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日本大和民族的祖先,真的源于中国吗?

文绍J


这个话题,不是完全靠文献学和考古学可以解决的。最根本的,大概要靠遗传学和古人类DNA研究。

从这个角度来说,最新研究证明,现代日本人的主要基因,极有可能来自中国。

这要从大卫.赖克和他的中国同行的合作说起。

大卫,是哈弗医学院遗传学系教授,他以对古代人类的群体遗传学研究闻名全球,被称为这一领域的领跑者。

2015年,赖克41岁时,即因其在上述领域的贡献,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人物”之一。2017年,他获得了科学界的“丹.大卫奖”。

他的成就包括——在证实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之间存在混血现象这一重要科学发现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从一根指骨的出土,赖克与他人从DNA数据研究中发现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并在当代人DNA中找到了混血的证据;2013年,赖克建立起了世界顶级的古DNA实验室,著名的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所长约翰内斯.克劳泽说,大卫.赖克加入到古DNA研究,使这一领域至少少走30年的弯路。

(大卫.赖克)

大卫对古GNA的研究,很多是与中国同行共同进行的。在遗传学的这一崭新领域,中国有若干世界级的科学家。如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研究员;厦门大学遗传学王传超教授等等。他俩都是大卫.赖克的学生。

古DNA研究,难度非常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壤、气候等等因素,使古DNA很难保存。近些年,来自东亚的古DNA样本和现代人样本,都非常稀少。

2015年,王传超,他当年只有28岁,搜集了一份珍贵的数据——来自大约40个中国人群的、大约400个现代个体的全基因组数据。

于是,大卫.赖克与王传超的合作研究正式开始。

王传超及同事们,在中国完成遗传学实验,然后与大卫实验室合作分析电子化的数据。

这项研究进行了约一年半时间。双方把这些上述数据与已经发表的其他东亚国家人群的数据,以及大卫实验室已取得的来自俄罗斯远东的古DNA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大卫.赖克在新近出版的《人类起源的故事》这部著作里说:“这项研究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东亚人群的历史,以及找到当下不同东亚人群的起源。”

(王传超)

大卫.赖克和王传超共同研究证明——“当下的绝大多数东亚人的血统可以用3个群组来描述”。

第一个群组的核心人群来自黑龙江流域,即现在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的国界线区域。这个群组包含了赖克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从黑龙江流域获得的古DNA。这个区域的居民,在过去超过8000年的时间里,都保持着遗传上的相似性。

第二个群组的主要人群来自青藏高原,即喜马拉雅山以北的大片区域。

第三个群组的主要人群来自中国的东南沿海岛屿,最具代表性的人群是海南岛的原住民。

大卫.赖克的团队和王传超的团队,所作的分析结果,支持这样一个人群历史模型——现在绝大多数东亚人的现代人血统基本上来自两个很久之前便分离开的两个支系的混血,只是不同人群的融合比例不同而已。这两个支系的成员往各个方向扩张,它们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遇见的人群间的混血,铸造了当今东亚的人群结构。

所谓“两个很久之前便分离开的两个支系的混血”指什么呢?

大卫.赖克和王传超的团队认为,就是“长江流域幽灵群体”和“黄河流域幽灵群体”。

千万别对“幽灵群体”这个词感到奇怪,这不过是赖克他们对古DNA的一种文字表述。

“长江流域幽灵群体”,大约是距今9000-10000年之前开创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文化的主要古代人群。这个“幽灵群体”,是为现在东南亚人贡献了绝大多数血统的祖先群体。

而拥有超过12亿人口汉族人,这个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群体,尽管含有“长江流域幽灵群体”的传承,但并不是这一群体的直接后代。

汉族人有很大一部分血统,来自另外一支很久远以前就分化而成的东亚支系——“黄河流域幽灵群体”。

北方汉族人有更多的血统来自该支系。这与2009年以来的另一个发现相吻合,即汉族人内部有个微小的从北到南的梯度性差异。如果历史上汉族人的祖先从北往南扩张,并沿途与当地人发生混血,这个模式就可以得到解释。

王传超在建立这个关于东亚久远人群的历史模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发现,汉族人和藏族人都有很大一部分血统来自同一个祖先群体。

大卫和王传超,是基于考古学、语言学和遗传学的综合证据得出结论的。

他们发现,这个群体独立的、纯种的血统已经不复存在,而且这个群体对许多东南亚人群并没有遗传贡献。

他们提出的假说认为,“黄河流域幽灵群体”,在黄河流域开始了农业文明并传播了汉藏语系的语言。

来自黄河流域首批农民的古DNA将会检验这个假说的对错。此项试验还在进一步进行中。

他们说,东亚的人群历史有着一层又一层的人群迁徙和混血事件,现代人群的遗传多态性模式就是这些复杂历史事件综合的结果。所以,单独研究现代人群的遗传多态性模式无法帮助还原复杂的历史,只有古DNA研究可以揭开历史一层又一层的面纱。

他们解释,在距今8000年前后,一旦中国平原上的核心农业群体——“长江流域幽灵群体”和“黄河流域幽灵群体”形成,便开始往各个方向扩张,跟此前几千年里先到达的当地群体发生混血。

扩张的例子之一,是青藏高原上的人群。他们大约2/3的血统来自“黄河流域幽灵群体”。很有可能就是他们首次把农业带到了该地区。他们另外1/3的血统来自另外一支久远的东亚支系,很有可能就对应着青藏高原上的原住民采猎者。

另外一个扩张混血的例子是日本人。曾在上万年的时间里,占据着日本群岛的是采猎者。但是在大约2300年前,日本群岛开始出现了东亚大陆衍生出来的农业文化,这种文化跟同时代朝鲜半岛上的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性。

据遗传学数据确认,农业文化到达日本群岛是人群迁徒的结果。

日本科学家斋滕成也和他的同事,也建立了一个人群历史模型,把当下的日本人群模拟成两个古老的、分化程度很高的东亚群体的融合体。其中一个古老群体跟当下的朝鮮半岛上的人紧密关联,而另外一个古老群体跟今天的阿伊努人紧密关联。阿伊努人现在仅仅分布在日本最北边的岛屿上,他们的DNA与农业文明到来以前的采猎者的DNA非常相似。

通过斋藤成也的人群历史模型,可以推断出当下日本人的血统中,大约有80%来自农民祖先群体,而剩下20%来自采猎者祖先群体。

赖克和王传超与斋藤成也展开了合作,他们根据现在日本人基因组里的来自农民祖先群体的DNA片段的大小推断,那里的农民祖先群体,与采猎者祖先群体发生混血的平均时间大约在1600年前。

这个时间,远远晚于农民群体首次到达日本的时间,意味着在农民群体到达后,两个群体之间的隔离持续了几百年。

然而这个时间,恰好对应着日本的古坟时代——这是许多日本岛屿第一次被统一于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或许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同人群开始了普遍的混血,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相对同质化的日本人群。


大卫.赖克说,这还不是最终的结论。科学研究尚处于正在进行时。不过,或许不久就能让本题目这样的讨论,不用再继续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