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中国历史中最能打的武将是谁?

轶事与奇闻


一.楚汉战争中的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武力值第一的名将,力能扛鼎,后人评价其“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于巨鹿之战中上演“破釜沉舟”击破章邯领导的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西楚政权,人称“西楚霸王”,是中国历史上的“单挑一哥”,打起仗来基本无人近身。3军队万胜50万,汉王刘邦畏之如虎,浑身发抖。因此项羽被后人冠以“战神”美誉。

    二.三国时期关羽,雅号“美髯公”时称“万人敌”,形象深入人心。始终跟随刘备不离不弃,拒绝曹操的各种金钱美女诱惑,是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忠义”表率,曾经右臂中箭伤“刮骨疗毒”惊到神医华佗,刘备称王后,关羽官拜五虎上将之首,领兵攻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为此曹操还相迁都避其锋芒。死后曾经数次显圣,追吕蒙之魂,骂孙权,惊曹操,更是厉害。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即人们常说的“关帝”,为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


    一半是火焰


    第一名:冷兵器时代最强武将项羽

    项羽作为冷兵器时代的最强武将是没有异议的,一生大小七十余仗,除了垓下之战,未尝有过一次失败,就连垓下之战项羽的失败也是因为以一已之力对抗整个天下,这叫寡不敌众,项羽的失败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政治上的失败。

    项羽武力强大是出了名的,史书上关于项羽的人个武力有两处记载是项羽一个人亲手杀了数百人,一次是项羽首次起兵时,与他的叔父项梁一起在会稽太守府,项羽首先杀了太守殷通,接着一个人斩杀了郡守府将近一百士卒,一个人杀了将近一百人,这就是标准的百人斩,整个郡守府没有一千人,也有五六百人吧,全部都被项羽的勇猛所折服,臣服于项羽。

    还有一次是垓下之战项羽战败后逃跑,当时项羽手下只有28人,面对近千汉军追兵,项羽主动迎战汉军,斩杀一名汉军将领,同时又杀了汉军士兵近一百人,这种武力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这就是项羽的勇武。

    但一个将领不光只有勇武就能打胜仗,还必须要有智谋和统兵能力,项羽其实在军事上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而项羽的勇武太过辉煌,以至于盖过他的谋略,如果能仔细分析项羽一生的战绩,就会明白项羽在军事上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领。

    比如巨鹿之战,项羽只有5万楚军,而秦国主力有王离的长城军20万和章邯的囚徒军20万,合计40万,就是算项羽再能打,一个人杀一千个敌人,他手下的士兵总不能吧,项羽打赢巨鹿之战的原因就是谋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首先攻击的就是秦军的运粮甬道,并成功切断了秦军粮道,然后以仅有的五万人死守粮道,围攻巨鹿城的秦军就断了粮食,最后被一拥而上的诸侯联军全部干掉,最终巨鹿之战大获全胜。

    还有项羽一生最著名的闪电突袭战--彭城之战,这是中原政权第一次大规模以骑兵快速迂回突袭的经典之战,项羽以3万精锐骑兵大破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项羽以1比18的完全劣势兵力比例,屠杀了刘邦的56万大军,这一战中有着诸多的谋略体现。

    而且项羽的敌人都是很强大、厉害的人物,有王离、章邯、刘邦、韩信、田荣、彭越、英布等人,都是强大的对手。

    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加起来,项羽就击破了一百多万敌人,至少斩杀了60万以上的人,这还不包括其他战役斩杀的人数,项羽以其巨大的军事才能和无与伦比的勇猛当之无愧地排在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的第一名。

    第二名:杀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是冷兵器时代斩杀敌人数量最多的武将,整个战国时期战死的士兵人数有200多万人,光是白起一个人参与战役所斩杀的人数就达到了100多万人,所以白起也被称为“人屠”、“杀神”。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虽然在战国最强国秦国为将领,背靠强大的秦国,但是白起打的每一场重大胜仗,几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伊阙之战,白起率领10万秦军击败数倍于已的魏韩联军,光是斩首就斩杀了24万魏韩联军。

    还有白起的攻楚之战,白起率领20万秦军攻占了战国时期最强国楚国国都郢都,攻占了楚国的核心区域,并且以少胜多,大败楚军主力,以一支孤军攻进战国第二强国的都城,不仅占领了对方的都城,而且斩首无数,这种功绩在战国时期,也只有白起能打出来。

    看看后来的王翦灭楚时,光是兵力就要60万人,跟白起比起来,王翦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白起每次都是以少胜多,而王翦每次都是以多打少,能力强弱立见分晓。

