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在線教學“大考”,看各學院如何“應答”!

在線教學工作啟動以來,學校整體教學工作良好。如何讓在線教學達到理想的學效果,各學院各顯神通,結合實際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為提高在線教學質量、保證在線學習效果奠定了基礎。

  化學化工學院:學院成立了本科在線教學質量督導工作組,由院領導負責聯各專業在線教學質量的督導工作。院領導、三辦主任、各系(中心)領導開學第1周聽課不少於2學時,各系、中心領導每天1學時。第2-4周所有人每週聽課不少於2學時,並填寫《化學化工學院線上教學聽課記錄表》。建立了教學質量信息網絡和多條信息反饋渠道,廣泛收集來自院系領導、管理人員、督導、教師、學生等方面的質量信息,存在的質量問題及時發現、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加以改進。每週五對收集好的教學意見反饋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進行整理分析,形成總結上報學院,反饋意見至一線教師改進教學效果。發現優秀的授課教師及時反饋,推廣在線教學有益的經驗,對不負責任的教師及時通報,保證在線教學工作有序、高質量地開展。

  機械電氣工程學院:為強化教學督導,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學院建立了三級的教學督導機制。強化教學設計,提升教學質量,針對線上教學的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安排,提升教學質量。課後充分利用釘釘、騰訊課堂等平臺的回放功能,為聽不懂的學生答疑。針對課程中分析、計算、公式推導較多的特點,採用騰訊會議與釘釘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公式推導、板書過程直播,有效解決了課程推導過程中沒有黑板的問題。同時針對電子教材缺少的問題,掃描製作課程用電子教材和資料,根據課程進度發放給學生,以利於學生學習。

  水利建築工程學院:面對傳統紙質版設計圖紙資料無法傳遞的問題,學院積極發揮校友、專業網站資源,廣泛收集電子版圖紙,對圖紙的可行性緊急開展以教研室為單位的論證活動。針對師生居家教學普遍缺少專業設計軟件的問題,學院發揮雙師隊伍優勢,聯絡相關協會及企業,開拓軟件在線應用渠道。在設計指導環節,針對不同選題,建立“一組一策”指導預案,對畢業設計流程進行優化,形成疫情期間以方案打磨和計算分析為主,返校後進行現場製圖的新思路。在指導方式上,積極探索“線上集中指導研討、線下分散設計答疑”的混合式指導方案,構建了以騰訊課堂定時講授、QQ群全天候答疑的指導新模式。

  食品學院:成立疫情期間教學工作領導小組,進行在線教學資源提前摸底,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底。明確教學督導組、課程負責人、任課老師的具體職責,確保分工協作、各司其職。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在線教學培訓,確保每門課程至少三套線上教學方案,對教學準備、線上課程建設、線上教學演練、線上教學互動、線上教學效果評價等多環節全程跟蹤,保障教學質量。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學院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專長,積極靈活開展線上教學的準備和實施。任課教師鄭瑤為確保線上教學效果,提前1周進入班級群與班級同學聯繫溝通線上授課形式,組織學生模擬演練騰訊會議。教師齊全為保證線上教學順利進行,正式上課時專程到辦公室,2臺電腦一臺電腦用於全屏幕直播教學,另外一臺用於適時關注學生消息,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農學院:開學第一課,德育優先,農學院師生第一次見面引導學生思考“面對疫情我們不能做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在學生心中根植家國情懷。前期測試中,學院要求老師至少熟練掌握2個教學平臺,並在5分鐘之內實現師生全體轉換平臺。開課後,老中青教師均展現出對教學平臺的掌控能力,沒有一位老師中斷課堂。學院還建立教學效果反饋機制,院系領導、教學督導進入課堂檢查,教研室、系收集教師課後反饋,二維碼掃描問卷調查學生的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動物科技學院:成立本科教學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教學視頻會議,宣講學校在線教學的相關政策和規定,明確各級部門的責任,督查所有課程網上教材,通知到每個學生。成立本科教學工作組,切實服務好線上教學工作。要求教師提前錄好課程視頻,以應對信號差、網絡卡頓等突發情況,並及時反饋教學效果。成立本科教學督導與技術服務組,分組督導線上教學,負責提供網絡技術諮詢和服務。目前,學院收到學生反饋問卷400多份,師生反映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好。同時,引導學生儘快適應“雲上”學習,告知學生有問題及時聯繫老師或學院。

  醫學院:啟動網絡教學系列工作,組織教師進行線上教學能力培訓,對所有網上上傳資料進行全覆蓋檢查。開學前,全面組織線上教學試講,要求授課教師給教研室報送具體教學進度安排、如何開展討論、測驗等,增加了開課前院領導督查試講和開課第一週教學督導,為8位貧困學生募集1600元補充流量。附屬、教學醫院老師克服困難、創造條件進行多種形式並行的教學方式,按時開課。

  藥學院:

為保障教學正常有序開展,藥學院成立了領導小組。35位授課教師按照“一課一案”和“一人一策”完成教學工作預案,建立課程QQ群保障師生間溝通暢通。學院還在前期混合式教學的良好基礎上,挖掘一批授課“精英”,向全院推廣和開展線上教學操作演練與交流,又積極組織老師參加7次網絡在線教學培訓。為保障上課效果,藥學院每個課程線上授課教師同時配備2名同課程組教師進行在線輔助教學,以利教師間互學互助,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也利於同行監督評教,領導和教辦人員隨時跟堂抽查。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幹部等及時聯繫師生,提前落實教學任務。

  生命科學學院:根據試課效果以及課程特點、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選擇不同在線教學方式,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學院將新型冠狀病毒及疫情防控知識加入生物相關課程,增強同學對疫情的科學認識,強化專業知識學習態度。發揮教學基層組織作用,課程組內相互在線聽課,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線教學技術。

  理學院:制訂工作實施方案,為在線授課的公共課教師、年齡較大的教師和全體在線任課教師配備在線助教。主管教學副院長和其他院領導、各系領導等35人組成督導組,全覆蓋進入在線課堂進行督導,及時在QQ群中反饋意見。各課程組成員積極參與、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協助上課教師應對在線課堂上的突發狀況。教科辦每天收集信息,向教務處和全院教師反饋,並做好經驗和典型推廣。

  經濟與管理學院:學院本科教學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本科教學管理工作組和學生管理工作組,在疫情防控期間,統籌、協調、管理、部署本科教學的各項工作,制定和實施疫情期間本科教學準備工作實施方案以及教學工作預案。要求教師所選的直播軟件至少為2-3個,提前進行試播。教師精心準備學習資源、設計PPT,進行教學設計與方案設計,將傳統的90分鐘課堂分塊化設計,有效利用彈幕、互動面板等來增加學生互動課堂的參與程度,通過設計測試題、討論題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消化吸收。

  師範學院:統計疆內外教師人數、電子設備情況等詳細數據,掌握各系老師對課程設計和方案的調整,形成“一課一案”。協同學辦落實學生在線學習條件情況,對不具備網絡學習條件的學生由學院統一為學生購買手機流量。同時,調動組織教育技術系教師力量,發揮專業優勢,三人一組形成三個小組,分別對口學院其它三個教學系,實時提供線上教學技術指導服務。充分發揮基層教學組織作用,安排各系每週開展線上教研活動。建立教辦學辦聯動管理機制,教辦聯合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班委交流群動態掌握教師授課情況和學生學習進程,實時進行學情分析,全面保障教學質量。

  文學藝術學院:學院督教和督學同部署、同進行,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和調整教學。目前各類督導進課堂達50門,學生調查問卷覆蓋所有開設課程。同時及時開展教學反思,引導教師在課後與學生交流答疑,基層教學開展研討,提醒老師要充分備課,提前進入課堂並調試網絡,適時開展互動等,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通過發送相應的教學文件和材料,確保“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掉隊”。

  馬克思主義學院:藉助各類教學平臺和公眾號傳播抗擊疫情正能量,做好思想引領和心理疏導,採用教學視頻+師生互動+定期直播的方式進行在線教學,有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錯峰教學。在一個章節學習結束後,教師開啟直播模式,在線“串講”章節內容,讓學生明確重難點,並“線”場回答學生的問題。教學內容強調要“運用好疫情防控的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要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要講清楚全國各地各部門、各行各業一線防控疫情的行動擔當,要講清楚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事,尤其是石河子大學全體師生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生動實踐。

  政法學院:在線教學準備中做到“不漏一個老師,不漏一個課程,不漏一個環節,不漏一個學生”,同時要求在課堂授課中,結合教學內容,積極配合政府和學校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學生的思想引導、行為規範、政策解釋等工作。教師們積極相應,本學期承擔的所有教學任務都做好了“一課一案”“一人一策”工作,確保了所有的理論教學都能在線上開展。建立了教學質量信息網絡和多條信息反饋渠道,廣泛收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政法學院線上教學日報表》。學院對教學工作全程跟蹤,及時解決了老師們授課中存在的問題。

  外國語學院:全面落實學校部署安排,全力為教師提供政策保障和技術支持。共開設線上課程470門次。為確保線上教學質量,學院成立在線教學督查工作組,時時跟課聽課,發放課程質量學生調查問卷徵求學生建議,組織了創新做法與教學細節及時交流。

  體育學院:通過學校在線教育平臺、QQ群、微信群等平臺推送健身鍛鍊的小視頻、日常鍛鍊的方法、緩解眼疲勞的眼保健操等,要求老師作為一項教學任務,開課後利用課間或課後4分鐘帶領學生一起完成。對學生身體鍛鍊方法、運動技能等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和啟發,重點是督促學生進行身體素質練習,除課上在教師的安排下完成教學內容外,要求每週練習不少於2次,每次30分鐘左右,並將健身打卡結果發至在班級群內,同學們互相監督逐步養成健身習慣。

  科技學院:教師大部分採用的是釘釘、QQ群等線上教學平臺與工具,效果較好的平臺和工具為釘釘直播,對學院督導和學生反饋的問題及時改進。保障所有課程提前上傳相關學習資料,按課表安排正常開課,課後佈置作業並能夠及時答疑,教學效果良好。

  (供稿:教務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