式的傾聽和精神分析式的視角,讓父母更好的在父母的位置上,孩子更好的在孩子的位置上,家庭成員衝突性的話語和攻擊性的行為,將會不斷減少,真正的良性溝通就得以建立。

(三)我們需要一個融通心理工作、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橋樑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愛搞破壞、成績較差、和同學關係緊張等問題,老師們是怎麼看的,兒童精神分析家、心理諮詢師們是怎麼看的,父母們又是怎麼看的呢?不同的立場一定有不同的觀點,但也許任何一個單一的立場和觀點都不足以真正理解孩子。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通過一些有責任有專業的機構架起溝通的橋樑,共同來找到一個理解孩子學習問題、情緒問題和行為問題的路徑,幫助家庭把問題和孩子分開來,問題是問題,孩子是孩子,一起戰勝這些問題。

(四) 我們需要一個促進孩子社交的遊戲時間與空間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遊戲是幫助孩子釋放攻擊性、戰勝恐懼、開發想象力和發展社交能力的根本途徑,當孩子游戲空間不足的時候,社會暴力、抑鬱和成癮問題就會滋生,但遺憾的是這一切正在發生著。所有的父母乃至全社會都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保護孩子們遊戲空間,不讓他們被扭曲的教育觀隨意擠佔,這關乎一代人的健康發展。

三、家庭教育依託於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的構想

關於家庭教育的美好願景,與精神分析師一起共創

我們所關注的,是個體從本能性行為模式特別是依戀關係到客體關係的建構,從母嬰二元關係到引入父親後的三元關係,從家庭中的一員到進入學校並逐步社會化。無論是和孩子的工作還是成人分析中的歷史性回溯,我們可以看到從嬰兒到青春期,孩子從全能感幻想開始,在愛、攻擊、修復中存在,在接受規則與創造新物中探索意義。

這樣的工作在發展中的中國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它既是解決我們發展中層出不窮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一劑良藥,更是孕育生髮新思想的文化空間。它傳達著一種基本的精神——儘管我們不能確定孩子能否聽懂我們的話語,但我們相信他們能感受到我們尊重與愛。

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都需要也值得被聽到、被看到、被感受到。從我們這一代已經具備了這些認識的父母開始,新的一代在他們的生命之初就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和愛的照料,自由和獨立的種子就會萌芽並茁壯成長。

結語:家是我們每一個人物質世界的停靠站,也是我們每個人精神世界的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任重而道遠,我們呼籲更多的家庭重視家庭教育,不要再把教育孩子的“鍋”推給學校老師,也倡導科學養育;父母能夠有學習成長的意識,成為自己成為父母,然後再去迎接每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以及如何科學養育;願我們都能建好我們的家,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