    还有长平之战,白起敢用2万5千人断绝赵括数十万兵力的后路,另外用5千骑兵形成另一个包围圈,将赵国40万军队重重包围起来,这种战略思路是其他将领想都不敢想的事,3万人就敢断掉40万大军的后路,白起可真敢打。

    另外,白起打仗有相当的谋略,一是白起是战国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的大力倡导者,这种思想甚至成为几千年后解放战争的军事思想,二是白起打仗善用谋略,以少胜多,每次都是力求全歼敌军,比如白起攻楚是水淹楚都,伊阙之战是迂回到敌军背后实行包抄,全歼敌军,所以取得的战果相当大,所以武安君白起排在中国历史最强武将的第二名。

    第三名:大汉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

    霍去病是一个军事传奇,也是一颗耀眼的流星,霍去病的人生非常短暂,从17岁第一次出征到24岁因病去世,霍去病有记载的人生只有短短的7年,而正是这7年,创造了华夏民族对战游牧民族所取得的最高战绩和无上荣耀。

    汉武帝之前的朝代,还没有中原政权深入游牧民族民族腹地打击的先例,虽然是秦始皇时期的蒙恬的北征匈奴,将匈奴赶到八百里之外的苦寒之战,但蒙恬也不过是赶走了匈奴人而已,至于到匈奴核心地区作战,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从西汉建立,刘邦被困白登山开始,经吕后当政、文景之治,到汉武初期,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姿态,汉武帝开启了汉民族对战匈奴的全新战争,而霍去病则是打击强大匈奴的大汉名将。

    霍去病17岁第一次出战是在漠南之战,以800骑兵大破数千匈奴人,斩获敌人2028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出战是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率部歼敌4万多人,并迫降匈奴浑邪王,这是第一次匈奴有王侯大规模投降汉朝。

    霍去病第四次出战是在漠北之战,霍去病率领5万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两千多里,从中原边境一直打到今天的贝加尔湖,华夏兵峰第一次到达如此之北的地方,不仅如此,霍去病还在匈奴人的圣地狼胥山和姑衍山举行封禅仪式,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禅于姑衍、饮马贝加尔湖”,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同时霍去病的战功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武将获得的最高荣耀。

    而霍去病创造这一重大战绩时,只有22岁。霍去病因为巨大的战功被汉武帝封为骠骑将军,同时也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历史最强武将第三名。

    第四名:全能型奇才吴起

    吴起通晓兵家、儒家、法家思想,是整个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尤其难得可贵的是,吴起走到哪里,就能让哪里强大,吴起到鲁国,鲁国打败齐国,吴起到魏国,魏国打秦国打得抬不起头,吴起到楚国,楚国大败魏国。

    吴起就像一个走到哪里都能发光的金子一样,他先后任职的三个国家,都因为吴起的才能而得到了发展,这是吴起最为特殊的一面,可以这么说,给吴起一个弱国,十国之后,吴起就会还一个强国给你,这就是吴起的能力。

    吴起之所有没有特别显著的功绩,是因为吴起始终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但不能以此贬低吴起的能力,评论最强武将是以综合能力来评定的,吴起的综合能力应该在所有武将中排名第一。

    吴起虽然没有显著的战绩,但吴起给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大,不仅有兵法流传于世,而且还有类似于商鞅的变法才能,但吴起没有项羽、白起、霍去病这样巨大的战功,所以只能排在他们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武将排名第四名。

    第五名:兵仙韩信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略不世出的兵仙,是谋略型军事统帅的杰出代表,在谋略上的造诣,韩信的水平数一数二,一生大小数十次战役,无一失败,以全胜终结。

    韩信在军事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从声东击西、瓦罐渡河到背水一战、拔旗易帜,从佯装示弱、半渡而击到四面楚歌、八面埋伏,韩信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

    当刘邦在正面战场顶住强大的项羽进攻时,韩信在北方开辟了第二战线,刘邦的天下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的军事功绩也是非常大的,韩信之所以排在第五名,是因为韩信一生遇到的对手相比于其他武将来说比较弱。

    韩信的对手是夏说、魏王豹、陈馀、齐王田广、龙且这样并不强大的对手,即使是最后一战对战项羽时,刘邦已经集合了天下所有兵力,以六七十万精税之兵攻打项羽的十万疲惫之师,首战还差一点被项羽翻了盘,从这一点来看,韩信排在第五名。





