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春天來了,怎麼給孩子穿對衣服?


今年的春天註定不一樣,因為肆虐橫行的新冠肺炎還沒有過去,所以人們還沒有過春天的欣喜勁。

但是,畢竟氣溫一天天在轉暖,細心的家長想,怎麼給孩子穿衣?才不至於在這“咋暖還寒”的氣候中,平安度過,畢竟孩子去年已經中招過一次感冒。

不是說“春捂秋凍”嗎?難不成繼續穿著冬天的衣服?不行,太熱了難受呀?萬一孩子出門自己把衣服脫了不是又中招了?那就索性穿上毛衣出去,唉,萬一受風感冒怎麼辦?

關於換季穿衣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尤其是孩子,對冷熱穿脫衣服真沒有“自覺性”,所以家長是要把穿衣的心操到底滴。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哎,每次穿衣寶寶都要哭


一、為什麼要“春捂秋凍”?有什麼來歷嗎?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1、“春捂秋凍”一說的由來: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 “春捂秋凍” 的保健諺語,可以說是民間老人給孩子們嘮叨的“穿衣寶典”,流傳至今到底有沒有它的道理呢?當然有了,它的出處是我們老祖宗的中醫理論做基礎的。何謂 “春捂秋凍”?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具有的一脈相承之理。

2中醫解釋“春捂秋凍”: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春捂秋凍”是中醫的保健諺語,很有道理


所謂春季,既是陽氣將至而未旺盛,陰氣將退而未衰盡,穿衣的“尷尬”季節。

剛剛入春,我們因為“捂”了一個冬天,身體裡的陽氣不夠旺盛,體表尤其是皮膚的抗寒能力相對還比較弱,這個時候,如果我們不繼續“捂著”,而興致勃勃的把輕薄的衣服穿上,就很容易損傷到積攢了一個冬天的陽氣,而生病。因此,初春,要特別需要注意保暖和禦寒,此乃“春捂”

而在秋季,恰恰與春季相反,我們身體則是陰氣將至而未旺盛,陽氣將退減而未衰盡。秋天裡,氣溫是一天天的降下來,人的機體陽氣開始收斂,為冬季儲藏精氣而做準備。這個時候如果一下子添置太多的衣物,會影響到陽氣的收斂。因此,我們需要一些冷空氣的適當刺激,有利於體表皮膚的收縮和陽氣的儲藏,還能增強人體的適應和抗寒能力,這就是我們說的

“秋凍”

3、春季和秋季氣候特點對孩子穿衣的影響

通常每年3-5月為春季,9-11月為秋季。春天和秋天這兩個季節很特別,都是過渡性的季節;但從氣候看,又存在較大差異,一個是從低溫向高溫過渡,一個是從高溫向低溫過渡。

春季: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白天溫度相對較高,而早晚溫度相對較低且春季又屬於回暖期,室外溫度要比室內熱很多因此,就決定了我們穿衣為什麼要“捂”一陣子。


秋季:與春天不同,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會先冷下來,室內反而更加暖和一些,為了適應天氣由熱轉涼的過程,我們穿衣還得再“凍”一陣子。

春季與秋季最大特點是氣溫變化較大,由此給人帶來身體的不適應性,容易產生穿衣不知所措的錯覺,而傷風感冒、脾胃不適等等,因此“春捂秋凍”是有一定的道理。

4、春季和秋季氣候變化與對孩子的體溫調節影響較大:

人對各種氣候變化需要適應過程,皮膚汗腺及體溫調節中樞對冷熱的刺激,均要有一個反應調節的過程,尤其是孩子,體溫中樞並不完善、皮膚的防禦能力比較差,因此,穿脫衣服是要講科學的。

春天來了,孩子要“捂一捂”嗎?春天早、中、晚及室內、外均有較大的溫差變化,尤其是我國北方,一天的氣溫差就可以到10℃左右。假如孩子一遇到“熱”就急著把衣服脫了,身體不能很快適應由冷轉熱的變化,皮膚擴張、汗腺分泌和反射調節能力較弱,就會出現冷熱失調,風寒感冒、脾胃不適,要麼打噴嚏、流鼻涕、頭痛腦熱、噁心嘔吐等等病症,所以到了所謂“春暖花開”的時候,家長可別急著把冬天的衣服給孩子脫了。

同理,秋天之所以要“凍一凍”,是因為,秋天天氣變涼,如果孩子一遇冷就加衣服,也會不適應溫度變化及室內外溫差(外冷內熱),而影響到體溫調節,和不能適應。秋天氣溫雖然涼下來,但還不至於太寒冷。

