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

拜孟


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

在我们胶东农村,当人死后,在出殡的时候就有摔灰盆的风俗。也有的地方将摔灰盆叫摔“老盆”,这种习俗相传是制陶业祖师范蠡死后,由他衣钵传人的徒弟,将范蠡制作的老盆摔碎,来传承他的衣钵。后来,当家里的老人死后,人们就将提前准备好的瓦盆,让死者的长子在棺材起灵准备下葬前,在灵前摔碎,这就叫“摔灰盆”。在农村,谁顶了“灰盆”,谁就是家业的继承人。

在我们当地农村,老人去世后,都在家中停尸三天,第三天出殡,我们叫排三殡。一般都在灵前放有一个青色的瓦盆,前来吊唁的人点上三柱香后,就在这个瓦盆里再烧上一些纸钱。这停尸的三天间,香火不断、焚纸不断,据说这些纸钱就是去那边的路费等。

等到出殡的当天,由长子顶着瓦盆出门,在路口由管事人端着瓦盆在孝子头顶转一圈后,用力摔碎,便于死者一同将纸钱“带走”。

随着灰盆的破碎,这死者也就像这灰盆中的纸灰一般,灰飞烟灭了,算是人生划上了句号。而他身后的事情,就移交到了下一代的身上。在过去农村,大多是长子顶灰盆,如果长子提前故去,则由次子等依次担当。没有儿子的由本家的侄子来作为“孝子”完成这个仪式,所以那个时候,有的人家出现多个侄子争当“孝子”的情况,说白了,就是为了继承死者的遗产。

我们那里,还有一个与摔灰盆有关的现象,那就是垫在地上摔灰盆的石头一般是找一块三棱青石,这样灰盆摔在上面就会破碎。如果没有摔碎,是不可以摔第二次的,人们必须从上面走过去,用脚踩碎,当然,灰盆是越碎越好。而等下葬归来的时候,这块石头会被孝子捡回家,放在粮缸后面的角落里存放起来。据老人们说,此石可镇宅辟邪,也有的称此石为“借寿石”,说是能借来死者的福寿,能护佑子孙后代健康长寿。

摔灰盆,是汉族人死后出殡时特有的风俗,是死者告别这个世界的一种仪式,也是后人对死者的一种尊重。而且这灰盆必须要摔碎,也是为了去世的人便于带走那些焚烧的纸钱。

其实,农村人在去世后,摔碎灰盆是农村千百年来的一种丧葬习俗。让去世的人带走盆内已经焚烧成纸灰的“纸钱”,也是对于活着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作为地方丧葬文化及习俗,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将慢慢改变,去其糟粕最好。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建行渐远


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要摔碎?

这是一种风俗,寄托着子女对已失去的父母的美好祝愿。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都会在家里停放三天,在他们遗体的正前方会摆放一只瓦盆;后辈守孝时会不断地在瓦盆里烧纸,每当有人前来吊孝,也会在瓦盆烧纸,这些烧纸代表了纸钱,会随着老人到另一个世界去,因此,瓦盆里的烧纸烧的越多意味着给老人带走的钱越多,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会过得越富裕。

摔瓦盆,叫摔老盆,不是随便哪一个人都可以摔的,必须是长子长孙才可以;长子在时,由长子摔;长子若不幸早逝,则必须由长子的大儿子代替;逝者的二儿子,三儿子们及他们的儿子,是没有权利摔瓦盆的。

出殡的那天,棺椁停放在路中间,长子跪在棺椁前面,双手高举瓦盆过顶,用力摔碎瓦盆,意思让离家的老人把这些钱带走,到另一个世界过富裕的日子;瓦盆摔过以后,就由杠夫抬起棺椁把老人送到坟地。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如果瓦盆没有摔碎,长子家里就会把瓦盆珍藏起来,因为这是老人把福气留给了子孙。将会保佑后代兴旺发达 。

这种习俗看似很陈旧,却满盈着人性中的美好,值得肯定。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对您有所帮助,请多关注。谢谢!


