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顺治帝到底是死了还是出家了,一代帝王真的会为了红颜而弃江山与不顾?

shiyichuan2005


顺治的死,其实并没有任何争议,就是得了天花死了。作为一个皇帝,作为一个统治天下的君主,很少有真的沉迷女色的人。

其实不止是顺治的死没有问题,孝庄下嫁多尔衮也是子虚乌有,雍正的死也绝非被人谋杀。但是这些都长期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很值得去思索一番。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谣言,本质上来说,还是因为清朝得位之后,不少汉族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的一种反制。因此,从顺治一直到乾隆,都有无数各种各样的奇谈怪论,一直流传到今日。其实很多问题,都很清楚。

所以,现在史学界对这些问题其实已经没有啥争议了,倒是在网络上,还是有很多奇谈怪论,这说明史学的普及,其实还有待深入。


张杰谈史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其六岁即位,在位十八年,在多尔衮和其母孝庄皇太后的辅佐下,削平群雄,沿用汉制,厉行节俭。然而在顺治十八年,正当风华正茂、年轻有为之际,在他的董鄂妃死后不到半年,他就从清宫消失了。

正史记载,在董鄂妃死后次年,顺治皇帝因病死于紫禁城养心殿。但民间却流出了他出家的传说。

根据民间传说、《清朝野史大观》以及《清史演义》等说,在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万念俱灰,在顺治十八年抛弃地位遁入五台山,削发为僧。还列举出了多方证据。

  • 在顺治皇帝死后,清代诗人吴伟业作《清凉山赞佛诗四首》,《读史有感八首》等诗,暗示顺治皇帝出家。

  • 在康熙即位亲政后,先后曾四次上五台山,目的就是探望顺治皇帝。

  • 顺治帝一向尊佛好佛,在皇宫内一直就有两个有名的高僧,曾对高僧说过:“愿大师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弟子相待。”还曾表示锦衣玉食、金银财宝、巍巍皇权等一切对自己已没有了关系,如若不是还挂念着皇太后,便可随大师出家去。可见,顺治皇帝早就有了出家的意愿。

还有一种观点是顺治帝出家的真是原因是逃避现实,董鄂妃的死只是个导火线。

这种观点认为,顺治皇帝六岁即位,名义上虽是皇帝,但是不掌皇权。早期先有野心勃勃的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后期又是刚毅多谋、独断专行的皇母孝庄太后,这让他感到了宫廷生活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的母后为了他皇位的安定又强加给他不如意的皇后和妃子,让他的婚姻涂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在皇宫深院中,能让他感到喜悦的只有董鄂妃,只有在董鄂妃哪里,年轻的顺治皇帝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在董鄂妃成为皇宫深院斗争的牺牲品后,带给了顺治皇帝无尽的哀怨和愤懑,身为一国之君,连自己心爱之人都不能保护,这样的勾心斗角的生活他已经无法忍受了。

于是乎,顺治皇帝精心设计了一个“病死”的假象,掩人耳目,以便顺利出家。

据《王文靖·自撰年谱》记载:顺治十八年元旦,朝臣依旧例庆贺朝见,但朝廷却下令朝臣免见。然而,顺治皇帝却在养心殿召见王文靖进行了连续三天的单独密谈。初六夜,顺治皇帝再次召见王文靖,对他说“朕患痘症(天花),势将不起”,命他赶写遗诏,顺治帝亲自过目,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定稿,到了晚上顺治皇帝就殡天了。

这种突兀的“天花”急症,让人感到十分疑惑。

还有就是正史记载,顺治皇帝病死宫中

董鄂妃的死给了顺治皇帝近乎于毁灭性的打击,让顺治皇帝整日沉溺于极端的痛快哀悼之中,拖垮了顺治皇帝的精神和身体,他自己就曾感叹道“朕骨瘦如柴、似此病躯、如何挨的长久?”。

就在顺治皇帝哀伤不能自拔的时候,疾病又向他袭来——烈性传染病天花。这种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最后在距离董鄂妃死后仅四个月,顺治皇帝在养心殿也撒手而去,留下了万里江山。

