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春秋故事:弱魯遭災,強齊趁虛欲侵伐,軍力不振,展喜巧辨免廝殺

齊魯兩國是近鄰,齊強而魯弱,因此魯國免不了被齊國欺負。某一年弱小的魯國,偏偏又遭遇了饑荒。而在春秋時代禮已崩樂已壞,列國恃強凌弱早已司空見慣,眼下魯國遭災,齊國豈能不趁機落井下石?可是強大的齊軍,竟然被展喜的伶牙俐齒給“說”退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春秋故事:弱魯遭災,強齊趁虛欲侵伐,軍力不振,展喜巧辨免廝殺

(展喜犒師)

01、以鄰為壑,魯國之災正是齊國之利

《左傳》在講述這段故事時沒有囉嗦,開篇即說:“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師受命於展禽。齊侯末入境,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短短不到50個字,便點明瞭齊孝公乘魯國遭遇饑荒,乘虛而入想要趁機取利的不義行為,和魯國自知打不過齊國,因此索性裝出不知齊侯來意,反而派展喜犒勞齊國軍隊之事。

當強敵大兵壓境,想要“趁魯病,要魯命”時,魯國卻偏偏還要派遣使者“犒師”,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的!其實這並不奇怪,雖然說春秋時代禮崩樂壞,但卻還是很講究先禮後兵的!因此,魯國派展喜犒師是假,想要假借犒勞齊軍之名,遊說齊孝公退兵才是其本意。

但齊孝公又怎能不知展喜的來意?在他看來,這是由於魯國畏懼齊國,而不得不派遣使者乞求自己退兵!於是便洋洋得意的問:“魯人恐乎?”那意思是說:魯國人害怕了嗎?可展喜的回答很巧妙:“

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展喜回答的是:(我們魯國啊)只有那些不肖之徒才會害怕,而有德行講道義的君子,並不畏懼齊國大軍!

展喜的回答有兩層含義:首先,指出魯國的“君子”們,並沒有因為害怕齊軍的侵犯而驚慌失措。只有那些小人,才被齊軍嚇得惶惶不安;其次,展喜是故意吊起齊孝公的好奇心,以便為接下來的遊說打開局面。

春秋故事:弱魯遭災,強齊趁虛欲侵伐,軍力不振,展喜巧辨免廝殺

(齊孝公)

02、展喜採用避實擊虛的策略,處處站在道義至高點上,使得齊孝公無言以對

齊孝公果然中計上當!試想戰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又何睱與之理論道德?齊孝公只要被展喜引入有關道德的爭議之中,也就失去了國力與軍力優勢。等同於棄己之長,與弱小的魯國展開一場務虛之辯!

然而齊孝公卻並未察覺到魯國人的計謀,反而順著展喜的思路走下去!於是當齊孝公聽完展喜的話,便不屑地說道:“室如縣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展喜見齊孝公順著自己的思路走下來,心中自然很高興了!不過他卻並未表現出來,而是繼續裝出一副愚腐的樣子,如今聽到齊孝公質問魯國為什麼不害怕齊軍侵犯,感到正中下懷,於是便回答道:“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太師職之。

齊孝公納悶啊?你們魯國現在遭災了,老百姓窮得一乾二淨,田野裡連野草都不生長了,你們已經陷入絕境之中了,又怎麼可能不害怕齊軍的討伐呢?騙誰哪!可誰知,展喜不愧有三寸不爛之舌,他沒有正面回答齊孝公的逼問,而是採取了避實就虛的策略,不去爭辯魯國的現實困境,而是用當年周公姬旦和呂尚的友誼,以及周成王賜齊魯兩國盟誓修好,世世子孫無相害的典故來堵齊孝公之口,置其先陷於不顧齊魯友誼,以及違背盟府誓約的尷尬之中。

更是將齊魯兩國的關係,上升到了道義高度上,先使齊孝公失去道義支持,並使齊孝公自己也對其行為產生質疑!而齊孝公果然如展喜所料,在展喜的道義相責之下,因為感到了慚愧而完全忘記了齊國的軍力優勢,轉而由洋洋得意變為啞口無言了!展喜見狀便知齊孝公的心中已經生起波瀾,而齊孝公討伐魯國的信心也已經動搖了!