其實“涼”與“冷”與“凍”的區別就在於溫度差的變化;前兩者之間應該是氣溫在“零上”,而晚秋的凍是氣溫應在“零下”,我們所說的“秋凍”應該是在“零上”這個溫度,身體是可以抵禦的冷。

入秋後適當慢些加衣服或比夏日穿的厚一點點,既能使身體漸漸適應氣候由涼轉冷再到寒凍的過程,同時還可增加身體禦寒能力,順利向深秋及冬季過度。正所謂“春天要一件件的脫衣,秋天要一件件的穿衣”。


二、春天裡孩子穿衣有什麼講究呢?

在這裡我們說的穿衣講究可不是漂亮的講究,而是對身體的影響。“春捂秋凍”是應講究

“度”的,不是沒完沒了,而是應尊重客觀規律。如果在春末、秋末,氣溫已經過渡到夏天和冬天模式,還是捂得很嚴實或穿得過於單薄,這樣的“春捂秋凍”就過分了。

因此,我們在春秋季節的穿衣需要根據節氣和氣候變化、孩子的生理機能,做適當的、必要的增減,那麼孩子在春天穿衣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衣服的加減法


1、避免穿衣過於厚重且一成不變:過去許多老人帶孩子的觀念就是“寧可捂著,不能涼著”;儘可能多的給孩子穿衣服,只要不凍著就是對的,而且冬至春來一成不變的穿衣。其實,這是孩子穿衣錯誤。春天氣溫回升,穿衣服要“因地制宜”,儘量做到孩子自我感覺不冷不熱,比較舒適,而且過於厚重的衣服一方面孩子會悶熱煩躁,同時不方便病必要的活動。

2、合適的氣溫穿合適的衣服:春天晝夜氣溫變化大,早晚冷,而午間在陽光照射下暖洋洋的,這需要家長隨時給孩子增減衣服,氣溫低則添一件衣服,氣溫高則脫一件衣服。這就是我們說到滴:“穿衣一件件的穿,脫衣要一件件的脫”,循序漸進,掌握冷暖。

3、穿衣寬鬆舒適利於健康:當孩子還比較小的時候,手腳活動不受約束,加之過敏緣故,內衣易穿棉質、寬鬆、舒適度好的衣服;小嬰兒不宜穿毛茸茸衣服,這樣孩子不自主拉扯形成

繞繞指而不安全;不宜給孩子穿緊身衣服,不方便孩子四肢活動,還容易捂熱、皮膚過敏和影響生長髮育。這是孩子穿衣的基本要求。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不宜穿如此絨球球衣服

三、春天到底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服才是正確的呢?

都說穿衣有講究,可是到了眼前,問題來了,天氣變幻莫測,人有大大小小和體質之分,具體怎麼搞定孩子穿衣?

“我家寶寶才2個月這麼點大,怎麼穿衣服算是合適”?

“我家孩子皮死了,不叫不回家,一瘋一身汗,怎麼給他穿脫衣服才不生病”?

“這春天來了,一陣風、一陣太陽,連我自己都跟不上老天變臉,怎麼搞定孩子穿脫衣服的方法”?

“”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不是那麼簡單,現在到了打臉的時候,會說不會做,乾脆聽老人說:二八月、亂穿衣;怎麼方便怎麼來。彆著急,且聽我們給家長支招吧:


1、從小給孩子養成生活自理的好習慣,培養自己穿脫衣服的能力:

呵,培養孩子自己穿脫衣服的能力?家長新鮮了,莫說孩子啥啥聽不太懂,每天早晨起床跟打仗一樣,能給他穿利索就不錯了。習慣是養成的,你不培養他是不會養成的。

家長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給他吃、喝、拉、撒、睡,教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恐怕比給他什麼滴,更重要。我們要教他認識自然、認知穿衣、吃飯的意義,還要懂得熱脫衣、冷穿衣的道理,對他今後生活能力無疑幫助是很大的。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展啟蒙教育,要嘮嘮叨叨的說:這麼穿衣服為什麼會舒服?為什麼要從裡到外、從上到下一件件衣服穿起來,怎麼感覺是熱、是冷?為什麼熱要脫、冷要穿?穿衣服不僅僅是為了漂亮?這樣天長日久,孩子有了穿衣理念、懂得自然現象,為將來學會自理打下基礎。

有了從小懂得穿衣的啟蒙教育,再不厭其煩的教會他穿衣、穿鞋,平時除了給孩子一些自己動手穿衣褲、鞋襪的機會,再教點穿脫衣服的小技巧,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呢。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選擇什麼材質的衣服?

