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青島啤酒:百年老廠復工記

青島啤酒:百年老廠復工記

備足了75%酒精,為啥還要買來95%酒精?

青島啤酒:百年老廠復工記

作為一個百年老廠,位於青島市市北區登州路56號的青島啤酒廠自2月10日就已復工復產。

2月25日,在這個老廠裡,運輸車輛來來往往,“中歐班列”集裝箱車正忙著裝卸貨物,一派忙碌景象。

“我們現在主要生產高檔酒和出口酒。”青島啤酒廠廠長助理兼包裝部部長黃幸介紹說,目前訂單沒耽誤,生產效率不降反增。

對於一家大型啤酒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復工後工廠如何防疫?人手短缺問題如何解決?啤酒的銷路如何打開?針對這一系列難題,記者在青島啤酒找出了答案。

“大班制”改“小班制”補充人手

疫情時期,難道工廠生產就沒有遇到困難?當然有。

黃幸說,工廠包裝部共有371名員工,其中49人曾離開青島,需要居家隔離觀察。那麼,這個人手不足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原來,結合生產和防疫需求,青島啤酒廠對生產組織方式進行了調整,啟用“小班制”:24小時不停的啤酒生產線,以前採用的是三班倒的“大班制”,每班8個小時,員工在工廠吃飯,逢飯點還需安排替班人員。在防疫特殊時期,工廠將車間排班方式改為四班倒的“小班制”,每班6個小時,不安排替班人員,員工中間無需替班且不在工廠就餐,下班後直接用班車送回家。

“算下來,‘小班制’每個班上的工作人員減少了四五名。”黃幸告訴記者,這一方面降低了班上人員密集程度,減少了聚集性就餐,符合防疫要求,另一方面也緩解了人員不足帶來的壓力,保證了生產進度不受疫情影響。

遇到困難就想方設法解決,類似“小班制”這樣的靈活應對在青啤分佈於全國各地的工廠中還有很多。據青島啤酒公司副總裁、製造總裁、總釀酒師兼生產技術管理總部部長徐楠介紹,目前,青啤在全國的60多家制造工廠中,除湖北3家外其餘均已有序復工復產。

從“生產一線”化身“銷售一線”

看罷生產,再看銷售。對於向來以規模效應取勝的啤酒行業來說,銷售可謂“命根子”。當餐飲和超市受疫情影響紛紛閉門歇業,啤酒銷售是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在位於嶗山區中韓街道辦事處的一個小院裡,記者見到了青啤經銷商李松,風塵僕僕的他剛從社區送貨歸來。“我現在加了七八個社區的微信群,多的時候,僅社區群裡的訂單一天就可以送一二百箱。”李松說,青啤“無接觸配送”不收配送費,價格就是市場零售價,只買一箱也會送貨,時效性遠超網購,距離近的甚至不用半個小時,所以很受客戶歡迎。

疫情期間,青啤擺脫了對傳統銷售渠道的單一依賴,展開了全員營銷開闢出一片新天地。青啤創新營銷事業部新特產品銷售總監史永剛介紹說,2月22日青啤分銷員招募令在官微發出,短短几天就註冊了4萬多人,青啤微信官方商城銷量比平時增了3倍多。

打開青啤官微,零成本加盟分銷員,在朋友圈分享青啤購物鏈接,就能賺取佣金——這種零成本跨界當店長的全員營銷方式,不僅讓青啤的員工們充滿了別樣的創業熱情,更多的消費者也通過各種渠道加入進來。“你看我已經拿到了100多元的佣金,我們還有同學加入分銷員計劃後,幾天就拿到了2000多元錢!”從“生產一線”化身“銷售一線”,青島啤酒廠員工袁明超邊說邊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小確幸”,“人人都是小老闆,動動手指就能賺錢,何樂而不為!”

“目前來看,線下消費受限對啤酒銷售肯定是有影響,但我們主動快速轉型,想方設法,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帶來的影響。”青島啤酒公司銷售運營管理副總監張帆表示,青啤早就意識到營銷體系的創新需求,提前佈局線上銷售和社區新零售,通過社群將產品和消費者連接起來。正因如此,當疫情來襲,青啤只用兩天時間就在全國建起了“無接觸配送”平臺,很快便覆蓋全國28個省級單位324個城市區域。

提前備戰 購置95%酒精

防疫有條不紊,生產有序進行,銷售另闢蹊徑,疫情之下的青啤,可以說將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限度。那麼,他們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採訪中,大家反覆提及的“攀登者追求”,讓記者找到了答案。

所謂“攀登者”,來自疫情發生之初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克興關於“三種人”的提法:面對逆境通常有三種狀態,放棄者、紮營者和攀登者,越是困難時候就越要想盡辦法把難題解決了,才是攀登者應有的姿態。

比如在防疫環節,疫情甫一暴發,青島啤酒便早謀劃、早動手,春節假期就多次召開視頻會部署防疫工作,臘月二十八就開始緊急調度和增加口罩、酒精等物資儲備,保證了復工復產後的供應。“幸虧動手早,要是等復工了才開始採購,肯定來不及也買不到了!”黃幸感嘆說。更值得注意的是,青島啤酒廠在備足75%酒精的同時,還購入了大量濃度為95%的酒精。對此,黃幸解釋說,由於酒精具有揮發性,靜置時間長了後濃度會降低,所以啤酒廠在使用75%酒精消毒前會先進行檢測,一旦發現酒精濃度不夠了,就拿95%的酒精進行再次調配,以保證酒精的消毒效果不打折扣。

近段時間幾乎每天上午,青啤都會通過視頻會議遠程調度全國分區域疫情防控和市場銷售。作為製造體系負責人的徐楠,更是頻頻去到各個工廠,在一線指揮調度生產。“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要盯緊生產。”徐楠說,“為了應對此次疫情過後可能出現的消費高峰,我們也要在生產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大眾日報 記者 肖芳 宋弢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