老农说乡村


虽说现在农村的葬礼禁止大操大办,一些习俗也比以前有所简化,但是在出殡前由摔盆子的风俗还在延续着。

这个盆子是置于亡者灵前的老式瓦质盆子,一般直径4寸在右,深1寸有余,是烧纸钱用的,也叫纸盆。有的地方还叫“阴阳盆”、“吉祥盆”。


盆子在出殡前要顶在头顶的。顶盆的人是长子或长孙,如果死者没有儿子就由血缘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如果死者无儿无女,就不得不由别人来代代替。当起棺时,抬棺领头者喊道:“本家大爷,请盆子”,这时顶盆人必须一次性将盆子摔碎。


之所以要摔碎盆子,是因为表示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由此变得亲近,甚至确立了财产继承的关系。

为什么必须把盆子摔得粉碎?一,按地方习俗的说法,这个盆子,就是死者生前用过的锅,摔得越碎越便于死者携带而上路,到了“那边”继续用这口锅做饭;二,这个盆子是死者收取家人烧送的纸钱、衣物的物件。只要摔得粉碎,死者日后才会“香火”不断,活着的家人也不至于惹祸上身;三,与传说中的孟婆汤有很大关系。只有将盆子摔碎,死去的人才不会误喝孟婆汤,才会将今生今世的亲人忘得一干二净,了断“前世”恩恩怨怨。

其实这些都是传统思想及仪式的流传,也只不过是大家图一时心理上的安慰和说法,也许是为了减轻失去亲人的悲伤。不必当真,“信则有之,不信则无”的。


为生活而提神


摔老盆,是农村丧事在家里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摔老盆后,便起灵抬柩把老人送向墓地下葬。

摔老盆,是要有身份资格的,那就是长子长孙。它意味着长者去世后家法执掌和财产继承人选的肯定。有长子长子摔,沒长子,长孙摔。按与去世者血亲的亲疏远近,依次派选。

亲人去世,痛哭欲绝。老盆摔后,亲人下葬。一堆黄土,阴阳永隔。想起老人的劳苦,想起老人的恩德,往日的音容笑貌,历历涌向心头,可这一摔之后,便永无再见的机会,老娘再不为我立黄昏,无人再问粥可温,悲从心来,恨从怨生,怨造化之短暂,恨老天之不公,高高地举起老盆,狠狠地摔向地面,瓦片迸飞,儿子的心痛苦到了极点,哪还管他家法和财产的继承。

盆碎平安岁,老娘天国无悲愁。盆碎子岁安,儿承懿范传千秋!





王兆林0309


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

看到这个题目,让人有点酸楚的感觉。的确,在农村家里老人去世后,出殡前,都会让长子摔盆,而且要摔碎。现在的年轻人对丧葬礼仪的这个风俗都不知道,今天山村梅花来与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出殡前烧纸用的盆,应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但人们习惯于反面话正面说,谓之“吉祥盆”。那摔盆的的目的:一是将孝家的丧气晦气摔出去;二是将众人烧给去世者的纸钱通过接触到大地而送入“ 地府”,使去世者到了阴曹地府有足够的钱花;三是摔碎孝盆预示孝家从此不再使用,更不再发丧, 而亡者一定来生转世顺利。

为什么必须要摔盆?在农村,出殡前摔盆的一般是由死者的长子长孙来完成,如果死者没儿子,那么就由上门女婿(养老女婿)来代替,如果女婿不能代替,那就只能让血缘关系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当然请子侄摔盆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摔盆就意味着自己变成了死者的孝子,所以死者的财产应该全部或者大部分由摔盆的子侄来继承,如果家族没有后人,那么就没人给死者摔盆,而死者就会沦为不得善终之列。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



以上是山村梅花对问题的解释,尽管说应该提倡移风易俗,但是,对过去老辈留下的风俗,是难以改变的,人们以这种方式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