2、給孩子穿衣方法應用洋蔥穿衣法”:像洋蔥一樣,一層層疊加、一層層的脫去,不可以只圖省事;簡單的要麼一下子脫掉,要麼只加不脫。

具體穿衣建議 上身穿:棉質內衣+毛衣+背心+外套(溫度越高層數越少/衣服越薄);下身穿:棉質秋褲+長褲。

我們還要選一些方便寶寶穿脫的衣服,譬如:選擇開襟的絨線衫、羊毛衫;褲子、衣服都別太緊,不要選擇束腹、束胸、束臀的衣服;以方便穿脫衣服、手腳活動自如。


3、給孩子穿衣還應下厚上薄:因為孩子的腿腳對外界寒冷刺激最敏感,由於腿腳血液循環不如頭胸部好,如果腿腳穿的太少而受刺激,引起皮膚汗腺血管收縮,自然會覺得全身寒冷不適,甚至感冒、咽痛、嘔吐、腹痛等。如果孩子頭胸部捂得過熱甚至出汗較多,容易引起頭暈腦脹、煩躁不安;反之,給孩子腿腳、背部及腹部相對穿厚一點(多一件),頭胸部要相對穿薄一點,就會讓孩子溫暖舒適和神清氣爽。所以,孩子春季穿衣的一個要點是“下厚上薄”或者秋褲要多穿一陣“捂一捂

”。

4、選擇穿純棉、排汗功能好的內衣(秋衣秋褲):即可做內搭也可單穿的;中間衣物主要是保暖即可,最外層最好具有防水防風作用。

最好多穿開口衣服,如絨線衫、羊毛衫最好選開襟,這種著衣的好處就是方便熱了脫、冷了穿,可以根據冷熱和氣溫變化,方便隨時增減,室內室外自由穿脫及更換褲子、衣服。孩子衣服不能太緊,不要選束腹、束胸、束臀、穿脫、活動不方便的衣服。

假如大點孩子玩瘋了也可以隨機脫掉一兩件,如果在外玩耍家長見孩子出汗,就摸摸孩子背禁,隨機給孩子背上臨時墊一塊手帕或小毛巾,以免溼衣服涼下來就感冒了,因為這時候孩子的汗腺是打開的。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穿什麼衣服寶寶舒服

四、不同月齡及年齡段的孩子穿衣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1、新生兒期:新生寶寶穿衣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

寶寶在媽媽子宮的溫度較高且保持恆溫,但是當寶寶出生斷臍開始,助產師首先會給寶寶採取“保溫”措施,因為子宮內外溫度變化太大。而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膚薄,棕色脂肪少,如果出生不馬上保溫,體溫會隨宮內外溫度驟然變化而造成新生寶寶寒冷損傷綜合徵——硬腫症。

新生兒穿衣小貼士:寶寶出生後,用手觸摸寶寶後背,如果溫暖無汗,說明穿衣合適喲;如果有汗則寶寶衣服穿多了,要適當的減衣服喲;以免寶寶出汗再受涼。摸寶寶手腳,判斷穿衣是否合適的方法如今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孩子的四肢循環為末梢循環,不如身體其他部位的血供,遇冷血管收縮,手腳溫度低於身體溫度,因此不能以手腳涼判斷寶寶穿衣。

2、嬰幼兒期:室內可以和大人穿一樣多的衣服,在室外就要多穿一件

我國中醫理論認為,孩子要保持“三分飢與寒”,才更利於其健康成長。因為嬰幼兒身體陽氣盛,體膚容易生熱,如果穿得過暖和,小嬰兒的筋骨會變得柔軟,而不利於生長髮育;還會傷害孩子肌膚,重則傷到血脈,出現“瘡癢”(溼疹)或皮膚病。因此在穿衣方面還是要遵循“三暖二涼”的原則。

“三暖 ”

一暖背:保持背部的適當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機會;記住是“適當溫暖”,而不可“過暖”如背部出汗,使背部溼涼而傷風感冒。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二暖肚:寶寶肚子保暖,能保護胃腸道功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肚子受涼而引起的腹脹、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個別家長怕孩子踢被子,想方設法給孩子“捂著”。其實孩子睡覺時,最忌諱的是“捂熱”,以免缺氧、出汗、窒息等意外。

