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摘自基辛格《論中國》


為什麼要採寫此文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無數個鏡頭和瞬間、無數生離死別、無數的微笑和淚水,讓我這個自認為還算心硬如鐵的男人一次次淚目。那些穿著白大褂的天使們怎麼總是在國家有難的時候,能夠像手持鋼槍的戰士一樣,向死而生,衝鋒陷陣?我一直思考這個哲學一樣深邃的課題。於是,我利用最近在眉縣衛健局幫忙看材料的時機,嘗試聯繫了眉縣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談了自己想與一線醫護人員面對面交流的想法,對方很爽快地答應了。這一趟去醫院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預期,原來有句話叫“英雄不論出處”,現在我修改一下,叫“英雄就在身邊”。可能,男人當個勇士,當個英雄,符合大多人的性別區分。眉縣人民醫院這次偏偏讓我採訪的全是女性醫護人員,這七名女戰士的戰“疫”經歷更令人驚心動魄、肅然起敬,也從一個側面讓我對眉縣人民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生動畫面,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先以虔誠之心,把她們的芳名和職務介紹如下:

趙 敏:眉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消化感染科)主任

馬麗娜:眉縣人民醫院內五科(呼吸科)主任

李海榮:眉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消化感染科)副主任

鞏 琴:眉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消化感染科)醫生

黃小梅:眉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消化感染科)護士長

吳乃寧:眉縣人民醫院內五科(呼吸科)副護士長

楊 俊:眉縣人民醫院內二科(消化感染科)護士

一、烽火突燃

2020年農曆新年前夕,關中西部的眉縣大地上,鄉親們正忙著趕年集、掛燈籠、貼春聯、蒸花饃,遠方創業打工求學的遊子們懷著喜悅的心情陸續回家,與久別的親人團圓,人們沉浸在迎新春歡樂的氛圍中。然而,一個危及所有人生命健康安全的惡魔,如幽靈一般,正潛入中國的大地。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佈第1號公告,將新冠肺炎納入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管理。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1月23日,即農曆臘月29,馬上就是除夕來臨,無數中國普通百姓可能還在考慮年夜晚怎麼操作,唸叨閨女或調皮的兒子怎麼還不回家呢?孩子們也許已經和小夥伴暗自約定著一起燃放炮竹和煙花。但就在這特殊的一天,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原點的武漢市宣佈關閉離漢通道,“九省通衢”之地,竟然實施瞭如此石破天驚的大動作,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脅和巨大的潛伏災難由此可見一斑。湖北乃至整個中國,因為一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從城鎮到鄉村,眉縣人也第一次驚愕於原本應該火樹銀花的春節,卻家家戶戶閉門隔離,空曠無人的街道上,連紅紅的燈籠都如此寂寥、蕭索……這一天和這一年的春節,所有中國人都應該銘記。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 2020年 1月25日大年初一冷清的美陽街

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中央應對新冠疫情領導小組成立。當日18時,陝西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級響應的潛臺詞不言而喻,其實也就是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整個陝西和湖北、武漢一樣,也進入“戰時機制”。

事情來得太過突然,猝不及防。能夠想象到的是:新舊年交接之際的那幾天,眉縣的黨政機關和衛健部門有很多人晝夜難眠,一道道來自上級的電文需要認真領會,一份份安排部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文件需要討論、印發,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任務接踵而至、時間分秒必爭、困難前所未有,33萬父老鄉親也懷著緊張忐忑的心情翹首以待。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風眼是武漢;眉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風眼則是衛健局,因為這個職能部門統管著全縣醫療衛生疾控資源。戰火燃燒起來以後,衛健局別無選擇,只能衝鋒在前,只有嚴防死守,擊退新冠肺炎,打贏這一場事關生死的疫情阻擊戰。這場全民性的戰役中,眉縣人民醫院被確定為“新冠肺炎救治定點醫院”,這也意味著如果衛健局是風眼,人民醫院就是驚濤駭浪的中心,還有人比較形象地打比方說:人民醫院是岩漿翻滾的“火山口”。趙敏她們七人和自己的許多同事被推向了風口浪尖,註定和惡浪較量,與烈焰拼搏。


