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明朝時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野生動物不能吃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維持生命的必需品。從古至今,不論中外,人類的食譜中一直都有“野味”的出現,人類吃野味也分為幾個階段。

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靠打獵為生,吃的食物自然都是野味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當時還沒有進入農耕社會,也沒有被馴化的家畜,所以只能靠打獵,這是早期人類賴以生存的方式。在如今有一些在極地地區生活的人,例如因紐特人,他們仍然被允許定量的捕殺鯨魚,因為他們沒有固定的食物來源,如果他們失去了鯨魚這種“野味”,那麼生存可能就成問題了。

明朝時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野生動物不能吃

因紐特人

因紐特人只是個特例,在人類進入農耕文明之後,有了固定的農作物作為食物,人類就不需要再去做捕獵這種非常危險的事情了,後來還成功馴化了一部分動物,就是現如今的家畜,這些是人類補充蛋白質和脂肪的主要來源。其實進入農耕文明之後,按正常來說人類已經不再需要吃野味了,但這種現象顯然一直都存在。

明朝時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野生動物不能吃

在古代,有很多關於吃野味的記載,比如在《楚辭》中就有楚人食用蝸牛的記載,三國時期的曹植也曾在詩中讚美過熊掌等珍貴的食物。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曾記載道中國人吃狗肉、野獸肉等,還有讓馬可波羅不理解的是中國南方人竟然還吃蛇,甚至是毒蛇,這讓他大為吃驚。蛇肉是多數廣東人特別喜歡吃的食物,根據《粵西叢載》的記載,蛇肉在廣東就如同吃米飯一樣平常。

不僅是南方,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吃野味也很常見。黃羊肉是遊牧民族最喜歡的野味之一,在蒙古人將黃羊(蒙古羚)朝貢到中原在之後,元明清三朝黃羊就成了朝貢的主要物品之一,深受皇室的喜愛。

明朝時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野生動物不能吃

其實不僅在中國,其他國家也有吃野味的記載。比如赫利奧蓋巴勒斯皇帝曾經為了招待貴賓,就用了600只鴕鳥來做食物。還有中世紀英格蘭的宴會上,曾經記載到場的六千名客人吃掉了6頭野牛、400只天鵝、104只孔雀,還有不盡其數的鹿肉、野生魚類等。

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是會吃野味的,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受佛教的影響,本身對肉類就比較排斥,他們還是以吃魚肉為主,但這種排斥只是表面上的,並不能完全阻止所有人都不吃。當時日本飼養家畜的產業並不發達,如果想吃豬肉,那就只能到山上去打野豬回來吃。但因為名義上對肉類排斥,但又還得吃肉,於是日本人想出了一個看似巧妙的辦法,就是將野豬稱為“山鯨”,因為魚肉並不受排斥,將鹿稱為“紅葉”,這種自欺欺人的方法讓日本人將野味吃的心安理得。

明朝時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野生動物不能吃

野味真的好吃嗎?真的有營養嗎?其實不然,那些所謂野味的營養價值極高的說法,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其實營養價值與家畜並無太大區別,多數是人們好奇為了嚐鮮而已。但是吃野味的負面影響,人們卻視而不見。最直接的負面影響就是有些野生動物生生被吃成了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

明朝時期,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野生動物不能吃

還有就是吃野味對人身體的壞處,400多年前,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過很多不能吃的野味。書中說很多鳥類都是不能吃的,孔雀、啄木鳥、鴛鴦、烏鴉這些鳥類的肉都有毒,吃過後會容易使人腹瀉、頭暈。蝸牛、山蛤蟆、蚯蚓也有毒,人吃過後嚴重者會引起發燒、抽筋等不良症狀。豪豬、野馬的肉也有毒,吃野馬肉嚴重者能致人生瘡和患痢疾。穿山甲、蛇也有毒,吃過後容易引起發燒和腹瀉。

野味有毒,這在明朝時期就被李時珍提醒過的事情,到如今吃野味卻還在繼續發生。現代科學已經研究證明過,野味的營養價值與家畜並無差別,使用野生動物既沒有大補的作用,也不能延年益壽,野味只會增加人類患病的風險,古人對野味的食用是缺乏科學認知,而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吃野味的危害,所以今後對野味還是避而遠之為好,沒有買賣就買有殺害,杜絕野味從你我做起!

歡迎閱讀文化歷史那些事的原創文章,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