山村梅花


在我们老家,摔瓦盘被称为“摔老盆”,这个盆子摔下去破碎的那一刻起,意味着自己的亲人正式升天,离开了人间。为什么叫老盘呢?因为长者死了,不叫死而叫老了。

亲人去世的那一刻起,就由负责丧事的总管,安排人去买泥瓦盆,摆在灵堂的正中间,这个老盆的作用,就是盛放烧纸的,因为守灵时孝子孝孙要不间断的烧纸续纸,而老盆就是盛放烧纸的器物,在老盆内烧过的纸灰,不能倒掉,要将其用烧纸包好,等出殡时和亲人的棺材骨灰盒一起下葬。

在出殡的时候,通常在去坟场的路上某一处,设置一个专门摔盆的场地,这个场地在每个村子一般都是固定的场所,会放置一块石头,用来摔盆的。当孝子孝孙在吹吹打打和鞭炮声中到达这个摔盆地点时,由长子负责摔盆,长子不在的由次子,以此类推,没有直系儿子的,就找旁系侄子,还有找干儿子的,但摔盆的差事,是不会让女性干的。

摔完盆之后,孝子孝孙孝女们跪地痛哭一阵,然后女性返回家中,而所有男性要继续赶到坟场下葬。

为什么说要摔碎才算好呢?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认知,如果摔不碎,则对后人不利,家人的身体和事业都会受影响,如果摔的越碎则后人越旺。我们那里如果看到摔完没碎时,不会再摔第二次,而是其它人帮助赶紧用脚踩碎。

摔盆的习俗,在城市已经几乎绝迹,也只有在农村还保留这一习惯。


元芳有看法


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

半年以前我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获得过1554万阅读,6492个赞,不知道是否创下全网之最,虽然当时此题没有收益,但也让我骄傲了一些日子,说明我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认同。

现在有人变了角度重新提这个问题,那我也以三十多年的民俗研究者身份,试着变个角度来回答一下吧。

农村出大殡为什么要摔灰盆?

摔灰盆,也叫“摔丧”。因为忌讳“死”这个字眼,农村人会把人死了称为人老了,所以有时候也叫摔老盆,当然也有的说摔死盆或者摔尸盆。

摔灰盆的风俗来历有一个传说,说是陶业的祖师爷范蠡临死前想选择一个继承人,就把一干徒弟乡邻请来商量,他取出一个做的最得意的陶盆,说这做陶盆就是我的饭碗,我死后这饭碗传给谁呢?大家七嘴八啥,议论纷纷。这时一个徒弟说,人在盆在,人去盆去,你老人家死后,你这饭碗还是带到阴间吧,我替你摔了就是了。范蠡同意了,并把手艺和遗产悉数传给这个徒弟。就这样,打范蠡那儿,产生了这个规矩,谁替死者摔盆,便可继承死着的产业。

其实,这个摔盆是否从范蠡那儿而来,不得而知,传说而已。而我们知道,盆与人的生死,有着不解之缘,庄子在妻子死后为她鼓盆而歌,便说明自古人们将这盆与死有着一定的关联。而真正的灰盆,并不是普通的陶盆,盆中有一个大大的圆孔,类似我们的花盆要留个孔漏水,这个盆被称作阴阳盆,就是界入阴阳之间, 为了避免“死”这样的说法,有些地方也称为吉祥盆。

这个盆子在死者停灵后就一直放在灵前,要不断的在里面烧纸钱,这时候死者初终,界入阴阳之间,家人亲戚们为他烧上很多送路钱。等到起灵时这盆在长子头上一顶,然后摔碎,随着灰飞烟灭,正式宣布死者离开阳世,进入阴世,盆碎了,死者在阳间的饭碗打了,一切都随纸灰面去。

这摔灰盆有很多讲究,最大的讲究就是摔盆人的选择,其实在我们这里是选择顶盆人,谁为死者顶灰盆,谁就是死者的继承人,摔的时候是管事的把头,将灰盆在顶盆着的头上一顶,狠狠地摔碎。而这顶灰盆者,必定要是逝者的长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摔盆是一种家庭权力的交接和遗产继承的确立。顶灰盆者将继承逝者的大部分家产,也从死者那里接过其生前拥有的家庭权力,成为家里的掌门人。一般的来说,在重视长幼有序的时代,这顶盆者必定是家中的长孙长孙,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的。由于这也是一种继承关系的确立,所以无子女者,要从侄子中选择顶盆者,谁来顶盆,谁给去世者顶支继嗣,确定继承关系和承嗣义务,继承逝者所有财产,同时也要承担逝者殡葬费用和以后祭祀义务。

为什么灰盆必须摔碎?

