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天重温了《潜伏》,你对老剧有什么看法?

半程小小小明


在谍战剧中,潜伏是上乘之作。

首先,剧情精炼紧凑,第一集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让观众和剧情一起紧追不舍。纵观全剧,没有一处多余的情节,没有一个多余的人物,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其次,演员演技个个精良,孙红雷的主角演的十分到位。无论是紧张中的微笑,自然中的隐藏,纰漏中的稳重还是危险的的小心翼翼都是无缝连接,演技高超难得!

潜伏的成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剧中的配角个个精良,无论是站长,马奎,李崖,还是陆桥山,个个有个性有特点,都演出了个性签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剧剧情发展步步递进,高度围绕主题,不拖不抢,节奏精准。矛盾冲突起伏自然而不自相矛盾。演员演技舒服精湛而不矫揉造作。是一步真正的谍战剧,看得过瘾,回味无穷。





杨欧


“批评国产剧缺乏精品,似乎正成为一种缺乏诚意、流于表面的牢骚,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们还想在今天看到《潜伏》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剧同时打擂台的情形,实在有些困难。“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遥远的2009年是一个信息量很大的年份。

在那一年,很多日后常常被人提起的经典剧集,一部部登上荧屏。头一回展露普通人买房难题的《蜗居》,奠定海清“中国媳妇”地位的《媳妇的美好时代》,折射国产情景喜剧落日余晖的《爱情公寓》,制作精良的历史大剧《大秦帝国》,与《亮剑》齐名的抗战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以及一部叫做《潜伏》的谍战片。

3月31日,靠着苏明玉又火了一把的姚晨,转发了一条旗下工作室的微博,内容很简单:

“翠平,好久不见。你还好吗、老余回家了吗?”

在《潜伏》首播十周年的日子,一下子把观众又拉回那个紧张的故事里。

靠着苏明玉又火了一把的姚晨,还记得翠平。

《潜伏》好看,这一点毋庸置疑。

深远的立意,生动的人物,经得起推敲的台词,值得反复玩味的演技,光是这几点,就足以让这部剧在当年的一批优秀国产剧中脱颖而出,直到十年后,仅仅“翠平”两个字,就能唤起无数观众记忆中的画面。

谍战剧拍好不容易,把敌人塑造成弱智,可能会引起观众的抱怨,情节稍微复杂一点,又容易漏洞百出,尤其是深入敌后的主角,一不小心就成了百战百胜的无敌英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万人迷(可参见《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陆毅),让观众看得哈欠连连。

这是一部演技检验手册

《潜伏》热播之后,导演加编剧姜伟一连得了好几个最佳编剧奖。如果看过小说原著,大概就能理解,姜伟的这些奖是多么实至名归。

龙一写的《潜伏》只是一部一万多字的短篇小说,其中关于翠平和余则成的爱情几乎没有施展什么笔墨,只有在小说的结尾有这样一段:

这时,翠平突然说:跟你在一起住了两年,我已经没法再回去嫁人了,你一定要回来!这是翠平第一次对他提出私人的要求,他无法形容自己此刻是个什么心情,只好实话实说:我很难再回来了,送出情报之后,你还是回游击队去吧。

感情刚刚萌芽,戛然而止。

小说的结尾余韵悠长,但并不能满足电视观众的胃口,姜伟一口气把它扩充成一条长长的爱情线。除了翠平和余则成的爱情,姜伟还丰富了很多小说中没有展开的人物和情节,这才撑起了整整三十集的内容。

先不说主角孙红雷和姚晨,光是盘一盘几大配角,就有让人无限回味的空间。

保密局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嗓音深沉,眼袋低垂,就差把“老奸巨猾”四个字写在脸上了。不过,老吴虽然心眼多,但基本没用在工作上,忙来忙去只为了两件事:一是用副站长的位子,引诱几位手下内斗,坐山观虎斗,二是疯狂敛财,为以后做准备。

吴敬中的种种谋划,用他剧中的一句话就足以概括:

“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十五年,最后的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贵有自知之明,比如站长就知道自己厚颜无耻。

再说站长的几位手下,莽撞粗鲁的马奎不必说,李涯和陆桥山确是两个极其出彩的配角。

前者李涯对国民党政权忠心耿耿。面对即将到来的历史巨变,军统天津站众人各怀心思,李涯依旧对余则成紧追不舍,好几次险些使其暴露身份。

后者陆桥山则沉迷办公室政治,一心要把副站长的位子收入囊中,最终谋划失败,被逐出军统天津站。不过不久之后,陆桥山又时来运转,卷土重来,却想不到在“唯一的朋友”余则成手中丢掉性命。

