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写在课前:患难及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生命的暗示无所不在,疫情与突发灾难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在这场“抗疫”之战中,我们再次感受了人类生命的脆弱,一颗小小的病毒竟然可以使成千上百人陷入生命危机,使数亿民众陷入焦虑与恐慌。无论这次病毒发源地是哪里?随着人类对地球占领面积的扩大,人与自然界未知领域之间的交互将变得越来越密切,必将出现很多从前没有发生过的状况。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我们自身。尊重人、尊重人的存在,更要尊重人存在的范畴。

写在课前:患难及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病毒无情,战疫残酷,但人间有爱。这些逆行者的背影,温暖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让这个不能串门拜年的中国年充满别样的温情,充满爱的力量。这些真实的一切,让我们知道。一张安静的书桌来之不易。活在当下,珍惜拥有,演好社会赋予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对有些人来说是口号,对有些人来说是不打折扣的行动。那些在疫情中逆流而上的医生护士、军人警察、志愿者,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他们也有家人、有梦想,但是,职责所在,使命在肩,关键时刻没有犹豫,更没有讨价还价,他们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与亿万同胞的身家性命、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还有很多很多平凡的普通人,倾尽所能对抗疫情,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不计得失,令人泪目。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今天的这些数字,这些故事,这些人物,这些精神,这些教训,这些反思,不能只出现在多年以后的课本里,成为僵硬的答题要点。我们不是局外人,现在不是,未来更不是。因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们心存感恩,学会感恩,争做一个传播爱、奉献爱、充满爱的人。以小爱,积大爱!我们避免不了灾难,我们却能做好自己,我们预知不了未来,我们却清晰的知道,未来在你们的手里。你们是父母的子女,是学校的学生,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这个“加长版”的假期使得同学们拥有了将近3个月的在家时间,不知道此刻的你是每天在刷朋友圈,还是通宵刷怪、玩游戏,又或是每天躺尸18个小时,这其实是对生命的无端浪费。防疫在家,适当的休息、适可而止的游戏是可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疫情应该成为我们开学第一课。如果我们不能从中学会思考,懂得敬畏,知道感恩,明晰责任,勇于担当,养成习惯,那么磨难很快就会成为过眼烟云。而生活往往会这样,它会一次次地让你去做同一个功课,直到你学会为止。

爱国不是一句口号,希望你们在居家的这段日子里,能够克服惰性,坚强独立,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份计划,坚持下去,坚持坚持再坚持。那么多院士、专家、医务工作者,为救万民于水火而宵衣旰食,想想他们,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希望你们将来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助推中华民族复兴之伟业。

写在课前:患难及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苏格拉底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疫情当前,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更新的疫情实况,都在考验着人们的规则意识与理性。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有规则意识和理性成熟的公民。特别是面对疫情的时候,更需要我们遵守规则,用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当前发生的一切,决不能做无视规则、失去理性的事情。生活给出的已知条件再苛刻,你仍然拥有选择的权利。现在,疫情已经是全球瞩目的大事,网上信息铺天盖地。我们看到的信息越是繁多,我们越是容易什么也看不见,因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会被淹没。眼睛浏览的越多,大脑思考的就会越少。作为学生,此时埋头读书,独立思考,就是最好的选择。

“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在教学条件变化、交流空间变化中把疫情、把灾难当成教材,把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通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河南省教育厅厅长郑邦山)同学们,人生没有彩排,现场直播要求我们扮演好每一个角色。2020带给我们了太多意外,然而时间的一维性告诉我们没有“重启”键。尽管不能与大家见面,请相信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关注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我们同舟共济,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

一枚高校普通青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