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天重溫了《潛伏》,你對老劇有什麼看法?

半程小小小明


在諜戰劇中,潛伏是上乘之作。

首先,劇情精煉緊湊,第一集就抓住了觀眾的心,讓觀眾和劇情一起緊追不捨。縱觀全劇,沒有一處多餘的情節,沒有一個多餘的人物,環環相扣,步步驚心。

其次,演員演技個個精良,孫紅雷的主角演的十分到位。無論是緊張中的微笑,自然中的隱藏,紕漏中的穩重還是危險的的小心翼翼都是無縫連接,演技高超難得!

潛伏的成功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劇中的配角個個精良,無論是站長,馬奎,李崖,還是陸橋山,個個有個性有特點,都演出了個性簽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劇劇情發展步步遞進,高度圍繞主題,不拖不搶,節奏精準。矛盾衝突起伏自然而不自相矛盾。演員演技舒服精湛而不矯揉造作。是一步真正的諜戰劇,看得過癮,回味無窮。





楊歐


“批評國產劇缺乏精品,似乎正成為一種缺乏誠意、流於表面的牢騷,但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我們還想在今天看到《潛伏》和《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樣的劇同時打擂臺的情形,實在有些困難。“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遙遠的2009年是一個信息量很大的年份。

在那一年,很多日後常常被人提起的經典劇集,一部部登上熒屏。頭一回展露普通人買房難題的《蝸居》,奠定海清“中國媳婦”地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折射國產情景喜劇落日餘暉的《愛情公寓》,製作精良的歷史大劇《大秦帝國》,與《亮劍》齊名的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

以及一部叫做《潛伏》的諜戰片。

3月31日,靠著蘇明玉又火了一把的姚晨,轉發了一條旗下工作室的微博,內容很簡單:

“翠平,好久不見。你還好嗎、老餘回家了嗎?”

在《潛伏》首播十週年的日子,一下子把觀眾又拉回那個緊張的故事裡。

靠著蘇明玉又火了一把的姚晨,還記得翠平。

《潛伏》好看,這一點毋庸置疑。

深遠的立意,生動的人物,經得起推敲的臺詞,值得反覆玩味的演技,光是這幾點,就足以讓這部劇在當年的一批優秀國產劇中脫穎而出,直到十年後,僅僅“翠平”兩個字,就能喚起無數觀眾記憶中的畫面。

諜戰劇拍好不容易,把敵人塑造成弱智,可能會引起觀眾的抱怨,情節稍微複雜一點,又容易漏洞百出,尤其是深入敵後的主角,一不小心就成了百戰百勝的無敵英雄、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萬人迷(可參見《夜幕下的哈爾濱》中的陸毅),讓觀眾看得哈欠連連。

這是一部演技檢驗手冊

《潛伏》熱播之後,導演加編劇姜偉一連得了好幾個最佳編劇獎。如果看過小說原著,大概就能理解,姜偉的這些獎是多麼實至名歸。

龍一寫的《潛伏》只是一部一萬多字的短篇小說,其中關於翠平和餘則成的愛情幾乎沒有施展什麼筆墨,只有在小說的結尾有這樣一段:

這時,翠平突然說:跟你在一起住了兩年,我已經沒法再回去嫁人了,你一定要回來!這是翠平第一次對他提出私人的要求,他無法形容自己此刻是個什麼心情,只好實話實說:我很難再回來了,送出情報之後,你還是迴游擊隊去吧。

感情剛剛萌芽,戛然而止。

小說的結尾餘韻悠長,但並不能滿足電視觀眾的胃口,姜偉一口氣把它擴充成一條長長的愛情線。除了翠平和餘則成的愛情,姜偉還豐富了很多小說中沒有展開的人物和情節,這才撐起了整整三十集的內容。

先不說主角孫紅雷和姚晨,光是盤一盤幾大配角,就有讓人無限回味的空間。

保密局天津站站長吳敬中,嗓音深沉,眼袋低垂,就差把“老奸巨猾”四個字寫在臉上了。不過,老吳雖然心眼多,但基本沒用在工作上,忙來忙去只為了兩件事:一是用副站長的位子,引誘幾位手下內鬥,坐山觀虎鬥,二是瘋狂斂財,為以後做準備。

吳敬中的種種謀劃,用他劇中的一句話就足以概括:

“凝聚意志,保衛領袖,這八個字我研究了十五年,最後的結果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貴有自知之明,比如站長就知道自己厚顏無恥。

再說站長的幾位手下,莽撞粗魯的馬奎不必說,李涯和陸橋山確是兩個極其出彩的配角。

前者李涯對國民黨政權忠心耿耿。面對即將到來的歷史鉅變,軍統天津站眾人各懷心思,李涯依舊對餘則成緊追不捨,好幾次險些使其暴露身份。

後者陸橋山則沉迷辦公室政治,一心要把副站長的位子收入囊中,最終謀劃失敗,被逐出軍統天津站。不過不久之後,陸橋山又時來運轉,捲土重來,卻想不到在“唯一的朋友”餘則成手中丟掉性命。