二、首戰用我

用易懂的話語解釋,眉縣防控新冠疫情的主要路徑是:追蹤到所有湖北武漢外省返鄉來眉人員名單,居家自行隔離;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者,立即展開流調,並送到位於中醫醫院舊址的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留觀;所有前往眉縣人民醫院就診的患者實行三通道預檢分診:湖北及外地返鄉發熱患者(即高危人群)定點發熱門診就診,收住隔離病區,就是最高防控級別的“紅區”;普通發熱患者進入第二通道,由普通發熱門診統一收治;普通病患進入第三通道。發熱門診診療工作主要由內二科(消化感染科)承擔,再抽調其它科室精兵強將支援。預檢分診的壓力也非常大,並在院內第一時間要接觸高危患者,同樣有極大的工作風險。由於戰時體制的需求,人民醫院打破了條條框框,整合全院醫護資源,整個工作重心傾斜於新冠疫情防控救治,所以,僅僅定點發熱門診、隔離病區和預檢分診三處,就組建了64人的突擊隊。趙敏、李海榮、鞏琴、黃小梅、楊俊隨即進入了令外人望而生畏的“紅區”;吳乃寧被從內五科抽調到預檢分診處,擔任了重要職務。馬麗娜一點也不輕鬆和清閒,相反,她的壓力也陡然增大了。普通發熱患者增多,病房不夠用,醫院部署在內科樓8樓、9樓設立普通發熱病房。因為疫情防控有些科室主任也被徵調,所以平常只負責十樓的內五科的馬麗娜,這時乾脆連同八樓、九樓的發熱患者,也統一由她負責,工作量倒比平時成倍增長。她本人還兼任全縣和院內專家組成員,忙的焦頭爛額時,就只恨分身乏術。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院黨總支舉行了全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誓師大會,內二、內五科也分別舉行了各自的動員誓師會。“不計報酬、不論生死、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宣誓詞慷慨激昂。這些最困難最煎熬的日子裡,嘹亮的國歌一次次在醫院奏響,馬麗娜說,過去聽國歌有些習以為常,不是特別激動。但現在每次聽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想起武漢的那些同行,想起了距離自己幾個樓層,卻穿著隔離服,在火線戰鬥的同事們,就總忍不住想哭。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3疫情防控誓師大會

49歲的趙敏身材苗條,說話聲音清脆,思維反應極快,走路一陣風,看起來不像年近半百的樣子。她說,宣誓必須參加,請戰書必須遞交。有恐懼感是正常的,自己從事這一專業,只是看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危重時,白肺導致的呼吸困難和多臟器衰竭而死亡,就知道有多麼痛苦不堪。但國家有難了,自己是醫生,並且是科室主任,這個時候職責和使命容不得你退避三舍,衝上去就是了,顧不了那麼多。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4趙敏主任

內二科副主任李海榮的名字有點柔中帶剛,倒也符合見到她後,通過交談得出的內斂深沉的那種感覺。她比趙敏小4歲,丈夫供職於眉縣城建局,兩人育有一個男孩,上高二了。海榮說,新冠肺炎外人可能不瞭解,但作為消化傳染科的專業人士,完全曉得這其中的巨大危險。她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也參與過抗擊H7N9,在呼吸道傳染病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SARS有區域性,但這次爆發的新冠肺炎幾乎是全球性的蔓延,且傳染性極強。自己從事的流行病學本身就是高危行業,可以說,不“熱愛”它也不行。家裡負擔不重,說句大實話,就是真的有個萬一,心裡也明白的和鏡兒一樣。宣誓是自願的,按下指紋的那一刻,心裡有神聖,也有悲壯,這是當時的真實想法。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5李海榮副主任給大家準備防護用品

30歲的內二科醫生鞏琴同樣參加了宣誓大會。她的特殊情況是:大寶現在剛剛十個月,肚裡又意外懷上了“二寶”。院領導開始是有些顧慮和為難的,怕她吃不消。鞏琴堅持要上前線。我直接發問:去隔離病區,風險係數極大。萬一感染,連肚裡的孩子也......?鞏琴很淡定: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抉擇負責,選擇以後,就絕不能後悔退縮,並要全力以赴。如果大家都逃避,這場災難就會殃及每個人。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6工作中的鞏琴