    不吃猫的鱼1128


    古代中国,将星如云,他们身先士卒,为国家守疆土,打江山,小编搜集罗列了古代六大名将,按照他们的个人战斗力以及领兵能力进行了排名:

    第六位,霍去病

    他善骑射,会用兵,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曾说出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他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后又两征河西,大获全胜。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第五位,常遇春

    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得力干将,曾自言道能率兵十万横行天下,人称“常十万”。常遇春身材魁梧,力大过人,精于骑射,精通十八般兵器。朱元璋评价他“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第四位,李元霸

    在小说演义中叫李元霸,是隋唐十八好汉的第一位。武功号称天下无敌,但是他长得枯瘦如柴,一脸病态,但武力值爆表,使一对铁锤,重800斤,勇猛无比,坐骑为“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

    第三位,冉闵

    汉族的拯救者,没有他现在可能就没有汉族了,所以说他是民族英雄,他灭亡后赵,建立冉魏政权,以勇猛著称,武力值高居中国历史最巅峰之列,只有项羽、岳飞或可与他相当。其用兵才能,亦可算得历史一流名将。

    第二位,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为唐末五代第一猛将。他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子"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十三太保"。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一位,项羽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武力值第一的名将,力能扛鼎,后人评价其“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于巨鹿之战中上演“破釜沉舟”击破章邯领导的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西楚政权,人称“西楚霸王”,是中国历史上的“单挑一哥”,打起仗来基本无人近身。


    匹诺曹jun


    古代中国,将星如云,他们身先士卒,为国家守疆土,打江山,小编搜集罗列了古代六大名将,按照他们的个人战斗力以及领兵能力进行了排名:

    第六位,霍去病

    他善骑射,会用兵,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曾说出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壮语。他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后又两征河西,大获全胜。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第五位,常遇春

    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得力干将,曾自言道能率兵十万横行天下,人称“常十万”。常遇春身材魁梧,力大过人,精于骑射,精通十八般兵器。朱元璋评价他“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第四位,李玄霸

    在小说演义中叫李元霸,是隋唐十八好汉的第一位。武功号称天下无敌,但是他长得骨瘦如材,一脸病态,但武力值爆表,使一对铁锤,重800斤,勇猛无比,坐骑为“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

    第三位,冉闵

    汉族的拯救者,没有他现在可能就没有汉族了,所以说他是民族英雄,他灭亡后赵,建立冉魏政权,以勇猛著称,武力值高居中国历史最巅峰之列,只有项羽、岳飞或可与他相当。其用兵才能,亦可算得历史一流名将。

    第二位,李存孝

    李存孝是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为唐末五代第一猛将。他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子'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十三太保'。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一位,项羽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武力值第一的名将,力能扛鼎,后人评价其“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于巨鹿之战中上演“破釜沉舟”击破章邯领导的秦军主力,推翻秦朝统治,建立西楚政权,人称“西楚霸王”,是中国历史上的“单挑一哥”,打起仗来基本无人近身。


    一次失败者


    大家列举的项羽,白起,韩信等人确实都是一时的俊杰,这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名震天下,大家都知道的,我要列举的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一,拓跋焘,北魏太武帝,12岁就从军镇守边塞,16岁刚刚继位就碰上柔然大军在大檀可汗的率领下进攻边塞,拓跋焘亲率二万军队驰援,刚刚到达就被柔然大军围了50多层,拓跋焘沉着应战,“临敌常与士卒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者相继,而帝神色不变,是以人思效命,所向无前”,一举击溃柔然大军。两年后,18岁的拓跋焘,统精兵攻打统万城,一举灭亡赫连氏的胡夏国,俘虏皇帝赫连昌以及宗室王公数万人,获马30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拓跋焘一生没有停止过征战,13次远征柔然,灭胡夏平北燕,亡北凉,逐吐谷浑,统一北方。

    二,尔朱荣,北魏契胡大酋长,以8000精兵助朝廷平定六镇兵变起家,成为北魏的权臣,公元528年,被流放的六镇留民在葛荣领导下在河北再次起兵造反,建号称帝,聚兵30余万南下邺城,尔朱荣亲率七千精骑,人皆携副马,疾驰滏口跟葛荣30万大军对阵,一战击溃葛荣的30万大军,生擒葛荣。

    三,贺拔岳,字阿斗泥,契胡族,尔朱荣部下大将,出身六镇的怀朔镇,公元530年受命平定关中兵变,以800骑兵大破尉迟菩萨,俘获骑兵三千,步兵万人,以二千骑兵扫荡三秦。