儘管歷史背景設置在幾十年前的解放戰爭時期,但陸橋山在辦公室的種種精明和失誤,都給了觀眾足夠強的代入感。

主角還有一個說話結巴的鄰居,謝若林,是一個職業情報販子。和吳站長相比,他更加不掩飾自己的金錢崇拜。那句著名的“現在放這兩根金條,你能告訴我哪根兒是高尚的,哪根兒是齷齪的”幾乎道盡了這個人物的人生追求。

有人說《潛伏》的本質是一部愛情劇,這麼說不無道理。因為翠平和餘則成之間愛情戲的重要性和精彩程度,絲毫不遜於緊張刺激的諜戰。

革命題材和愛情題材的結合,是將兩種浪漫情懷捏合在一起:在嚴酷的鬥爭環境裡,一對男女日久生情,還有比這更浪漫的愛情嗎?

餘則成和翠平的愛情好看,還源於一種錯位感:一個是城市知識分子,訓練有素的特工,一個是鄉下的農婦,大字不識一個,但當一個還在為信仰糾結的時候,另一個已經是老黨員了。

這種沉穩和魯莽、知識階層和勞動階層、含蓄和直白、成熟和青澀的對立,讓之後矛盾的產生以及和解變得順理成章,也比單純偉光正式的並肩戰鬥更耐看。

《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和洪常青,《亮劍》裡的趙剛和李雲龍,《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石光榮和褚琴,包括前兩年《父母愛情》中的江德福和安傑,都有這種錯位感。

《潛伏》中的翠平和餘則成,一開始是格格不入的,因為翠平實在無法適應一個貴婦的身份——即便對外公開她是從鄉下而來,而餘則成一度也認為翠平無法勝任這項任務。

對手越厲害,才顯得英雄越偉大

為什麼這幾年抗日神劇引起觀眾的反彈?道理很簡單,把對手描繪成傻子,並不能凸顯主角的品質,擊敗一群弱小的對手,有什麼可驕傲的呢?這是對觀眾智商的褻瀆,也是對曾經浴血的先烈的不敬。

反觀《潛伏》中的反面角色,都十分豐滿,總是能給餘則成和翠平造成足夠大的威脅。

就拿李涯來說。他原本是潛伏在延安的特務,代號佛龕,歸來之後認準了餘則成是地下黨,四處尋找破綻,準備揪出餘則成。

看來看去,唯有用心二字。

當然,就像餘則成所說,往前就是更有意義的生活。在國產好劇“潛伏”的日子裡,在等待下一波精品井噴的日子裡,我們大可以把過去凝結了無數人心血的好作品,翻出來一看再看,或許會有不同的感悟。


小郎君影視


首先《潛伏》的編劇是成功的,好的編劇是好電視劇的前提。我認為該劇可以做教科書,節奏掌握得非常好,每集前10分鐘一般都有一個小懸念,接近中間來解決,再設一個大懸念,快到結尾處解決,結尾再留一個引子。一個手雷作為伏筆,從第二集埋下,到最後幾集又用上了,這樣的設計很巧妙。

這個劇有許多讓人感傷之處:如廖三民的死,秋掌櫃的舌頭,而最傷感的必定是翠平抱著娃在山坡等她再也見不著的愛人。

演員演技爆棚,首推孫紅雷,當然扮演站長吳敬中和陸橋山,包括李涯等也都是演技精湛。

總體說此劇從頭到尾鬥智鬥勇,革命情感與言情同在,懸疑中帶點幽默氣息,獨白也剛剛好,雖沒有現如今宏大的格鬥及戰鬥場景,卻全程沒有讓觀眾情緒鬆懈。

的確是近年不可多得之佳品。


百分之一楊過


作為一部諜戰題材劇,《潛伏》沒有槍戰、追殺、爆破,僅憑藉環環相扣的情節設計,引觀眾進入特務之間的心理角力、智慧較量,全劇在節奏掌握上非常出色,從始至終讓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

緊張的諜戰與幽默兼顧是《潛伏》的一大特色,情節緊張到透不過氣來時,總有笑料奉送,逗得觀眾前仰後合。女主角姚晨飾演一位認為咖啡有雞屎味,隨手帶著手雷的女游擊隊長,她的表演是劇中一大笑點,她概括,《潛伏》這是一部詼諧的大悲劇。另外,孫紅雷的表演也被稱為“最收斂最理性的一次”。





洋洋愛剪輯


該劇沒有精彩激烈打鬥場面,但是緊張情節的巧妙設計和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讓故事的張力不減。