43歲的內二科護士長黃小梅和35歲的富有經驗的護士楊俊,一起跟隨趙敏她們進入“紅區”,一名副院長坐鎮指揮,同行的還有前來支援的內三科醫生荔輝等醫護骨幹,內二科的人覺得並不孤單,因為身後就是全院的強大支持和後備力量。黃小梅說:“你選擇了這個職業,你能逃到哪裡去?就像士兵打仗,你扛著槍卻不願意上戰場,能講得通嗎?再說我還有孩子,我的選擇對孩子有好處。他將來問我,我會說:媽媽沒有當孬種,媽媽當時衝上了前線”。內五科的副護士長吳乃寧也踴躍報名參戰了,她去了預檢分診,她的勤懇認真的敬業態度,在那裡將發揮巨大作用。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7黃小梅護士長在隔離病區與病區外溝通工作

除夕那天晚上,馬麗娜參加完新冠肺炎救治小組專家組成員會議後,她意識到情況非常嚴重了,通知內五科全員初一開會,立即結束春節假。雖然定點發熱門診明確由內二科為主,但職業的敏銳性提醒馬麗娜,內五科的呼吸專業也與“新冠”密切相關,需要隨時應戰和處置突發事件。正月初二就對本科室開始了針對性的診療和防控培訓演練,並專門準備了三間隔離病房,以備急用,這個未雨綢繆的舉措,從後來發生的一場“意外”來看,簡直就是開了“天眼”。馬麗娜說,護士長把請戰書打印好以後,她心裡很凝重,因為自己的手下有很多年輕面孔,有些孩子還沒有成家,有的中年骨幹上有老、下有小。她讓大家一定考慮清楚,這是打仗,隨時可能衝鋒,也隨時有流血犧牲。但沒有一個人猶豫,大家齊齊按下了鮮紅的指紋。馬麗娜說,那一刻她非常感動,這滿滿一張白紙上的紅指紋,代表著:自己的團隊可以肩負日益繁巨的工作重任。同時,如果趙敏她們需要,內五科隨時可以列隊出征。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8馬麗娜主任帶頭簽下請戰書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誰言醫者皆文弱,一衣白褂,破樓蘭,赤子挽民於倒懸!謝謝你們,勇敢的天使!

三、汗如雨下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其實,無數個人正在一個個白天和深夜裡,與新冠肺炎疫情進行著生死時速的賽跑。社區、鎮、村、疾控流調、公安幹警、卡點、集中醫學觀察點,都有無名英雄們在付出心血和汗水。眉縣的壓力是巨大的,基層工作隊共摸排101772戶家庭 ,篩查出湖北省(含武漢)返鄉來眉累計799人。摸排除湖北外其他省份返鄉來眉人員累計2301人,給各鎮街反饋7個批次重點管控對象共計1231人。這麼龐大的高危基數,也讓眉縣人民醫院面臨最為嚴峻的考驗。24小時值守,預檢分診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吳乃寧在這兒堅守不退。消毒消殺頻次劇增,她必須交待諸多細節,不留死角。抽調的護士們經驗參差不齊,她時時要提醒不能精神鬆懈。湖北和其它省份返鄉人員發熱通道的消殺是重中之重。這裡的一級防護需要工作服、外科口罩、帽子,必要時還要穿隔離衣、戴護目鏡和一次性橡膠手套,吳乃寧記掛每個同事的安全,把“院感”防護放在第一位。最令她揪心和焦灼的是總害怕一個疏漏,把患者通道分錯了。所以,總要反覆詢問旅行蹤跡、病史、住址,甚至以“偵探”的心理觀察對方的表情和眼神。吳乃寧說,有時半夜的氣溫那麼冷,但她脊背後面依然出汗,那是擔驚受怕的冷汗。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9迎著晨曦吳乃寧護士長在給預檢分診護士叮囑工作要點

