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惇怡皇貴妃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Single___


清朝的時候,在釐定後宮妃子的級別與地位時,除了要考慮其家族背景以及受皇帝寵愛的程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便是“母以子貴”。

這個“母以子貴”,可以是“母以親子貴”,怡親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章佳氏入宮後一直都只是庶妃,沒有受到冊封,也沒有名號,直至其去世後才被康熙皇帝追封為敏妃。然而在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登基後,她的兒子十三阿哥胤祥被直接封為了和碩怡親王,章佳氏更是被雍正連抬兩級,被追封為了敬敏皇貴妃。

不僅如此,章佳氏的棺槨還被雍正抬出,按照皇貴妃的禮儀重新下葬,並且是將其葬入了景陵的地宮,與康熙皇帝合葬,縱觀整個清朝歷史,也就是隻有敬敏皇貴妃章佳氏以及雍正朝時期的敦肅皇貴妃年氏,這兩位后妃享受到了以皇貴妃身份葬入帝王陵寢地宮的待遇,其他能夠與帝王合葬的全部都是皇后。

只不過,年氏得此殊榮靠的雍正對她的絕對寵愛,而章佳氏則靠的是自己的兒子選對了人、站對了隊,自始至終都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於是,兒子胤祥獲封“鐵帽子王”,而章佳氏自己儘管生前平凡,但是其死後獲得了無限榮光,可謂是“母以子貴”的典範了。

與此同時,這個“母以子貴”,也可以是“母以養子貴”,這一點則在嘉慶皇帝曾經的養母慶恭皇貴妃陸氏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陸氏入宮後沒有誕育子女,並且一直以來都是平淡無奇的,直至乾隆皇帝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出生,陸氏的人生也就此轉折。由於嘉慶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在這一時期誕育子女過多而自身又無力全部撫養,於是乾隆皇帝只得安排陸氏撫養嘉慶。

而陸氏也在撫養嘉慶期間與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嘉慶對其非常感激,於是嘉慶登基皇位的第二天,立馬下旨將陸氏從貴妃抬到了更為尊貴的皇貴妃等級。陸氏也就這樣靠著“養子”嘉慶,地位變得更加尊崇。

縱觀這兩位后妃,不管是“母以親子貴”還是“母以養子貴”,前提條件都是要有“子”,這個“子”便是他們能夠得以獲得重新晉封的政治資本。

可就有這樣兩位康熙皇帝的后妃,她們既沒有誕育“親子”,也沒有撫育“養子”,但是她們二人不僅在活著的時候就得到了極度的尊崇與晉封,去世後更是被追封為皇貴妃,獲得了極高的殊榮。

而這兩位康熙后妃就是歷史上的愨惠皇貴妃佟佳氏以及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她們雖然沒有“親子”和“養子”,但是她們有乾隆皇帝這樣一位“養孫”。也正是靠著自己的這位“養孫”皇帝,兩位皇貴妃也就此實現了“逆天改命”。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與雍正、乾隆兩代帝王可謂是“親上加親”。

佟佳氏家族,是康熙朝權勢、地位最為顯赫的外戚家族,同時也是康熙皇帝在親緣關係上最為緊密的,畢竟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就出自於這個家族。

而整個佟佳氏家族,除了為康熙的朝堂上貢獻了佟國綱、佟國維、鄂倫岱、隆科多、法海等一眾有著突出貢獻的外戚權臣外,也為康熙的後宮中貢獻了一位皇后、即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以及一位皇貴妃、即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這其中,佟佳氏皇后又是雍正的養母,而隆科多是扶保雍正登基的首功之臣。

在這樣的情況下,愨惠皇貴妃佟佳氏作為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親妹妹與隆科多的親姐姐,本就可以憑藉著整個家族的關係,受到雍正的推崇,但是她卻偏偏靠著自己的表現獲得了再度晉封。

事情還要從康熙六十年(1721年)、也就是康熙去世的前一年說起。

這一年的康熙皇帝駕臨雍正的王府,雍正可以說是“頗有目的性”的安排了當時只有十歲的乾隆皇帝弘曆與康熙見面,這一次見面給了康熙以極大觸動,回宮後立馬決定將弘曆帶回宮中親自培養。