    四,陈庆之,南梁武将受梁武帝萧衍之命,率七千人护送北魏宗室元颢北上夺位,一年之中转战黄河以南,破32城,胜47仗,攻取洛阳,赶走了魏孝武帝,尔朱荣镇压了山东起义之后率大军进攻洛阳,以绝对优势兵力跟陈庆之在黄河以北激战,三天十一战,杀的难解难分,尔朱荣见不能取胜,便派兵别渡黄河,直驱洛阳,攻破洛阳赶走了元颢,陈庆之进退失据,只好退兵,且战且走,恰逢山洪爆发,全军覆没,陈庆之化妆成和尚只身逃脱。

    五,高敖曹,北齐大将,自幼彪悍勇武,堪比项羽,善使一条马槊,曾经与其兄高乾拒守冀州,尔朱羽生率五千人来攻打,高敖曹来不及披挂铠甲,率领十余人冲出城跟尔朱羽生的军队打在一起,等高乾派出的援军到达时,高敖已经击败了尔朱羽生的五千军队,

    这些人除了陈庆之以外都是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将领,不仅仅是冲锋陷阵的武将,也是祸乱一时的枭雄,还有很多,比如窦泰,彭乐,斛律金等等,都是千载之下,名震一时的猛将。


    狼的影子716


    中国历史中最能打的武将是谁?这个“打”怎么定义呢?如果只是简单的个人武力值,这个关公战秦琼,你说谁打得过谁呢?所以这个“打”我以打天下,开疆拓土来定义。谁是最能打的呢?我说是苏定方会不会被喷?民间小说《隋唐演义》、《说唐全传》里苏定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但是小说是一回事,历史又是另一回事。历史上的苏定方骁勇善战、胆气过人,几十年戎马生涯先后灭东西突厥、夷百济、伐高句丽、征讨吐蕃,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为大唐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苏定方,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新唐书》记载他在十五岁时便随父亲作战,每次都冲在最前面,胆气过人。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年少时的苏定方先后投奔过窦建德和刘黑闼的义军,在乱世中屡立战功。

    随军灭亡东突厥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李靖大军出发讨伐东突厥。此战中,苏定方仅率领二百名骑兵乘着雾气在夜晚突袭东突厥颉利可汗的帐营,突厥人发现唐军后,顿时大乱。颉利可汗和隋朝义成公主狼狈逃走,其余人皆降唐军。李靖率领大军赶过去,杀敌万余人,俘虏男女十余万,并斩杀义成公主。颉利可汗带领随从逃走,后被唐军截住。李靖带着五万东突厥俘虏返回唐境,东突厥灭亡。经此役,苏定方被唐王朝升为左卫中郎将。

    灭亡西突厥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五月,苏定方就随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苏定方以五百骑兵击退过突厥军队。到了显庆二年,苏定方被晋升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继续讨伐西突厥。这是苏定方第一次以主帅身份作战。

    苏定方从金山以北出兵,先后大破处木昆部,降嫩独禄万众。苏定方进军至曳咥河,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亲率十万大军前来应战。苏定方率汉军及回纥兵一万余人同西突厥在那里展开激战。看唐军人少,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命令军队左右翼展开包围苏定方军,像包饺子那样想困死唐军。苏定方一反作战习惯,命令步军防守,在平原抵抗突厥骑兵。自己则带领骑兵埋伏在外围。西突厥军队连冲三次唐军步兵阵营都未冲破,这里苏定方带领骑兵冲出,大破西突厥军。第二天,苏定方继续进击,突厥军纷纷投降。这时天降大雪,苏定方说"敌军依赖大雪,以为我军不能进攻,必会调整休息,现我军趁其不备追上他们。如果放缓进军,让他们逃跑,再抓他们就难了。"于是踏着雪带军前行,长驱直入,直击可汗阿史那贺鲁老巢,屠杀数万人,活捉阿史那贺鲁,西突厥灭亡。

    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整个西域都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唐高宗李治在当地设置昆陵和蒙池两个都护府,帝国行政区划扩大至中亚。

    再度西征,平定平葱岭之乱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葱岭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在西域一带作乱,唐高宗任命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唐军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叶叶水。苏定方挑选一万名精锐步兵、三千名骑兵以一天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的速度飞驰突袭,天明时到达城西十里远。唐军犹如从天而降,都曼仓促组织应战,大败,被迫退守马头城。唐军的后续部队陆续赶到,苏定方大玩心理战,命人伐木,就在马头城外都曼大军的眼皮底下制作攻城器械。都曼无可奈何之下开城门投降。