前面我们也说了,这灰盆是死者在阴间的饭碗,正像纸钱要焚烧了才能带到阴间一样,这盆子必须摔碎才能带到阴间,并且是越碎越好。只有摔碎,死者才能带着饭碗安心上路,不再留恋阳世;只有摔碎阴阳盆,才能证明死者的魂魄随着那一声碎响而正式上路。并且,碎碎平安,摔得越碎,后人越平安。所以,为了把灰盆摔的更碎,必须在要摔盆的路口提前放置一块砖,因为砖的硬度比泥土的硬度大,以确保陶盆摔上去能够粉碎。而陶盆在守灵的这段时间,一直受火纸烧烤,基本上也已经酥了,一般来说是一摔即碎。

因为灰盆摔碎了证明逝者的阳世已尽,民间便把这摔盆的砖视为宝物,称做借寿砖,常常放至门前,意为可以借来逝者未享完的福寿。放到门口,也可以避邪镇宅,吉星高照。同时,这摔碎的灰盆,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农村妇女如果坐月子时落下月子病,走路脚后跟疼,便可以这摔碎的瓦块上走一走,这月子病便可治好了。所以这摔碎的灰盆,通常没人去扫去收拾,除了板砖会被人拿走外,这些碎瓦块就那么放着,一直让人们踩车辆压,直到最后没有了。

当然,一个地方一个习俗,摔丧虽然是汉族人普遍的习俗,但来历和用意却有着不同的说法,有的地方灰盆底部的一个大孔变成多个孔,都有其说法。但不管说法有多少,这一摔,便是宣布起灵,棺材被高高抬起,纸钱也会高高扬起,逝者随着鞭炮声、唢呐者,被正式送入墓地,这一隆重的仪式,是一种悲壮的送行,极大地触动着送行人的心灵。


齐东晏子


摔盆是汉人殡礼的习俗,一般是在出殡当天(起灵时)摔瓦盆。青岛这边不管是家里去世还是医院去世的人,多数是遗体上灵车后就摔盆。

瓦盆是个泥盆,这个盆叫“阴阳盆”,也称“丧盆”,是人去世后,家属给亡者烧纸钱用的。人去世后第一次烧的纸钱也就叫头纸钱,要烧三斤六两。(第一次烧纸也有叫暖盆的)



瓦盆通常是在起灵后摔盆,一般是男性为主,亡者长子或者长孙来摔。那么很多家属会问为什么要摔盆,不摔行不行?

因为要符合现在社会的现状,跟家属讲的最多的说法是,旧时摔盆是确立跟亡者的亲疏关系,也就是说谁摔盆谁就具有亡者财产的继承人。但是到了现在社会,大都以家庭为单位,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女孩子,又不能不摔,所以又得从民俗里去找说法。

在民间习俗里,瓦盆的形式有多种,其说法也不一。主要的有,一是说这代表亡者的锅,摔得越碎亡者越容易携带,瓦盆摔碎了,跟亡者说一路走好,也是跟亡者说你现在是去另一个世界了,除非瓦盆重聚,不然到了阴间继续用锅开火生活,好好的去投胎。 还有种是,瓦盆底有个洞,流传的说法是:阴间有位强迫死者喝一“迷魂汤”的婆婆,使其神智迷糊,喝了以后忘记阳世的亲人,儿子准备这一有孔的瓦盆, 可使“迷魂汤”漏掉,并打碎瓦盆,以免死者误饮。还有的人说,人活着的时候浪费很多水,到了阴间要被罚喝脏水,喝不完不能投胎,那么多水怎么喝的完,就用这个带孔的瓦盆去舀,可使脏水漏掉。



殡葬礼仪的任何一种形式都是表达对亡者的尊重、不舍、缅怀,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寄托。生活要有仪式感不该只是个口号,更应该是种态度。说“祖先崇拜”“鬼神观念”是迷信的人,为什么不说佛祖耶稣是迷信,起码你的先人你还见过不是吗?


