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前線動態」火線淬鍊彰顯醫者仁心

「前線動態」火線淬鍊彰顯醫者仁心

「前線動態」火線淬鍊彰顯醫者仁心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第一批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李慧敏正在查房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為挽救病患、防控疫情,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黨委周密佈局、科學決策,全院醫護人員全程參與、全力以赴到抗疫工作中。
  
  聞令而動 彰顯責任擔當
 
 
  疫情來襲,南醫三院黨委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應急處置預案,21次召開疫情應對緊急會議,成立醫院新冠防治指揮部;分批次召集全院員工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培訓,開通發熱門診及疑似病例隔離病區,制定預檢分診篩查、隔離觀察和報告機制,對醫療用房進行調整佈局等;不僅要求醫護人員駐守疫情一線,還號召全員取消春節休假返崗就位,立即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第一線。
  
  為避免群眾就醫產生不必要的感染風險,醫院開通由呼吸科、重症醫學科、影像科等科室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互聯網免費網上門診,目前已為數萬名群眾提供義診諮詢、心理安撫等線上指導服務。


  
  武漢離城通道關閉,脊柱外科一區護士長陳晏的父母和孩子滯留武漢,她心中萬分擔心。但在醫院召集發熱門診值班人員時,她拖著行李第一個報名。急診科護士長郭嘉帶頭承擔發熱門診及預檢分診等重擔,從臘月二十八到現在,每天近距離為每位患者測量生命體徵,嚴格篩查把關每一位通行者,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關口。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藥學部陳文瑛深知要讓患者及時得到救治、保障醫護安全,就得有充足的藥品和防控物資。她一邊著手清點庫存,回收各臨床科室防護用品,一邊緊急聯繫相關醫藥公司、發動平時儲備的資源提供貨源信息,一邊又做好負責採購但屢遭挫折人員的思想工作。在她帶領下,藥學部通過各種渠道為醫院籌集採購了一系列急需防控物資,加上社會捐贈、開源節流,有力保障了醫院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逆風出戰 兩派精銳援助湖北
 
 
  疫情就是命令。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南醫三院兩次主動向廣東省衛健委請纓出征湖北。第一批醫療隊17人披堅執銳,於1月28日星夜出征,支援武漢市漢口醫院。醫療隊隊長、呼吸內科張達成有兩個孩子,一個兩歲多,一個剛滿月。雖然家裡有老有小,但是家人都支持他去武漢前線。張達成說,大學時我經歷了非典,當時有醫務人員保護我,現在該我去保護武漢人民。臨時黨支部書記、重症ICU主治醫師李慧敏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愛人也是一線醫生。得知沒有被批准參加醫療隊,她徑直去找科室主任:“我有家庭負擔,但我更願意在這時候舍小家為大家,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請再次考慮我的申請。”在她的堅持下,醫院最終選派她前往武漢。

  
  根據省衛健委“增兵”指令,南醫三院第二批醫療隊於2月21日下午再次出征,增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病區。33名隊員,大多數來自呼吸內科和重症醫學科,其中有一半是黨員。
  
  第二批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副院長程燎原的父親93歲、母親87歲。他從2017年開始為期三年的援疆征程,春節前剛結束掛職,還沒來得及休整,馬上聯繫遠在美國的哥哥,請他回國照顧父母,同時主動向醫院黨委請戰出征,可謂才下火線又上戰場。程燎原說,黨員就應該越是艱險越向前,快退休了,要儘量為黨和國家多做點有益的事情。
  
  能回家鄉支援,一直是醫療隊隊長、呼吸與危重症科主任程遠雄教授的心願。第一次請戰,醫院考慮他擔任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沒有批准。他再次請戰,醫院最終同意。作為鍾南山院士的學生,程遠雄表示,鍾南山老師不顧年邁,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逆行奔赴最前線,讓他深受感動和鼓舞,也更加堅定了他奔赴一線的決心。2017年,神經內科王曉鋒副主任醫師作為廣東省第七批援非醫療隊副隊長,在非洲加納執行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任務。他不僅妙手仁心救治患者,更用汗水和熱血築起中非友誼的橋樑。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他又再次請戰支援湖北。

  
  “在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作為一名黨員,這就是使命,作為一名醫護人員,這就是職責,我們就應該衝在最前面。”南醫三院的醫療隊隊員們懷著使命和責任,剪短自己的秀髮、吻別熟睡的孩子、惜別新婚燕爾的愛人和年邁的父母,帶著組織的重託毅然決然出征武漢。
  
  火線淬鍊 踐行初心使命
  

  1月31日,第一批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在前線召開第一次黨員大會。李慧敏書記在疫情一線發展黨員,除原有5名黨員外,其餘12名隊員均積極申請“火線”入黨,希望以黨員的身份與病毒作鬥爭。醫療隊副隊長鄭國棟、鄭佩瑛在會上鄭重提交入黨申請書。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指脈氧飽和度低於93%,就屬於重型病例。張達成主管的患者方先生那段時間血氧飽和度多次低於這個臨界值,而且重症監護室先後3位患者死亡,方先生時時刻刻都被死亡的恐懼包圍。張達成安慰他:“你一定要堅持下去,我會一直盯著你,不用多想,我一定把你救回來。”為了恢復患者的氧濃度,尋求更多的氧,張達成到處“刷臉”,最後找來製氧機與含儲氧袋的吸氧面罩輔助方先生治療。看到血氧飽和度升高,張達成更有信心。經過十幾天治療,方先生轉出重症監護病房,在普通病房繼續觀察治療,並鼓勵其他患者,和張達成一起號召大家堅定戰勝病毒的信心。

  
  一名武漢護士確診後,感覺自己扛不下去,提出要給家裡有個交代。李慧敏和同事們一邊及時給予其鎮痛鎮靜、高流量面罩吸氧和積極的對症支持治療,一邊細心開導,加油鼓勁,該護士最終轉危為安。醫護一線沒有護工、清潔人員,男護士吳壘會主動承擔體力活,為患者清理大小便、擦身,清理堆積如山的垃圾;女護士拖著重達幾十公斤的氧氣罐在病區穿梭更是常事;為緩解病患心理壓力,護士陳曉敏、李桂林下班前還會到患者床邊拉拉家常,消除他們的顧慮。
  
  疫情是一次大考。在多項數據呈現向好變化的關鍵時期,南醫三院黨員幹部也將毫不鬆懈,把支援當使命,把病區當戰場,把崗位當戰位,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為堅決打贏這場人民戰爭作出積極貢獻。


轉自丨瞭望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