春秋故事:弱魯遭災,強齊趁虛欲侵伐,軍力不振,展喜巧辨免廝殺

(齊國大軍)

03、展喜不失時機地接連拋出重錘,直錘得齊孝公無力接招,最後只得無功而返

展喜見齊孝公已經啞口無言了,便不又不失時機的接連拋出重錘!不過儘管在道義上魯國佔據優勢地位,但是在國力與軍力上卻無法與強大的齊國對抗!因此就不得不在極力爭取兩國息戰休好的大前提下,設法給齊孝公提供一個階梯,以照顧齊國的體面。畢竟齊國是興師動眾而來,倘若激得齊孝公惱羞成怒,對魯國只怕是有害而無利!

於是展喜便又接著說道:“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展喜這話說得很有水平,他表面上是在假借抬高齊桓公,讚揚齊桓公聯合諸侯,扶危救困的豐功偉績。而實則是在指責齊孝公伐魯的行徑,不僅和齊國的大國形象不符,而且還有辱齊國先君的威名!

同時也是在暗示齊孝公,當初,齊桓公之所以能夠糾合諸侯匡救王室,因建有不世之功而留名青史,就是因為齊桓公深知獲得諸侯擁戴的必要性!因此儘管齊國很強大,但卻並未肆意討伐無罪之國,所以齊桓公才得以成為中原的霸主,而齊國也因此獲得了無限榮光!

而今齊桓公雖然已經不在了,可是各國諸侯們卻都希望他的子孫能夠繼承齊桓公的遺志,繼續擔當中原各國的捍衛者,以便使各國的利益都能夠得到維護!就是對您這位桓公的繼承者,包括我們魯國在內的,各國諸侯也都寄予厚望。我們都希望您能夠繼續桓公的霸業,而不是與之相反!《左傳》中,並沒有描述齊孝公的尷尬表情,不過展喜的話的確是深切地刺痛了齊孝公。如果按照展喜的說法,齊孝公討伐魯國的舉動,正是令齊國失去諸侯擁戴的錯誤行為啊!這豈不是讓自己重現先君霸業輝煌的理想,因為失去了諸侯支持而化作泡影嗎?齊孝公現在才意識到,自己輕率討伐魯國的行為是多麼地荒唐可笑!

春秋故事:弱魯遭災,強齊趁虛欲侵伐,軍力不振,展喜巧辨免廝殺

(齊國軍隊)

春秋故事:弱魯遭災,強齊趁虛欲侵伐,軍力不振,展喜巧辨免廝殺

(春秋列國形勢)

展喜似乎看穿了齊孝公的心理,於是便祭出了最後一記重錘:“我敞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其實說是不恐,實則魯國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絕難抵抗強敵的輕輕一擊,又怎麼能不害怕,不驚慌呢?

只是展喜處處以道義相挾制,將魯國因虛弱而無力禦敵,說成為齊孝公貪圖小利而荒廢了先君之業,致使齊國的霸業毀於一旦而擔憂!尤為嚴重的是,齊孝公趁著魯國遭災而舉兵侵略的行徑,更是破壞了齊桓公的光輝形象,致使諸侯各國可能會因此而與齊國離心離德!而這對齊國來說,難道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嗎?展喜的話更有引導齊孝公息兵修好,重拾齊桓公光輝偉業的期待!於是在展喜以道義相迫的壓力下,齊孝公在無可辯白之下,出於為齊國長遠利益考慮的打算,只得收起討伐魯國之心,帶著幾分無奈悻悻地撤軍了。

結尾:《左傳》上這篇“展喜犒師”的文章雖然不長,但卻把展喜的舌辯雄才與齊孝公的無可奈何描述得淋漓盡致!展喜以“道義”為武器,採用避實擊虛的手段,迫使齊孝公無言以對!最後在難以承受的道義遣責之下,為了維護齊國的長遠利益,齊孝公不得不放棄了討伐魯國的計劃,魯國因此而得以保全。

資料參考:《左傳.展喜犒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