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為什麼一些老外無法理解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湘詠春


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我們不一樣,就拿神來說吧,外國人認為人是神創造的,我們中國人認為神是人創造的,所以中國人有家國情懷的思想,而外國人沒有。


笑傲淡薄


老外很有家國情懷呀,國人不瞭解就是了。他們活的很瀟灑,沒那麼多框框。他們注重生活自由,又不失家庭觀念;他們注重獨立自主,父母和孩子平等,孩子可以直呼父母姓名。孩子從出生他們就不認為是自己的私有,認為他(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其自然的生活。至於國家情懷,他們是很愛國的,不但愛國也愛世界。就歐美的一些大富翁,他們都堅持做慈善事業,把慈善做到了非洲等地。這裡說的是民眾,與政治無關。





lh17654321


個人覺得一切無法理解和溝通的都是文化的差異!文化的形成與信仰、環境、氣候、種族語言習性……很多因素有關。

西方人更為看重的是種族和宗教,他們在於家國異構,是等同的,家是自由的,國家是機器。而中國人畢生的情感依託都在家,故鄉與國!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多元的甚至可以說是矛盾的,沒有一箇中國人到老了不在惦念故土(雖然有時候帶著極端的情緒,但是反過來去想何嘗不是因愛而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陋室與朝堂,茅屋與天下,中國人無不在此灑盡熱血志向,亦或悲壯與淒涼。

中國人經常說我為大家,這個家是國的基本單位。家國情懷也是起點與終點,家風正則國運盛!國是家的歸宿感,而故鄉和家是人的歸宿感。是家國同構,是不分的,是隸屬的。不管是無為而治,還是修齊治平,亦或四海為家的俠家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點: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之不存,何以為家。個人覺的這些傳統追求使西方人思維裡不能理解的原因。

毋有高低,其實讓

情懷落地。讓信仰使大多數人過得幸福是最最重要的,最好的文化不就是在於不停探尋與進步。


一城一詩


中國人與西方人的文化本就不同,很多東西只能瞭解,無法理解。人家從小可以直呼父親之名,我們從小可敢如此?一個耳光直接過來,還會被他人質疑教養問題?

中國有本書叫“大學”,孔子的弟子曾子寫的,意為大人之學,可以說是中國思想體系裡較高的高度了。大學說: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是對中國讀書人的一種標準。

這裡講的修身之道為儒家的君子之道,想要知曉,先要貫通《論語》。身修則家齊,就是以君子之道管理家庭,使家庭和睦。家齊後國治,有道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國治後方能天下太平。這裡又有了一個邏輯,“次第”!

所以老外要理解真的比較難,單一本《論語》就足以令其止步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等國人尚不能盡知,豈是語言文字完全不同的老外所能窺視的。



老夫詫異


家國情懷,實際上源於中國特有的文化——傳宗接代。

這一文化是如何產生的?男人的天性都是熱愛自由、不樂意被家庭牽絆,所以西方從古至今都不乏單親媽媽。但是中國太大,男人的這種特性既不利於社會治安,也不利於增加人口、以滿足生產與國防的需求。所以,聰明的中國古人發明了傳宗接代思想,核心是要男人相信延續家譜是自己與生俱來的使命。從此,男人對娶妻生子的態度才由牴觸變為熱衷。

傳宗接代思想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除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外,還有“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就是世界上只有中國女人可以把生孩子說成為了男人、並認為花男人的錢天經地義的原因。其他還有:

一、衍生出了孝文化,兒子不聽父親的話稱為忤逆,是要治罪的。

二、而孝文化又衍生出了忠文化,構成了中國社會秩序的基礎。在任何一個組織裡,下級對上級必須向兒子對父親那樣。

三、落葉歸根文化,年輕時大可以去外鄉漂泊,年老時都要回歸家鄉。

四、家國情懷。家是小國,國是大家。每當中國曆經劫難、百廢待興,總有海外赤子放棄優渥的生活、報效祖國。

西方沒有這樣的傳統,他們當然理解不了中國文化,正如理解不了中國父親會給兒子買房一樣。


用心愛你40


這與文化差異有關。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農耕文明以家庭為生產和消費單位,應運而生的儒家倫理文化,主要倡導規範人際關係,君臣、父子、夫婦等三綱五常,上下有別,尊卑有序。