2008年,楊俊從骨科調至內二科,十二年的歷練讓她成為科室骨幹。在隔離病區,因為N95口罩緊缺,她和同伴們戴上N95之後,外面再套上一層醫用普通口罩,這樣就可以延長N95的使用壽命。防護服不透氣,也很昂貴,整個人包裹內,一旦脫下就不能再使用,她和姐妹們總是儘量不吃飯、少喝水。就這樣還是一直汗如雨下,頭髮一直都是溼漉漉的,換班脫去防護服以後,裡面的衣褲能擰出許多汗水,楊俊幾次都以為自己是否小便失禁。她說到此處時,哽咽了許久。她說,每次值完72小時的班次後,自己都要感冒。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0摘下口罩的楊俊


四、“疑似”風雲

預檢分診處曾接待一名發熱患者,在西安從事快遞工作,流行病學調查難以確定。從臨床診斷看,發燒、CT影像和白細胞指數改變、肺部感染。因為不是從湖北或武漢歸來,就被劃到低危通道,即內五科馬麗娜這裡收治。在內五科,馬麗娜看了患者的資料,先把他安置在單間隔離病房。第二天的複查結果是:CT影像肺部炎症進一步加劇,血象白細胞指數不斷下降。馬麗娜覺得情況很不妙,她立即彙報專家組一起會診研判,經市縣兩級共同論證,確定這名患者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並立即網絡直報。由於是提前單間收住,沒有其他病人再被隔離。接受採訪時,馬麗娜說,一幫子戰友很團結,但總擔心年輕人重視程度不夠。後來有人就對她說:“馬主任,多虧你提前準備了單間,並把患者單獨隔離治療。否則,如果他被確診後,感染了別的病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1馬麗娜主任和龔雪萍副主任及主治醫師進行病情分析

早在1月23日,黃小梅就經歷了一場考驗。那天也是武漢“封城”的第一天。下午兩點多,內二科收治了第一位發熱患者,臨床症狀極其相似,需要專家組會診,情況很不明朗。這時,醫院還沒有成立隔離病區,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醫院內部已經人人知曉,一些年輕的護士非常緊張。作為護士長,黃小梅心裡也有忐忑,但她不能把自己內心的真實狀態表現出來,相反,還必須以淡定沉著的表情,既鼓舞同事們,也讓患者迅速平靜下來。她以最快速度帶領科室人員改制了第一間隔離病房,補充了患者的生活用品和消毒工具,讓這名患者安心入住病房。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2 黃小梅指導進隔離病房護士穿防護服

楊俊在“紅區”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幕。這裡的發熱患者大多都是湖北和外地返鄉來眉人員,因為危險指數最高,所以,醫護人員需要最嚴格的自我防護。在為一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例檢時,楊俊攔住了和自己一起值班的年輕青工,說:“一旦患者被確診,咱們倆都需要隔離,還是我來”。她戴著三層手套,本身就受到很大的影響,加之患者也非常緊張,楊俊竟然遲遲摸不到對方的動脈血管。她心裡不斷提醒自己:“楊俊啊楊俊,千萬要鎮靜,別慌,你拖延一分鐘,被感染的幾率就越大”。於是,她用平靜地語調安慰患者,先減緩了緊張的氛圍,很快完成了任務。楊俊說,這是她迎接的最大的一次考驗,但好在歷經心中的驚心動魄以後,總算圓滿完成了,覺得自己蠻有成就感。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五、並非超人