康熙皇帝97個皇孫中,只有長孫弘晳和雍正所生的弘曆享受到了這一待遇,足可見康熙對其的喜愛。

當然,對於這件事情的原委,歷史上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康熙對於傳位雍正的暗示;也人說這是乾隆再往自己臉上貼金,過程描述過於浮誇;還有人說這只不過是康熙在雍正府上心情不錯,給了雍正一個“面子”而已。

然而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弘曆進宮是不爭的事實,並且康熙在親自培養、輔導弘曆的同時,還安排了兩位自己非常信任和寵愛的后妃幫忙撫養弘曆,其中一位便是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在此之前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佟佳氏已經被封為了貴妃。由於康熙皇帝的三位皇后即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以及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先後去世,身份同樣高貴的溫僖貴妃鈕祜祿氏也已經去世,所以從這一年開始到康熙去世,後宮中級別最高、地位最為尊崇的康熙后妃,便是這位出身於佟佳氏家族的貴妃了,而她也就此履行著統御後宮的職責,成為“後宮之主”。

康熙皇帝對於自己的這位表妹后妃是非常的寵愛,非常可惜的是佟佳氏並沒有為康熙皇帝誕育任何的皇嗣,這也使得她的地位一直是貴妃,如果她真的能夠生下皇子的話,她很有可能成為皇貴妃甚至是皇后了。

就這樣,康熙六十年(1721年),佟佳氏被康熙皇帝安排撫養年幼的弘曆,儘管她本人沒有誕育、也沒有撫養過皇子,但是卻“意外”的撫養了一位皇孫,而這位皇孫在日後成為了大清王朝的乾隆皇帝。

雍正繼位之後,佟佳氏的地位便迅速得到了提升。

雍正元年(1723年)八年,雍正皇帝通過“秘密立儲”的方式確立了弘曆的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第二年,即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雍正將佟佳氏冊封為皇考皇貴妃,這時的她成為皇貴妃級別。

這樣的晉封,不僅是雍正對於整個佟佳氏家族的感念,也是對於佟佳氏當年撫養自己的兒子弘曆的感恩,當然此舉也無疑是對“秘密立儲”結果的一種暗示。

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皇帝弘曆登基後,馬上就被封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地位和殊榮冠絕當時所有在世的康熙后妃。

乾隆八年(1743年),佟佳氏去世,終年七十六歲,乾隆皇帝親自下旨祭奠,並且以極高的禮儀將其安葬,同時將其追封為愨惠皇貴妃。

雍正對於愨惠皇貴妃佟佳氏的敬重,得益於與其家族與雍正的特殊關係,而乾隆對於其的尊崇,則完完全全是“孝道”的體現,也正是那段短暫的“養育之恩”,換來了佟佳氏善終的結局以及去世後的莫大殊榮。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則是徹徹底底的憑藉“祖以孫貴”上位。

瓜爾佳氏,三品協領祜滿,通過選秀入宮,並且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被封為和嬪,前文中所說的佟佳氏皇貴妃也是在這一年被封為的貴妃。

康熙四十年(1701年),瓜爾佳氏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十八女,但是其早殤,沒有活到成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被封為和妃。

不同於愨惠皇貴妃佟佳氏,瓜爾佳氏並沒有非常顯赫的家庭背景,並且在女兒早殤後她再也沒有為康熙皇帝誕育子女,儘管康熙皇帝對於她還是非常的寵愛,然而因為客觀條件上的“硬傷”,讓瓜爾佳氏的地位並沒有得到很大提升。而她儘管已經到了妃級,但是其地位和受到的尊崇遠遠比不上“惠宜德榮”這康熙的“四妃”。

只不過,在這之後的瓜爾佳氏幸運的得到了一個“逆天改命”的機會,那便是與佟佳氏一同撫養幼年的乾隆皇帝弘曆。

對於撫養弘曆,瓜爾佳氏可謂投入了其全部,畢竟她經歷過喪女之痛,因而也更加珍重她本人與乾隆皇帝的這段“祖孫緣分”。在後來乾隆皇帝回憶瓜爾佳氏對她的撫養和照顧時,對其進行了大肆的讚美與褒獎:

“朕幼年蒙皇祖養育宮中,貴太妃(瓜爾佳氏)時加撫視。”

