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我不會輕易承認這些結果。我堅信,只要我生命不息,所有結果都是過程。我會不屈不撓的。————池莉

池莉是我很喜歡的作家之一,看過她不少的書籍,有《煩惱人生》、《來來往往》等等。作為女性作家的池莉,小說的特點是人物個性鮮明,結合了時代的現實主義寫法,且會在小說中夾雜她過去自身痛苦的經歷。讀完以後,會讓人堅信那小說故事就發生在身邊,有著感同身受的女性時代存在的問題。

同時,《所以》是池莉的第一部以女性為主人公的小說,它直擊女性在婚姻裡的心靈最隱秘之處,也揭開了女性在失敗婚姻裡的狼狽與自我醒悟。如同小說名一樣,有著原因“所以”才會有結果。

之所以寫這篇書評文,是突然想起以前隔壁村的一個女人,長年被丈夫家暴,卻很是勇敢含辛茹苦的養大孩子,這輩子都是辛苦、忍耐以及值得被同情。婚姻的性質,就如同小說裡的葉紫一樣,只是個不值得的枷鎖。

《所以》簡單的說,作者池莉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了女主人公葉紫經歷了三段婚姻後,在第三段失敗婚姻裡,最終勇敢離婚,實現了女性的自我意識覺醒,從而留給讀者對婚姻的反思。

初讀小說時,讀者會很不適應,更像是葉紫在婚姻裡如怨婦的絮叨,猶如流水賬一般的生活。只不過在池莉重點描述了她在第三段婚姻的女性“弱勢群體”的心理刻畫。

而《所以》裡講究的是“因果”關係所帶來的婚姻,“因”是三段婚姻全部都是女主人公葉紫自己所選擇的,“果”是三段失敗的婚姻。但為了區別與常人所讀到的不幸婚姻小說,池莉賦予了葉紫有著自我清晰的意識,她是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婚姻性質以及其目的性,只不過小說結局深刻點明這個浪費了13年時間的女人,捍衛了女性在婚姻的應有地位,且是做出及時“止損”的覺醒行為以及反思。

那就以單單以葉紫的妻子身份,用“止損”的角度來解讀三段因果婚姻以及《所以》的背後思考: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01、【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葉紫,三段婚姻存在目的性,自我意識在成長,也在過度膨脹。

《所以》裡的女主人公葉紫經歷三段不幸的婚姻,和以往悲情婚姻小說不一樣的是她並沒有任何被強迫,都是自己的選擇,也很清醒的認識到自身想要在婚姻目的性,讀者在前期可以感覺出她是個非常有自我意識的女性。婚姻對葉紫來說,是“因”與“果”的性質。

先來說說她在三段婚姻的性質:第一段婚姻是因為住房分配和留在武漢,衝動之下和關淳結婚,結果是關淳留在了武漢,葉紫卻被髮配到孝感,這也導致兩人結束了兩個月的婚姻;第二段婚姻也是因為能留在武漢,毅然嫁給了軍官禹宏寬,結果是無愛的婚姻,渴望愛情的她投入了華林的懷抱;第三段婚姻是因愛情,對華林什麼都不清楚的她,衝動的嫁給了他,結果是華林是虛偽的騙子,但又為了孩子和麵子,葉紫苦苦維持13年的婚姻。縱讀這三段“因果”婚姻,我們會發現都是葉紫自己作出來的,如果她能珍惜第二段婚姻,那麼結局就不一樣了。

再解讀完這三段婚姻,我們發現葉紫完全沒有被強迫,反而有著現代社會女子的自我思想,追求內心所想要的,且清楚知道自己要得到什麼。在當時那個年代,這才是讓讀者覺得不可思議的。我們通過層層解析,就會發現女主人公葉紫是個有著自我意識,但卻處於過度膨脹狀態的人。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所謂的“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也稱自我,指的是個體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態的認識、體驗和願望。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動性等特點,從而是對人格的形成、發展起著調節、監控和矯正的作用。然而過度膨脹的時候,就會無法形成正確的人格,也就無法調節、監控和矯正錯誤的人格。

膨脹的意識,類似著迷失,很容易被誤解為迷失。只不過要去區分於“迷失”的是不被迷惑,又能很好的保持清醒的目的性與能動性。這也很好解釋《所以》裡的葉紫每次婚姻選擇都有著清醒的自我意識:兩次為了留在武漢,讓自己和後代都可以做個城裡人;第三次婚姻會為愛情和麵子,她對婚姻是有著自己的思考與存在目的性。