鞏琴本來身體素質很好,因為懷有身孕,“紅區”值守時,防護服一穿一脫之間,總是感到氣喘吁吁。她說,不想讓同事們照顧自己,上了前線,再大的難都要自己扛住。她覺得這段戰“疫”時光特別有紀念意義,輪值休息間隙,她向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黃小梅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站的時間久了,腰背就非常痠疼難受。但“紅區”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她操心成癖:“頭髮包進去,防護服拉鍊拉好,隔離衣穿平整,口罩、護目鏡戴嚴實”。她注視每個人的動作,像個媽媽一樣反覆叮囑、親手示範、更正。只要回到休息室,就抓緊學習新冠肺炎新知識、防控措施、消毒液的配置等,再將內容發到科室微信群,監督大家一起學習打卡。楊俊做過腰椎手術,坐的時間久了,必須站起來活動下,否則特別不舒服。這次在“紅區”,護士們承擔了所有患者的飲食起居。為節省物資,減少出入隔離區次數,她依次做好所有患者的輸液、霧化、測量生命體徵、核對口服藥劑量、監測指脈氧、更換床單被罩等工作。忙完患者,又開始配置84溶液擦拭床頭櫃、抽屜、氧氣管道、呼叫器、床頭、床尾、窗臺、床把手、輸液杆,噴灑地面,再用酒精擦拭紫外線燈管,邊忙邊和患者溝通,疏導他們緊張情緒。為嚴防交叉感染,她每頓送餐前把飯菜分裝好,再送到每位患者床前,然後再去收拾患者的生活垃圾。高強度的工作讓腰椎病又犯了,腰直不起來,但她咬牙堅持。李海榮本來就有心臟病心肌缺血,勞累過度就會出現氣喘、心慌、心律增快不齊,但海榮一直堅守一線,她一方面要對患者是否收治隔離病區嚴格把關,一方面還要對增援的其它科室同事進行培訓,讓大家務必保護好自身安全。一名患者需做CT檢查,突然發生低血糖,李海榮立即照顧她吃東西,喝熱水,並不斷詢問患者感受安慰患者。患者說,你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我認不出你,但我發現你也非常累,你也要照顧好自己。李海榮說,聽到患者那句暖心的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4黃小梅護士長和護士們在隔離病區內

這世上原本沒有超人,只不過是那一群宛若天使的普通人把一襲白衣化作戰袍,彎著腰,咬著牙,和瘟神賽跑……千言萬語,如鯁在喉。眉縣大地之所以河嶽安瀾,歲月靜好,父老安康,原來是有你們這些沒有扛槍卻走上戰場的人。“謝謝”兩個字太輕,但此刻除了說謝謝以外,只希望你們珍重,一定珍重......

六、柔腸百轉

趙敏的女兒在北京工作,但這個“漫長”的寒假,她卻顧不上陪孩子一天。她知道自己身兼母親、妻子、女兒等多重角色,但前所未有的緊張戰“疫”,容不得她兒女情長。冗繁艱鉅的任務和日日夜夜的戰鬥,讓本來就單薄的身體更加清瘦。趙敏說:沒有比看到一個個患者解除隔離、走出病房能讓她更加喜悅和欣慰的了。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5趙敏主任在給病人查體

馬麗娜的性情開朗樂觀,大兒子上大學後,她又生下“二寶”,現在一歲十個月大,馬麗娜歡喜的不得了。因為參加戰“疫”,很多天沒見孩子。每次和家裡通話,孩子都哭著要媽媽,稚嫩的聲音讓她心碎,她覺得欠孩子的太多。馬麗娜說,自己的父親是人民醫院的老院長,非典時期,父親作為專家組組長,接回疑似患者,自己在科室收治,那是一段父女攜手戰鬥的傳奇。父親雖然不在了,但自己總覺得與醫院的感情不同尋常。她熱愛這裡,希望醫院發展的更好。說到這兒,馬麗娜眼裡飽含深情。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6馬麗娜主任的團隊在給患者查體、做治療

黃小梅曾經被自己的孩子嚇了一跳。2月3日,丈夫電話說孩子情緒煩躁、哭鬧不止。她與婆婆電話溝通後判定孩子應該是積食後不適,簡單交待了注意事項,匆匆掛了電話,又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其實她內心是忐忑不安的,孩子是她最大的牽掛,最擔心特殊時期孩子萬一有啥問題,至今又20多天沒見小傢伙了,想起孩子,就愛心蕩漾,難過落淚。

楊俊的丈夫是眉縣人民醫院骨科大夫,夫妻倆並肩戰鬥,丈夫很理解和支持她請戰去隔離病區的行動,因為自己的工作也不能休假,便把正在患帶狀皰疹的母親接來照看兩個孩子。楊俊也是兩個男孩,老大8歲,小的只有兩歲大。按照規定,值守72小時後,換休的醫護人員也要在休息區隔離,不能回家。老大不斷電話,老二嘴裡嘟囔著“要媽媽,要媽媽”。楊俊心有顧慮,不想回家,怕影響了孩子,但又想念得牽腸掛肚放不下。她接連衝了兩遍澡,把自己全身消毒,戴上醫用口罩和帽子,偷偷回了一趟家,不敢過分與孩子們親近,只看了很久、很久,又悄無聲息地返回自己的崗位。楊俊說到這個情景時,眼淚無聲滑落。

