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古代社会的“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是普遍现象吗?

羁文


古代社会一般情况下是不准离婚的,说是男人可以休妻,但事实上休妻很难,因为古代婚姻多是家族联姻,如果休妻就和另一个家族结了仇,这又是何必?而且古代近亲结婚又多,多是表哥表妹结婚,亲戚怎么能随便离婚?而男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总喜欢年轻美貌的女子,不想以前,只想现在和未来。如果前妻病故后,男人娶了后妻,一般都会把后妻放在心上,把前妻给忘了,像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一直还念着前妻的人,其实很少。


好印象影视策划


首先追溯一下出处,这两句名言来自汉代文学家辛延年的一首诗作《羽林朗》。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内容大概描述的是,霍将军家一个叫冯子都的家奴。依仗着将军家的势力,去调笑一个卖酒的胡姬。一个春日,十五岁的胡姬独自守着酒垆卖酒。这胡姬自然长的是年轻貌美,穿着一件长襟衣衫,腰上系着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面还罩一件宽袖短袄,袄上还绣着男妇合欢的图案。这图案可能是招摇了一些,要不然能引冯子都前来调笑。

胡姬头上戴着蓝田美玉首饰,耳后垂着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两个发髻装饰的更是非常华美,世上都很少见。而且这两髻装饰的珠宝也是价值不菲。


这胡姬虽然只有十五岁,不仅打扮的富贵,而且也是见过世面之人,看到霍将军家的家奴声势浩大的前来调笑。毕竟自己是胡人,外来人做买卖,当家的又不在,也不能贸然得罪了地方势力。

胡姬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非常有礼貌的,备下最好的菜,斟上最好的酒,不失礼数的开始了自己的规劝。看着冯子都带来的青铜镜和红罗裾,说道:“承蒙君不惜重金备下这么好的礼物,看的起我这轻微低贱的卖酒胡姬。但是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喜欢娶新妇,而女子却是忠于前夫的。我坚持不见异思迁,而要从一而终。更不愿意因为有了新的机会,就去攀附富贵,而忘了旧情。所以非常感谢君对我的一番好意,对我如此抬爱,非常抱歉。”

作为一个十五岁的新妇,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尤其“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一语道破了古代男女关系的真谛,怎能不让人振聋发聩。除非是暴戾之徒,即使霍将军亲自来了也会羞愧的无地自容,佩服的五体投地吧。

那么这两句话是否有道理呢,放在古代一定是有的。毕竟旧社会男女不平等,有很多陋习男的可以三妻四妾,甚至青楼都是官办的。而女子只能从一而终,忍气吞声。虽然是胡姬,不一定受到中原制度的束缚,但也一眼看穿了婚姻制度、男女关系的弊病。

而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了等级之分,也有了婚姻法保护了合法的男女关系,很大程度上已经没有了那样的现象。但是从人性上来讲,似乎还有一些道理可述。都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喜新厌旧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对于婚姻不尊重的事情仍然是时有发生。

不过,反过来讲,现代的女性也比古代有了更大的自由,可选择的感情也更多,也不是那么的重前夫了,甚至也造成了对家庭的伤害。所以,虽然古代的不合理制度以及陋习没有了,但是男女的思想品德还是需要自己来约束,千年前的胡姬尚且知道对婚姻的尊重,对感情的负责,作为现代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男女关系中的对方。


艺文杂记


何止是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不是如此吗?

男人,永远是喜欢新鲜的动物,爱新娶的不是正常现象?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去听旧人哭?

至于女子,说句不好听的,女人永远忘不了她第一个男人,对破了她身子的第一个男人总是很看重的。

所以,这句话没错的



天刑17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往往是在谈论男女对待再婚后不同态度的时候拿出来做为论证的理由。可是这句话原来的意思,并不是这样。

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里有句诗词叫“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诗文中胡姬面对一些仗势欺人的豪霸的调戏,从容不迫言辞具礼的抵抗。先以柔克刚说到“你能不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还怎么再计较轻微低贱的身子呢”随即又说“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这就委婉的告诉对方,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终于家庭的信念,这毫无疑问的拒绝了豪强的要求。

由此我们知道,这句话实际上只是在控诉男人喜新厌旧,而我们女人却是重视旧情,终于自己的爱情。但是由于中间出现了“后妇”“前夫”这样的词,也就在时间的延续和流传的杜撰中,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大部分人所理解的意思了,主要是针对再婚的情况来说了,男子更喜欢新的妻子,而女子难忘前夫的情意和好处。

既然这成了约定俗成的一个俗语了,那么这句民间意思的俗语,对于当下生活中的男女之间,有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如果按照民俗的理解有没有一定的道理呢?

