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什么史前动物巨大,而现代动物都不是很大?

GTV滕林季


史前体型小的动物也非常多,不过不如大型动物化石那么震撼人心。如果只是对比陆地动物的话,现代最大的非洲象也确实比不上大型恐龙,而海洋中的蓝鲸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动物。

一提到远古地球,总有人觉得那时候的动物都很大,其实自动物登上陆地之后,体型特别大的物种只是少数,侏罗纪的霸王龙最高14米,但是在更早的时候,体型最小的霸王龙还没有人高。整个地球的生态能够提供的物质和能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在恐龙时代地球远比现在更加湿热,陆地植物茂盛,能够从阳光中固定更多的能量,由此才能为恐龙种群提供足够的能量,恐龙种类和数量也很多,恐龙生存的年代正好位于已知的第四次和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之间,那段时期地球环境相对稳定的时期,而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大体型存活率更高,使恐龙体型逐渐攀升,但总体上仍是有大有小的。而我们现在烧的煤,很多都是那个时期茂盛的植物倍掩埋后形成的,工业史近两百年,煤炭仍是很多地区的主要燃料之一,足见远古时代地球的植物有多繁茂。

而在6500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小行星撞击等极端事件,地球环境迎来了大幅度的变化,气温比之前降低了很多,导致陆地植物的类型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大气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那么阳光能为陆地植物提供的能量也相对减少了,能够供养的生物减少了,虽然经历了6500万年的时间,地球陆地上再也没有了马门溪龙那样体长超过100米的巨型生物,而海洋中相对来说环境更稳定且更易保持,在数千万年的时间内有了迄今位置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其实在恐龙灭绝后的时代,陆地动物也经历过几小波动物体型巨大化的趋势,只不过最高的也只有十几米,远远没有马门溪龙等巨型恐龙和蓝鲸那样夸张,而如今陆地上体型最大的物种非洲象最高也不过四五米,体重数吨而已。

生物需要和地球无机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决定生物演化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的稳定性和光能以及化能自养生物固定的能量多少,然后再经过漫长的生存竞争,才能产生体型较大的生物。生物的体型也不是可以随意增长的,地球重力也不允许出现体型过于庞大的物种,那会让它们寸步难行,大体型带来的竞争优势反而会被拖累,自己被自己压倒在地,被别的物种活啃都无力反抗。


来看世界呀


史前动物体型巨大,现代动物体型小是因为受到环境和资源因素的影响,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逐渐演化的。

在石炭纪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被大规模的森林所覆盖,大量的枯树枝行成了很厚的煤层,当时的氧气含量是现在的两倍,当时的动植物昆虫发展及其繁盛,体型巨大,上图所示为节肢动物马陆,而在石炭纪时期的巨型马陆身披坚硬的盔甲,锋利的大颚,身长大约三米,当时的蜻蜓也比现代的蜻蜓要庞大许多,光展开翅膀,翼展就足有一米,人头般大小的蜘蛛,这个时期也被称作巨虫时期。

后来因为地幔运动产生的热量引燃了煤层,加上当时极高的含氧量导致大火迅速蔓延,三十年后没有可燃物才逐渐停止,在这期间,煤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气体,大量的生物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没有食物来源来支持自己庞大的身躯,倒在火海之中,有毒气体挥发持续了一万年,地球进入恢复期,幸存下的动物为了应对恶劣的环境,逐渐向较小体型发展而适应生存。

石炭纪结束后,爬行动物多样化,短期内便成为全球霸主,持续了2.4亿年,恐龙时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很高,恐龙很适应当时的环境,从而发展繁盛,直到第三纪前大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氧含量增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使得恐龙不再适应当时的环境由更适应环境的哺乳动物所替代。每次动物的兴盛和灭绝事件都与环境,资源,适应力有关。


梦想家刘佳


的确如你所说,史前动物体形巨大,现代动物体形相对史前动物较小。原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基因三个方面。

温度差别

以大家熟悉的恐龙为例。恐龙是冷血动物,而冷血动物的大小跟当时的气温成正比,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史前时期的大气没有现在的厚,太阳比现在照射到地球的能量更强,气温比较高。当时的地球被热带雨林覆盖,有优渥的食物来源,有着大形动物理想的生活环境。

氧气浓度

远古时期的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比现在高很多,植物繁茂,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大气中氧气含量远比今天要高,而现代的动物体形普遍变小直接原因就是氧气含量较低。充足的氧气是大型生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把恐龙放到今天这个环境可能因为含氧量较低窒息而死。

基因不同

远古恐龙时代的动物体内缺少抑制细胞生长繁殖的基因。远古时期的很多生物都不具有这种基因,所以体型就不受控制的增大,现在的蓝鲸也不具有这种基因。现在的鳄鱼和恐龙同属一个时代,鳄鱼身体细胞一直在生长,因为气温,氧气含量等各方面因素,鳄鱼长不到史前那么大。

综上几方面因素,现代动物的小型化也是对环境、气候适应的结果。动物小型化也更有利,更容易活下来。


消防微资讯


史前的动物身体都特别庞大,自然,需要的食物也非常的多,但是自身需要食物过多的话,可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可能无法填饱肚子。

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需要食物较少的动物,更容易挺过难关,那些体积较大,需要食物较多的动物,由于找不到足够多的食物。则很快就会灭绝。





太阳升1240


也不是所有地质期都有巨大动物,这主要看环境,遇到温暖潮湿,植被茂盛则会有大型动物出现,若遇到恶劣气候或灾难,大型动物因其需要的食物多或处于食物链顶端,会更容易灭亡,小型动物才会适应生存下来。


羌管悠悠123


大膽地給個想法:古代地球自轉較快,離心力的作用抵銷了部份的地心引力,導致那時的生物都比較巨大。較小的地心引力也同時導致板塊運動、潮汐運動較現在更加激烈,以致巨大的生物有競爭力,成為優勢物種!


JulianYu742


史前動物的生存環境和現代不一樣,考慮高氧(大氣氧含量)和溫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