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伟人毛泽东同志擅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因此成为了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与很多人活学活用军事作战方略不同,不少军事上才能平庸只会照搬军事书本的人,常常给部队作战带来巨大损失。为此伟人曾经专门批判本本主义,也就是教条主义。中国历史上也不乏这种军事领域的教条主义者,比如春秋时期的霸主宋襄公,非要遵循旧制,等到对面敌人摆好阵势以后才发起进攻, 结果一战崩盘,宋国从此沦为二流国家,成为晋国称霸的垫脚石。而到了战国时期,最出名的一个教条主义者就是常常被人嘲讽纸上谈兵的赵括了。赵括作为赵国最高军事统帅,年轻气盛却惨败于沙场老将白起之手,数十万的赵军被秦军斩杀或俘虏后坑杀,最后仅有十几个年幼的赵军被放还。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因为赵括在军事上的极大失败,导致这个小伙子长久以来的评价都是负面的,纸上谈兵也被用来讥讽像他一样凡事都按照兵法按照常例做事,死板不知变通的教条主义者。然而赵括真的能纸上谈兵吗?其实这个成语也和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众所周知,直到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的使用才在中国普及开来。在秦朝之前的朝代,人们书写的载具主要还是竹简或者木片等。至于宫廷和军队书写载具可能会使用绢丝等布料。所以那时候根本没有纸张,这赵括又上哪去纸上谈兵呢。其实应该说叫竹简上谈兵或者说绢丝上谈兵才更恰当一些。不过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基本上就告诉我们,这赵括就是个只会死读书照搬书本的庸才!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赵括是否真的是个庸才呢?首先赵括的出身比较好,父亲就是赵国战功卓著的武将马服君赵奢。赵奢当年只是个基层小官员,负责征收田地赋税。结果当时的平原君赵胜家封地广阔且地位尊贵,赵家人就非常嘚瑟,抗拒交税。结果赵奢带人不畏权贵,直接把拒绝交税的赵胜一家狐假虎威的族人给法办了。后来赵胜很火大啊,就去找赵奢,赵奢跟他说了一番大道理:平原君您是赵王的近亲,还是全国最大最显赫的家族,假如您都带头不缴纳赋税,那么全国上行下效,最终又有谁愿意交税呢?收不上来赋税,赵国就无法维持运转,今后赵国要是覆灭了,您的富贵又建立在哪儿呢?赵胜从此觉得赵奢是个人才,因此向赵王举荐他。后来赵奢还请命带兵去抗击秦军入寇,歼灭了秦将胡伤的数万大军,由此成名被封为马服君。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有着这么一个在军事领域闪闪发光的老爹,赵括想要学点真东西也是非常容易的。像赵括这样的人,又不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他非常喜欢钻研军事作战案例,也研读了不少兵书,虽然没啥战场经验,但是因为身在赵国军事高层,想要学点战场经验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自己的老爹就是名噪一时的名将,请教拜访这些有战场经验的老将军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儿。对于赵括而言,凭着他这股子好学肯钻研的精神,早已经是个军事理论很渊博的专家了,史书记载,很多老将军都无法争辩得过赵括,就连赵奢自己也常常在和儿子的交锋中败下阵来。这样一个理论大家,自然要被很多人推崇,他们都觉得赵家后继有人,这赵括必定青出于蓝。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不过对此赵奢却非常冷静,特别是在赵奢死后,长平之战赵王打算临阵换将让赵括主兵的时候,赵括的妈妈都直接入宫劝告赵王收回成命,因为赵奢曾经说自己的孩子只会空谈,毫无战斗经验,没把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人,哪儿敢放心把数十万人的性命交给他呢?不过赵王已经不能再犹豫了,前线战况吃紧,两军对垒多年快把赵国吃穷了。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如果按照廉颇深沟高垒的打法,再耗下去不但数十万人不打仗也不生产光吃饭,赵国的存粮就要告罄,到时候不用秦国打,赵国自己就崩溃了。于是眼下之际就该快速和秦军主力决战。但赵王的想法和主帅廉颇是不同的,廉颇深知决战赵军毫无胜算,要是耗着尚且有耗死秦军的可能。可赵王不管这个,既然廉颇你不行,那就换个行的上。谁行呢?也没人敢说自己比廉颇有把握,只有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说自己有信心,于是赵括就被委以重任。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在赵括走马上任的时候,那边秦国也悄悄换上了名将白起。白起是秦国老氏族,白家世代都涌现大将,为秦国开疆拓土。不过和赵括不一样,白起是从基层小卒干起,逐步成为大将的。白起一生除了被围困魏国的一次,剩下的战役基本上都打赢了。作为一个几乎歼灭了战国一百多万人口的杀神,白起的恐怖让每一个自诩名将的列国武者自惭形秽。相比于纯理论家赵括,白起就是一个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打起来赵括简直就是吊着锤。当时的秦国其实也快耗不下去了,以至于秦昭襄王甚至亲自去动员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参军服役,为前线输送军粮修葺堡垒补充战损兵员。到了最后秦国打赢了长平之战,也差点掏空了秦国。假如这时候诸侯来一次合纵伐秦,兴许秦国就没了。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的庸才吗?说的你遇见白起能赢似的


很多人总是按照胜败来评价一个人,放在长平之战上我觉得也是又是公允的。那些讥讽赵括纸上谈兵的人,说的就好像换了别对阵白起的时候也能打赢似的,后长平之战的结果是。赵军除二十万因为赵括被杀以后投降,其余战死,而最后的秦军也损失过半。其实赵括亏就亏在没有积累作战经验,而只是在从兵书上找寻作战方法。只要给赵括足够的时间,谁能说他将来不会成为赵王麾下最得力的一个统帅呢?只可惜这小伙子运气实在太好,一开局打得第一场战役面对的就是白起,这谁敢说自己能赢?如果赵括打得不是白起,兴许这个天才的军事理论家还能获胜,一旦胜利了,又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受人讥讽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