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街头巷尾说历史,茶余饭后话三国。

引言:汉末三国群雄激荡,各显神通。刘备能从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与他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紧密相关。

风云际会,以才建功者多,以德立业者少,刘备筚路蓝缕,夹缝中求生存,百折不屈,草创蜀汉基业,无疑是群雄荟萃中的一朵奇葩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万绿丛中的一棵奇葩树

祸乱纷扰,上下相疑之秋,多行兵家诡谲之道,能特立独行,坚持以德服人,成就帝王之业者,纵观汉末三国,唯刘备一人而已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并非只施于某些特定的人物阶层,而是上到公孙王侯,下到贩夫走卒,无不施与。以下请允许我尝试从不同阶层人物的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与大家分享,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刘备,字玄德

《道德经》言: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意思是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

普通百姓眼中的刘备乐善好施,有济民好生之德

《三国志》记载,备试领平原令,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刘备在做平原相的时候,平原百姓生活困苦,饥民流离,时常还受盗贼劫掠。刘备一边组织人手抵御贼寇,一边安抚百姓,救济饥民。坐谈与百姓同席,吃饭与百姓同器,所吃之食也一样,从来不有所挑拣,更没有任何的官架子。

郡民中有个叫刘平的豪绅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暗杀刘备,刘备毫不知情,对前来的刺客礼遇有加,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而去。

由此可以想见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像极了一位温和恭谦的长者,与之交往肯定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杨柳依依,如沐春风

公元208年曹操攻打荆州,刘备驻守樊城被曹操一路追到当阳,这一路聚集跟随刘备的民众足有十万之巨,行进缓慢,一天只能走十几里地。过江奔江陵时,有人就跟刘备说:“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重山。

以人为本之词,最早见于史书,就出自刘备之口。诸君试想,当此之急,弃妻儿于不顾,却不忘黎民苍生,刘玄德其好生之德,不动人乎?

普通士人阶层眼中的刘备宽仁有度,有礼贤下士之德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简直是刘备礼贤下士的典范。诸葛亮是隐逸派士人,隐居南阳,不问世事,一直到二十六岁都没有出来做官,自比管仲乐毅,更是有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意思。

诸葛亮和荆州牧刘表沾亲带故,以诸葛亮的才情和名气,不可能无人征辟,最后委身侍备,足以说明刘备的人格魅力。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更不用说了,再加一个贴身保镖赵云,简直可以说是生死相依、义薄云天

《三国志》记载,时人傅干评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仁者爱山、义重如山

大名士阶层眼中的刘备忠心可信,有救难扶危之德

孔融,建安七子之一,绝对是汉末时期的大名士,清流派士人的代表。一向自恃清高,目无下尘。孔融任北海相时,被黄巾军管亥围困,慕名前来解救他的太史慈跟孔融说要带兵迎战,斩杀敌寇,孔融担心实力不济,不听太史慈的,说等外援来救,结果没有一对人马来救。

孔融没有办法派人去求救刘备,刘备得到信后,大吃一惊,感慨说,孔北海这么大名气的人竟然知道天下有我刘备这么一个人,真是三生有幸啊。于是发兵三千驰援孔北海。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北海风光,绮丽多姿

刘备接到孔融求救信的感觉,就像有一天你突然接到刘德华的电话说找你借钱的感觉应该是一样一样的。

孔融在被困无援之时,并没有求救于他的故交曹操、袁绍,而是求救于刘备,说明他相信刘备是忠心于汉室的。孔融这样的大名士是一心辅佐汉室的,他看出了袁、曹二人有不臣之心,为了不玷污自己的忠君臣节,他宁愿委身于没有多大名气的刘备,也不能委身于袁、曹,而丧失臣节。

三国志记,太史慈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偪。

官宦、宗亲阶层眼中的刘备德高望重,有可托事业之德

《三国志》记,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当。

徐州刺史陶谦病重之时一定要把徐州让给刘备治理,刘备再三推辞,说袁术近在寿春出身名门,而且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极有声望,要将徐州转让给袁术,陶谦与部下糜竺断然拒绝。

孔融知道后还特意写信给刘备,贬低袁术一通,让刘备不要有心里负担,该接受就接受,以他的德行完全担负得起徐州刺史的职务。刘备就不得已接受了徐州刺史之职。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徐州云龙湖春景

虽然陶谦让徐州史书记载确凿,但不是很可信。另有汉室宗亲刘表让荆州的事,三国志也有明确记载,也不太可信。但这两条史料至少可以从侧面反映官宦、宗亲阶层对刘备品德操行的态度。

由此可以推知,刘备的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是能够征服官宦、宗亲阶层的心理的,至少被官宦、宗亲阶层所接受和礼遇。

由此可见刘备以德服人所言不虚。

思考总结

在提倡学习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今天的我们究竟要从古人哪里学到些什么,做人的道理无疑是第一位的。从刘备的故事里我们可以领悟到,君子欲成其事,必先修其德,这是古今相通之道,正如我们上学时老师常说的,要做事,先做人。

史话三国:从不同阶层人物眼中,浅谈刘备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君子如竹,高风亮节。

刘备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有如此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他也是经历世事磨炼,不断纠正自我,修身达性,才成长为一名谦和有为,以德服人的君子。

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向刘备学习做人的道理,从什么时候都不会晚。最后以刘备临终前教育儿子刘禅的两句话,与诸君共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