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宋江当时要是不投靠朝廷会怎么样?

阿宾生活录


其实回答你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写一篇学术论文来解答。水浒的学者中,很多人都研究过接受招安的问题。作为没有看过水浒的人和只看一两遍水浒的人觉得一下就可以从容回答,无非是梁山要么生存要么毁灭。我自己前前后后读了五遍,现在正在读第六遍,每一遍感受都不一样。水浒作为一本奇书,真是需要悟。它能成为四大名著,岂非浪得虚名。

回答你这个问题,说容易非常容易说难非常的难,我只能以我肤浅的感受回答:“什么结果都有可能。”下面我就说说我肤浅的看法。

首先要搞清楚,水浒传是一本上面样的书。它是一本小说,小说是什么意思?它就是作者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来加以的记载。所以我们不能以历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假设性来进行研究小说中的问题,是能是以非严肃的方式,大家茶余饭后探讨一下没有招安的结局。

建立在虚构小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搞清楚,水浒是写什么的书,搞清楚这个问题,才好回答。它既不是描写农民起义,也不是赞美惩恶扬善,更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包人肉包子的孙二娘,提斧对百姓乱砍的李逵,过路偷鸡的石迁,吃拿卡要的戴宗,开快活林的施恩,好色的王矮虎等等,这些人是英雄好汉的形象?打祝家庄、曾头市是为了劫富济贫?鲁提辖拳打郑关西,李逵打歌妓,武松打蒋门神是惩恶扬善、除暴安良?读者都会明白,水浒传之所以牛,是因为施耐庵先生用极度的现实主义色彩,向世人描绘了一群人生存的故事,展现了现实的人民在黑暗的社会所作的行为反应。

然后我们还要了解小说的大环境,在施耐庵先生写的水浒传中发生的真实年代就是北宋宋徽宗时期,这个时候北宋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了,宋徽宗本人最后也被金国俘虏,客死他乡。所以当时的真实大社会环境是非常腐败糟糕的。书中也描写上面贪官横行,比如蔡太师生日大肆受贿毫无遮掩,下面白道黑道都是一家,比如打官司捞钱捞人的混杂局面。底层老百姓毫无安全可言,稍不注意就是发配沙门岛。基层政权不稳,到处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军队人员贪生怕死。综合因素导致人民群众落草为寇只是一种生存的合理选择方式。

了解到梁山外部环境之后,我们再来看梁山内部问题。梁山号称十万军马,但是除了108个头领其他九万多人没有名字,它们都只有一个代号“小喽啰”,也没有投票权和表决权,梁山也不会考虑他们的想法,所以招不招安和它们没有任何关系,只和梁山108个头领息息相关。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招安与否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武松、鲁达为代表的反招安派,一派是宋江以及呼延灼、张清等接受招安派。书中来看其实不招安派的反对情绪并不强烈,宋江说两句,武松和鲁达不是就不说话了吗?武松和鲁达对于招安与否切身利益并不大,只是性格上的不喜欢。另一派招安派来说,以政府军的战斗力和梁山的战斗力相比,不招安也没有什么危险,招安只是一种心理图腾,想报国建功。所以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发生内部分裂。有人会说招安后,结局这么惨,为什么要招安。那么不招安也有三种结果。一是继续占山为王。二是揭竿而起。而这两种结果都有成功的可能性,为什么,因为宋江本身就是一个善于遇到矛盾而解决矛盾的人,在加上梁山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优秀团队。他们会在实战中一次次提高,所以无论是继续山上为王的小农思想或者揭竿起义的大无畏思想,在宋江的带领下都有可能会成功,当然也有可能失败,这就是从树上看,不好回答的原因。但要肯定的不能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现实生活的变化多样性。

而又回到大前提,水浒是本小说,本身就是虚构的创作。不接受招安方向,结局可以按照作者的爱好写,以施耐庵先生的实力,无论怎么样的结局,一样会千骨流传。所以无论从书中看还是书外看,结局肯定是个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