誰都有心底的柔軟和疼,誰都有情到深處的寂寞、思念,甚至因此惆悵,因此悲涼。如果眼淚可以療傷,請哭吧,不必非要堅強。受苦了,你們的負重,就是那暗夜的微光,讓寒冬穿越到春天,讓絕望轉換成希望......

七、無限感激

人們對新冠肺炎疫情也有一個認識和進步的過程。趙敏的電話曾經一度成為熱線,許多人緊張地問她“我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有人憤怒,絕望,然後髒話連篇。趙敏理解患者的心情,總是耐心開導,建議大家配合院方管理,一一排查。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李海榮每遇病人,總是第一時間會診查看,詳細追問流行病學史,面對疑似病人需要隔離觀察的,有些病人不能理解,當場謾罵,李海榮也是耐心解釋溝通,直至患者安心入院。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7李海榮副主任安慰患者

馬麗娜這邊也有自己的重重困難,僅僅靠淵博豐富的醫學專業知識還不夠,她必須發揮巧妙的化解和說服能力。2月18日,內五科一例發熱患者需要轉入隔離病區,主管醫生和護士輪番做了兩個多小時的工作,患者就是不願意。馬麗娜坐在患者床前,和患者推心置腹地交談,最終打動了對方的心。她親自幫患者整理好私人物品,把她的手機號碼留給對方,讓她有困難,可以隨時和自己聯繫。把患者當做自己的親人,設身處地的為之著想,解決後顧之憂,這是馬麗娜的工作風格。但她同時相信:隔離區的趙敏李海榮等戰友們一定會更加照顧好轉送過去的每一個患者。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8 馬麗娜主任給患者送去午餐和口罩

實事求是地講,隔離病房裡曾一度充滿恐慌和憤怒,醫護人員常常被髮熱患者當成發洩對象。趙敏在一天早上查房時,一名患者突然一把抓住她的手,厲聲質問:“你們什麼意思?我現在完全好了,為什麼還不讓我出院,你們又不是警察,有啥權利限制我的自由......? ”趙敏沒有緊張,沒有上火。她和風細雨地給對方講解隔離留觀政策,尤其是預防風險、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等內容,對發急上火的患者進行耐心勸導,患者的心情慢慢平復了下來,連聲說抱歉、抱歉。

“雖然您帶著口罩,我看不清您的面龐,但十四天的陪伴,使我牢牢記住了您的聲音和背影。是您陪我度過了一個膽戰心驚的年,我會永遠記住您、感謝您!希望我走後,您能好好地睡上一覺”,這是一名患者在出院時,給趙敏的留言。

2月21日,隔離病區收到一封信,信中寫到:“我是內二科58床患者...... 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我看不見你們的容顏,我看到的是你們每天穿著沉重的防護服,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第一線。在我咳嗽時,溫馨地給我帶來梨,讓我潤嗓子,解決我的生活需求...... 沒有誰生來就是英雄,但你們用心靈點燃著生命的燈,用堅強編織著美麗的彩虹,你們的一舉一動都詮釋著責任和擔當的意義......我希望你們每一個天使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待到百花盛開之時,好想看看你們美麗燦爛的笑容...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19患者的感謝信

新華社一則消息:武漢一位阿姨確診了,醫生悉心照顧。阿姨說:我真是感謝、感謝……醫生說:不用,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阿姨搖頭:不,這不是你們該做的。沒有誰,就該衝鋒陷陣,就該拋家舍子,就該無私奉獻。沒有什麼,是你們必須做的。但你們做了,我們銘記在心。“暗夜一束光,天使喚紫薇。馳驅沙場上,白衣愈嬌媚。願以我身瘦,換來眉塢肥。瘟神驅散日,奏得凱歌回”!