    古稀之年带兵东征,灭亡百济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百济国勾结日本攻打唐帝国的属国新罗,新罗国王向唐王朝求援。唐高宗任命六十九岁的苏定方为神邱道行军大总管,率十万大军水、陆两路讨伐百济。苏定方率军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百济军沿江屯兵据守,苏定方则从东岸登陆,已是古稀之年的苏定方依然是勇冠三军,他带领大军强渡大江,上岸后不整队形,就立即向敌军发起冲击。百济军队立足未稳便被唐军冲散,其他唐军则“扬帆盖海,相续而至。”唐军势如破竹,百济军队溃不成军,纷纷向都城逃患。苏定方乘胜猛攻,守城的百济士兵见大势已去,陆续投降。百济国王父子无路可走,也面缚投降。百济国灭亡,国土被分成六个州,并入了大唐的版图。

    至此苏定方一人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唐高宗拜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此后,苏定方又转拜凉州安抚大使,抚定吐谷浑,继续地保国的重任。

    一代战神去世于边陲任上

    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西北边境又起硝烟,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当年六月,唐高宗任命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以定吐蕃、吐谷浑。年逾古稀的苏定方身穿戎装远赴西北,在瑟瑟寒风的西边边陲度过了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第二年,即唐高宗乾封二年,为大唐开疆拓土,立功无数的一代战神苏定方去世于边陲任上,享年七十六岁。消息传来,唐高宗深为痛惜,指责左右的大臣们说:“定方于国有功,当褒赠,若等不言,何邪?”于是下诏追封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庄”。

    苏定方驰骋疆场数十载,从西域到东北再到西北,转战数千里,攻必克,战必胜。一生为大唐王朝开疆拓土,使唐王朝的版图在唐高宗时达到极致,也为日后中国的版图形成做出了贡献。他是大唐的英雄,也是我华夏民族的英雄。遗憾的是这样的一位良将,死后却被小说家们污蔑,被写成一个十足的阴险小人。真的很费解!


    华夏历史闲聊


    这是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

    不同朝代的人物,无法直接拿来比较

    最能打,如果除去演义里虚构的武将之外,仅仅以武力值来定义的话,笔者列举一下几个武将

    1、项羽

    著名战绩(此处不指战役,只论个人的单兵战力):

    成皋之战

    对峙双方的是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西楚军。楚军勇士阵前挑战,刘邦派遣一名来自北方楼烦部落的神射手,箭无虚发,连续射杀楚军挑阵勇将三人;眼看楚军士气受挫,项羽大怒,亲自披甲持戟冲阵。

    楼烦神射手待要故技重施,弯弓射向项羽,却被项羽眼睛一瞪,竟吓得目不能视,手指颤抖,再也不能开弓拾箭,仓皇回阵,不敢复出。 刘邦闻知,大惊失色,不得不亲自出马鼓舞士气,指斥项羽罪状,被项羽以伏弩射中胸口,只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否则的话,也许整个中国历史,也就因此而彻底改写了。

    传说项羽眼睛为重瞳,这直接就是火影中的写轮眼啊。

    其它还有人尽皆知的力能扛鼎,此处就不表了。

    2、吕布

    著名战绩:

    虎牢关战三英

    关二爷和张飞的战斗力自不必多说,身为蜀国的五虎将之二,在整个三国里武力值也是名列前茅的。

    刘备个人战斗力声名不显,但既然能收服两个如此厉害的小弟,手上没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吕布单人一马能与长耳贼、红脸贼、环眼贼三人斗个不相上下,最后虽不能取胜,三国战神的名头也当之无愧了。

    3、李存孝

    著名战绩:

    相信很多人对李存孝不是很熟悉,来看看他的战绩

    李存孝,本姓安,名敬思。

    唐末至五代著名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少年时力大无比,徒手博虎(划重点)。

    据说当时排名第二的王彦章在其手上走不了几回合,排名第四的高思继被李存孝带病情况下数十回合生擒,后来,李存孝死后,王彦章再无敌手,竟然连挑晋军猛将三十六人,关键时刻,军师出计派人假扮李存孝出阵,竟惊走王彦章,将王彦章弟王彦龙吓死。

    传说当李存孝受车裂之刑时,让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李存孝的手腕脚腕竟然也因为先天的反应,自然而然的生出力道,将五匹马又活活拉回来了,连续十数次!

