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和田仔玉之精品奇玉

奇石,大家并不陌生,他又叫观赏石、赏石、雅石、藏石、美石、珍石......而奇石的特点是造型奇特,颜色多变,光润质坚,自然天成,是大自然恩施于人类的天然艺术品,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激发观赏者遐想、追求、向往,令观赏者进入美妙无穷的仙境般境界。


和田仔玉之精品奇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石之美者”,玉也!那么,奇石中最美的不就是奇玉吗?

奇玉,主要来自和田玉中的仔玉、山流水和风砺玉。

仔玉:原生矿被剥蚀搬运到河床中、下游的玉石,因数百万年的搬运、磨蚀、冲刷,多呈浑圆状、鹅卵状,块度较小,表面光滑,一般质量较好,这种仔玉多分布在河床两侧的阶地和现代河床底部。

山流水:原生矿经风化崩落,并由冰川或水流搬运至河床上、中游的玉石。特点是距离原生矿床近,块度大,棱角稍有磨蚀,表面光滑,质量多不如仔玉。

风砺玉:也有称风棱玉的。这种玉是经冰川或洪水带到戈壁滩上的玉石块,在戈壁滩上经过几十万年的风吹日晒,严寒酷暑,被风沙打磨的往往呈次棱角状,瑕疵、石质部分被风蚀掉,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又很光滑的小坑。风砺玉质地纯正,块度大小不一,大者几十千克,小者只有几克。风砺玉因其原生矿床的不同,他们的颜色也各异。

奇玉之美,无以伦比

“我国古人赏玉并非专为赏器,故赏玉与赏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譬如西汉大儒董仲舒主张‘良玉不琢’,这句话有着浓厚的重材惜料的思想。尽人皆知,良玉本身就是极为珍贵之物,不必或不可急于斧凿,不必雕琢成器。古人认为来那个玉本身就是神物,也有着神护灵佑的功效,保护持有者避怯呈祥。同时,良玉不同于一般的玉材,他还有着较高的鉴赏价值”这是我国著名的古玉专家杨伯达说的一句话。


和田仔玉之精品奇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美玉不琢”实际上是我国玉文化的传承理念,是对和田仔玉的珍惜、保护。这一理念也完全切合当前人们“质朴、自然、归真”的审美意识和对原生态及自然美的艺术追求,是“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向往。

奇玉(又称:赏玉,观赏玉),是指天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任何雕琢,修饰的具有自然性、科学性、稀有性、奇特性、观赏性、艺术性、商品性、珍藏性为一体的和田仔玉(包括山流水,风砺玉、以下同)。奇玉真正符合了过去和现在人们对原始美艺术的愿望和要求。

一、和田仔玉中的奇玉质如凝脂

和田玉从原生矿床剥蚀下来后,经过百万年在河床中的碰撞、冲刷、磨蚀,外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尖棱尖角状变成了浑圆状、鹅卵状,玉石中的疏松质软部分被磨蚀掉,表面变得光滑,经过长期流水细沙抛光、浸润,使得仔玉越加润滑,其质如脂如酥,温润柔腻,手感极佳,如果是白玉,羊脂玉仔玉,则显得更加光滑亮丽,细腻滋润,十分可人。

和田仔玉一般形态完美,自然曲线流畅,浑圆饱满,显示出自然天成、和谐灵秀、锐光闪烁、晶莹剔透的“外表”和“内心”。仔玉本来就很稀少名贵,而仔玉中的奇玉更是仔玉之精英,仔玉之灵魂,是仔玉中的上上品。

奇玉可以说是承天之灵,借地之力,天铸地造而成,以本来面目,天然形态,呈现出巍巍昆仑山,滔滔玉龙喀什河的大自然风采,向世人表露出自然和谐之美。


和田仔玉之精品奇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奇玉不雕更显美,是现代赏玉,藏玉者的共识。

二、和田仔玉中德奇玉色如彩虹

和田仔玉的玉质十分丰富,脂白、润白、青白、青、黄、碧、墨、糖(似红糖之色)。仅就其中的白色来说就有糙米白、鱼肚白、石蜡白、梨花白、月白、葱白......在古籍中描述有:和田玉颜色纯正:“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和田仔玉玉质细腻,厚重温润,色调柔和,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珍珠宝商城的“精品荟萃”室有一块羊脂仔玉,虽然不足300克,可是形状浑圆,光润如脂,人见人爱,很多贵宾站在展柜前久久不愿离去,不少人还要亲手摸摸,想沾沾福气和喜气。

仔玉中的奇玉皮色更加多种多样。仔玉或经过几万年的水中浸泡,或埋于沙石层中,因水质或土质的酸碱度的不同,仔玉表面亦发生化学成分的变化,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皮色大多是后期形成的,有的称为次生色,也有“璞”或“皮色”的。因为玉质略异,下次分布不一,及仔玉所处的环境变化不同,形成各种颜色的色皮,或在同一块奇玉上就形成多种颜色。有些即使颜色相似,但深浅不一,浓淡各异。如以黄色来说就有淡黄、浓黄、深黄、浅黄、栗子黄、秋梨黄......

