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你们读过最冷清凄凉的诗是哪首?

wiuyo


红楼梦《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门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比邻1211819708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中国诗歌中冷清凄凉的诗作数不胜数,没有哪一首敢说是“最”,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在我的阅读史中,当属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致意思是:

夫妻二人生死相隔已经十年,即使不去刻意思念,自己也始终难以忘怀!妻子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夫妻再次重逢,估计你也不认识我了,因为我现在满面风尘,鬓发全白了。

昨天夜里,我梦到自己回到了家乡,看到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我默默地、无言地看着你,却已经泪流满面。

料想每当夜晚时分,月光照耀着有低矮松树的山岗时,都是我伤心断肠的时候!

 

这首悼亡诗,是苏轼为亡妻王弗写的,王弗十六岁时嫁给了时年十九岁的苏轼,王弗年轻貌美,并且非常孝顺,王弗和苏轼是一对恩爱夫妻,但是,世事无常,王弗在二十九岁就去世了,仅和苏轼度过了十三年的夫妻生活,苏轼的痛苦不言而喻。

 

人们常说,初恋是一个人一生无法抹去的情感记忆。王弗就是苏轼的初恋,这种刻骨的悲伤,在这首词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苏轼为人豪放、坦率,无所顾忌,缺乏沉稳、圆滑,无形中会得罪很多人,这在仕途当中是一大弊端,苏轼大起大落的一生即是明证。王弗为人沉稳,办事圆通,又能书会写,她和苏轼的性格互补,是苏轼的贤内助。

 

苏轼写出这首词的时候,正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大受压迫期间,这个时候他在密州任知州,时年40岁。这个时候的密州又逢凶年,百姓生活困苦,政务繁多,心中烦闷无以言表。夜晚梦到亡妻,自然将所有的辛酸苦闷一并诉说,这才成就了这首让人读来无比凄凉的词作!





NKU十年一剑


悟空你好,题主好。

我是聿远,文化领域原创作者。期待您的关注。很高兴回答你发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题主的问题是;你们读过最冷清凄凉凄凉的诗是那首?

我的回答是最冷清凄凉的诗是李清照的声声慢。没有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拒绝探讨。

李清照,老百姓眼中最有名的古代才女,文学家眼中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学术界第一个将词提升至理论高度的词论家。除此外,她还是金石学家,散文家、博弈高手、名门闺秀、失节妇人,这些都曾是她人生中的某一个标签,有的被人称道,有的被人诟病,有的已有定论,有的则存在争议。无论如何,以李清照留存下来的全部作品来看,她的个人成就足以匹敌中国古代所有知识女性的总和。

千年之前,一场靖康之难将她的人生劈成了两半。

童年的李清照是幸福的,优裕的家境,良好的教育,聪慧的天智。一个无忧无虑的欢快的小女孩。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也曾和丈夫有过美好甜蜜的新婚生活。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更有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一个幸福的,聪惠的,娇㸃的小女孩,小妇人跃然纸上。

好梦从来不长远,皇帝被掳,金兵南下,父亲获罪,南下逃亡,丈夫病死,耗尽家财收集的心爱金石在逃亡中消散失落,颠沛流离中误托非人 ,为了摆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张汝舟的控制,因此她宁愿与张汝舟闹得鱼死网破也不肯受精神的奴役。名誉上受到很大伤害。再后来国土沦丧,远离故乡,孤身独影,人老珠黄 ,生活困难这一切给我们的诗人巨大打击。

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以及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韩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击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公元1132年,是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丈夫4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八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悲呛之心,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千古不灭的冷清与凄凉。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无古人的连用7组叠词,将她的凄凉心境写到了极致,也奠定了全文悲伤的感情基调。