它將社會關係的君臣、官民與家庭家族的長幼、父子關係相比擬,比如父母官、赤子心等。因此,家和國的管理機制是同構的等級關係,可以相提並論。

西方文化傳統受基督教影響長達千年,上帝稱為天父,每個人在其面前死後靈魂平等,而救贖要靠自己的懺悔禁慾修行,此乃頭等大事。由此,行成以個體為中心的價值觀——相對而言,中國是群體中心,眾人拾柴、一把筷子等都強調這一點。

舉一例,中國人姓前名後,突出家族歸屬。西方人名前姓後,凸顯自己。

再說起名,中國人不能“犯上”,與長輩同名,也不能沒大沒小直呼其名。老外則向偉人看齊,亞歷山大、約瑟、約翰、安德魯、彼得、維克多……在有限的圈裡打轉轉。

還可父子同名,如俄國人叫個伊萬.伊萬諾維奇.彼什科夫,依次為名、父名、姓。兒子老子同名。

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就像他們理解不了我們把家與國排在一起。


亦清亦虹


我華夏上下5000年,雖經歷了項羽的“火燒阿皇宮”,西晉“武庫大火”,秦始皇的“焚燒坑儒”,朱元璋的南京大火,乾隆的“禁書”,還有萬惡的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都不曾摧毀我之文明,除我華夏,宇宙之內,尚無此舉。優秀的文化傳統,口口相傳,代代相承,誰人能比?

老外無法理解“家國情懷”,因為他們尚還年幼,沒有歷史,沒有文明,更無傳承,談何理解?那就送歌一曲《國家》,歌手:成龍,劉媛媛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

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國的家住在心裡,家的國以和矗立。

國是榮譽的屹立,家是幸福的洋溢。

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

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國的家住在心裡,家的國以和矗立。

國是榮譽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國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個足跡。

國與家連在一起,創造地球的奇蹟。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

我愛我的國,我愛我的家。

我愛我,國家。





淺藏塵埃


而中國古代的各朝各代,由於當時有些當政者的昏庸無能,導致當時民眾生活上極端困苦,長此以往就會造成朝代更迭,可是這些卻要老百姓為此買單。所以人民大眾對於一個好的當政者的期盼是任何時候所有中國人的共同期望。更是在各個朝代湧現出來一些愛國人士,這些都是對國家的國家情懷。

無論是國家,還是家國。無不體現出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六木紫楓


57分鐘前

個人覺得一切無法理解和溝通的都是文化的差異!文化的形成與信仰、環境、氣候、種族語言習性……很多因素有關。

西方人更為看重的是種族和宗教,他們在於家國異構,是等同的,家是自由的,國家是機器。而中國人畢生的情感依託都在家,故鄉與國!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多元的甚至可以說是矛盾的,沒有一箇中國人到老了不在惦念故土(雖然有時候帶著極端的情緒,但是反過來去想何嘗不是因愛而恨)。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陋室與朝堂,茅屋與天下,中國人無不在此灑盡熱血志向,亦或悲壯與淒涼。

中國人經常說我為大家,這個家是國的基本單位。家國情懷也是起點與終點,家風正則國運盛!國是家的歸宿感,而故鄉和家是人的歸宿感。是家國同構,是不分的,是隸屬的。不管是無為而治,還是修齊治平,亦或四海為家的俠家無一例外;都有一個共同點: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國之不存,何以為家。個人覺的這些傳統追求使西方人思維裡不能理解的原因。

毋有高低,其實讓


偶然回眸


傳統文化不一致!中華民族的童話故事,神話故事,都在宣楊家國情懷!孔孟之道影響中國幾千年!儒家思想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代表作,《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些不是老外可以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