由此可見瓜爾佳氏對於照顧乾隆皇帝的盡心,以及她本人對於這次機會的看重。

同前文中的佟佳氏一樣,從雍正時期開始,瓜爾佳氏也開始得到了推崇與晉封。

雍正登基後,將其尊為皇考貴妃,級別已經從妃升格為貴妃,在當時的康熙后妃中,級別與地位僅次於佟佳氏。

乾隆皇帝登基後,先是將其尊為“皇祖溫惠貴太妃”,在佟佳氏去世後,立馬將其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與佟佳氏的“皇祖壽祺皇貴太妃”稱號等級對等,都是皇貴妃級別,足可見瓜爾佳氏在乾隆皇帝心中的重要性。

而瓜爾佳氏的晚年是非常幸運的,並且她也是非常幸福的。

說她幸運,是因為她遇到了非常講求“孝道”的乾隆皇帝;說她幸福,是因為她的長壽,使其成為了所有康熙皇帝的后妃中,最晚去世的一個,並且是比上一個去世的康熙后妃足足晚了十年的時間。

瓜爾佳氏在乾隆朝時期可以說是盡享宮中的榮華與安樂,宮中每逢節慶,後宮上下都對其是不敢怠慢,畢竟這是撫養過當朝皇帝的人。而乾隆皇帝給予這位養育過自己的“小奶奶”也是尊崇至極,對其的賞賜甚至超過了對待自己的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乾隆三十三年(1786年),瓜爾佳氏去世,享年八十六歲,乾隆皇帝將其追封為惇怡皇貴妃,並且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親自祭奠,也算是走的風風光光了。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與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這兩位康熙皇帝的后妃,儘管沒有“親子”,也沒有“養子”,但是反而獲得了更高級別的封賞以及更為優厚的待遇,原因只是因為她們比其他人多養了一個“孫子”,而這個孫子做了一朝的“太子”,做了一朝的皇帝,這也使得這兩位后妃享盡了雍正、乾隆兩代帝王的尊崇,並且在其去世之後被葬入到了“景陵雙妃園寢”,在去世之後依舊享受到了無限榮光。


雍親王府


惇怡皇貴妃是如何改變命運的?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生逢其時,加之康熙寵溺,後又得雍正、乾隆百般呵護與照顧,最終這位貴妃善得始終。

一、瓜爾佳氏入宮記。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是滿洲的大姓,也許有人對這個姓氏陌生,但提起鰲拜和慈禧寵臣榮祿你就不會陌生,他兩人都是這個家族的姓氏。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時候,17歲的瓜爾佳氏在八旗選秀中脫穎而出,被康熙納入後宮,初封為和嬪。

要知道,選秀後就被封為和嬪的也很少見,可見瓜爾佳氏這位新人的與眾不同。康熙如此看中瓜爾佳氏,主要是這個女子政治背景清白、家世好,還有就是此女本身的氣質與容貌,佳人一個無疑質疑。

要說康熙對瓜爾佳氏的寵愛確實很到位,在她入宮第二年,生了皇十八女,雖然不久夭折,但康熙沒有怪罪瓜爾佳氏,非但沒有怪罪於她,而且還把弘曆(後來的乾隆帝)給瓜爾佳氏照看,可見這位女子的不同凡響,這位比康熙年輕29歲的女人,如此受恩寵,也算是後宮的傳奇了。

二、兩位皇帝恩寵記。

後宮爭鬥本是政治鬥爭,這在歷朝歷代都是經常上演的宮廷大劇。但瓜爾佳氏在後宮中的表現著實讓人欽佩。此女不善鬥狠,也不像其她嬪妃明爭暗鬥、蘭嚼舌根,或者是溫柔鄉里吹枕風。

靜待花開蝶自來。康熙死後,雍正和乾隆都感恩於這個女人。雍正時期,她被尊封為皇考貴妃,源於她對兒子弘曆的照顧;乾隆時期,她又被封為皇祖溫惠貴太妃,也算是對這位奶奶的一種報答。

瓜爾佳氏在同齡人當中,從一開始入宮到寧壽宮安享晚年,在後宮來說算是比較幸運的女人了。能在這樣一個暗流湧動的是非場所老有所終,還深的幾位皇帝的照顧,惇怡皇貴妃是成功的典範,也是後宮的佳話。