山河破碎,国恨家愁溢满了心间;再加上年事已高,青春不在,此时她的愁比起南渡以前,已然是放大了几十倍。

乍暖还寒其实不是诗人交代季节。背景,而是交代时局背景。在战乱中一个孤身一人,年老体衰的老妇人如何将息。

令她难以将息的又岂止天气原因呢?更多的应该是她内心无可言说的愁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不解愁,更抵御不了不断传来金兵入侵的消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她愁苦绝望之时,看到南归的北雁,她的心中更加悲伤愁苦了。

雁过是对故土的怀念,此时的她身处江南,而大雁是从被金人强占的北方飞来的。

自从南渡后,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北方的那片土地,见到北雁,自然就勾起她的愁思。

北雁尚能南飞,可是她却再也回不去故乡了。

她和丈夫分隔两地时曾鸿雁传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丈夫已不在人世,再见两人心中的信使,心中无限悲痛。

人世间最伤痛的追忆莫过于物在人亡。物是人非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三句以菊花的憔悴来衬托她的憔悴,是穿越一千年的自怜自叹。

诗人的《醉花阴》里也曾提到菊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彼时的她虽然同样和丈夫分离,心中愁苦,但是尚有心情赏花饮酒,因为她知道远方的丈夫一切安好。

而现在有的只是无边的冷清和孤独寂寞凄凉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用老妇人的口吻非常直白,将诗人度时如年的凄凉写到了极致。

怎生得黑。四个字从时间,空间写尽冷清凄凉。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两句唯美到了极点,却也同样愁苦到了极点。

点点滴滴的雨不是落在梧桐叶上,而是敲打着她的心灵。

而这“细雨”象征着绵绵不尽国仇家恨,遍地战乱,流离失所,风刀霜剑对于诗人持续不断的折磨。

诗人的哀愁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诗人的爆发,控死。

通观全篇,写凄凉,写冷清,写寂寞,句句写“愁”,却不着一“愁”字,字字渲染,层层递进。就是为了烘托最后一个字,愁字。

诗人以一个老妇人的口吻,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怎生一个愁字了得 。

千年前的愁,滚动在我们的心上。

就像梁启超先生所言“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聿远


下面是个人最喜欢的四首冷清凄凉诗词,仅供参考。

离 思 五 首——唐·元稹

沧海难为水,

除却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 ·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送别——近代 ·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有话郝浩说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李清照,老百姓眼中最有名的古代才女,文学家眼中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学术界第一个将词提升至理论高度的词论家。

除此外,她还是金石学家,散文家、博弈高手、名门闺秀、失节妇人,这些都曾是她人生中的某一个标签,有的被人称道,有的被人诟病,有的已有定论,有的则存在争议。

无论如何,以李清照留存下来的全部作品来看,她的个人成就足以匹敌中国古代所有知识女性的总和。

千年之前,一场靖康之难将她的人生劈成了两半。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佛学文摘


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写的一首诗

王弗是苏轼的第一个妻子,16岁就嫁给了19岁的苏轼。王弗不仅年轻貌美,还是苏轼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两人婚后相处十分融洽,感情深厚。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公元1065年)就去世了。

公元1075年,苏轼来到密州,这年正月二十,他梦见了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探寻感悟


李清照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公子灵均


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明月耀众星


最冷清凄凉的诗么?雁影推荐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吧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唱完送别歌你就行舟远去,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行。傍晚,酒醒时人已远去不见踪影,只有那满天的风雨送我独自一人黯然神伤的离开西楼。


雁影归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

这三首诗都分别表达了诗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是苏东坡先生在亡妻去世十年悼念时作的。由悼念亡妻之情然后自伤,接着写入梦境,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在里面

第二首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作,“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更是借用了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也是悲情的),更增添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其中有怀念、追悔、惆怅与慨叹。

第三首是元稹为悼念韦丛而作,既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又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悲壮但却不是很低沉。

这三首诗都各有各的妙处,都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既悲壮却又不乏一种凄美之感,我还是最喜欢苏轼的那一首,那一首歌颂的不只思念,更是一种忠贞之情······

请问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