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新冠肺炎让我们痛定思痛,你认为养成集体就餐用公筷的习惯可行吗? ?

一观众生


我就简单说几句吧,我认为增加公筷不可行,正确的办法就应该恢复实行分餐制,对餐饮行业和单位餐厅应该立法禁止合餐。分餐制对公共健康带来的好处不用多说,大部分人都明白,还关乎到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合餐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看上去是如此另类和野蛮。


岁月如割12


要说分餐制嘛!早已有人提倡,八十年代初就有一部科教影片专门普及分餐制,而且当时也的确有一些大城市的人开始试行。记得1985年的冬天,一位战友请我从东北为他捎带一个人参给他北京居住的姨妈。找到战友的姨妈家,战友姨妈特意在家下厨做饭招待我和另一位通行的战友。

当时,好像是做了四个菜,一个汤。菜一上桌,不但汤里放了一个勺子,而且单独准备了一个空盘子放了两双筷子,而我们每个人面前,除了饭碗,还各有一个小空碗和筷子。我和战友坐定后,看着桌上的饭菜和碗筷,不知如何是好,显得无从下手。于是,老人家就客气说,他们已经吃过了,让我们俩自己吃。并问我们是否喝酒。

我和战友本来平时是喝酒的,但一看这家人很讲究,而且是问我们喝不喝,又不和我们一起吃饭,我们就说不会喝酒,也就吃饭了。说句实话,作为军人出身的我们,虽然也看过分餐制的影片,但生活中却从来都是大锅饭大锅菜,而且很多人围坐一起,同在一个菜盆里夹菜,哪见过公用筷公用勺哦!

于是,我和战友根本就没管放在空盘里的筷子,直接用自己吃饭的筷子夹菜,主人家坐在一旁看着我们吃。吃着吃着,战友拿起汤碗里的勺子,直接喝了一口汤,这时,我看见女主人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异的目光,这时,我才明白,这汤勺是公用的,于是,拿起汤勺往小碗里盛了一勺汤,喝了下去。

吃完饭,做了一会儿,我们就借故赶车告辞了。其实,我是觉得人家太讲究了,我们啥都不懂,别呆时间太长,再闹出什么贻笑大方的事儿出来,那就太尴尬了。这件事情,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提起还记忆犹新。。

说实在的,分餐制肯定比和餐制好,一人一份,有公用的筷子和勺子,能避免疾病传染。可是,中国人形成了千百年的生活方式,要想改,恐怕很难。特别是让国人爱不释手的火锅,大家都在一个锅里捞食,如果分餐,就得一人一个锅,哪有那么大的桌子摆放啊!而且吃火锅,就是吃那种大家一起捞的气氛,如果失去了这个,大家可能没法聚餐了。

我也十分羡慕西方人一人一份牛排,刀叉并用,各吃各的,于是,自己也准备了一套刀叉,时不时地买点牛排,面包,享受一下西方人的生活。可是,咱们的胃是吃米饭炒菜或火锅的胃,基因是和餐制的基因,大多数时间还是吃中餐,还是一家人在一个盘子里夹菜,在一个锅里捞食。

虽然一定要使用公筷,也能做到,但真要那么特意去做,实在是觉得别扭,如果真的那么做了,也许连吃饭都不香。因为咱们就是这个习惯,就是这种生活方式,改变他将意味着失去自己。至于新冠肺炎是不是分餐制就能避免,我觉得这也不尽然,因为新冠肺炎可以通过飞沫传染,除非我们连话都不和别人说。当然,分餐制无疑是好的,公用筷肯定文明,如果自己觉得能够做到,那就尽量去做吧!


若愚趣谈


理论上是可行的,操作起来,呃,我会用公筷给别人夹菜,然后顺便夹了菜塞嘴里[捂脸],然后,尴尬滴想,呀,咋用的公筷,再去找一双吧[捂脸]真不是故意的。就是很顺手。[呲牙]我家现在双轨制,桌上放俩勺子,放在不好捡的菜里,个人随意。起码少用一半筷子。家里人好像在渐渐习惯先用勺子擓些放自己碗里。慢慢来吧。个人感觉,要是分餐制,就不像中国人了。吃饭气氛不咋对呢。


琰椿


痛定思痛的事情,岂止是新冠肺炎啊!还有甲肝、SARS等。而聚餐时提倡推广使用公筷、公勺,也已是陈年往事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上海爆发流行甲型肝炎,国内就曾大力倡导施行公筷、公勺、分餐制。可惜又无奈,传统的习惯势力太强大了。公筷、公勺、分餐制最终败下阵来,尤其是公筷败的彻底。