总结,顺治皇帝究竟是死还是出家,至今没有考证。究竟哪个是真是的历史呢,恐怕也只有当时的人清楚了。


历史长河缓缓淌


顺治皇帝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清朝打下江山取代明朝统治中国之后,顺治是第一个进入山海关的满清皇帝,他英年早逝,本不是一个十分著名的皇帝,只是因为他的一段出家的经历闹得沸沸扬扬,使他成了一个很出名的皇帝。

顺治学习汉文化是十分刻苦的,从小他就失学,当了皇帝以后处理各地的大臣上的奏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于是开始加强学习。他学习十分刻苦,经常是学习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继续学习,在经典著作和诗词歌赋等方面,都有很扎实的基础,由于学习过于刻苦,他甚至吐血。

就这样刻苦学习了9年,他的文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更加得心应手,他还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建立了很好的关系,经常召见汤若望,而且会交谈到深夜,有时还会到汤若望的府邸去和他交谈,双方交谈的内容涉及天文、基督教和人生哲学等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顺治皇帝又结识了一批和尚,顺治十四年,福临驾幸南海,在太监的怂恿下去了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性聪,和憨璞性聪的交谈使顺治龙心大悦,随后对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遂于十月四日于南苑万善殿召见憨璞,此后又多次召见。

在和憨璞的交谈中,顺治了解到了龙池派内许多著名和尚的情况,很想见见这些高僧。于是第二年顺治派人前往江南湖州报恩寺,召著名僧人玉林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不应召,使者坚持不许,最后才于次年也就是顺治十六年二月勉强入京面帝。

福临尽管曾对玉林琇的多次拒绝奉诏赴京耿耿于怀,但见面后还是被这位禅宗和尚完全折服了。他当即封玉林琇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敬玉林琇,自称弟子,请玉林琇为自己起一个法名。

玉林琇不敢给皇帝起法名,所以再三推辞,顺治坚持要玉林琇给自己起法名,而且进一步提出“要用丑些的字眼”。玉林琇没有办法写了十几个字给顺治让他自己挑,福临选来选去选中了“痴”字,下用龙池派中的“行”字,即法名行痴,也就是说顺治皇帝的法号是上痴下行。顺治皇帝福临又自号“痴道人”,以后钤章还有“尘隐道人”、“懒翁”、“太和主人”、“体元斋主人”等。

由于经常接触的都是汤若望、憨璞、玉林琇这样的人物,而且后来顺治皇帝还进一步的接触到了玉林琇的弟子茆溪行森,顺治十六年七月茆溪行森奉诏进京,与封赏玉林琇的同时,福临又封憨璞聪为明觉禅师。

由于憨璞性聪的推荐,福临在玉林琇离京前一月即闰三月,派人前往浙江宁波天童寺召龙池派另一位名僧木陈道忞进京,这些高僧不但佛法修为高深,而且有着渊博的知识,他们的到来等于为顺治皇帝开了一个佛教研究生班。

通过他们的讲解和阐述,很多艰深晦涩的佛法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了,使顺治皇帝对佛教产生了极大地兴趣,茆溪行森的师傅玉林琇,希望能把顺治皇帝拉到佛教的阵营当中,充当佛教的保护伞,而不希望顺治皇帝成为一个和尚。茆溪行森没有理解这个意图,而是贸然把顺治变成了一个和尚。

顺治出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董鄂妃之死。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个多月,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

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大赦天下,在清朝历史上这是唯一一次,这说明顺治很爱她。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妃在幼子夭亡的打击下病逝,顺治一下就心灰意冷了,在九、十月间,由茆溪行森剃度,顺治成了光头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行森本师玉林琇奉诏到京,闻其徒已为皇帝剃发,大怒,欲将茆溪森烧死。

后来经过玉林琇劝说,顺治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但是后来染上天花而死。

顺治皇帝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但是不可能抛弃祖宗基业去当和尚,当初出嫁也是一时冲动,后来经过规劝顺治回心转意了。