尽管历史背景设置在几十年前的解放战争时期,但陆桥山在办公室的种种精明和失误,都给了观众足够强的代入感。

主角还有一个说话结巴的邻居,谢若林,是一个职业情报贩子。和吴站长相比,他更加不掩饰自己的金钱崇拜。那句著名的“现在放这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哪根儿是高尚的,哪根儿是龌龊的”几乎道尽了这个人物的人生追求。

有人说《潜伏》的本质是一部爱情剧,这么说不无道理。因为翠平和余则成之间爱情戏的重要性和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紧张刺激的谍战。

革命题材和爱情题材的结合,是将两种浪漫情怀捏合在一起:在严酷的斗争环境里,一对男女日久生情,还有比这更浪漫的爱情吗?

余则成和翠平的爱情好看,还源于一种错位感:一个是城市知识分子,训练有素的特工,一个是乡下的农妇,大字不识一个,但当一个还在为信仰纠结的时候,另一个已经是老党员了。

这种沉稳和鲁莽、知识阶层和劳动阶层、含蓄和直白、成熟和青涩的对立,让之后矛盾的产生以及和解变得顺理成章,也比单纯伟光正式的并肩战斗更耐看。

《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和洪常青,《亮剑》里的赵刚和李云龙,《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褚琴,包括前两年《父母爱情》中的江德福和安杰,都有这种错位感。

《潜伏》中的翠平和余则成,一开始是格格不入的,因为翠平实在无法适应一个贵妇的身份——即便对外公开她是从乡下而来,而余则成一度也认为翠平无法胜任这项任务。

对手越厉害,才显得英雄越伟大

为什么这几年抗日神剧引起观众的反弹?道理很简单,把对手描绘成傻子,并不能凸显主角的品质,击败一群弱小的对手,有什么可骄傲的呢?这是对观众智商的亵渎,也是对曾经浴血的先烈的不敬。

反观《潜伏》中的反面角色,都十分丰满,总是能给余则成和翠平造成足够大的威胁。

就拿李涯来说。他原本是潜伏在延安的特务,代号佛龛,归来之后认准了余则成是地下党,四处寻找破绽,准备揪出余则成。

看来看去,唯有用心二字。

当然,就像余则成所说,往前就是更有意义的生活。在国产好剧“潜伏”的日子里,在等待下一波精品井喷的日子里,我们大可以把过去凝结了无数人心血的好作品,翻出来一看再看,或许会有不同的感悟。


小郎君影视


首先《潜伏》的编剧是成功的,好的编剧是好电视剧的前提。我认为该剧可以做教科书,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每集前10分钟一般都有一个小悬念,接近中间来解决,再设一个大悬念,快到结尾处解决,结尾再留一个引子。一个手雷作为伏笔,从第二集埋下,到最后几集又用上了,这样的设计很巧妙。

这个剧有许多让人感伤之处:如廖三民的死,秋掌柜的舌头,而最伤感的必定是翠平抱着娃在山坡等她再也见不着的爱人。

演员演技爆棚,首推孙红雷,当然扮演站长吴敬中和陆桥山,包括李涯等也都是演技精湛。

总体说此剧从头到尾斗智斗勇,革命情感与言情同在,悬疑中带点幽默气息,独白也刚刚好,虽没有现如今宏大的格斗及战斗场景,却全程没有让观众情绪松懈。

的确是近年不可多得之佳品。


百分之一杨过


作为一部谍战题材剧,《潜伏》没有枪战、追杀、爆破,仅凭借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引观众进入特务之间的心理角力、智慧较量,全剧在节奏掌握上非常出色,从始至终让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紧张的谍战与幽默兼顾是《潜伏》的一大特色,情节紧张到透不过气来时,总有笑料奉送,逗得观众前仰后合。女主角姚晨饰演一位认为咖啡有鸡屎味,随手带着手雷的女游击队长,她的表演是剧中一大笑点,她概括,《潜伏》这是一部诙谐的大悲剧。另外,孙红雷的表演也被称为“最收敛最理性的一次”。





洋洋爱剪辑


该剧没有精彩激烈打斗场面,但是紧张情节的巧妙设计和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让故事的张力不减。