所以,自我意識成長的同時,就會隨著膨脹。源於人在成長過程,大腦就會開始潛意識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帶有一定的目的性:是在家想要得到誇獎;在學校想要得到好成績。人在經歷各個時期的思考,就會促進自我人格的形成。反觀的是沒踏進社會之前,思考與人格是來源於父母的思想傳承,有著引導與扼制自我意識的作用。但是真正的自我意識形成是踏進社會,面臨著形形色色的慾望與誘惑,加上無人管制,就會讓自我意識慢慢的膨脹化,通俗來說就是我們口中的“衝動”。

基於衝動是來源於自身的情緒,那自我意識就能左右帶動情緒。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每個人的自我意識成長過程都會有個“衝動期”:總以自我意識為主的情緒行為,不顧一切做自己意識中想要做的事。就比如是《所以》裡的葉紫三段婚姻,基於她膨脹的自我意識,衝動做出的決定,三次都是不顧一切,為了留在武漢或是愛情。

其實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自我意識膨脹產生的“衝動”,更是會主動塑造與同化所處環境的自己。

因為隨著每個人的自我意識成長,並不會那麼快速膨脹,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是很容易缺乏真誠的思維:看不見的鄰居,不是同事的朋友,還有就是易碎的婚姻。在這種環境與思維影響,每個人的自我意識就會複雜化,進一步膨脹自己以及缺乏理性思考。

總結《所以》裡的葉紫三段婚姻,基於因果,是缺乏理性思考,看似很有自我意識的行為背後,更是自我膨脹之後的衝動:葉紫可以閃婚閃離,也可以無愛婚姻,甚至是為愛不顧一切以及13年的婚姻忍受。

《所以》裡的葉紫的人設,因為是自我意識在膨脹、衝動與缺乏理性思考的女人,對婚姻有著明確的目的性。結果是為了留在武漢,犧牲自己的婚姻;或是為了愛情,在什麼都不瞭解的情況下,不顧一切嫁給華林。

這就是小說名《所以》(果)對應的“因”,共同的結果是三段失敗的婚姻。

就在讀者為這個女人感到同情之時,所幸的是葉紫對因果婚姻,是及時覺醒並止損勇敢離婚,脫離失敗的婚姻。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02、【“因果”婚姻】:“死於離婚,生於離婚”,勇氣與獨立的止損行為。

一部女性婚姻小說的《所以》,初次感覺是像怨婦的絮叨,池莉在小說是文字和敘述上過於直白、瑣碎、綿長,導致很多讀者沒有太多的耐心讀下去。細讀小說《所以》,就會發現葉紫身上有著作者池莉的影子,兩人都是武大學生與未畢業就早婚了。或許就是這樣子的感同身受的文字,才能真正讓女性讀者引起共鳴。

這是因為作者通過第一人稱的“我”,赤裸裸表達對家庭、婚姻以及對男人的一些意見,讓人忍不住膽戰心驚,懷疑小說裡夾雜作者的本意呢?就這樣,帶著越發的莫名悲傷感,直到讀到忍辱負重13年的葉紫終於醒悟,並與華林提出離婚,才舒一口氣。

小說《所以》描述了葉紫在離婚那一刻的複雜心情:

當年,20歲出頭,輕率地交了男朋友,便覺得自己飽經滄桑,不堪回首。現在想來,那是多麼可笑啊(甚至可愛!)!現在的經歷,40歲的經歷,才是真正的不堪回首呢!

她的心情,可能有著悲傷自己年輕時,膨脹自我意識帶來的衝動,是對婚姻的背叛而感到心碎。池莉順勢也在《所以》裡,點明離婚的真正意義:死於離婚,生於離婚。

池莉本人也曾經說道:“一個女人有兩條命,一條死於離婚,一條生於離婚。”離婚,對女性來說是把雙刃劍。因為她們生命的一切都給予婚姻,剛開始的離婚對她們來說,是【死】去;然而只要渡過去,那就是死而復【生】。或許離婚對女人真正意義,是“死於離婚,生於離婚”的生死蛻變。

然而蛻變是真的需要勇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面對離婚。事實上,我們看到的是不少女人在婚姻裡是默默忍受。明明知道是不值得與犯傻、出軌,但也無可奈何的因為孩子與經濟是最大的羈絆。反觀來說,有了勇氣的離婚所帶來的痛苦也是女人來的漫長,甚至是一輩子的時間來自我救贖。

但是,褪去婚姻的家庭主婦身份去走出悲傷,又會讓她們充滿魅力。有趣的是不少離異夫妻的再次見面,會去重新審視感覺不一樣的兩人,就會復婚。其實人依舊是那個人,離別與蛻變卻有著不一樣的感覺,這就值得讓人去思考:婚姻裡註定會有得與失,在實現自我救贖時,是否要先及時止損呢?