世界上的皇帝也好,国王也好,真正能舍弃江山社稷出嫁的很少,除非他的权力很小,否则不会抛弃那么多文臣武将的,如果他真的决心出家,那些文臣武将会立即找一个人取代他,而且他的处境也会很危险,所以这样的人几乎没有。


小小嬴政


顺治出家,是大清朝中的几大迷案之一,很多影视作品中也有体现。根据清朝官方资料的记载,顺治是死于天花,年仅24岁。但是民间传闻顺治是出家了,还编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顺治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五台山上,远远的看见一群女子,其中有一个就像他刚刚死去的宠妃董鄂妃,他大声的呼唤董鄂妃的名字,但是对方却笑而不语,翩然而去。

顺治醒后,自言自语到:“这是董鄂妃在召唤我呀,我何必在意这弊缕一般的皇位呢”,于是给孝庄太后留下了一则书信,跑到五台山出家了。

故事很精彩,但却不是历史的真相。顺治当时因为董鄂妃的去世,悲痛欲绝,确实有出家的打算,但是被孝庄给拦下了,最后是真的死于了天花,算是出家未遂吧。

顺治生命中的最后几日,是这样的

1660年8月19日,顺治最宠爱的女人董鄂妃因积劳成疾病逝,顺治悲痛欲绝,他走到董鄂妃的遗体前,竟然要拔刀自刎,随美人而去,幸亏被身边的宫女拦下。此后,他感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黯淡无光,便要闹着出家当和尚。

当时的一个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记载:“如果没有他的理性深厚的母后和若望加以阻止,他一定会去当僧徒的”。

自己当不成和尚,但是顺治不死心,他派自己的心腹太监吴良辅当自己的替身,替他出家当和尚,出家的地点就是今天广安门外的法源寺。顺治还亲自到法源寺去看吴良辅剃发的过程。那一天是1661年正月初二,离顺治驾崩仅有5天。

正月初六,顺治召当时的大学士王文靖到养心殿,告诉王文靖“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意思就是说,我得了天花,估计不行了,我说你写,赶快替我草拟诏书,就在我床前写。

遗诏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立接班人,就是康熙,第二是发布罪己诏,也就是检讨一下自己当皇帝这些年犯的错。

正月初七,顺治圣驾宾天,真的追随董鄂妃而去了。

顺治为什么有出家的想法?

顺治信奉佛教,而且是资深信徒,绝不是嘴上说说的那种。他拜名僧玉林通琇为师,还让玉林通琇给他起个法名。玉林通琇一开始是不敢给皇上起法名的,但是顺治坚持要起,还要玉林通琇给他找丑一些的字,没办法,云林通琇选了十几个字,供顺治挑选,最后顺治选了个“痴”字,又因为云林通琇的弟子都是“行”字辈,所以顺治的法名定为“行痴”。

董鄂妃在世的时候,顺治经常和董鄂妃一起探讨琴棋书画,当然也和董鄂妃谈论佛法。在顺治的影响下,董鄂妃也开始崇敬三宝,专心禅学。

董鄂妃死后,顺治已是万念俱灰,承受不住这巨大的打击,唯有遁入空门才能得以解脱。顺治曾经说过:“财宝妻孥,人生最贪恋摆拔不下,朕于财宝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亦觉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若非皇太后一人坚念,便可随老和尚出家去。”

可以看出来,顺治真的是看空一切了,金银财宝不在意,就好比马云说的“对钱没有兴趣”,妻孥亦没甚关系,就是对自己的妻子们也没有什么留恋的。如果不是孝庄太后的坚持阻拦,就真的随老和尚出家去了。

说实话,我是很佩服顺治的,活的有种,有情、有义。在多尔衮和孝庄的两重压力之下,没有成为唯唯诺诺的傀儡,反而养成火爆的脾气,冲动的性格,感想敢干的作为。多尔衮死后,他敢对多尔衮掘坟鞭尸,夺去爵位;孝庄给他安排了一个不如意的皇后,他敢废除;最爱妃子董鄂妃去世后,他敢让王公大臣抬棺,全国服丧,规格超越皇后。

