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醫療垃圾劇增,疫情過後垃圾分類迫在眉睫

除了野生動物,是病毒傳播的最大可疑點,其實更大範圍的環境惡化,才是病毒傳播的元兇。據筆者考證,這次新冠病毒的最大傳播地武漢近年環境並不好

,武漢2019年的PM10汙染指數與2003年廣州相當。2019年5月,中央環保督察組曝光武漢南湖汙染嚴重。

醫療垃圾劇增,疫情過後垃圾分類迫在眉睫


自1月20日以來,全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98508.1噸。2月24日當天,全國共收集醫療廢物2719.1噸,當日全國實際處置醫療廢物2749.8噸,武漢市還有超過190噸醫療廢物暫存在醫療廢物貯存庫中,而且每天在以23噸速度增長。

醫療垃圾劇增,疫情過後垃圾分類迫在眉睫


就目前的口罩垃圾,每個城市的垃圾產生量約1-2噸,目前主要是採取焚燒為主。但是筆者溫州已經揭露過,口罩的主要成分是塑料,焚燒必將對環境產生危害。所以我們儘量佩戴可循環口罩。

醫療垃圾劇增,疫情過後垃圾分類迫在眉睫


垃圾處理問題是中國由來已久的問題,尤其是近年甚至引起社會矛盾,垃圾分類政策一直難以有效執行,2015年,廣州啟動垃圾發電,引發人們對二噁英擔憂。2019年上海啟動世上最嚴垃圾分類,派人監控,高額罰款,不過網上評價並不高,2019年11月14日,上海市《關於推進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情況的報告》顯示整體成效好於與其,黨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明顯不是其他城市能夠效仿的。

醫療垃圾劇增,疫情過後垃圾分類迫在眉睫


筆者認為,垃圾分類需要從娃娃抓起。與其讓中小學開始學中醫,不如學習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對孩子培養垃圾分類意識,把環保實踐課程納入中小學教育。

我們應該乘此防疫集會,把垃圾分類貫徹下去,提高居民對垃圾影響環境,垃圾導致疾病的的認識,而不是光追著野生動物,應該搞清楚野生動物滅絕或者遷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環保不只是口號,我們要儘量去減少產生不必要的垃圾,如果我們無法減少更多的垃圾,那麼我們要去做好垃圾分類,值錢的可回收垃圾可疑分出來,不值錢的再進行乾溼垃圾分類也是好辦法。

疫情期間,山東省出臺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可能大家在關心疫情,沒有引起注意,但是還是說明了我們的政府在行動。

更多環保關注:半桶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