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父母是什么心理?

老孙遁世无闷


老是跳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父母是怎样的心理

观点一,父母总是会去挑自己孩子的毛病,是因为孩子就是他们自身的镜子,在幼童时期,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庭和父母,孩子会在这时去模仿、学习自己的父母行为,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然后形成性格,这一时期也叫做关键期,父母挑孩子的毛病就想看见自己的影子。

观点二,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理想的一面去完成自己年轻时候未完成的梦想,望子成龙,或者说成为父母理想中的孩子,一旦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父母就会对孩子进行责怪,你看看你这不好,哪里不好,等等这些语言,

观点三、父母为了保护孩子能够改掉一些不良习惯,会对孩子产生焦虑情绪,通过指责他身上的毛病,希望他能纠正过来,为了以后不会对他未产生影响,有些父母的教育方式会过于严厉和斥责。


L大叔说心理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但当今社会我看未必。

很多父母都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就那么厉害,小小年纪会背唐诗,会算数,会画画,会跳舞,而我的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还动不动就哭,说她两句像是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五岁侄女的身上,由于疫情原因幼儿园的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在群里发日常,别的小朋友发的都是背诗,算数,画画等。可我这五岁的侄女学跳舞学不会,学画画没长进,学算数十天了还没有进步。他老爸就天天在家辅导她,于是我就经常听到他老爸喊到“都说孩子是自己的好,我怎么觉得谁家孩子都比我姑娘强。”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家长是什么心里?

1、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觉得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自己的孩子除了玩,一无是处。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心智的发育也是有早晚的。

2、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头上。 有些父母在年轻的时候有自己的理想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这样的人,处处难为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叛逆。大人就会不停挑孩子的毛病,说孩子笨、傻之累的。

3、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孩子理所当然就应该会。很多父母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教两三遍以后就会失去耐心,想着你为什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东西你不会,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怎么了怎么了。殊不知他们像这么大的时候还在院子里疯玩。其实孩子还小,接受能力比较慢,父母多点耐心就好了。

4、攀比心里在作怪。处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别的孩子会什么我的孩子就应该会什么,甚至要比他做的更好更完美,孩子做不到就开始对孩子指指点点,专挑孩子的缺点指责。殊不知这样做只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产生自我否定,南辕北辙。



所以,我们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要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变的更自信。老是挑孩子身上的毛病会适得其反。


晓晓的心愿


很多做父母的都会这样,张口闭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原生家庭的习惯会遗传,其实这点很伤人的。我认为这样多少是有些悲观的人,容易暴躁。我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也曾经这样,孩子已经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了,可是我看到的还是她这不行那不行,后来发现和孩子慢慢疏远了,尤其是孩子初中这个关键时刻,难免会叛逆,会事与愿违的,也会伤及彼此之间的感情。我开始反省自己,心态放平缓,换个角度去看孩子,学会和孩子聊天,从她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慢慢发现孩子愿意分享她的想法甚至心事,这时候再提她的不足,她就不会反驳了,欣然接受,或者默默改变。有人会说爱之深,责之切。其实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位置的人,目的就是希望她好,那就学会好好相处,毕竟她们陪伴我们的时间有限,珍惜在一起的缘分,大了就渐行渐远了,彼此珍重。


胡豆86


你好,我觉得孩子好就好,不好就教,没有什么挑不挑的。

孩子是自己的,孩子小不懂事是正常的,要慢慢调教。

我老公也总是表扬别人的小孩,批评自己的小孩,说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觉得很伤孩子自尊心。

老公就是觉得自己是个老子,就要打压孩子,孩子怕他就对了。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离家出走,想不开,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孩子小,不能怎么反驳,等他长大了肯定会叛逆的。

我不这样应为,我觉得跟孩子亲,孩子才会听你的话。现在孩子不跟他亲,也不听他的话。


元宝vs妈妈


父母与子女,子女与父母之间似乎永远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因而,父母与子女的话题在网络上,如头条、悟空等等,也是常见的话题。

作为父母,为什么老是挑自己孩子的毛病,有以下几种情况:

1.恨铁不成钢。这是很多父母最常见的心理状态,出发点的确是为孩子好。这类父母大多完美主义,力求将孩子培养成完美的人,因为对子女的期望值和要求都很高,甚至有点不符合子女本身的实际情况,但子女能力有限,没达到他心目中的理想水平或要求,于是就不停的挑毛病,觉得这样是“激将法”,能激励孩子快速成长。须知,孩子的成长本身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快不得,也耽误不得,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也有一种情况属于夫妻本身关系出了问题,孩子为了转移注意力,估计表现得很差,让父母把注意力全转到自己身上,这种情况下,也会看到父母挑自己孩子毛病,但父母这时候可能不会想到去审视自己的婚姻关系。