    最后挑断手筋脚筋,让手脚无法发力;打碎膝盖肘骨,让四肢无法相连,于是就这样被车裂而死了。


    历史交流小达人


    历史中谁最能打?!先看一段古籍记载: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

    “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又擒贼杜叔五、孙海于东明。”

    这是谁呢?自是忠义岳鹏举,在我们的印象中,岳飞总以忠义形象面世,实际人家的武力值也很高的,上文出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也就是《岳飞传》。

    文中所言岳飞仅带着八百人,直冲五十万人(虽说他们应该算流民,但是那也是五十万人!),战士们都畏惧不前,岳飞单骑入敌阵,大破!足见其勇武。

    其实我想说“能打”有很多定义,个人武力值高是能打,屡战屡胜也是能打,但在这二者之间有所平衡,均有建树,岳飞应有一席,何况他的忠心万世可表。


    以上仅为个人拙见,欢迎交流!


    文史面面观


    白起 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将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

    十四年,被封为左更,出兵攻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被封为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占领鄢、邓等五座城池。

    二十九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

    同年,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武安城在武安县西南五十里。战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之战处。) 随后又乘势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野王降秦。这也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

    四十七年,败杀赵括,赵军皆降。白起道:“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坑杀降卒四十五万。

    四十八年,白起得病卧床,于是未能出征。

    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所率秦军败绩。当时白起病愈,但他拒绝出征。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8年),由于与范睢有隙,称病不起,也由此得罪了秦王,十一月,白起被逼自刎。


    Smile777888


    您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个人看历史的角度不同,那么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答案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用争来争去。

    那么进入正题,谁是历史上最能打的武将呢?

    依我个人观点,这个人是白起。

    白起 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将

    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

    十四年,被封为左更,出兵攻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

    十五年,被封为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

    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占领鄢、邓等五座城池。

    二十九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

    同年,白起受封为武安君。(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武安城在武安县西南五十里。战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之战处。) 随后又乘势攻取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大破联军于华阳,魏将芒卯败逃,掳获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

    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

    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野王降秦。这也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系被切断。

    四十七年,败杀赵括,赵军皆降。白起道:“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于是坑杀降卒四十五万。

    四十八年,白起得病卧床,于是未能出征。

    四十九年正月,王陵所率秦军败绩。当时白起病愈,但他拒绝出征。

    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8年),由于与范睢有隙,称病不起,也由此得罪了秦王,十一月,白起被逼自刎。

    评价

    白起善用兵,征战沙场达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过百万,未尝败绩,仅用万余人便攻克楚的都城。尤其是几次恶战让赵韩力量大减,后来始终无力抵御秦兵东近。也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用兵灵活。伊阙之战避实就需,各个击破;鄢郢之战改用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而长平之战则佯败,断敌粮道,分割,最后围歼。

    白起喜欢追击战,数次长途奔袭。与孙子兵法中的“穷寇勿追”迥然有别。

    白起喜欢杀人,胜与攻城,这大概和孙子相同,孙子云:“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白起也信仰这个理论,所以每战必屠杀一番,前后数十年歼敌超过一百六十万。有效的打击了敌方的有生力量。后世称其为战魔。----后世多称赞其巧妙用兵,而讥评其杀戮无度。却少有人从当时的战局角度着想的。

    白起很有战略眼光,也很有大局观。尤其是后来称病时候关于不可攻赵的言论,深入探讨了当时的局势。所以白起才能成为战国名将之首。

    三 杀人者的悲哀

    白起是个杀人者。

    他却同样不能抵挡嫉妒和诋毁。

    所以范睢担心他功高,于是白起没能灭赵。秦王又操之过急而误解他,于是,他死。

    《孟子·离娄》云:“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这说明了战国时期的混乱。

    杀人者并不是只有他。

    但他杀降卒,于是在后世便有了罪。

    他善战,却不聪明,所以便会发牢骚。在秦王不听他的局势分析而派兵攻赵失败后,他在背后说:‘不听臣计,今果如何。‘

    只是发发牢骚也就罢了,因为此时赢谡(秦王)也打算重新起用他了,可他却不给面子。“臣知行虽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意思是,我知道这次出征绝对没有胜算,但是能免罪;虽然不出征本身是无罪的,可是却要被刑罚......我宁愿受重刑而死,也不想成为无功之将。

    白起很不给面子,秦王也恼了。

    于是白起的官位没了。还被赶去边疆。

    偏偏他真的病了,一时不能走。

    结果前线失利,秦王便迁怒与他。

    于是他只有死。

    善始者未必能善终,但白起还是名将,千胜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