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

绿嘉


秦始皇在临终前,曾口述,由赵高书写一份遗诏,命扶苏把军权交给蒙恬,回咸阳继位。之所以最终变成胡亥,主要是因为胡亥最后一次跟随秦始皇出巡,且他的老师是赵高,他们俩为了自己的利益,说服李斯,篡改了诏书,最终扶苏尊伪诏,自杀身亡。

扶苏在历史上评价是非常好的。刚毅勇敢,信人而士。为人宽厚,有政治远见,深得民心。当时,侯生,卢生,讽刺秦始皇暴戾,始皇帝大怒,捕捉儒学士子460人,准备坑杀,扶苏认为,边远地区刚刚打下来,这些地区很早就受孔孟文化影响,坑杀儒士不利,始皇帝不听,还把扶苏发配到上郡去协助蒙恬守卫边疆。也因此,嬴政死的时候,扶苏远在边疆,给了李斯赵高等人机会。


考古论今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关于这个问题,王皓沐查了史料,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正史: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司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官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奏其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1)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史记》本纪第六-秦始皇本纪

关于这段历史,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院长,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是这样翻译的:

到平原津始皇病重。始皇讨厌谈到死,群臣没人敢说死的事。皇上病情日益加重,就写了封加盖玺印的诏书给公司扶苏道:“回来参加丧事,在咸阳下葬。”诏书已封好,放在掌管符玺的中车府令赵高那里,没有交给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在沙丘平台去世。丞相李斯因为皇上在外面去世,恐怕各公子及国内发生变故,就隐瞒消息,不发丧。棺材放在辒凉车中,由始皇生前宠爱的宦官陪乘,每到一处,皇上进餐,及百官奏事依然如故。宦官就在辒凉车中批准他们的报告。只有皇子胡亥、赵高及始皇所宠爱的宦官五六个人知道始皇已死。赵高以前曾教胡亥书法及法律条例等事,胡亥自己很宠爱他。赵高于是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密谋拆开(1)始皇所封赐给公子扶苏的诏书,而诈称丞相李斯在沙丘受始皇遗诏,立皇子胡亥为太子。

注(1)“……阴谋破去……”中的破去,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在弘丰的史记白话全译中理解为毁掉。

综上所述:依据《史记》的观点,问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一、始皇打算立扶苏太子,并下了诏书;

二、扶苏性格偏软弱,在朝中根基不深;

三、诏书这一事件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四、是李斯和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

我是王皓沐,希望大家都能以史为镜,反射生活,提升智慧。


王皓沐讲历史


秦始皇不是不立扶苏为太子,而是对自己太过自信了,他没想到自己会死在南巡的路上,更没想到李斯和赵高会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太子并继承皇位,那为什么秦始皇不早点立扶苏为太子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对扶苏的保护。秦始皇不想让扶苏过早的乱入到朝堂的纷争中来,因为当时的秦朝以法治天下,而扶苏崇尚得是儒家的文化,这样的政治理念,如果过早的立扶苏为太子,势必导致他和扶苏政治上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当时是无法调和的,这是两种文化,无法在短时间内融合在一起,所以把扶苏派往北疆,远离朝堂。

那秦始皇会不会想立胡亥为太子呢?我想秦始皇没有这个想法,俗话说,知子莫若父,胡亥是个什么样子,秦始皇心里清楚的很,把胡亥带在身边,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替扶苏挡枪的。

看看扶苏的老师是谁?蒙恬,蒙家世代为秦朝的军事世家,蒙恬更是手握重兵,在秦始皇看来,有蒙恬支撑的扶苏就算碰到些许麻烦,还是能够顺利解决的,

而胡亥的老师是当时的赵高,再古代,宦官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如果秦始皇真的有心栽培胡亥就不可能让他拜赵高为师了。

但是,秦始皇没有想到自己去世的这么早,更没想到李斯和赵高会背叛自己。而扶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赵高和李斯矫诏下选择了自杀。而秦朝在胡亥的折腾下没几年就灭亡了!


