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已現“血雪”!氣候變化下的南極還面臨哪些危機?

因為氣候變化,南極再次面臨危機。近日,在南極的烏克蘭科考站附近出現了粉紅色的“血雪”現象,雪地一夜之間染成大片腥紅色。科學家表示這其實是極地雪藻從休眠狀態甦醒,迅速增生的情況。

而這樣的景象,正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反饋。

專家指出,這些微生物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了,在世界各地的雪地裡都有所發現。它們在冬天蟄伏在雪地裡,但當溫度升高時,就會開始迅速生長。“血雪”的現象並非首次出現。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曾經在《自然諸短篇》中記錄過這一景象。但是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這一現象出現頻率正在不斷增加。

已現“血雪”!氣候變化下的南極還面臨哪些危機?

更讓人揪心的是,研究人員警告說,這種血紅色藻類可能會引發氣候變暖的惡性循環。這樣血紅色的場景,對藻類有好處,但是對南極的冰不好。

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地球生物學家Stefanie Lutz博士說,這種鮮為人知的藻類可能會使雪反射的陽光減少13%。藻類呈深紅色,反射的陽光較少,因此吸收的熱量就會增加,於是周圍的冰融化得很快。冰融化得越多,藻類擴散的速度就越快。

無論如何,全球氣候變化對南極洲的影響已不容忽視,南極正在面臨多重危機。

斷裂的冰架與塵封的病毒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HO)的數據,2019年是人類有溫度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日前聲明中也表示,今年1月,全球陸地和海洋表面溫度創歷史新高。

這種變化在南極表現得更加明顯。今年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南極洲首次測得超過20℃的氣溫值。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納利斯曾表示,南極大陸是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

相關研究表明,極地地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放大器”的作用,歷史和現代的觀測結果都表明,極地氣候變化的幅度是中/低緯度地區的2倍,這說明在極地更易於監測到在中、低緯區不易察覺到的細微變化。

高溫的加劇,正在導致南極的冰蓋消融、冰川流速加快、海冰變薄等一系列問題。

南極冰架的開裂和崩塌速度明顯加快。去年9月,南極第三大冰架埃默裡冰架崩塌,一座約1600平方千米大小的超大冰山斷裂,滑入大海,其面積幾乎相當於悉尼的大小,這座冰山重達3160億噸,如果都化成水的話,可相當於長江入海口處4個月的徑流量,或者相當於黃河6年注入渤海中的水量。

科學家預測,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脫落的冰山會更多,因為冰架開始變薄,更容易破碎,現在的埃默裡冰架就像鬆動的牙齒一樣,此類事件將會頻繁發生。

不久前,NASA衛星就捕獲了南極松島冰川的現狀,經過這一輪高溫毒打後,成千上萬的小湖泊出現在南極冰層上,顯得格外搶眼。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的報告說,南極融化在1979年至2017年間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4釐米以上。

崩塌的冰架除了帶來海平面的上升,另一個巨大的危機是可能會喚醒掩埋在冰山裡被遺忘的病原體,釋放出早期祖先物種被冰封時的細菌或病毒。

南極大陸的冰蓋大約形成於2300萬年前,至少在距今500萬年前就已經達到了目前的規模。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病毒生活在遙遠的過去,其感染宿主、致病性等等都不可知。根據已有經驗表明,永久凍土或冰川中的病毒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屬於巨病毒,而人類對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感染特徵都知之甚少,一旦從消融的冰川中釋放出來,後果無法估量。

物種入侵與企鵝的危機

南極洲的生物多樣性主要依賴極寒氣候的動態平衡,但是,不斷升高的氣溫,讓外來物種容易入侵併“落地生根”。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月20日報道,蚊子使南極洲存在的自然方程式失衡。在南奧爾卡達斯群島每平方米土地上有數十萬只無翅小蚊子E. murphyi。這種蚊子需要大約4攝氏度以上的氣溫才能生存,它們來自喬治亞島,該島距離南奧爾卡達斯群島約1000公里,而南奧爾卡達斯群島的氣溫自1940年代以後就超過了4攝氏度。在過去的60多年中,E. murphyi慢慢適應了這一面積不超過620平方公里的南極洲地區的地理條件,它們不停地繁殖並威脅著生態系統。

氣候的變化也在威脅著南極本地生物。

有報告顯示,企鵝群中的帽帶企鵝數量急劇減少,其中一些數量比50年前的上次調查下降了77%。

帽帶企鵝的主要食物是磷蝦,在南極半島區域,這種企鵝的數量已經連續好幾年都在下降。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態學和進化學副教授希瑟•林奇表示:“雖然可能有幾個因素在起作用,但我們掌握的所有證據都表明,氣候變化是我們所看到的變化的原因。”

除了帽帶企鵝,體型最大的企鵝品種——帝企鵝的數量也正在減少。

已現“血雪”!氣候變化下的南極還面臨哪些危機?

帝企鵝是唯一一種在南極冬季繁殖企鵝,會在季節性海冰上繁殖後代。它們被認為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然而英國南極調查局(BAS)的研究人員發現,世界第二大帝企鵝棲息地,威德爾海哈雷灣的帝企鵝在過去的三年中未能養雛,原因與當地海冰條件的變化有關——帝企鵝需要穩定的海冰才能繁殖,冰冷而穩定的海冰可以提供企鵝繁育雛鳥的條件,每年4月-5月帝企鵝到海冰上繁育,直到12月它們的幼鳥長大成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不久的將來,氣候變化和過度捕撈或許將完全消滅帝企鵝。研究認為,到本世紀末,全球70%的帝企鵝就將在氣候變化和全球浪潮的浪潮中被悄然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