所謂的“婚姻得與失”,就是兩人組建家庭,兩人共同生活,【得】到的是兩個人在一起鍋碗瓢盆的日子與愛情結晶;基於兩人相互約束關係,就會有所【失】去,失去經濟、自由、空間等。幸福,就是建立在犧牲自身一些利益的前提下,加上忍耐的態度才會獲得幸福。當情盡的時候,在自我救贖前,何不以“及時止損”的離婚態度來終結這一切呢?我想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選擇和答案,但都是需要勇敢與時間。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關於“是否要勇敢離婚”,作者池莉在《所以》裡的葉紫婚姻裡,給出一個明確的選擇和答案:儘管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完整家庭而忍辱負重13年,但葉紫還是婚姻裡經歷得失,是看清與心灰意冷華林的虛偽嘴臉,也是他的網下出軌行為,才真正明白忍耐是最大的愚蠢,並勇敢做出離婚這種及時止損行為。

這個結局,也是很多讀者最想要看到的,映射現實之中中國女人在婚姻忍耐背後的思考:是及時止損呢?還是繼續忍耐與傷害自己呢?

作者池莉在《所以》裡,從一開始描述葉紫是個意識過度膨脹的人,再到最後的自我覺醒與救贖。離婚並不是絕對的解決辦法,但中國女人式忍耐就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對於這樣的困境,還有有些選擇權,是及時止損行為,以自身不被再次傷害為切入點,避免形成更大的虧損,才能去實現獨立自身。

那麼,在自我意識過度膨脹情況下,“因果”婚姻還是要選擇去及時止損。

03、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因果”婚姻就該及時止損。

讀完婚姻小說《所以》,有種說不清感覺。它映射中國女人在失敗婚姻裡的忍耐,夾雜不少對過去種種現象的仇視,也是源於葉紫的一半遭遇是池莉自身的經歷,才在書中以第一人稱“我”描述小說。

在個人看來,葉紫是自我意識過於膨脹,隨後是勇敢覺醒女性權的女人。我們在她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自我意識膨脹的不理智與衝動行為,也是值得我們去深思,或許只能去不放棄生活,那麼生活也不會放棄我們。

①、不去放棄生活,生活也不會放棄我們,是最好的扼制自我膨脹方法。

《所以》裡的葉紫婚姻思維,更像是這個時代的女性。她的三段婚姻,都帶著清晰的自我意識與目的性,留在武漢或是為愛不顧一切。這樣子的思維,所造成的因果循環,生活之中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群人。

或許在這群人的眼裡,在膨脹意識的眼光下,婚姻是個籌碼,去謀取自身的利益。

想想是人之常情,畢竟誰都想要過得好點。不良的因果,會讓生活有著失敗的結果,至少先不要去放棄生活。

卡耐基在《女人的格局決定結局》中說道:“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 難免充滿各種驚喜、驚嚇和無奈, 可是隻要你不放棄它,它就不會放棄你。”

每個人都會一段自我意識膨脹時期,也有著無法避免的衝動之舉,反觀是生活所賦予給我們的成長。衝動的懲罰是悲痛的教訓,但卻是生活給的最好成長禮物:只有經歷這個衝動階段,才會助力成長。

從成長的角度來看,人是記“痛”的,衝動之下,產生的痛苦是雙倍的,從而是記住那些痛苦回憶,就能一定程度去扼制自我意識的膨脹,“玉不磨不成器”才能理性對待人與事,有著更好的獨立。

只有我們去熱愛生活,那麼生活也不會虧待於我們,助力自身的品格成長。最為可悲的是不少人,並不會膨脹與衝動期,去勇於面對衝動的生活,自此也就墮落生活與為難自己,隨波逐流是最壞的樣子。婚姻與生活的真正意義:一切的都是為了成長,也包括膨脹的衝動行為,去坦然面對與執著去熱愛生活。那麼,生活也會給予相對應的成長。

我讀起小說《所以》是一部怨婦的抱怨,那個一開始執著於留在武漢想要有美好發展的葉紫,已是不再熱愛生活,她的婚姻全是一地雞毛的婚姻小事,一味地忍耐生活。

直到後來的離婚,想通的她不再是以自我傷害,並及時制止這種損害,深刻懂得厭惡與反抗,劃分了不一樣的對待態度。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②、婚姻裡的及時止損行為:懂得厭惡與反抗,愛與討厭劃分出的對待態度。