三、後宮沉浮記。

惇怡皇貴妃是後宮女人的典範。不論從女人的三從四德,還是自我修養等方面,惇怡皇貴妃都是可圈可點、非常出眾的女人。

要知道,在古代後宮一直都是女人爭權奪利的燃燒戰場。稍有差池,便會引火燒身,甚至自取滅亡。自古以來,母以子貴,像惇怡皇貴妃這樣的女人,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任然可以優雅的老去,不得不說在後宮,甚至是皇親國戚圈子裡,都給那些在史冊上有所議論的嬪妃們上了一堂好的政治課。

惇怡皇貴妃也許一開始就明白一個道理: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信命更不認命。

(後宮話題說不完,歡迎關注、歡迎發表您的高見。)


山城小哲


古代皇宮中的女人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一要有吸引皇帝,抓住帝王心的優點,或美若天仙,或溫柔似水,或才藝過人。二要有些手段,或陰謀詭計,或心狠手辣。總之一句話,要想在皇宮平安待下去,嬌滴滴的美嬌娘是不行的!


彬州三笑


惇怡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之一,她為康熙誕下一女兒,但愛女卻很快夭折。康熙為了撫慰惇怡受傷的心靈,便將自己最喜歡的孫子弘曆(即乾隆)送給她讓她撫養,惇怡對弘曆慈愛備至。母以子貴,雍正理所當然要厚待愛子的養母,乾隆繼位後當然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生母惇怡更是尊崇有加,在悖怡去世後更是進行追諡,抬高其地位。悖怡一生,貴在弘曆。


一蓑煙雨夢初醒


康熙的惇怡皇貴妃,她身上有一個“抱鳳騎龍”的傳說,因為康熙皇帝在選妃之際常常做夢,而且他也想娶到一位不僅長得漂亮端莊,更重要的是品行端正,知書達禮的好伴侶,所以在一天晚上皇帝做夢便夢到自己心儀的女子,在東北的一條大江邊上,一位穿著樸素、眉目清秀如花似玉的民間美女,抱著一隻大翠鳥在一條龍飛騰而起……醒來,這民間美女的畫面好像就在眼前,一顰一笑活靈活現的。

第二天早朝,他派一位來自寧古塔的大臣作欽差大臣,去寧古塔選秀女來為皇帝選妃。特別囑咐一定要找到抱鳳騎龍之女。不僅八旗子女可以參選,民間子女也可以,畢竟皇帝要延綿子嗣,枝繁葉茂,也不在意是否女子孃家勢力大小,只為了皇帝喜歡和繁衍後代而已。

後來便真的找到這個所謂身上“抱鳳騎龍”的女子,抱著大公雞,婉婉一笑很傾城的瓜爾佳氏。大家都知道古代時候最為迷信,有很多事情都是不科學的,無論事實上有沒有這樣的傳說,我們無法去得到真實的考證,但是瓜爾佳氏也深得康熙的喜愛,畢竟這後宮那麼多的嬪妃只有她一人有這樣的傳說,也算是被世人銘記的。

瓜爾佳氏在入宮之後,在十七歲那年被封為和嬪,也是康熙王朝後宮裡面最年輕就晉級嬪位的女子,由此可見她得到的寵愛至深啊,雖然最後沒有子嗣,但是皇帝還是很善待她,地位也不一般。或許這個傳說也是保她一世榮華富貴的原因吧!


我是小馬哥呀


第一,是因為和康熙天生的緣分。據說,是康熙根據夢中的場景尋找到的,作為一個民間美女,她一入宮就被封。

第二,應該是和人相處得當。康熙對她好,可以理解,但雍正、乾隆都對她好,那說明她為人處世是有一套的。

第三,她抓住了機會。康熙讓她帶乾隆,她不僅調教得很好,使乾隆成長,還使乾隆一輩子都感激她,所以,乾隆在,她就好。

第四,就是活的長。86歲,古代是少有的。為了表示孝道,後世皇帝自然會尊崇她的。


浪籽lei


惇怡皇貴妃可是一個大福之人,其福氣和乾隆相比也不遜色。惇怡皇貴妃只生過一個女兒,但是早夭,從此以後再也沒生過孩子。但她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恩寵不衰。可以說見證了大半個“康乾盛世”,直到86歲高壽才去世,是康熙眾多妃子中最後去世的一位。