在江山和美人之间,顺治确实选择了美人。因为他的皇位是爱新觉罗家族内部妥协的产物,本来就不该是他当皇帝。多尔衮在世的时候,他要听多尔衮的,还得称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他要听母亲孝庄的。

一代帝王,也多有无奈之处,可能唯有美人能给予精神寄托了吧。


历史百小生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死了,是天花病和心理疾病加重致死的。首先顺治帝出家是清宫四大疑案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太后下嫁、雍正之死、偷龙换凤,还有一个版本里加了刺马案和光绪之死。总之这几个满清疑案案情扑朔迷离,引人深思。

下面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顺治皇帝


第一,顺治皇帝没有出家,只是通过佛法来度自我。

顺治皇帝原先是信仰天主教的,他是结识了洋人汤若望,通过汤若望的介绍了解到了西方文化和知识,接触到了天主教,因此和汤若望信了多年的天主教。

后续,顺治皇帝才接触的佛教,并且成为了忠实的佛教信徒。顺治帝先后认识了憨璞僧人和报恩寺召名僧玉林琇,对佛教有了新认识,玉林琇还位顺治皇帝送了一个“痴”,法名行痴,这个段落在《康熙王朝》电视剧里被重现过。在后续, 顺治皇帝封玉林琇为“大觉禅师”,并向他向师徒之礼。

这个时候会有人问顺治皇帝为什么会信奉佛教那?因为满人入关的时候,杀戮太多,顺治皇帝于心不忍,他是一个讨厌战争和死亡的人,在加上顺治皇帝是个比较暗弱的人,他的前半生都是由孝庄皇太后为他操办的,所以他一直过的很痛苦,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他的生活状态。他需要一个让自己能够心灵放松的新事物,那就是宗教,所以说讲究无欲无求的佛教就进入了顺治皇帝的眼帘。

在到后面,顺治皇帝的爱妃董鄂妃不幸离世,对于顺治皇帝是一个打击,因为董鄂妃是唯一个可以倾听他痛苦的人,而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太后则不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因此没了董鄂妃,顺治皇帝的内心痛苦加剧,成了心理疾病,他没有办法,又把希望放到了佛法上面,因此才会后续向玉林琇表示自己要出家,但是玉林琇不同意,多次劝诫顺治帝,顺治帝才做罢。

顺治皇帝是有过出家的念头,但没有出家的机会。

顺治有出家的念头,但是没有机会


第二,天花加心理疾病,顺治皇帝归天。

顺治皇帝的心理上的问题没有得到释放,在加上赶上了天花疾病,身心的疲弱使的疾病加重,身体已经无法在提供免疫力,精气神尽丧,就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的晚上,顺治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便草草交代后事。口授遗诏,过了没有多长时间,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就此驾崩。

《清史稿·卷四·本纪四》: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储嗣未定。和硕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定议,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丙子,阿济格尼堪等率师防锦州。丁丑,多罗郡王阿达礼、固山贝子硕讬谋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礼亲王代善与多尔衮发其谋。阿达礼、硕讬伏诛。乙酉,诸王、贝勒、贝子、群臣以上嗣位期祭告太宗。丙戌,以即位期祭告郊庙。丁亥,上即皇帝位於笃恭殿。诏以明年为顺治元年。

所以说顺治皇帝是因为心理疾病和天花的双重作用下驾崩的,并没有出家。


顺治皇帝病逝


第三,选择有过天花疾病的玄烨作为皇帝,坐实了顺治的死因。

孝庄太后因为顺治死于天花,害怕继承皇位的皇孙们没做几年皇帝就和他的父亲一样死于天花,就从皇子里选了玄烨做皇帝,因为玄烨得过天花,对天花已经产生免疫,不在惧怕这个病毒。因此他也凭借这点胜过其他的皇子,顺利成为帝王。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顺治十八年正月丙辰,世祖崩,帝即位,年八岁,改元康熙。遗诏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因此,玄烨成为帝王的原因,坐实了顺治的死因,从这点也佐证了顺治不会出家。

得过天花的玄烨因为这个病成为了帝王


综上所述:顺治皇帝是病死的,得了天花外加心理疾病是顺治皇帝的死因,而顺治皇帝的儿子玄烨因为天花成为了帝王,也坐实了顺治皇帝的死因。


向日葵爱历史


顺治帝的一生很短暂,死时只有24岁,在位时间只有18年。然而,这短暂的时间内,他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迷团,那就是,他的死因。对于顺治究竟是出家了还是正常死了,莫衷一是,还有就是他惊天动地的爱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和他的死因是否有关系?