仔玉中的奇玉皮色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笔者见到的就有:鹿皮色、虎皮色、栗子皮色、黑皮色、枣红皮色、姜黄皮色、桂花皮色......皮色厚薄也很不均匀,有的薄如蝉翼,有的厚达数毫米,而有些甚至一块仔玉分布着多种颜色,这些颜色还经常呈现出奇形怪状的图案,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山水画......笔者曾看到一块奇玉上的图案像一个人在追赶一只狼。仔玉本身价值就高出山料数倍,如果是奇玉,可想而知,他的价值又将高出仔玉多少倍。过去人们称仔玉中的奇玉为“宝”,今日更可以说是“宝中之宝”了,因它是和田仔玉中的极品。

三、和田仔玉中的奇玉其形殊异

和田仔玉中的奇玉形态线条流畅明晰,超凡脱俗,显露出自然之美,也示意内涵神韵。一块奇玉“心神兼备”,其外求其形,其内追其神,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奇玉的形态,饱满圆润,比例、大小适中协调,很多以形示神,意蕴生动,激发着人们观玉赏玉的愉悦心情,引导着人们对奇玉美产横无限遐想,进而升华为赏石艺术之美。和田奇玉,从形状上满足了人们对原始美的追求,其韵味又给人精神上驰骋的广阔空间,带个人的是无法言喻的精神享受。

在真珍珠宝商城笔者曾看到一块和田奇玉,料形完美,貌似刚摘下的仙桃,形状自然饱满,莹润柔和,瑞祥毓秀,并有几片云状红霞,放佛还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和香气,不由得令人驻足观赏,欲亲捧于手中抚摸一番,尽情地沉醉在它的灵瑞祥福之气氛中。

笔者在市场上还看到一块奇玉(墨玉仔玉),整体漆黑,弯弯曲曲的白玉条分布其中,好似黑色大山中倾泻下来的跳跳瀑布,瀑布傍边隐约有人站立,景色宜人,动中有静,整个一副泼墨山水画。这块仔玉中的奇玉,图案形象逼真,是观赏者恍如进入到了深山老林、瀑布急流的绝妙境域,恰似置身山水中自我休闲,超凡脱俗,已达如痴如醉的梦境之中。

四、和田仔玉中的奇玉其声若金磐余响

仔玉浑圆,且较小,击之一般不易发出音响,但若面积较大,厚度较薄,敲击便会发出清脆悦耳金磐般的清音。笔者曾在1999年曾亲手购得一块和田碧玉仔,通体深绿,细腻滋润,重约4千克左右,用手托起,或使其悬空,轻轻以石敲之,发出悦耳悠长绵绵不绝之音,正如杨伯达所说“(和田玉)敲之其声清引,若金磐之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

在清代,曾将和田玉制成韶音特磐和编磐,敲击曲调,供皇亲国戚们享乐。

和田仔玉中的精品奇玉,无论从质、色、形、音各方面评价,都显示了它无与伦比之美,如果说和田仔玉是和田玉的精华,那么和田仔玉中的奇玉就是和田玉之魂魄!

自然形态下的奇玉,像不谢的花,立体的画,无言的诗,无声的歌,凝固的史,是大自然这位艺术家把他雕塑而成,他充分体现出大自然之美,奇玉不语最可人,他是世界上一切美的总汇,奇玉的自然之美无以伦比。


和田仔玉之精品奇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美玉不琢是时代的潮流

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们,被钢筋水泥封闭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面,享受着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电梯、汽车、飞机、电视、电话......文明程度越高,也可以说离大自然越远,离大自然越远,人们越向往大自然,于是就有了探险、徒步、露营......想方设法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洗涤自己的心灵,祛除心中的烦闷,减轻工作上、心理上的压力。人们要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到大自然中取获得真情,释放自己,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在真情的自然界中体味原始美,品赏原始味,是现代城市人们的追求,原始状态的奇玉正符合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愿望。

一些商家在几年前就已经觉察到了这一潮流动向,于是将和田玉仔玉中的精品(奇玉)不经任何加工雕琢,原汁原味地摆上柜台或货架,供赏玉者、知玉者、寻玉者进行观赏、挑选与购买。于是市场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大致同质同量(重量)的两块和田仔玉,一块雕琢成山水人物工艺品,另一块未经任何雕琢,两者摆放在一起,原始自然状态的仔玉很快就被人购走,雕琢成器者却摆放了很长时间。笔者就有这样的切身体验,在一个商城的柜台内,摆放大致相当的数块仔玉玉雕刻品和仔玉原石,在二十天内,仔玉原石几欲售罄,而雕刻成工艺品的仔玉还原样未动的摆放在那里,好似向人们诉说它的委屈一样。