八、琴心劍膽

吳乃寧是全院唯一一個以臨聘身份擔任中層負責人的人,她在急診科幹了十年,說自己很愛急診,因為分分秒秒救了無數生命。剛到內五科時,起初並不適應,但必須服從安排,現在已經是獨當一面的骨幹了。我問她:這麼久解決不了身份問題,圖個啥?吳乃寧沉思了幾秒:“就是那一份熱愛吧,發自心底的離不開”。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20吳乃寧護士長在雨中進行預檢分診處工作安排

“如果武漢召喚,願意報名嗎”?黃小梅立即回答:“我同學就在武漢前線,我一定報名。那麼多醫護精英犧牲了,心裡流血,太慘烈了,那裡幾乎就是戰場,別人去得,我為啥去不得”?

黃小梅在採訪結束時回答了同樣的提問:“不用猶豫一秒鐘,我肯定報名參加武漢保衛戰”。疫情過去,有何想法?她說:“萬眾一心,就能共克時艱。等到春暖花開,大家又可以享受陽光生活時,我想帶著家人去咱槐樹林盪鞦韆”。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21黃小梅護士長不知是第幾次錯過飯點,泡麵已經成為工作標配

楊俊說自己淚點很低。她看不得關於武漢和湖北的報道。“那裡的人都是英雄,連同武漢所有的人民都是”。楊俊說,“如果祖國召喚,我第一個願意去”。

鞏琴的性格比較靦腆,但語氣依然堅定鏗鏘:“哪怕我有一份力氣,我就願意奉獻一切”!我說,武漢和湖北的保衛戰一定勝利,且就在眼前,估計這次你沒有機會了。“最好別再有這樣的‘機會’”,鞏琴以冷幽默的傷感語氣回答:“新冠肺炎對國家傷害太大了,它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我寧願犧牲在地震或戰爭,不願意看到這種慘狀”。

李海榮的回答依然簡練簡潔:“我就是吃這一碗飯的。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論武漢湖北還是任何其它地方,只要需要,我毫不遲疑”。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22李海榮副主任查完房護目鏡已經全是霧氣

在談到劉智明、彭銀華、夏思思等犧牲的醫護人員時,馬麗娜幾度落淚。她說,劉智明的妻子追趕靈車,彭銀華的婚禮請柬還存在抽屜裡,夏思思只有29歲,想起來這些就讓人心碎。但這也是職業所在,職責所在,職守所在。“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縱然有再大的犧牲,醫護工作者照樣會義無反顧。武漢如果需要,我作為黨員,肯定帶頭衝鋒,我相信我們醫院所有人都一樣,不會有一個人往後退。

“你採訪我們幾個人,只是看到很小的一部分。這次抗擊疫情,我們醫院體現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全體領導和同事都是我們的後盾和堡壘,他們給予支援、給予各種各樣的人文關懷,連我們家裡的事情都操心到了。甚至誤了飯點,有人打飯送飯。累了,有人為你唱歌、按摩;為我們一線醫護和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還有很多很多社會愛心人士捐款捐物,這些才是最暖心的行動”。趙敏開始時的話語不多,結束時卻非常動容:“哪裡有咱中國這樣的動作?哪裡有咱眉縣這樣的防控措施?哪裡有這樣可愛的同事和戰友?咱們不勝利,那才真叫怪事呢”!“武漢呢”?我問她。趙敏斬釘截鐵地回答:“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馬上勝利,一定勝利。任何時候,我都會衝上去,這是職業的最低要求”......壯哉,醫者仁心;美哉,琴心劍膽!

白衣做戰袍 丹心報家國——對話眉縣人民醫院戰“疫”七勇士

圖23黃小梅和即將進入隔離病區的美小護們

截止2月20日24時,眉縣人民醫院預檢分診點共接診2309人次;發熱門診累計接診279人次;隔離治療52人。眉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零;疑似病例:零;醫務人員感染:零。

術不近神者,不可為醫;德不近聖者,不可為醫。引用網傳一段“史記”筆法的文字作為結束:“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者數萬,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道無車舟,萬巷空寂。幸,龍魂不死,風雨而立。醫無私,,警無畏,能者竭力,萬民同心。月餘,疫除,終勝。此後百年,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