这一切,都要从他的复杂经历说起。

顺治的父亲皇太极死的突然,没有来的及指定接班人。在一系列激烈的斗争和妥协下,年仅七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一切得益于他的叔父多尔衮的大力支持,和他的母亲,也就是孝庄太后的智谋无双的周旋。

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这一年顺治十四岁,还是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这七年里,顺治生活在强势的多尔衮的阴影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七年里多尔衮的称号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王再到皇父摄政王,距离皇帝的称号只有一步之遥。这七年多尔衮不仅给顺治带来了大片的国土和江山的稳固,也带来了心理上的耻辱。那就是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嗳昧的关系。

于是,顺治八年二月,多尔衮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顺治下诏,将多尔衮削爵,撤出宗庙,开除宗室,追夺所有封典,籍没家产。不久,又下令平毁他的陵墓,并鞭尸示众。其行动之决绝,方法之狠毒大有不共戴天之仇的意味。这一年,顺治十五岁。


这件事,虽有被长期被压抑,一朝释放的快感,同时也反映出顺治任性,决绝,很辣的个性。这件事,不知事先顺治争求过孝庄太后没有,反正孝庄太后保持了沉默。

亲政后的顺治,面临一个难题,他不懂汉文看不懂汉臣递上的奏章。十四岁的顺治在一边做皇帝处理政务的同时,一边开始学习汉文化。这一过程中,他还接触到了西洋文化,他认识了传教士汤若望,称呼他为玛法,就是爷爷的意思。曾经,顺治甚至想加入天主教。

后来,顺治又开始喜欢佛教,经常召见一些有名望的高僧。这为他后来的一些举动埋下了伏笔。

顺治的皇后,是孝庄太后的侄女,是蒙古格格。但却是多尔衮执政时期定下的,所以,顺治要废后,大概是想把有多尔衮印记的东西,完全从他的身边剥离干净。

顺治十三年,顺治二十岁那年,他遇见了他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董鄂妃。这一次邂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他的弟弟襄亲王五个月以后的自杀身亡,原因是,顺治打了他一个耳光,顺治任性的不管不顾的性格又一次暴露的淋漓尽致。

襄亲王死后不到二个月,董鄂妃被册封为贤妃,这一年的九月底,顺治又将其封为皇贵妃,按此速度,董鄂妃被封为皇后,是早晚的事。然而,美好的事总是不长久,上苍好象故意在和顺治较劲,顺治在和董鄂妃的爱河中待的时间并不长。二年后,董鄂妃病逝了。

悲伤中的顺治下令:亲王以下,四品以上,公王王妃以下命妇全部到景运门哭灵,朝庭停止办公五天,他亲写行状,以寄托哀思。

董鄂妃被追封为皇后,出殡时,二三品大员轮流抬棺材,顺治一身孝服,走在最前边。

这个年轻的皇帝,借着爱又一次把他的个性张扬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万念俱灭的顺治皇帝,是一个敢狠,敢爱,做事决绝个性张扬的,心里承受能力却不强的人。董鄂妃的离去,直接击垮了他,摧毁了他脆弱的心理防线。


这一段时间的顺治,甚至跑到崇祯皇帝墓前一诉衷肠,最后一次,他竟然长跪于地,哭唤崇祯为大哥。

顺治十七年十月,他独自到万善殿剃发为僧。虽然,他被劝了回来,但是,他己经不愿打政务了,他的心已死了。

顺治十八年正月,他染上了天花,走完了他纠结悲伤的一生,终年24岁。

所以,说顺治出家也对,因为,他临死前还安排了太监替他出家为僧。说他为红颜弃江山与不顾也对。


一叶小舟168521774


顺治皇帝是清初的一位皇帝,在只有6岁的时候继承了皇位,而在只有23岁的时候就消失在历史中,有人说他因得了天花而病故,也有人说他因为心爱的女人而弃江山于不顾出家了。到底哪一种是真的,我们下面来分析下。