逝圣归和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都会在家里停放三天,在他们遗体的正前方会摆放一只瓦盆;后辈守孝时会不断地在瓦盆里烧纸,每当有人前来吊孝,也会在瓦盆烧纸,这些烧纸代表了纸钱,会随着老人到另一个世界去,因此,瓦盆里的烧纸烧的越多意味着给老人带走的钱越多,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会过得越富裕。

盆子在出殡前要顶在头顶的。顶盆的人是长子或长孙,如果死者没有儿子就由血缘比较近的子侄来代替;如果死者无儿无女,就不得不由别人来代代替。当起棺时,抬棺领头者喊道:“本家大爷,请盆子”,这时顶盆人必须一次性将盆子摔碎。

摔灰盆,也叫“摔丧”。因为忌讳“死”这个字眼,农村人会把人死了称为人老了,所以有时候也叫摔老盆,当然也有的说摔死盆或者摔尸盆。

摔灰盆的风俗来历有一个传说,说是陶业的祖师爷范蠡临死前想选择一个继承人,就把一干徒弟乡邻请来商量,他取出一个做的最得意的陶盆,说这做陶盆就是我的饭碗,我死后这饭碗传给谁呢?大家七嘴八啥,议论纷纷。这时一个徒弟说,人在盆在,人去盆去,你老人家死后,你这饭碗还是带到阴间吧,我替你摔了就是了。范蠡同意了,并把手艺和遗产悉数传给这个徒弟。就这样,打范蠡那儿,产生了这个规矩,谁替死者摔盆,便可继承死着的产业。

出殡前烧纸用的盆,应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但人们习惯于反面话正面说,谓之“吉祥盆”。那摔盆的的目的:一是将孝家的丧气晦气摔出去;二是将众人烧给去世者的纸钱通过接触到大地而送入“ 地府”,使去世者到了阴曹地府有足够的钱花;三是摔碎孝盆预示孝家从此不再使用,更不再发丧, 而亡者一定来生转世顺利。

摔完盆之后,孝子孝孙孝女们跪地痛哭一阵,然后女性返回家中,而所有男性要继续赶到坟场下葬。

为什么说要摔碎才算好呢?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认知,如果摔不碎,则对后人不利,家人的身体和事业都会受影响,如果摔的越碎则后人越旺。我们那里如果看到摔完没碎时,不会再摔第二次,而是其它人帮助赶紧用脚踩碎。

摔盆的习俗,在城市已经几乎绝迹,也只有在农村还保留这一习惯。


娱乐大话谈


农村办丧事出殡前为什么要摔瓦盆?为什么必须要摔碎?

生活在农村,由于农村受到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农村至今还遗留了很多古时候的风俗传统,尤其是在一些人们比较重视的大事之上,规矩金额讲究更是极其之多。比如在农村,办丧事出殡之前,都有一项摔瓦盆的丧葬仪式,这样的仪式有什么意义呢?咱们今天就来看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strong>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

既然是老一辈的习俗,所以讲究自然也是极多的。“摔瓦盆”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摔的,必须由家中的长子来操作,如果家中无长子或者长子不在的时候,就由长子长孙代替,若还无人,就由次子接手,按照这种顺序排。

既然是“摔瓦盆”,所以自然是摔得越碎越好,越碎就越代表逝者阳间的亲人越平安,逝者在阴间越顺利。但如果第一次没摔碎的话,也不能摔第二次,一搬都是由抬扛者(抬棺之人)踩碎。

摔盆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如果逝者是母亲,那么摔盆的时候长子就必须使用右手,如果逝者是父亲,就得使用左手。

“摔瓦盆”作为农村的一种传统风俗,除了代表人们对于逝者离世的悲伤和缅怀之外,还是继承遗产的一种方式,因为按照旧例,“摔瓦盆”的人可以继承逝者大部分的遗产。

骏景——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