清石茶馆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扶苏立为了太子。秦始皇死后,秦帝国却是由残暴寡情的秦二世统治。秦二世主政后仅三年,便葬送了几代秦王呕心沥血建立的统一王朝。世人皆感叹秦帝国的昙花一现,甚至于惋惜秦帝国的命短。

扶苏的性格比较软弱。对于始皇帝这样的千古一帝。不喜欢扶苏的这种性格。在最后为了锻炼扶苏的性格。焚书坑儒后让去北疆锻炼。始皇帝死的太突然,赵高伙同李斯篡改诏书,留下了秦二世而亡。

秦帝国的灭亡确实与秦二世胡亥的胡作非为分不开。这一切的祸端其实是秦始皇没有早早册封太子造成的。秦始皇扫灭六国后,一直忙于各处巡游。一是考察各地风土民情,二是到处宣扬功德,三是寻找长生不老之术。所以,秦始皇就没有在王储问题上多做考虑,这也为后来胡亥阴谋篡位,进而断送大秦帝国埋下祸根。

第五次东巡途中,遗诏是传位公子扶苏,并且让人通知扶苏马上回咸阳继位登基,只是被赵高,李斯等人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王。扶苏的为政思想和秦始皇不同,他觉得应该与民休息,并减轻徭役。这些观点秦始皇虽不同意,但秦始皇知道扶苏贤能,就是要传位给扶苏。可是传位给扶苏严重影响了李斯的地位,再加上宦官赵高想夺权,故而改遗诏,立胡亥。总的来说,秦始皇看人很准。可惜他死的太突然,给了赵高等人机会。

在第五次巡游全国之前,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苏送到了蒙恬的军中做参将。此举看似是贬谪,实际上却是对扶苏的一种历练。大将蒙恬可是当时大秦帝国最优秀的将领,其麾下也是久经沙场的长城军团。但是让秦始皇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自己会在第五次巡游全国时病倒,而且是一病不起。自负的秦始皇认为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旨意,赵高密谋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该立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新帝,同时命令大将蒙恬和公子扶苏自尽。真正不敢忤逆秦始皇旨意的不是赵高,而是扶苏和蒙恬,手握重兵的二人真的就自杀了。

在历史上,对扶苏的评价是非常好的,如果在秦始皇之后,扶苏执政,秦朝不会那么快灭亡。扶苏刚毅勇敢,为人有诚信,宽厚,有政治主见,深得民心。

不少后人纷纷评论:“如果秦始皇死后不是胡亥继位,而是扶苏继位,也许秦帝国就不会二世而亡了。”

《扶苏》



农民诗人曹玉辉


他立的就是扶苏啊,他死在第五次东巡途中,遗诏是传位公子扶苏,并且让人通知扶苏马上回咸阳继位登基,只是被赵高,李斯等人篡改遗诏,改立胡亥为王。扶苏的为政思想和秦始皇不同,他觉得应该与民休息,并减轻徭役。这些观点秦始皇虽不同意,但秦始皇知道扶苏贤能,就是要传位给扶苏。可是传位给扶苏严重影响了李斯的地位,再加上宦官赵高想夺权,故而改遗诏,立胡亥。

总的来说,秦始皇看人很准。可惜他死的太突然,给了赵高等人机会。


历史的波澜壮阔


秦始皇没有确立扶苏继承人的地位确实是秦始皇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

由于执政理念不合,秦始皇嬴政和公子扶苏二人的关系并不和谐。可能公子扶苏各方面能力没有达到秦始皇的理想要求,但是秦始皇本意是把扶苏当做大秦帝国继承人来培养的。

在第五次巡游全国之前,秦始皇就把公子扶苏送到了蒙恬的军中做参将。此举看似是贬谪,实际上却是对扶苏的一种历练。大将蒙恬可是当时大秦帝国最优秀的将领,其麾下也是久经沙场的长城军团。




但是让秦始皇本人始料不及的是,他自己会在第五次巡游全国时病倒,而且是一病不起。自负的秦始皇认为没有人敢忤逆他的旨意,于是在临死之前让赵高拟旨让公子扶苏继承帝位。


这恰恰给了野心家赵高可乘之机,赵高密谋李斯篡改了秦始皇的旨意该立了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新帝,同时命令大将蒙恬和公子扶苏自尽。真正不敢忤逆秦始皇旨意的不是赵高,而是扶苏和蒙恬,手握重兵的二人真的就自杀了。


由此可见,秦始皇并不是不想把皇位传给大儿子扶苏,而是造化弄人,秦始皇嬴政不到五十岁就驾崩了,大秦帝国也错过了平稳度过权力的机会。


亘古怀念说史


秦始皇是历史上很不一样的一个皇帝。除了他统一了全国以外,他还有几个让人想不明白的事情:

一是没有立皇后;二是陵墓不确定;三是已知认为是他陵墓的朝向是东方;四是死亡之谜;五是不立太子。

今天我们就说说他为何不立太子。我认为秦始皇不立太子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是他认为自己不会死。这一点大伙不要觉得可笑。虽然秦始皇登基时就想好了秦国将从一世延续到万世,但就如他相信秦王朝能有万世一样,他也认为自己不会死。