1、顺治是清王朝第一位进入北京的,并正式定都北京的皇帝。

在顺治之后,清王朝所有的皇帝都住在了北京。不过在顺治时期,清王朝的统治还并不稳定,当时不有南明政权,而李自成张献忠的军队还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纵横。此时的清王朝只是刚刚建立了个根基,并且这个根基很不牢固。

2、顺治是得天花了么?

在满清入主中原的最开始时期,天花是一种非常烈性的死亡率很高的瘟疫,多的时候,满清子弟有近3成因天花而得病。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提出顺治是得天花而死的原因。关于顺治的死因,传教士汤若望也曾经说过这种观点,只是当时皇权下不能随意议论皇帝,只是说可能,也只敢说可能,不敢随意下结论。在顺治之后其儿子康熙为什么能继位,主要原因就是得过天花后痊愈了,这是康熙成皇帝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见当时天花给满族贵族的心理恐惧有多大。

3、顺治的最心爱的女人是谁。

顺治在短短的一生中,拥有许多女人,但是大部份女人并不是他所爱的,只是皇族的规定下去无奈的娶之为妻。顺治真正喜欢的女人无疑是董鄂妃,对于董鄂妃其人,多数观点认为其是至少有汉族血统的女人。董鄂妃与顺治可以说是非常恩爱,做为皇帝一度想封她为皇后,但遭到了孝庄太后的反对而作罢。董鄂妃先后为顺治后过两个孩子,但皆病故,很可能也是得了天花 ,这让董鄂妃与顺治都很难过,而更让顺治受不了的是董鄂妃不久就抑郁而终。

董鄂妃的死对年青的顺治心理打击最大,心理糟糕透了的情况下,人的免疫力也大幅下降,最终也得了天花。

顺治一生有十几个孩子,生育力还是不错的,说明一开始他的身体还是不错的,但也由于过早的频繁生育,使得精力受到了亏损,这也是他在23岁得天花去世的原因之一。

至于有人说是出家,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么一个皇帝要出家是瞒不住的,更何况当时的河北局势并不稳定,他想出家到五台山,北京皇族也不会同意。


渔经猎史小仙女


顺治皇帝是出家了,还是死于“天花”,外国传教士说出了真相

关于历史故事,很多的书籍都有记载,尤其是清朝,这个朝代有很多的皇帝值得大家歌颂,也有很多的故事发生在这个朝代。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顺治帝的故事。这是一个比较短命的皇帝,但是却有着比较跌宕的一生。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虽然他只活了25年,但是却当了18年的皇帝。

他由于年幼,所以皇权前期的时候一直都是他的叔叔掌管,顺治实在是相当的难受。不过他却有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故事,找到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知己。当时。顺治皇帝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皇后,不过那并不是他的最爱,不是心中那个人。他后来遇到了董鄂妃,是一位大臣的女儿,顺治遇到她以后,觉得是一件幸事。董鄂妃也一路高升,从贤妃一直升到了皇贵妃。在册封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对于贵妃的喜爱,还采用的皇后礼仪,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贵妃册封大赦天下的。

后来,董鄂妃帮他生下皇子以后,虽然是第四个孩子,但是皇帝一直想把他作为太子。不过事情总是那么的不尽人意,三岁的时候,这个小皇子就死了,顺治为了建立了一个极好的园寝。皇子死之后,董鄂妃由于自己身子太弱,又受到儿子死亡的打击,没有多久她也去世了。