康熙時的和妃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出身高貴,是康熙時期五六十名后妃中的一員。她比康熙小29歲,但自從她17歲進入後宮之後,就一直深受康熙喜愛。在入宮十個月左右,惇怡皇貴妃便生下一個公主,可惜早夭。在這個過程中,惇怡皇貴妃也落下了病根,從此不能再生育。在古代,尤其是皇室中,“母憑子貴”的時代,惇怡皇貴妃的處境是很危險的。一旦年老色衰,失去了皇帝的歡心之後,只能深宮對明月了。

但好在她比康熙小得多,暫時還不用擔心容貌。而且康熙一直對她喜愛有加,並未因為她不能再生孩子而冷落她。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惇怡皇貴妃在康熙朝自可以保住富貴,但等到新皇帝登基後,她的待遇仍不容樂觀。但在康熙六十一年3月,康熙在雍正府上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孫子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康熙對弘曆十分喜歡,把他接進宮去親自調教。而在生活上,則由這位瓜爾佳氏負責,也藉此安慰她沒有孩子的痛楚。

雍正時的皇考皇貴妃

在弘曆被康熙接到宮中大半年的時間內,惇怡皇貴妃對他照顧地很細心,和乾隆便結下了深厚的祖孫情。也許是康熙預感自己即將要撒手人寰,提前給自己的愛妃留一條後路。也許康熙只是單純地喜歡弘曆這個孫子,想要親自調教他。但不論是什麼原因,惇怡皇貴妃和雍正、乾隆這兩位未來的皇帝,在這段時間內,結下了一段善緣。

康熙六十一年11月,康熙駕崩。所以,在弘曆入宮這大半年的時間(3月到11月),惇怡皇貴妃抓住了機會。因此,等雍正繼位後,把她原來的和妃稱號,晉升為皇考皇貴妃。但也因為這樣的事蹟,雍正被傳出了和惇怡皇貴妃的緋聞(兩人年齡相差彷彿也是一個原因,雍正比她大5歲)。為此,雍正後來在《大義覺迷錄》中甚至還專門做了解釋。只能說雍正果然很有招黑體質,不管什麼髒水,只要往雍正身上潑就對了。但惇怡皇貴妃在雍正朝的恩遇不衰也是事實。

乾隆時的皇祖皇太妃

等到雍正駕崩,乾隆繼位。為了顯示自己的孝道,乾隆回憶起當年惇怡皇貴妃照顧自己的情分,先後封她為皇祖溫惠皇太妃、皇祖溫惠皇貴太妃,而且給她修建了豪華的墓園。每到重大節日的時候,乾隆還前去拜見並陪她吃飯,這在古代是很大的榮寵了。甚至她生病的時候,乾隆還親自到身邊伺候。即使乾隆一點活不幹,但就是這個態度也讓其他后妃羨慕得不得了。乾隆三十三年,已經86歲的惇怡皇貴妃去世。乾隆給了她隆重的葬禮和其他相應的待遇。

所以,我們能看到,康熙、雍正、乾隆這三位清朝最有為的君主,都把她提到了一個相應的地位。那麼一生沒有孩子的惇怡皇貴妃,是怎麼做到的呢?首先,她的出身和容貌肯定是不錯的,不然也不會得到康熙的喜愛。其次,她的年齡正好和康熙差的比較多,29歲在古代,差不多是兩代人了,可以在康熙去世前都保持姣好的容貌,但這些都是先決條件。憑藉這些先決條件,惇怡皇貴妃討得了康熙的歡心,甚至能讓康熙提前給她安排後路。最後,惇怡皇貴妃也非常聰明,成功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如果當初她不用心照顧弘曆,那麼後來的這一切待遇也就沒她的份了。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她太能活了。86歲即使放在現在,也是高壽了,何況是醫療條件並不發達的古代。她是康熙最後一個去世的妃子。這也正像那句玩笑話說的一樣:“把所有同行都熬死以後,你就是專家!”但歸根結底是她的美貌和賢良的品德,使得身為帝王的康熙都願意為她打算。在她用心照顧弘曆的那一刻,她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