要避免穿厚衣服、蓋厚被子或把室溫調過高的情況下睡覺。最簡單地方法是:給孩子換上睡衣或背心,蓋上適合的被子睡覺,孩子反而不容易踢被子,能睡安穩覺。如果孩子穿衣服睡覺,起床後反而感覺身上發冷,更易著涼。

三暖腳:腳部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外周血管遇冷容易收縮,當孩子腳保持溫暖,就能保持身體溫暖,以適應外界氣候溫度變化。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二涼”:

頭涼:寶寶的頭部與背部恰恰相反,頭“喜涼惡熱”;一般寶寶陽氣彙集在頭部,是需要散發的,如果捂著不散發,就會讓人頭暈腦脹。

寶寶經過體表散發的熱量,其中1\\3是從頭部散發,所以頭部最容易發熱,用手撫摸額頭粗略感覺一下體溫就是這個道理。寶寶保暖採用“重足輕頭”或“足暖頭涼”會使寶寶神清氣爽,氣血順暢。

心胸涼:如果給寶寶穿著過於厚重及臃腫,感覺壓迫胸部不舒適而心煩和內熱,使孩子容易煩躁哭鬧,還影響呼吸與心功能活動。

嬰幼兒穿衣小貼士:嬰幼兒還很小,睡覺不自主蹬被子,肚子受涼可傷及脾胃,所以爸爸媽媽夏天睡覺時最好給寶寶戴肚兜兜,其他季節最好給寶寶穿小馬甲,睡覺最好用全能型睡袋。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我冷

3、學齡兒童:室內比大人少穿一件室外穿得和大人一樣,但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春季裡,孩子穿衣要掌握溫差變化大的特點,注意“隨時添衣”。

老人講“春天氣溫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可以“隨機播報”,前一天風和日麗、陽光和煦,到了今天說不定就寒風凌冽了——氣溫“跳水”。面對氣溫變化如此大的春季,家長操心孩子穿衣方面,可能比嬰幼兒時期還要多,因為他們經常要在戶外蹦蹦跳跳,受氣溫變化影響,要囑咐孩子及時添衣,防止孩子著涼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應該在什麼時候添衣呢?科學研究證明,晝夜溫差大於8°C是添衣的信號。


▶穿衣要增加提前量,不要等冷空氣來了再添衣喲

初春時節有時會有寒潮來襲,冷空氣南下導致迅速降溫。一些大意的家長會等冷空氣來了再給孩子添衣,可能就會瞬間讓孩子因來不及適應氣溫變化而傷風感冒。

我國醫療氣象學方面專家指出,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的時間、降溫持續時間有著密切相關性。

其中,最典型的傷風感冒、消化不良等病症往往在冷空氣到達前就進入發病高峰。因此,天氣預報冷空氣來襲之前的24~48小時,我們就應該開始給孩子添衣了!


▶減衣應循序漸進,過程持續1~2周為宜

隨著氣溫逐漸回升,捂著的衣服總要減下來滴。但要記住,減衣需要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最好1~2周為宜,不可操之過急一下子減掉,比如“昨天過冬天、今天過夏天”,這樣過上車似得穿衣,孩子是免不了會中招感冒發燒的。

學齡兒童穿衣防感冒的注意點:孩子一天從早到晚蹦蹦跳跳,活動量大、出汗多,天氣變化無常,因此要時刻關注、提醒、幫助孩子穿脫衣服喲。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這樣穿衣

▶如果家長不確定是不是應該給孩子減衣了,先拿自己穿衣“做實驗”喲?如果你減衣幾天,不覺得冷什麼滴,那你就可以開始給孩子減衣了!假如你吃不準孩子穿多少衣服合適,就“以身試法”喲,自己和孩子穿差不多厚薄的衣服做參照,覺得適宜,說明孩子這麼穿也是合適滴,或者讓孩子多加一件單衣也未嘗不可。


▶孩子出去運動時,給他選擇寬鬆、舒適、吸汗、透氣性好的衣服;運動量大的活動如兒童蹦床、滑梯,要注意適當減少一些衣服。出汗時不要馬上脫衣服,反之從寒冷的室外到溫暖的室內時,是要及時脫掉外套滴。

綜上所述:孩子從小到大最讓家長操心的就是“健康”,要想健康,穿衣講究也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學問,尤其是春季來臨,氣候變化,穿衣更要遵循節氣及溫度變化;孩子身體發育規律,各個年齡段孩子穿衣要素,認真摸索穿衣經驗,細心的呵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因此,孩子穿衣不得不讓家長講究起來。


誰說來著“春捂秋凍”?春天究竟該怎麼給孩子穿衣才能不被感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