笔者也见到过不少这样的事情:一些顾客购得一块称心奇石,当场在奇玉的适当部位大眼穿孔,配上红绳,挂在胸前,尽显对奇玉的原始形态的喜爱。还有一些奇玉爱好者,将奇玉镶上金边和穿上金环,挂在黄金或铂金项链上,佩戴在身,显示奇玉的尊贵和对奇玉的珍惜。还有些爱玉者用仔玉穿成手链戴在手腕上,时时欣赏,充分享受着仔玉在自己肌肤相亲带来的保健功效,已达到脑体放松休闲的目的。

有一些奇玉观赏者,他们购买奇玉的目的是摆放在家里或办公桌上,启迪智慧,激发灵感,陶冶情趣,以求建立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和公司。“以玉比德”,处处以玉为榜样,人生道路将越加豁达顺畅。

奇玉既体现出色彩之美;又体现出纯洁之美;既体现出细腻之美,又体现出粗犷之美。不琢的奇玉,及放射出柔腻的情感,又有昆仑般的胸怀,使人们崇尚自然的真情流露,更是传承玉文化的载体。

美玉不琢价更高

纵观现在的玉器市场,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两块基本上同同质同量(重量)仔玉,一块精雕细刻成玉石工艺品,如观音、佛、山水、动植物......另一块是保持原始状态,不经任何人工加工,二者身价却大不相同,雕刻成工艺品的仔玉反倒比保持原始状态的仔玉便宜许多,有的相差近1~2倍。我们有这样的统计,一块30克的白玉仔玉价是3000元,而另一块雕刻成工艺品的白玉仔玉件还卖不到2000元。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差价,所以,目前玉器市场上面很多商店设有仔玉柜台、仔玉货架、以供所需者之求。

我们认为:基本上相同的两块仔玉,一块已经加工成工艺品,另一块保持原始状态,差价之所以悬殊,一方面是人们需求“原始、归真、质朴、自然”,不惜高价购买,目前是给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多留空间,而不愿出价购选已成工艺品的仔玉,可能在未加工前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雕琢时“挖胀去咎,化瑕为美”的操作已掩盖了原仔玉的缺陷,现在所看到的两块“质”、“量”相似的仔玉,一块已琢成玉,而另一块仍保持原始状态,两者在最初状态下时,其“质”上是不相同的,因此出现了这样的差价。是否是这个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思考的讨论,这些都是我们的一点见解。

奇特的仔玉本身就是奇玉,仔玉价值从20世纪初至今,价格一路飙升。我们在新疆从事玉石行业的这些年来深有感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田巴扎上到处都是售仔玉者,那时全国惟一的一家玉石收购站,只收白玉仔料。青、碧、墨玉资料多用来压煤棚、垒鸡窝、筑墙基......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1千克羊脂玉仔玉是120元~120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达到了2000元,而在20世纪的2000年,每千克羊脂仔玉料是5000元,到2007年同样的1千克羊脂玉料售价已达到10~15万元。

在2007年3月19日下午,来自新疆和田的羊脂玉仔玉在北京大钟寺附近爱家收藏品交流市场亮相,仅仅重1千克多一点的羊脂玉籽料标出220万德价格,另一块逊色一点的仔玉标价0万。同年北京博观堂拍卖公司的“玉垒浮云”新疆和田籽玉原料专场拍卖会,展出近300块仔玉原料,其中一块重41千克的羊脂玉仔玉标拍800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和田仔玉价值。笔者在2007年3月鉴赏到一块重大990多克的羊脂玉仔玉,玉质细腻,形状完美,大如拳头,光洁滋润,成交价100万。大家可以算一算,当时市场的黄金饰品价格每克是200元,它比黄金要贵出5倍之多。


和田仔玉之精品奇玉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的就是,凡是和田仔玉,其形态好,质地细,颜色温白及皮色艳,都应属于奇玉类。随着市场的发展,人们对奇玉认识逐步提高,不琢的美玉(奇玉)会越来越少,其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关于和田仔玉用“仔”字的一点建议

目前无论在报刊、杂质上,科学论文上,和田玉专著上,有关和田仔玉的“仔”字用字不尽相同,就我们所知“子”、“籽”、“仔”都有用的。我们认为:“子”多指儿女之意。和田仔玉与原生矿,不是“父子、母子”关系,用此“子”字不太妥当。另一个“籽”的意思是植物种籽之意。仔玉不是无机物,他不会种下去发出芽来,生长出新的仔玉来得的。我们在本文中用的是“仔”字,这个字是一个多音字,可读为:仔【Zai】【Zi】。我们用的是【Zi】。关于“仔【Zi】”字在《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5月第9次印刷本P2276页上明确地写着“仔【Zi】‘幼小的。’‘仔料’,亦称‘仔玉’,经过风化和流水搬运,磨蚀而产于河床中的卵石状软玉或翡翠的原石。质地致密细腻,品质优于‘山料’。表面有薄厚不一的风化层,俗称‘皮’。常用于作山仔雕。”

《辞海》中写的非常清楚,因此我们在本文叙述中采用这个“仔【Zi】”字。今后若能统一使用《辞海》书中之“仔【Zi】”字是我们的建议与希望,在本文特提出以便共同斟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