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後你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一生中,你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
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可能給你一些啟發。這個紀錄片是從1964年開始拍攝的,採訪了十四個來自英國各個階層的七歲小孩,然後每隔七年會再採訪他們一次,每次採訪的時長約七天。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曾經稚氣未脫、童言無忌的小孩都變成了已有皺紋、白髮的中老年人。
他們有著各自的人生,但他們不同的人生中也有共通的規律。
出生很重要,後天努力也重要
一個人的出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一生的基調。
出生於上層社會的孩子,不僅享受了更多的優質資源,良好的成長環境也使他們更加自律、努力和樂觀,所以他們更有可能過著富裕、幸福的生活。
如片中的John 和Andrew,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當其他七歲的小孩可能還不識幾個大字時,他們已經開始讀《金融時報》等報紙了。他們順利地上了很好的高中、考入了劍橋牛津等頂尖大學,如願地當上了律師,娶了美麗賢惠的妻子,給了孩子很好的教育,過著幸福的生活。
而出生於下層社會的孩子,大多也曾有過出人頭地的想法,但是由於缺乏資源、自信、自律等因素,大多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Simon是私生子,有黑人血統,從小被媽媽扔到了福利院。他從小就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經歷三段婚姻、生了很多孩子、工作辛苦、生活艱辛。
如果人生都是這樣的話,那人生會多麼不公平、多麼無趣。人生的奇妙之處在於每個人的人生都可能高開低走、可能低開高走、也可能起起伏伏。
片中Neil的人生就是高開低走。他出生於中產階級的教師家庭,7歲時的他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無慮、蹦蹦跳跳地著向前走,28歲時的他已成了流浪漢,憂心忡忡、步履匆匆地趟水過河。到了56歲時,雖然他是地方的議員,卻是因為無法找到薪水更好的工作,而且是靠著救濟金生活。他說自己想成為大人物,但是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
而片中的Nick則是低開高走、逆襲成功的典型。他出生於農場,在只有一間教室的鄉村學校裡上學。14歲時的他害羞地不敢與人正視,21歲時已考上了牛津大學的他面對鏡頭自信滿滿、侃侃而談。畢業後他去了美國,成了大學教授,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他說他是被迫成長的,過程辛苦、他也不享受,但是他很感恩。
而在片中的Suzy的身上,我看到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家境優越的她,7歲時學著芭蕾舞,很是傲嬌;16歲時她輟學,21歲時的她是個不停抽菸、不相信婚姻、不想要小孩的叛逆女孩;而到28歲她再次出現在鏡頭中,已坐在她丈夫身邊,非常平和、甜蜜;之後的35歲到56歲,每次她出現時的形象都是賢妻良母,很難讓人與當年那個叛逆的女孩聯繫起來。
父母與愛人深深影響你
我們都希望愛與被愛。小時候,我們希望被父母愛,長大後我們希望被對象愛,我們也希望去愛他們。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與陪伴。這份愛,不僅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還有父母之間的愛。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能讓孩子很有安全感、很幸福。父母感情好的孩子,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知道了如何去愛與被愛,長大後獲得幸福的幾率也更高。
對於父母感情不和、童年缺少父愛、母愛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會感情不和、才不愛他,很容易非常自卑,也不懂得如何去經營一段感情。原生家庭的不幸福確實會深深地影響一個人一生的幸福。
比如Simon,他是一個私生子,母親是白人,父親是黑人,他從小就不知道父親是誰。他21歲結婚生子,28歲時再婚生了5個小孩,35歲再次離婚,然後到了42歲時他已進入了人生的第三段婚姻。他婚姻的不穩定,和他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有著很大的關係。
不過,原生家庭不幸福也不代表自己一定會不幸福。如果他自己夠有覺知,就能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如果他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愛人,那個愛人無條件地愛他、包容他,也可以讓缺愛的他逐漸懂得什麼是愛,獲得愛的重生。
比如Paul,兒時父母離婚,他隨父親和繼母移民澳大利亞。他7歲時住在兒童之家,眼神、言語間帶著憂傷,經常被人欺負。21歲時他說自己不想結婚,除非確認是幸福的。這很可能是因為父母的離婚造成了他對婚姻的恐懼。
但到了28歲他再接受採訪時,他已結婚,很幸福。他妻子說他的無助喚醒了他的母性本能。他妻子非常非常愛他、照顧他、體貼他,讓他重新感受到了如母親般無私的愛。
但是他仍然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和妻子吵架時,他會說“那你離開我吧”。而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很可能是“我愛你,我需要你,但是我不想讓你受苦”。好在他的妻子理解他、包容他,所以他們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幸福的婚姻使Paul獲得了愛的重生。
兩個有趣的現象
這部記錄片中我還發現了兩個有趣的現象。
1、越是富裕的人,生的孩子越少,也越晚生孩子;越是貧窮的人,生的孩子越多,也越早生孩子。
2、人越富越能保持體型,越窮越容易長胖。
富的人,比如Andrew和Peter等只生了一兩個孩子,實行的是精英化教育,他們的孩子都上了大學,然後有一份較好的工作。他們本人到了56歲時,依舊保持著精練的體態。
而收入較少的Jackie、Tony等很早就開始工作,也很早就結婚生小孩了。他們的孩子較多,上大學的較少,女兒在郵局工作可能就很了不起了,他們的孩子也很早結婚、生小孩、甚至未婚生子;他們本人到了中年時都開始發福,有的體型嚴重走樣。
其實富人有更多的實力來吃更多的東西、養更多的小孩。但這就涉及到一個人的意願和自控力。
富人雖然更有實力,但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更強,他們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發展自己的事業和興趣愛好上。也因為他們的要求高,他們愛自己,也愛孩子,所以他們也希望能夠給小孩更好的生活,講究優生優育。
富人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所以對於自己的體重體型會有更嚴格的要求,他們這方面的自控能力也越強。
而對於生小孩和控制體重這兩方面,窮人就顯得隨性很多。他們愛孩子,也苦惱於孩子多帶給家裡的壓力。孩子帶給他們很多歡樂,也消耗了他們很多原本屬於自己時間和機會。有得也有失。
七年後你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
心理學研究指出:
人類的細胞每七年會完成一次整體的新陳代謝,相當於每七年我們就會脫胎換骨一次,成為全新的自己。
人生中的每一個七年都是一個改變自己的契機。你在人生中每一個七年中做的事情、做的選擇,都會影響你未來的人生。
七年後你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當自己白髮蒼蒼時,你希望成為怎樣的自己呢?
作者簡介:我是妙心,專職情感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三級婚姻家庭諮詢師。經營愛、傳播愛,期待幫助更多人收穫幸福。
閱讀更多 妙心情感故事會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