一方面是他认为自己是天之选民,才能最终统一全国。另一方面,他身边有无数的方士跟他说他不会死,说多了,大家都相信了。

第二个原因,是他不想死。立太子,就会有一群人聚集在太子身边,想方设法让他早死。

第三个原因,是他不想儿子们因为争储而互相残杀。这样的事情在战国时期比比皆是。

第四个原因,是秦国需要公子扶苏戌守边疆。如果立扶苏为太子,扶苏、蒙恬都将回来,边疆缺人。

第五个原因,是秦始皇不想这么早立太子。他确实想立扶苏,扶苏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仁,有政治远见,是秦国最好的接班人。但扶苏经常劝谏其父亲,触怒秦始皇,于是被派到上郡监督军队,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一方面让他能成长,一方面让他能立下军功,获取更多政治资本。

最后要说明的就是,秦始皇其实是立了公子扶苏的。他是在巡游途中病逝的,死前诏令扶苏即位。是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害怕扶苏登基后,对他们不利,于是矫诏以始皇身份立胡亥为二世,同时赐死了扶苏。

所以,其实我们不必惋惜公子扶苏没有成为二世,要惋惜的是以秦始皇如此优秀的人物,居然也看不透赵高这个人。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8147743414779359"} --}

知行史话


秦始皇生前不立扶苏为太子一事,具体成因难以确定。但是《史记》记载,秦始皇病重是给扶苏下诏,让他还兵权于蒙恬,速回咸阳处理自己的丧事。为什么不提前立太子,只能从史籍中分析,作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秦始皇首创的政治制度,其实在老贵族中是有阻力的。如果提前立太子,可能会发生父子相残的事情。公子扶苏因为进谏“坑儒”事件,被贬上郡监军。这件事情秦始皇的愤怒是什么?多嘴挑战了自己的权威?不见得是,史书记载,扶苏多直谏始皇,而且秦始皇坑杀的是术士,而扶苏进谏说的是山东儒生。这中间的微妙差异,有可能让秦始皇觉得扶苏被人当枪使,而只要扶苏呆在咸阳,就可能有人从扶苏身上下手,来挑战秦始皇,也让他觉得扶苏还不成熟。

其次,秦始皇13岁登基,21岁亲政,22岁才独揽大权。随后又能一扫六合,铸成千古伟业,自然对继承人的要求也会高一些。史书载,公子扶苏“为人宽仁”,从小又接受儒学得熏陶。而秦始皇当时奉行的是法家的思想,主张严刑俊法。所以他觉得扶苏做为继承人,过于柔弱,还没有达到秦始皇心中对继承人的要求。秦始皇所有皇子都未分封,也没有具体官职,为什么独独让扶苏去边关监军。要知道历代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太子与边关大将勾结。而蒙恬的边防军三十万,可不同于地方的守兵,是听令边防主将的。所以我认为蒙恬就是始皇给扶苏准备的基础班底,顺便让他经历战争的洗礼。

第三:秦始皇晚年沉迷长生不老,一直寻仙问丹。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晚年,所以帝国的继承人问题还不是最紧迫的事情。

一直以来,秦历二世而亡……泱泱帝国,弹指间灰飞烟灭。大家都觉得很可惜,幻想着如果扶苏继位,是否大秦可延续得久一些。可是从扶苏只见诏书就自杀这样愚忠的行为,或许扶苏确实没有达到帝国储君所必须的能力。




小何读历史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如下。


秦始皇想长生不老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故事,他当上中国历史上的第1位皇帝之后。如果说天是老大,那么他就是老二。他是整个天下最大的统治者,他想要一直统领整个天下,因此他想要长生不老。

但是我们知道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我们一直流传着秦始皇派徐福等人出海去寻游仙丹的故事。据说这还与日本的起源有关。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想长生不老的人,一个想永远统治自己帝国的人,怎么会(在自己还年轻力壮的时候,后面确实立了扶苏)立继承人呢?如果立了继承人,不就是承认自己会生老病死,不就是承认自己不能长生不老吗?

