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基金篇(乐观版本)

如果在投资的过程中,你的理性永远战胜感性,那你的结果不会很糟。——本杰明·格雷厄姆

最初刺激我,使我有投资想法的事情,是出于工作。我在一家乙方公司,2018年由于努力勤奋地工作,得到老板和客户的赏识,工作顺利,也遇到了升职加薪,让我对未来的期望值很高。而在2019年4月,客户部门领导发生了人事变动,新来了一位部长和一位副部长,这一人事变动,似乎是变了天。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处在的公司也发生了剧烈震荡,而我的工作也受到了强烈冲击。

猛然醒悟,即使仍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即使我作经验变得越来越丰富,在受到一些不可控外力的冲击时,一切努力可能会化为泡影。(努力总有回报,但因为职场政治因素和利益输送的关系,让整个局面发生180°变化)

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 基金篇(乐观版本)

利益旋钮

突然间,我变得非常的焦虑,是这个时代的焦虑,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焦虑。有人说在上海,如果你月入三万,仅靠工资作为单一现金流来源,那焦虑会与日俱增,而如果你的收入结构是一万五的工资,另外一万五是由你名下的两套房屋产生的租金组成,那你的生活将会变得轻松许多。

我的现金流结构属于前者,虽然我是当地土著,但并没有充足的资金或者房产作为后盾,未来买房的压力仍在肩上。我靠单一的现金流支撑着我的生活,让我变得异常焦虑。我不知道老板或者客户何时会不再器重我;也不知道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在有房贷和孩子后,我的溢价能力会剩下多少;更不知道我是否选择了对的行业、从事了对的工作,未来发展是否可期。

在这一切未知数下,心中的那份焦虑与日俱增。简单来说,我需要有多元化的现金流结构,以至于让我失去任何某个现金流来源,都不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于是乎,投资以及开展一份副业变成了合适的选择。

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 基金篇(乐观版本)

开始投资理财,资产配置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

同一时期,我也接触到了标准普尔家庭资产配置,这种资产配置被认为是最为合理的稳健的资产分配方式。配置建议将资产分为4个账户,如下:

  • 资产的10%作为日常开销账户:短期消费,包含3-6个月的生活费。
  • 资产的20%作为杠杆账户:类似于意外重疾的保障,专款专用。杠杆账户意为用保险支付的少额费用,去保障家庭突发的大型开支,以小博大。(在这种概念下,保险虽然是花费,但也是高杠杆的投资,俗话说,一场重病可以让你从中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保险可以帮你预防这种降维打击)
  • 资产的30%作为投资收益账户:主要是以收益为主的账户,例如依靠股票、基金等有风险的投资项目。
  • 资产的40%作为长期收益账户:重点在于保本升值,和投资收益账户不同,长期收益账户主要以保本为主,将资金投入稳定持续增长的投资项目,例如债券、定存等项目。
  • 我的配置计划

    此时的我所拥有的理财经验仅仅在于余额宝,就连定存都没涉及过,因为定存的时间期限令我觉得资金不灵活。因此我按照标准普尔的资产配置模型开始了我自己的资产配置计划。

    • 2019年6月18日通过中信银行APP购入了黄金主题基金,是我第一次购买基金,以配置投资收益账户。
    • 2019年6月24日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线上销售的重疾险和某支付APP上的百万医疗险,以配置杠杆账户。
    • 2019年6月26日,开通了汇丰运筹理财账户,至7月13日,通过理财客户经理的推荐,购买了一只人民币基金以及两只美元基金。我的需求是偏稳定低风险,以配置长期收益账户。
    • 2019年7月23日,我在招商银行购买了一只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基金,以补充投资收益账户比例。
    • 2019年8月14日,在招商银行增购了同一只黄金主题基金,以补充投资收益账户比例。
    • 2019年6月至8月期间,也购买过一些短期定存产品,以补充长期收益账户比例。
    • 2019年8月23日,购买了第一支股票,正式加入股票投资行列。

    以上是我开始资产配置计划之后的行动时间表。

    在此期间,我没有严格遵守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而是逐渐进行了调整,理由如下:

    • 日常开销账户的占比是根据半年内的花费,比例是根据资产总额相对制定,因此比例并没有额度重要,也无需硬性规定。
    • 杠杆账户的比例计算较为模糊,例如花费5000元/年投保一份50万保额的重疾险,那在资产配置中,杠杆账户的资金占比是多少难以界定。
    • 我没有结婚生子,对收益的需求大于稳定
    • 我是一个积极型投资者(见 ),愿意分配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投资理财上,因此大比例的长期收益账户产生的稳定但较低的投资收益无法满足我的需求。

    基于上述,我对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进行了一定的个人适配,将日常开销账户比例缩小(每个月稳定的工资收入及信用卡额度可以保证日常花费),重疾险和医疗险作为杠杆账户的保证,大幅提升投资收益账户的比例,大幅缩小长期收益账户的比例。

    我认为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图给到了一个稳健的资产配置方法,以应对各种时期或阶段可能带来的冲击。(例如经济萧条,股市大跌,身患重病等)但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人生阶段(单身/恋爱/成家)、性格特点(慢性子/急性子)、目前资产情况(是否有房产这样的重资产/流动资产额度大小)或一些其他可能的因素进行符合个人特点的调整适配,以发挥标准普尔资产配置在个体上的最大化效益。

    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 基金篇(乐观版本)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基金心路历程

    以我购买基金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2019年6月18日通过中信银行APP购入了黄金主题基金,是我第一次购买基金,以配置投资收益账户,原因如下:

    1. 该行的风险评估无需去银行网点进行,在手机APP上便可进行

    2. 购买股票需要更严谨且繁琐的验证手续,购买基金更为方便

    3. 购买基金的风险较购买股票更小,因为每只基金本身就是一个分散化投资的概念

    4. 购买黄金主题基金的原由是因为当时在财经类新闻中了解到贵金属在上涨,且中美贸易战在持续中,动荡的局势购买黄金是一种抗风险的办法。

    仅仅基于这简单的认知进行了购买。

    这是我第一次购买基金,先前毫无经验。我相信这一条是很多投资者会遇到的。接着,我选择机构的方式纯属基于便利性,而非理性思考。在购买基金中分散化投资的概念其实有一定理论基础,类似于“把钱放在多个篮子里”的概念。在本杰明·格雷厄姆先生的《聪明的投资者》里,这是防御型投资者的做法,单纯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取得接近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这个理念和查理·芒格先生的投资理念并不一致,他认为分散化投资是非常愚蠢的,精心分析出一个高投资价值的股票然后重磅出击才是他的做法)最后在基金的选择中,我选择黄金主题基金的理由,偏向于消息层面。

    在这种条件下,投资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后期对于APP深入的了解后,我了解到绝大部分基金的投资行业分布,持股比例都可以看到,但是我购买的基金没有公布其投资分布,可以说是瞎子摸黑,走到哪算哪。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只基金很多情况的走势都和贵金属指数的走势一致,但是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基金中股票的波动大于整体的势态),最后,我一一核查了贵金属指数下的各家公司的市盈率表现,都已经高到我认为不理性的位置了,因此我在2019年9月4日时抛掉该基金,即使中美贸易战仍没有停歇,香港问题愈演愈烈,我还是决定基于价值理念,抛掉该只基金,最终的收益率在19%。虽然最终的收益结果良好,但是整个决策的过程其实是非理性的,可能会有个案让人尝到甜头,但是如果长期以往以消息层面决策,一定是输多赢少。(后来得知,我购买的该基金是属于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类别,也就是说是境外投资,换句话说,和国内贵金属指数没有直接联系,我又是误打误撞,对我来说也是实践中的成长)

    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 基金篇(乐观版本)

    黄金主题基金走势图

    期间有件有意思的事情,购买基金时,我不清楚基金有1.5%-2.0%的申购费,购入之后,一下子有小几百的负收益。我的心态竟然产生了的波动,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一天就亏这么多。这也是我想说明的,心态在投资中也会产生相当重要的作用,心态的波动会让人做出非理性的决策,因此需要有一个核查标准的列表,用查理·芒格的话来说,就是要有一份check list,来检查所作的决策是否满足check list上的标准。


    2019年6月24日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线上销售的重疾险和某支付APP上的百万医疗险,以配置杠杆账户,原因如下:

    1. 杠杆账户的核心要点在于应对重大经济冲击,重疾险和医疗险可以有效地分散由于病症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产生的影响

    2. 通过朋友推荐了解到,购买的这款重疾险人气高,性价比高。由于线上销售的模式,因此费用会偏低

    3. 保险业在保监会的系统下,任何保险公司破产会由其他保险公司接管其保险业务,所以也较为放心

    购买保险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完善自己的资产配置,而过程主要以咨询保险行业的朋友为主。买完之后也没有产生任何后悔或投资失误的感想。年轻人应该给自己配置一份保险,越早越好,因为自身的健康是自己的现金来源,或是家庭的现金来源,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意外,那么自己或者家庭都将面对非常困难的时期。因此推荐购置一份保到70岁或者60岁的重疾险来保障自己处在顶梁柱的这个阶段(我购买到终生,因为当时购买的时候对于保险的理解并没有现在这么深刻)以及一份医疗险。当然,对于责任心更强的人而言,也可以选择一份意外险或者人寿险。

    有一种理论会认为保险的经济效益并不高,因为一方面会面对通货膨胀,可能30年后的50万保额并不值钱了,另一方面是认为如果没有生病,保额就损失了。对于前者,如果你有信心不将每年5千元的保费花在购物上,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财运作,将每年的保费逐步累积并产生大于50万的效益,也许可以尝试只保一份报销性质的医疗险,但短期内仍会面临较高的风险;对于后者,保险本就是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的杠杆作为保障,5千元/年的保费换取50万元的保额,100倍的杠杆,是提供了抗风险的保障。

    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 基金篇(乐观版本)

    为自己配置一份保险吧!

    2019年7月23日,我在招商银行购买了一只新能源汽车指数的基金,以补充投资收益账户比例,原因如下:

    1. 我本身从事汽车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略有了解,届时又是丰田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对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很是看好,因此购买了该基金

    2. 没有在中信银行进行购买基金的原因是,当时在操作购买美元并转入汇丰银行的过程中,中信银行网点的职员给我留下非常糟糕的印象,花费了我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个简单的操作,而几次招商银行办理业务的经验告诉我,招商银行职员的服务态度非常好

    我于9月10日卖出该基金,9月11日的价格作为结算,最终获得9.3%的收益率,结束了我对国内基金的投资,汇总的收益率在10%左右。但不得不说,为了这10%的收益,我承担了大量不必要的风险。

    投资者的心路历程 - 基金篇(乐观版本)

    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走势

    从6月18日至9月11期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4.1%,呈上升状,我也因此运气了一把,这作为我进入股市前的一次试水,可以说是非常幸运,没有交很多学费但仍然从中学习到了不少内容,在此与大家分享。不过,在股市中的心态仍是需要进入其中锻炼的,但是一些错误的决策方法是大家可以避免的。


    关于在汇丰银行的投资经历,是非常惨痛的,对我的教育意义极大,会另起一个篇幅来做分享。


    关注芒果投,持续获得优质投资理念和行为准则,为你的财务成功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