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倒春寒”來臨,出現咳、痰、喘可怎麼辦?

立春後,氣溫迎來短暫回暖,但早晚仍舊低溫寒冷,冷暖無常的“倒春寒”天氣使呼吸系統疾病又呈現高發趨勢,中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出現咳嗽、咳痰,甚至氣喘、氣促的症狀,引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

“倒春寒”來臨,出現咳、痰、喘可怎麼辦?

呼吸慢病診斷要又“快”又“準”

不論中老年人還是小孩,當出現咳、痰、喘症狀幾月不愈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查,明確病因後才能對症下藥。因為雖然都表現為咳嗽、咳痰或氣喘的症狀,但從疾病的分類來看,卻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些症狀可能是上呼吸道鼻咽部的問題,也可能是氣管和支氣管的問題,或是肺部疾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曾公開表示,早期診斷慢性呼吸疾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做肺功能檢查。目前,診斷太晚是慢性呼吸疾病治療效率低的重要原因。鍾南山院士提醒,如果早期發現、規範治療,慢性呼吸疾病有很多是可逆的,特別是哮喘。所以,千萬別等嚴重了,上樓都喘不過氣了才去醫院。對於慢性呼吸道疾病來說,治得越晚就越不好治。

“倒春寒”來臨,出現咳、痰、喘可怎麼辦?

最大誤區:發作了再治

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來說,咳、痰、喘的症狀時間持續越長,疾病可能對呼吸系統造成的損害越重。例如,急性咳嗽、咳痰,常見於感冒後,大多數短期內便可以完全康復。但是也有人症狀可能會持續三至八週,就需要到醫院診治了。有的人每年冬天咳嗽,天氣轉暖症狀就緩解,自己不重視,再加上吸菸較多,到了醫院一檢查,竟然是得了慢阻肺,肺功能已經明顯下降了,甚至會因為氣喘症狀較重,需要住院治療。而有的人一年四季有咳嗽氣喘症狀,自以為是慢性支氣管炎,自已吃些“消炎藥”,拖了很多年才去看醫生,檢查以後才知道,原來疾病是支氣管哮喘,延誤了治療時機想要逆轉就已經很難了。

目前已有的藥物可以有效減少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發作,使患者保持較好的肺功能,提升生活質量。

“倒春寒”時,如何預防呼吸系統疾病

醫生介紹,“倒春寒”來臨時,忽冷忽熱的天氣加上春季空氣乾燥,使呼吸道粘膜防禦功能受到影響,極易引發一系列呼吸系統疾病。為此,他提醒大家,“倒春寒”階段晝夜溫差大,應酌情增減衣物。在飲食上也應注意膳食搭配,合理補充維生素、蛋白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菸、不酗酒、適當鍛鍊,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倒春寒”來臨,出現咳、痰、喘可怎麼辦?

為了讓大家對咳、痰、喘症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並正確防治。本週日(3月1日)晚21點20分,成都中醫哮喘病醫院 李勇主任 將做客《家庭醫生》欄目現場,為大家揭秘咳、痰、喘症狀背後的秘密,同時關注四川名醫今日服務中的直播平臺,同步觀看《家庭醫生》節目,也可撥打028-69982575參與健康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