扶苏的身世

据一些古籍资料记载,传说公子扶苏的母亲其实是楚国人。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了,楚国是被秦始皇灭了的,如果公子扶苏的母亲,对秦始皇怀有恨意的话,那么他就有可能暗中教育自己的孩子。

因此我觉得秦始皇之所以在之前没有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就是可能考虑到扶苏的身世。

扶苏的性格

在秦始皇的眼中扶苏是一个过于仁慈的人。扶苏的仁慈使得他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十分的高,我们从之后陈胜吴广起义打着扶苏的名号就可以看出来。

在扶苏的性格方面,我觉得秦始皇不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可能有以下两个小原因。

①他觉得扶苏在百姓心目中地位十分的高,他占有了民心,秦始皇忌惮他。因为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用严厉的刑法治国,必将会失去民心。

②秦始皇自己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他觉得扶苏过于的仁慈不太适合当一个皇帝。

时间上面

以上几点的内容都是在秦始皇年轻力胜的前提下的。其实秦始皇最后就是立了扶苏为太子,只不过他的遗诏被赵高给篡改了。

之前秦始皇没有立扶苏为太子,可能是由于扶苏的资历还欠佳,他想要让扶苏再去历练。因此他佩服苏轼镇守边疆,可是没想到自己突然就死了。这才让整个大秦帝国落入了胡亥的手中。


以上便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欢迎大家提意见。


奉旨说史


我是品读历史者,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的告诉你答案:秦始皇就是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秦始皇这次出巡,本来是打算随行官员只带左丞相李斯,但是其子胡亥也要随从,秦始皇也应允了。十月,秦始皇一行从咸阳出发巡行江南,一路上,秦始皇有云梦,登庐山,过会稽,游兴正浓,因此并没有感觉到阴冷潮湿的江南天气,给他的身体有什么不良影响,然后他们渡江北上,至瑯玡,闫海滨寻仙求药,在海上捕杀大鱼,秦始皇非但没有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而且海风的侵袭,使得秦始皇因长期巡行而下降的体质,已无法抵御病魔。当车驾到沙丘平台时,秦始皇已经病入膏肓,只好在沙丘宫住下来,不久病死于沙丘宫。

据记载,秦始皇在病危期间曾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皇位。当时遗诏已经封号,但是还没来得及送出去遗诏便落入赵高、李斯手中。

面对秦始皇的突然死亡,赵高、李斯决定密不发丧,知道秦始皇死讯的只有胡亥、赵高、李斯及秦始皇身边的几个宦官,为不引起人们的怀疑,李斯等人决定将秦始皇尸体放在辒辌车中运至咸阳。

另一方面,中车府的赵高则利用这一时机,勾结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以“为人子不孝、为人臣不忠”的罪名赐死扶苏。

不久,皇帝车驾回到咸阳,李斯等先宣读改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然后胡亥与太子身份主持秦始皇的葬礼,并继皇位,是为秦二世。

那么,秦始皇病亡沙丘时,扶苏人在何处?又干什么呢?

扶苏此时正和蒙恬在边境戍守,假诏书中斥责扶苏与蒙恬守卫边境十几年,非但未立战功,反而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并逼二人自杀。扶苏接到假诏书后,心中自然明白,这绝非父亲旨意,定是朝中发生巨变。蒙恬主外事,蒙毅则为内谋,是秦始皇在朝中最为信赖的一文一武,在咸阳时,蒙恬出则陪同始皇同乘一车,居内则侍从秦始皇跟前,自己守卫边疆几十年,守卫30万精兵,秦始皇从未怀疑过,为何此时突然下诏书赐死?

蒙恬苦劝扶苏不要轻生,但扶苏为人仁义。

但此时的仁义看起来像是迂腐,他不愿背礼,说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随后自杀于上郡军中。

为什么赵高勾结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传假诏书赐死扶苏,李斯同意并参与了呢?

《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有明确的记载。这还得从秦始皇发动的“焚书坑儒”说起,扶苏为人善良,看秦始皇坑杀了那么多人,于心不忍,便劝父皇说这些术士都是读孔子的,都是知识分子,国家栋梁,不能滥杀。

结果此番进言若怒了秦始皇,便把扶苏派到北方边境和蒙恬一起守边境,抵抗匈奴去了。

这和李斯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焚书坑儒”事件的行动最大推手正是李斯。

李斯认为:由于时代的变化,五帝三代的治国办法也不同,三代时期的做法,并不值得效法,那时候诸侯并列,互相争夺,现在天下统一,情况完全不同,不必效法古代,以古非今,搅乱民心,对于造谣惑众,不利于统一天下的言行,必须禁止,否则将会影响政局的稳定,有损于皇帝的权威。

最后他又把这一切都归罪为读书的缘故,建议秦始皇下令焚书。

在这件事上,秦始皇就是李斯的护身符,现在秦始皇病亡,护身符没了,如果扶苏作为新皇上位,必定会反对自己,相位难保不说,还有可能被诛杀。

李斯深知自己的处境,为了保相位更为了保命,与赵高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害死了扶苏。

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