《所以》是一個女人與三個男人的愛情故事,最終是與華林的悲傷婚姻。自我意識、目的性與愛情、華林的虛偽嘴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自我意識膨脹的葉紫,也一開始也沒有女性的覺醒,不懂如何厭惡與反抗以及劃分對待態度。

夏洛蒂·勃朗特在《簡·愛》中寫道:“那些不管我怎樣百依百順,硬是討厭我的人,我必定會厭惡的。我必須反抗那些沒理由懲罰我的人。同樣,我會愛那些愛我的人,也許當我認為自己該受罰的時候,我會心平氣和去承受。”

事實上,就算是恩愛婚姻到了後期,兩人的愛情就會出現愛與厭惡的區別。對於這樣的變化,不少人是驚慌失措的,不懂如何對待,是以忍耐為主。這時候的婚姻,更應該懂得懂得厭惡與反抗。先是厭惡那些觸犯自己的底線,後是勇敢反抗這些所謂的“命該如此”。我並不支持《所以》裡的葉紫一味忍耐的態度,是讀者都無法容忍的。

最重要的還是把婚姻裡的“愛與討厭”的感覺,去劃分出不一樣的對待態度:去反抗那些不必要的婚姻底線;再或是心平氣和的承受那些本應要承擔的錯誤。婚姻裡總有摩擦,錯與對,需要選擇反抗或是承擔,但一定不要放縱,才會處於微妙的婚姻平衡度。相敬如賓,才是預防“因果”婚姻的最好方式。

讀者在看到《所以》裡的葉紫,不管對錯、喜歡或討厭的感覺都是獨自承受,不反抗也沒明確的態度,是對華林的放縱,一步步的觸犯婚姻的底線。

除此之外,最難以承受的是《所以》裡的葉紫,明明有著不錯的賺錢能力,卻還是始終無法做到獨立。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③、自身的獨立,是婚姻裡最好的資本。

《所以》裡的葉紫拼命賺錢,很像作者池莉最初為奶粉錢才開始寫作的樣子。我們不可否認,葉紫要不是遇到華林,她的拼命賺錢態度與忍耐,也將是個好妻子與好媽媽,在婚姻裡的她始終是缺乏自身的獨立。

最有印象的是有個朋友在婚前拼命賺錢,家裡並不缺錢,只不過她覺得有必要這樣子。在她結婚時,帶著幾十萬的彩禮與出眾的能力嫁人,這讓婆家上下都是刮目相看與尊重。婚後的她沒有停止努力,也是在繼續鍛鍊能力。就算是懷孕的時候,停止賺錢了,還是會看著書籍。按照她的話來說:

“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會失去了獨立,殊不知獨立是婚姻最好的資本,以金錢無太多關係,只是為了證明自己。”

獨立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會賺錢並不能全部定義這個概念。很多人在婚後,尤其是女性就會產生依賴性。那麼,隨之而來的是慢慢丟失獨立,失去原來的自己。我們不得不承認,社會是殘酷的,一個缺乏獨立的人,往往都會被淘汰。

有時候想想,婚姻是一場馬拉松,堅持自己的人才能一起達到終點。不少夫妻卻因是一方的停止成長,才會被遠遠超越的另一方所嫌棄與放棄。換個角度來說,我們並不能全怪別人,人們不會用多餘的眼光去看弱者。在競爭激烈的新時代,產生的婚姻,或許婚姻要有勢均力敵的狀態,去保持獨立與魅力,才不被婚姻所淘汰。

所以》裡的葉紫失去獨立的心,也就間接放縱了華林,造成13年的失敗婚姻。她的遭遇除了讓人同情以外,更能引起讀者對婚姻的思考,婚姻裡的兩人是否要勢均力敵的獨立呢?還是要忍耐與放縱呢?其實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也沒有正確的答案。

豆瓣7.0《所以》:過度膨脹的自我意識,是“因果”婚姻


《所以》是個奇怪書名的小說,“標題黨”作家池莉,也似乎很愛起這樣的書名。這樣才能讓讀者眼前一亮,那本《有了快感你就喊》也是她寫的。

但是池莉的小說會加入一些她的真實經歷,讓讀者有著感同身受的感覺,赤裸裸揭露殘忍的現實。

就好像《所以》的葉紫是有著膨脹意識的人,卻會妥協失敗的婚姻,所幸是醒悟了並及時止損婚姻。或許就需要有人去鼓勵面對失敗婚姻時,去勇敢選擇離開的及時止損行為。

《所以》,失敗婚姻裡的女人是死於離婚,生於離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