病从口入,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是每每聚会餐饮时,亲情、友情和习惯,往往战胜公筷、公勺、分餐制,被认为是“穷讲究”,而被弃之不用。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亲朋好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不生分。传染病也就悄没声息的乘虚而入,扩散传播开来。所以,还是应该大力提倡饮食卫生,推广使用公筷、公勺。要在各种餐饮场所,张贴字、画广告,餐桌上摆放公筷、公勺(有别于常用普通筷、勺)。在书本上、课堂上教育孩子和学生,会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得到良好的收获。

记得毛主席说过 : 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19066936


2月24日,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联合发出“使用公筷公勺,推进广州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倡议市民消费者居家或外出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倡议各餐饮企业主动提供配套服务设施,积极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2月25日《广州日报》)

  筷子,是国人最常用的餐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但在筷子的使用上,人们一向不太注重细节。许多家庭吃饭时都是混用筷子的,拿到哪双用哪双。在外聚餐,不少人也是习惯性地直接将筷子伸到盘里,甚至用自己的筷子给别人夹菜,以此表示热情和尊重。

  殊不知,这一习惯却存在着很大的健康隐患。用自己的筷子与他人共同进餐,很容易通过唾沫传播病菌和病毒。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再次凸显公筷、公勺缺失导致的健康风险。

  公筷的推广使用首先要过“人情关”。一直以来,国人早已习惯了围着桌子你一勺我一筷子地边吃边聊,认为只有这样才显得亲密无间,不分彼此。相反,使用公筷往往被视为矫情和生分。这一观念不彻底扭转,公筷即使摆上饭店餐桌,也会往往形同虚设,更别提走进公众家庭。此次疫情让许多人对于“距离产生美”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排队时自觉保持距离,公共场所主动分开落座。我们不妨趁热打铁,推动餐桌文化的移风易俗,帮助人们认识到使用公筷不是防范他人而是保护对方,看似不亲实则更亲,从而打开心结,坦然接受公筷、公勺,养成健康新风尚。(张淳艺)


弘农氏6


很明确的提议:应该在国人中积极推广分餐制!在现代文明中,谁都知道分餐制比国人习惯的合餐方式要更卫生并节约很多!应该把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习以为常的合餐方式列入陋习之一。新冠病毒疫情再次给了我们一次刻苦民心的教育!如果这次疫情能给国人带来一次改进饮食方式的真正转变,那也是那么多为此付出健康甚至生命代价的人…!


碎那个嘴


这是个习惯问题。如果没有人说,这是大家的口水搅在一起,你从来也没觉得确实比较恶心。再比如说炒菜,比如肉炒芹菜,你非要说这是动植物的尸体炒在一起,你还有胃口么?你夸一个美女或者帅哥,旁边人说,不过是一副皮囊包了一堆下水,他也得拉屎放屁,也许还有痔疮脚气。如果这样看世界,世界的确是污秽不堪的,那我们都别活了!


心动温度


我是一个一直致力于推广公筷的卫生使者,我觉得推广公筷有以下4大点两小点:

⭕1.疫情过后大部分人的卫生意识会加强,现在推广是最好的时机,让大家养成公筷习惯;

⭕2.家庭的使用公筷,要家长带头使用,给家人讲明公筷的好处;

⭕3.公共餐饮的使用公筷分两种:

🅰饭店自己清洗和消毒的,建议使用两种颜色,饭店自己清洗消毒使用公筷,关键是清洗消毒过不过关,这个问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抽查督查;

🅱使用专业消毒公司的包装好的,可以回收再清洗消毒包装,这类型环保又安全,建议使用,但消毒公司的成本会增加;

⭕4.公筷不建议使用一次性的木裤子,不卫生+不环保。

🍵辉哥:使用公筷利人利己,应该养成习惯!下图⬇⬇⬇我家里吃饭就使用公筷[来看我][加油][加油][加油]





霖森洗碗机王云辉


本人不会抵制改用公筷这种做法,相反会很支持。的却,新冠肺炎让我们思考了很多除了财富金钱之外的东西,大概公筷概念也算其中之一吧。

本人感觉使用公筷后有很多好处,看得见的首先就是预防,防护病毒相互间从就餐的渠道传入有一定保护作用,对饮食卫生的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其次,节约成本木材,绿色的深林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伙伴,我们国家深林覆盖率并不高。最后,这种推广使用公筷的结局不好说,固有习惯想要打破消灭难度很大,特别是这种有关大众根深蒂固的习惯,就难上加难了。不过本人看到有人提议有人呼吁还是非常乐于见到的。本人是非常赞同公筷使用代替现在饮食习惯的。


L旅者行者L


现在的就餐方式,已经流行了上千年,其存在就有合理性。就目前而言,聚餐会带来传染的隐患,分餐、用公筷并不能杜绝传染,就如一人一个小火锅,但坐在一起交谈避免不了。所以,在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基础上,个人的自觉性也很重要,有传染病应就医和自我隔离。分餐制就国情而言,不太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