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你觉得历史上哪个人物做到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彭时坚


纵观历史,正义之士,恒河沙数,要说哪个历史人物做到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我觉得屈原肯定算一位。

首先,了解下这十六字的含义。“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出自《孟子》,意思是"天下有道的话,自己被重用,道也随己得以推行。天下无道的话,自己不被重用,则以身守道。"在漫长的专制集权的历史岁月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后人所谓的天下多指最高统治阶层了,天下有道不如说是邦有道或者王有道。天下无道,则代表统治阶层的王亦无道。道本虚无,多落实到正义之德上。理解到这一层,再结合史实就能明白屈原的一生很契合这句话了。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生于楚国由强转衰的年代。早年颇受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算国王近臣,经常能和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政令的起草和外交工作,主张举贤任能,改革内政,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之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这一段时期,在楚怀王的信任与支持下,屈原的政治理想得到一定的施展,他的政见随他的权力也得以推行。正所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不容奸佞也不被奸佞所容,屈原在上官大夫靳尚和怀王宠妃郑袖的谗言排挤下,逐渐被楚王疏远。后被逐出国都,流落汉北。以前联齐抗秦的主张也被楚王抛弃。怀王死,楚顷襄王继位,屈原继续被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入郢都。是年五月初五,屈原在对楚国前途深感绝望和对自身的理想无以施展的悲愤之下,怀抱大石跳入汩罗江。天下无道,屈子选择了最激烈的以身殉道。

结合以上分析,我觉得屈原做到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当然,做到这十六个字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天下有道,出而仕,天下无道,归而隐,这也算是殉道的一种吧。



昨天即历史


比干、诸葛亮、岳飞、文天祥都是忠义两全的英雄豪杰,生不逢时,一生都在为救亡图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们大多都没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可是历史上还有一位大臣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终真正做到了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他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贵族,他的父兄被楚王杀害,他只身逃到弱小的吴国,辅助当时还很虚弱的吴国国君吴王阖庐。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吴国国力大增,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几乎灭亡了楚国。后来吴国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这是伍子胥一生的巅峰时期,举国上下都在奉行的他的政策,君明臣贤,君臣相知,是一派天下有道的景象。伍子胥也做到了以道殉身,光芒万丈。

但是好景不长,吴王阖闾在击败了楚国,越国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不仅是对越王勾践手下留情,更是在国内纵情声色,宠信奸臣太宰伯嚭。夫差后来听信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可以说伍子胥在天下无道时期,只有以身殉道,成全自己的理想。


经典守望者


非常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百家争鸣,道有很多,以身殉道的人不止一个。

王国维是清朝遗老,是儒学大事,历经清朝灭亡,张勋复辟。是他觉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选择了沉湖自尽。

屈原原为楚国重臣,颇有功绩,但是性格秉直,先后被楚怀王和楚襄王两次驱逐。楚襄王昏庸无道,眼看就要葬送江山,屈原无力回天,选择投河自尽,以身殉道。

人生在世各有其道,但是趋吉避凶是人之本能。所以,人往往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选择变道甚至后退或者迂回。而有的人,宁折不弯,选择信仰而不是自己的吉凶,甚至以身殉道。




中原一条虫


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世间有道德和正义,就用它来约束自身,当天下没有道德和正义,当身体力行去追求它。古来遵循道义的不少,舍生取义的也不少。既遵循道义又能在无道之时力证道义的,司马迁可为第一人。司马迁著《史记》,遵循着史家的道,当这种道受到了抨击之时,他仍能坚守道义,实在难能可贵。


粤西读史


我觉得清末海军名将邓世昌,民族英雄。

在邓世昌追落海中,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了,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游至旁边,口衔其臂就他,邓世昌誓于军舰共存亡,将爱犬按入水中,自己也沉于波涛之中,与250名官兵一同壮烈牺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