該劇可分為故事線和感情線兩部分,故事線講述的是餘則成潛伏在保密局天津站裡面如何通過各種手段為共產黨提供情報,又是如何通過各種巧妙且智慧的辦法為自己擺平各種危機;感情線則講述的是餘則成如何與翠萍由最初的革命夫妻也就是假夫妻到成為真夫妻的故事,但最終該劇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個悲壯的故事,表明了共產黨人為了革命事業而不得不犧牲個人情感的現實。

在觀看該劇的時候,我一直被劇情的跌宕起伏所深深吸引,也很佩服導演把握劇情節奏的能力。每每感覺餘則成將要暴露自己共產黨的身份,遭遇危機時,他總是能夠化險為夷,並且處理的手段是那麼的合理,那麼的合乎邏輯,讓你找不出破綻。在他遭遇危機時,觀眾和他一起感受在生死邊緣的那種驚心動魄,在他解除危機時,觀眾又和他一起體會將敵人玩弄於鼓掌的快感刺激。



阿Q的觀影日記


誠邀答題,根據該主題,個人認為,近年來影視行業已有以往的純商業化慢慢向市場化發展,以反映社會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方向轉變,這是一個革命的轉折時期。

以戰爭題材的代表作品《戰狼I、Ⅱ》、《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記錄片代表作有《二十二》、《最後的棒棒》、《厲害了我的國》等;還有文藝代表作品《芳華》、《無問西東》等等,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在確保主題的前提下,更好地傳遞主旋律和正能量,從而取得更加豐碩的商業價值。

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歷史性階段,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獲得感更加強烈,不在一味的追尋一些臆想的,虛幻的不實思想,而是對切實的,可行性強的,同時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精神給養的追求。這就呈現出一種良好的社會經濟合理化的蓬勃現象。而所謂的合理化,就是人們選擇為正能量的影片好評,願意為該題材影片買單,而對之前的無厘頭影片更多的感情投入,就僅限於懷舊和取悅這兩種方式。

眾所周知,社會經濟反應社會現象,有所需便有所為,影視題材的轉變也就是社會發展的展現。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就更為突出明顯。走進電影院的觀影人,更加希望出來時可以進行一次自我昇華,精神洗禮,因此影視文化也將必然投其所好的進行改革轉變,從而更好地迎合市場。

近兩年來,單從印度引進電影也可以明顯看出此類轉變。

我個人認為,現階段的影視行業總體轉變過程還算較為成功的,並一次次驗證了轉變的可行性,取得了顯著成果。

以上便是本人的一些淺見,如有不妥,還望指教。


葡萄沙糖桔


不請自來~[呲牙]

非常喜歡這部電視劇。前人已經評價很多了,老說舊的也沒意思,說兩點比較新的吧:

1.邏輯清晰。

整部電視劇邏輯結構非常清晰,而且看的遍數越多,越佩服起編劇和導演的邏輯能力。當然,不能否認,有一些小細節的邏輯問題,比如,馬奎被日偽抓住之後,到底有沒有叛變,沒有交代。

2.主配角表演能力超群。最佩服的是吳站長,馮恩鶴先生演活了。雖然與真實的歷史中天津站長有區別,但但從電視劇的角度,表演能力確實很好。

重點是配角的表演。電視劇《亮劍》評價很高,但配角演員表演有很多瑕疵,就是很刻板。但在這部電視劇中,馬太太雖然出鏡不多,但上海小女人的形象躍然紙上,同樣的,比如米志國、陸太太等等,可以說配角的表演真為這部電視劇增添了很好的藝術感。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祈禱]



暴走新視角


像老版《西遊記》,《新白娘子傳奇》,《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還有你看的《潛伏》等等這些電視劇,就像酒一樣,越陳越香,經典永流傳。所以個人建議不要翻拍經典,浪費資源不說基本很難超越。








番茄土豆波


如今的國產電視劇 總感覺 利慾薰心 想方設法地賺錢。一是劇情冗長 20集的故事硬撐到40開外。二是演技呆板 不堪入目。看看 目前的美劇 英劇 日劇 基本沒有超過20集的 基本都在10集以內。短小精湛才能欲罷不能。當然如果劇本充實 演技到位 情節曲折 觀眾是希望一直看下去的 比如 好些年前的 《渴望》《金婚》等等。連續劇也好電影也罷 劇本是靈魂 是基石。大碗們之所以有爛片和經典 和他演技無關 而是劇本的原因。中國電視要超越過去 就要從劇本抓起。另外 小鮮肉們的演技需要打磨 最好練幾個月舞臺話劇。演技 臺詞功力都有待提高。


跳哥


潛伏是很不錯的碟戰片,並且認真理解還能悟出一些現代職場的道理哲學,餘則成那句效忠黨國,必先效忠長官,就是很深刻的金石良言[酷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