2.“笨鸟先飞”当代版。由于小时候自己有什么愿望实现不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替自己实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最讨厌的“笨鸟”,自己飞不起来,却下个蛋在窝里,要下一代替自己使劲飞。还有一种“笨鸟”也很讨厌,自己飞起来,也不让别人好好飞,各种阻扰(挑毛病,讽刺),然后强行安排自己的路线,对着下一代说,“你飞啊,你飞啊”。

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补偿心理,但是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孩子不是你实现梦想的工具,他是他自己。

3.攀比心理。攀比是这个社会的通病,也是最大的弊端。由于爱攀比,于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怎么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怎么看自己家的孩子一身毛病。攀比的根源在于人无底线的欲望和本身的极度自卑。因为自卑,所以总想着要盖过别人一头,不论是结婚,还是生孩子,或是养孩子,什么都比。担心比不过丢面子,于是不停的挑刺,觉得自己是为孩子好,其实是为自己好。

4.人格障碍。这种父母真的有,不是没有,而且还不少。身边有个朋友他的父亲就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一天到晚没事挑你毛病,控制欲还极强,只要你有点不听从他的安排,就闹得人尽皆知。这样的父母可能养出同款子女,也可能造成子女患抑郁症。


里外雅堂


能指出自己孩子的缺点的父母,是有责任感的父母。孩子还没能力去辨别好坏,做大人的应该指出来,加以改正,对孩子对社会都有好处。孩子的成长,就是一颗小树苗。不但需要浇水、施肥、除草,更重要的是检修。把冒出来的枝杈要及时地剪掉,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只欣赏自己孩子好的一点儿,不指出坏的一处,进行包庇或掩盖。将来长大,就是成功了,不是贪,就是修,必祸国殃民,是有才无德之徒。


海阔天空146023514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父母是什么心理?

通常说一个孩子身上有什么取决于父母身上有什么,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除了简单的言教,比如吃饭、睡觉、学习。在家庭中,孩子的情绪直接能看出这个家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老是感觉孩子毛病多多

孩子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调节,这个孩子会因为这些消极因素而导致抑郁症。想比成年人而言,孩子的更为隐蔽。若发现孩子经常发怒,情绪一下子变得沮丧,那么就应该警惕了。

帮助孩子重回健康

多给孩子和谐明主的家庭氛围,不要老是动不动就打骂,鸡蛋里挑骨头。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持久力。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多给孩子一点权力,孩子喜欢穿什么,只要不是太花哨,都应该拥有选择权。只要孩子从小体验到这种自主权,他才能够更加快乐的独立。


利特Vlog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心理?我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投射效应,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投射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将自己身上的一些特征转移到其他人身上,自己身上存在的行为特征推测为他人身上也存在类似的特征。它属于一种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我什么样子,别人也会什么样子。精神分析学认为,我们在对其他人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中,会认为他人也具备自己身上具有的一些特征。比如说,我是不会把东西分享给别人的,我会认为对方也不会把东西分享给别人;我有不讲卫生的毛病,我也会认为对方也有不讲卫生的毛病。作为一个妈妈,自己身上有很多毛病,所以她就会认为孩子身上也有很多毛病。于是他就对孩子挑三拣四了。其实她指责的都是她自己。因为这些毛病是存在于她自己身上的,只不过她觉察不到。

二、发泄压力,转移情绪,转移被指责。在工作中、人际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中出现了很多紧张性压力,无处发泄的时候,孩子成了出气筒、受气包。无缘无故的借挑孩子身上的毛病,发泄自身积累的情绪。我被其他人指责过(挑毛病)了,也会反过来指责他人,包括指责(挑毛病)自己的孩子。

三、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在原生家庭中,父母也是习惯性地指责“我”的,也总是天天在挑“我”的错。这种来自于父母的伤害,会延续到下一代。我们早已经无形中习得了父母的行为习惯,那就是习惯性的指责挑剔孩子:你是不对的,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所以我们说,原生家庭会伤害人。我们从原生家庭来,也需要从原生家庭中分离蜕变,活成更好的自己。

四、指责型行为模式。来自美国的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五种:指责型、讨好性、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其中的前四种都是不良的行为模式。指责型模式,在行动上经常的表现是批评攻击、吹毛求疵、自以为是,在语言上经常使用:你咋这样子呢?你什么都不行,这到底是怎么搞的?都是你的错,你看你哪哪都不够好。

五、洁癖倾向,苛责,追求完美。指责他人的人会有洁癖的倾向。这种洁癖倾向是对他人过分的苛责。因为自身追求完美,也就会要求别人是完美的。我是一个自律性很强、效率很高的上司,我也会同样要求我的下属自律性强,效率性高。因为过分追求完美,就会试图通过挑错的方式去改变他人。孰不知,人是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影响。

六、认知模式上的习惯“向外看”。就是事事处处都找外部的原因,都认为是对方的错,对方应该承担那个不好的结果。这是大多数人的行为习惯。我们很少向内看看自己:我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我有没有需要继续成长的点?哪些责任应该由我来承担?我们说,一个人能做到向内看,他就走在了成长的路上。而成长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路。