这句话在民间应该是有其自身存在的道理的。感情好的时候,当然是谁都看着当下的好,可是一旦出现问题,男女的处世态度就有了不同。比如这句话往往就是对于现夫妻的前妻前夫的“比较”的境况,比如在遇到抉择的时候,男性更倾向于重视喜爱后妻,而女人遇到这种比较的情况的时候,一遇到现夫的种种不足时,可能会回忆回味前夫的好。

男儿爱后妇——男人往往会更喜欢新鲜感,结束了上一段婚姻后,对于熟悉的前妻不再抱有新鲜感,注意力全都在新娶的后妻身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即使是对后妻也出现了一些不满,那也会往前看,跟回忆前妻相比,他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再去寻找新的。心理学上著名的“柯立芝效应”也说明男性更倾向于喜欢追求新鲜不同的女性,而不是再返回熟悉的女性身上。

女子重前夫——而女性往往是在情感、感官上印象比较深,和前夫的生活经历不会像男性对前妻那样轻易的忘到脑后,一旦和现任丈夫遇到和前夫相同境况的时候,往往就会拿现任和前夫相比较。现任丈夫较好的时候觉得应该,现任不如前夫的时候,则往往会暗自哀叹对前夫的好恋恋不忘。尤其是和现任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心里总是会回忆起前夫对自己的好。由于此时女性心理上期待对方有积极有利于自己的表现,所以更会选择性的回忆起前夫的好,而前夫的那些不好往往会被忘记。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认知陷阱,这虽是是一句俗语,但是并非是行事的正确准则,有时候这样下去会使事情更糟。既然我们了解了这个说法,夫妻在出现矛盾的时候,无论男女都要检讨一下自己,是否是落入了这样的陷阱,如果发现自己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行为,要及时的调整心理,做到正视当下,珍惜当下,积极的处理当下的问题,而不是思前想后抱怨哀叹。我们要主动避免由于陷入这种认知陷阱,而毁了当下的幸福生活。

所以说,这种现象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是普遍行为,也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


不讲李说史


一、出处

东汉辛延年的《羽林郎》里有句诗词叫“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诗文中胡姬面对一些仗势欺人的豪霸的调戏,从容不迫言辞具礼的抵抗。先以柔克刚说到“你能不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还怎么再计较轻微低贱的身子呢”随即又说“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这就委婉的告诉对方,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终于家庭的信念,这毫无疑问的拒绝了豪强的要求。

二、男儿爱后妇

男人往往会更喜欢新鲜感,结束了上一段婚姻后,对于熟悉的前妻不再抱有新鲜感,注意力全都在新娶的后妻身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即使是对后妻也出现了一些不满,那也会往前看,跟回忆前妻相比,他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再去寻找新的。心理学上著名的“柯立芝效应”也说明男性更倾向于喜欢追求新鲜不同的女性,而不是再返回熟悉的女性身上。

三、女子重前夫

而女性往往是在情感、感官上印象比较深,和前夫的生活经历不会像男性对前妻那样轻易的忘到脑后,一旦和现任丈夫遇到和前夫相同境况的时候,往往就会拿现任和前夫相比较。现任丈夫较好的时候觉得应该,现任不如前夫的时候,则往往会暗自哀叹对前夫的好恋恋不忘。尤其是和现任遇到情感问题的时候,心里总是会回忆起前夫对自己的好。由于此时女性心理上期待对方有积极有利于自己的表现,所以更会选择性的回忆起前夫的好,而前夫的那些不好往往会被忘记。


品势怪兽


现代人回答古人事情不觉得荒唐吗?任何回答都是推测,不代表事实。

男人谁不喜欢年轻女人?只是条件不允许吧。同样女人也喜欢年轻小伙,这是普遍人性吧。古代女子从一而终,没有离婚的权力,被休再嫁很困难,寡居再嫁伤风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