经过两次打击以后,整个皇帝心里也受不了。后来自己大臣出家的时候,自己也亲自去了,结果染上了天花,没过多久自己也走了,结束了自己充满爱与恨的一生。

不过也有很多的说法,认为顺治皇帝没死了。当时天花死亡率虽然很高,但是康熙就没有死,所以很多人猜测顺治帝只是假死,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失望了,于是他决定偷偷的出家。这个推断也比较合理,首先他先将自己的大臣安排在寺庙之中,为以后出家做打算,另外,当时他的身体一直都不错,并没有什么疾病,直接死亡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出家也是有可能的。

究竟顺治皇帝是出家了,还是死于“天花”?外国传教士说出了真相。当时国外的汤若望解释的,他提到由于皇帝14岁就开始生孩子,每一年都有好几个孩子降生,所以最后的时候,身体就扛不住了,导致这位年轻皇帝的死亡。


佐邻佑社


没有出家,病死的,天花

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

后来有位禅师劝告他:皇上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对外可以保护操持佛法的人,对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顺治听从了禅师的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顺治虽然不再出家,但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与世长辞了。


栋栋说史


顺治的一生都是不顺畅的,尤其是本来不想当皇帝的他却被多尔衮扶上了皇位,当上皇帝之后的顺治也处处受到多尔衮的胁迫,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去世了,顺治上面还有一个太后,他连自己喜欢的女孩子都不能赢取,后来的顺治皇帝看破红尘,直接抛弃皇位,遁入空门。

在河南省的民权县一个镇子里面,有一座寺庙,他的名字叫做白云禅寺。白云禅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好歹也是中州四大古刹之一。前几年,民权县的县志办的工作人员对白云禅寺进行考察研究,听说有一户人家有幅白云禅寺的画,于是工作人员就去观看,一看之下发现了这幅画的不同之处,原来画的上面是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长得气质不凡,让人一看就不像是普通的和尚。

这个和尚脚上穿的鞋子不像普通的僧人穿的布鞋一样,而是穿的朝靴,就是清朝时期官员们上朝时候穿的靴子。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地方,最奇怪的地方是这个和尚坐的椅子有一半漏了出来,那漏出来的半截椅子能够明显的看到一个龙头,在古代的时候,龙是皇家的东西,普通的百姓人家不能使用,别说龙椅了。这就引起了县志办的研究人员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去拜访询问当地年龄大的村民们。

得到了一个惊人的说法,当年的顺治皇帝在这里当和尚。县志办的研究人员也是有点不相信,但是随着调查发现,顺治真的有可能在这里当和尚,虽然白云禅寺在以前受到了损坏,但是在后来的修复过程中还是使用了很多以前的部件。在白云禅寺的建筑之上,有着很多的五爪金龙。金龙是皇家的象征,白云寺一个寺庙却能够使用龙,这就不得不说明一个问题了,这座庙里面一定有皇家的人员出入。

后来当地的人们都说,康熙还曾经三次来到这里。第一次的时候来到白云禅寺,他把全寺的人召集在一起,但是并没有发现顺治,后来康熙问道你们寺庙还有人吗?一个小和尚说还有一个烧火的老和尚,康熙就走到老和尚的地方问他,老和尚只给他说了两个字:“八乂”。康熙回去以后得到提示这就是个“父”字,结果第二次康熙来白云禅寺的时候,顺治就出去云游去了。

后来一位园林工人在白云禅寺种树的时候挖出了一块残破的石碑,上面写着“当堂常赏”四个字,其中的当字是繁体字,并且这四个字是康熙亲自御赐的。研究人员推测这是康熙在顺治去世之后写给白云禅寺的。康熙给这块碑的时候是康熙四十九年,而法号醒迟的顺治活到了73岁,加上历史记载顺治是在二十四岁去世的。这些数字组合起来恰好一个证据。后来康熙更是百般的赏赐白云禅寺和寺庙的主持。

其实顺治到河南的白云禅寺出家是因为当时的白云禅寺有一个活佛,佛定和尚,佛定和尚和济公和尚还有圆通和尚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大古佛。所以顺治出家的时候去偏远的地方去找“佛定”。

以上的这些证据都充分的显示了顺治是在白云禅寺修行的,但是具体的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专家们已经对这些证据进行研究,让我们期待定论出现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