七、爱孩子而不懂爱的方式。这样的父母也许是出于本心的爱孩子的。因为我过分在乎你,过分爱你,所以就希望你做得更完美,希望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爱孩子并不证明懂得爱的方式。更好的方式包括:接纳、包容、尊重、欣赏、赞美。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形成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良好人格。所以有时候我们讲,爱的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怎么样不让爱成为伤害,这是一门艺术。





大师心理


你好!首先基本能肯定的是,天下的父母大多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对孩子高要求,总爱挑孩子的毛病,也许正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只不过这种方式方法可能有些欠妥。因为:

首先,在一个家庭里,重要的不是谁扮红脸,谁扮白脸,而是在保持自己的威严时,让孩子靠近你。

然而生活中,许多父母自己捉襟见时,却不容许孩子有一丁点失误。比如:

“快看,隔壁张阿姨儿子的试卷上都是勾。

再看看你,求圆的面积,怎么会忘了乘以2?

你有没有带脑子,到底有没有好好检查?

你就是懒,我看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烂泥扶不上墙!”

有些家长总是觉得别人的孩子优秀,自己的孩子满身都是问题。

当和别的家长谈起自己孩子的缺点,有的甚至故意夸大,以此“激励”孩子,希望他们能有所进步。

然而,孩子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父母总是嫌弃自己不好。

于是,敌对、逆反心理也由此而产生,孩子变得冷漠、情绪低落,甚至故意与父母唱反调。

父母要牢记:父母的权威性,不是产生于严厉,而是来源于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一定不是要让孩子惧怕你,而是要让孩子相信你、尊重你。

每一个孩子都像只有裂缝的水壶一样,所谓“缺点”其实是他的个性。

父母不要把时间花在哀叹孩子的短处上,而是宽容对待孩子,做到“眼里能够揉进沙”。

就拿检查作业来讲,家长用红笔把所有答对的题目都大大地圈上。

孩子看到自己这么多题做得好,有了信心,越写越有劲,进步也越大。因为优势能带来发展他的潜能和成就感。

其次,父母只围着孩子转,却忘了为自己而活,也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容易情不自禁出现的毛病。

说实在的,现在的中国父母活的真的非常累,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在很努力地为子女活着。

自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天,夫妻俩就在为宝宝地出生积极准备。

出生之后,全家总动员的结果是全家人所有重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

学龄前的孩子就已经初尝社会竞争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心想要不要早点入学。

为了能给即将上学的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托尽关系,耗尽钱财,入手一套理想中学所在的学区房,为得就是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

孩子成绩不理想,最着急的仍然是家长,他们不管自己的孩子愿意与否,仍然毫不犹豫地花大钱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哪怕自己省吃节俭也会尽力而为。

中国父母最可悲的,不是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在不知不觉之间完全的失去了自我。而是到了为自己而活的年纪,还要接着帮子女养育下一代。

在家庭关系中,自己充当“父亲”“母亲”的角色很重要,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的核心,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将对方的关心和爱护降到极点。

孩子是爱的结晶,而不是痛苦的苦果,所以父母相爱才是一个家的基础。

父母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孩子遇见挫折才不会逃避,遇见问题才有足够的智慧教导他。

健康的家庭,绝对不能将孩子放在第一位。

父母应该多找点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个时间一起去旅行,去享受属于婚姻生活的浪漫。

通过以上分析,相信你更能理解父母为什么总是挑孩子的毛病,要求总是很高了。如果父母不能够做到科学理性成熟的去对待孩子,那么做为孩子我们改变不了父母,就应该能够适当的调整自己,一方面去体谅父母的不易,另一方面也试着去理解父母的爱子心切,多想想父母的好,不要和父母过于计较。


拎得清的赶路者


老是挑自己孩子身上的毛病,这样的父母应该是有自律和原则性强的人,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期望。

父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并能在挑剔指责的同时,及时指教纠正,这其实是好事,相比那些对孩子无原则溺爱强多了,怕就怕父母不分对错,不懂正确疏导的挑剔。

凡事都有两面性,无论是过分溺爱和严厉家教都会有人说好说坏,过分的溺爱养身坏脾气,有人会说护犊子,无教养,低能“巨婴”,指责养儿不教父之过之类的话,走入社会还不是受人无情的嫌弃和指责!家教严点吧,又有社会好心人士出来谴责父母的不是,要是自己真有哪天遇到熊孩子冒犯了他们,又有几个人会宽宏大量的谅解饶恕呢,这包括法律体制亦是如此,虽然制定很多看似人道的,完美善意的儿童保护法,但总体实质不过是,无教方只有处罚,根本不能解决家庭教育中的茅盾,有时反倒添乱,要是孩子溺爱到哪天触犯法律和侵犯了他人权利时,社会和法律还不是无情的惩处和社会的遣责,所有的罪过和惩罚还不是由父母孩子一起承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