该剧可分为故事线和感情线两部分,故事线讲述的是余则成潜伏在保密局天津站里面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为共产党提供情报,又是如何通过各种巧妙且智慧的办法为自己摆平各种危机;感情线则讲述的是余则成如何与翠萍由最初的革命夫妻也就是假夫妻到成为真夫妻的故事,但最终该剧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悲壮的故事,表明了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而不得不牺牲个人情感的现实。

在观看该剧的时候,我一直被剧情的跌宕起伏所深深吸引,也很佩服导演把握剧情节奏的能力。每每感觉余则成将要暴露自己共产党的身份,遭遇危机时,他总是能够化险为夷,并且处理的手段是那么的合理,那么的合乎逻辑,让你找不出破绽。在他遭遇危机时,观众和他一起感受在生死边缘的那种惊心动魄,在他解除危机时,观众又和他一起体会将敌人玩弄于鼓掌的快感刺激。



阿Q的观影日记


诚邀答题,根据该主题,个人认为,近年来影视行业已有以往的纯商业化慢慢向市场化发展,以反映社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方向转变,这是一个革命的转折时期。

以战争题材的代表作品《战狼I、Ⅱ》、《红海行动》和《湄公河行动》;记录片代表作有《二十二》、《最后的棒棒》、《厉害了我的国》等;还有文艺代表作品《芳华》、《无问西东》等等,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确保主题的前提下,更好地传递主旋律和正能量,从而取得更加丰硕的商业价值。

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历史性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更加强烈,不在一味的追寻一些臆想的,虚幻的不实思想,而是对切实的,可行性强的,同时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精神给养的追求。这就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社会经济合理化的蓬勃现象。而所谓的合理化,就是人们选择为正能量的影片好评,愿意为该题材影片买单,而对之前的无厘头影片更多的感情投入,就仅限于怀旧和取悦这两种方式。

众所周知,社会经济反应社会现象,有所需便有所为,影视题材的转变也就是社会发展的展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就更为突出明显。走进电影院的观影人,更加希望出来时可以进行一次自我升华,精神洗礼,因此影视文化也将必然投其所好的进行改革转变,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

近两年来,单从印度引进电影也可以明显看出此类转变。

我个人认为,现阶段的影视行业总体转变过程还算较为成功的,并一次次验证了转变的可行性,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上便是本人的一些浅见,如有不妥,还望指教。


葡萄沙糖桔


不请自来~[呲牙]

非常喜欢这部电视剧。前人已经评价很多了,老说旧的也没意思,说两点比较新的吧:

1.逻辑清晰。

整部电视剧逻辑结构非常清晰,而且看的遍数越多,越佩服起编剧和导演的逻辑能力。当然,不能否认,有一些小细节的逻辑问题,比如,马奎被日伪抓住之后,到底有没有叛变,没有交代。

2.主配角表演能力超群。最佩服的是吴站长,冯恩鹤先生演活了。虽然与真实的历史中天津站长有区别,但但从电视剧的角度,表演能力确实很好。

重点是配角的表演。电视剧《亮剑》评价很高,但配角演员表演有很多瑕疵,就是很刻板。但在这部电视剧中,马太太虽然出镜不多,但上海小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样的,比如米志国、陆太太等等,可以说配角的表演真为这部电视剧增添了很好的艺术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祈祷]



暴走新视角


像老版《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还有你看的《潜伏》等等这些电视剧,就像酒一样,越陈越香,经典永流传。所以个人建议不要翻拍经典,浪费资源不说基本很难超越。








番茄土豆波


如今的国产电视剧 总感觉 利欲熏心 想方设法地赚钱。一是剧情冗长 20集的故事硬撑到40开外。二是演技呆板 不堪入目。看看 目前的美剧 英剧 日剧 基本没有超过20集的 基本都在10集以内。短小精湛才能欲罢不能。当然如果剧本充实 演技到位 情节曲折 观众是希望一直看下去的 比如 好些年前的 《渴望》《金婚》等等。连续剧也好电影也罢 剧本是灵魂 是基石。大碗们之所以有烂片和经典 和他演技无关 而是剧本的原因。中国电视要超越过去 就要从剧本抓起。另外 小鲜肉们的演技需要打磨 最好练几个月舞台话剧。演技 台词功力都有待提高。


跳哥


潜伏是很不错的碟战片,并且认真理解还能悟出一些现代职场的道理哲学,余则成那句效忠党国,必先效忠长官,就是很深刻的金石良言[酷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