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小升初申请,服从教体局统筹分配是就近分配还是怎样?

qzuser5559616845411


小升初,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自主择校,第二种是统筹安排。

先来说说自主择校。各地的政策不太一样,有的城市不允许跨区择校,有的城市对此没有要求限制。比如说昆明,自主择校又分为热门的限报学校和不热门的一般学校。限报学校统一报名、统一随机派位、统一课堂体验录取。不限报的一般学校,先报先得,名满为止,也是需要通过面试或课堂体验择优录取,只不过难度没有限报的那么高。

再来说说统筹安排。统筹安排分两种,本地户籍和本地学籍的学生就近划片直升对口的公办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要统一报名然后进行分配,统一分配时原则上不分入热门的学校,如果就近区域公办中学没有名额,可能会在民办初中购买一部分公费名额,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申请为公费生在民办初中就读。

这两种情况,家长该怎么选择呢?

个人认为,如果上本地户口本地学籍,对口直升的公办初中还不错,那就直接划片入学好了。近两年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的教学质量差距也在缩小,民办初中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夸张,而且读公办初中不仅开支少、中考时还有机会享受定向择优的名额。

如果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者划片对口的中学不太理想,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还不错,那就好好准备去冲刺一下重点的民办初中。如果好一点的民办初中实在进不去(至少是排名在所有民办学校的前三分之一以内),那就服从分配进一般一点的公办学校,利用初中三年时间找个好点的辅导班加强一下。差的学校里的好学生,也是很受老师和同学欢迎的,除了得到教育资源的倾斜,更重要的是在青春期阶段树立起自信心。


咋考


关于小升初择校



对于2019年小升初,教育部在2019年年初下发相关文件明确指出,2019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原则是,学校划片招生,学生免试就近入学。

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区域内的生源情况,学校分布情况以及容纳情况,对公办中小学划定一定的招生区域。按照户籍登记为主,其它因素统筹考虑的方式,进行划分学区。公办中学之间不允许学生交叉择校。

文件指出,民办学校如果报名人数大于招生计划数,鼓励采用电脑派位的方式进行招生。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电脑摇号上学。我所在地区2019年民办小升初的招生政策是,实行电脑摇号与面谈相结合的方式。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没有被民办学校录取,可以回到户籍所在地对应的公办中学就读。



关于教育局统筹上学

我所在地区学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户籍。 对于户籍以外的其他情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都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统筹来安排。

很多家长对于统筹安排这样的方式,可能不是很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都想让孩子上家门口的学校,考虑到接送的原因,可能不愿意去稍微远一点。

教育局统筹安排的主要考虑可能在于辖区内学校的容纳情况,如果你所在地区中学人数已经报满,无法再接纳生源。可能教育局就会协调有空余学位的学校,距离远近上可能无法保证。



结束语:依法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统筹安排各类情况就学过程中,底线是保障有学上,不能人为造成辍学情况发生。


汇智坊


不清楚是不是每个地区一样,我回答扬州这边的(不包括江都,宝应,高邮,仪征)

。教育局肯定是遵循就近原则,绝对不会替家长考虑很多。但是具体上什么学校取决于孩子成绩和家庭经济情况。

就我们镇举例,地段初中可以说是扬州市最差,全年级没有100人,没看错,全年级都没有100人,连学校老师都说,家长有能力的千万不要给孩子上这个初中,太差了。每年镇上的小学毕业人数大概200人左右,为什么一个镇的小学毕业生这么少呢?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大家都把孩子送到市区优质小学去上了,所以镇上小学每年毕业人数也不多。但是剩下的竟然还有一半选择了离开。那他们都分别去了什么学校呢?

1.比我们镇稍微好点的隔壁镇公办初中

对学生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找关系也容易。

2.市区的优质公办初中

进这些中学有三个途径:学区房,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找关系

考试进去对学生的要求特别高,因为公办学校首先需要满足地段生源,只有少部分的外部招生名额,所以只能在优秀的里面再挑优秀的。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是找关系进去的,进公办学校找关系比较难,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主要看关系硬不硬。

备注:并不是所有的公办初中都进行地段外招生,家长需要多关注该校的招生信息。

3.市区私立初中

进这些中学有两种途径: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花钱买进去

私立中学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但是有些学生考试差点分数,所以就会出现花钱买进去上的现象,当然具体怎么操作不太清楚,整体来说还是以成绩为主。当然学费不菲。

基本上扬州初中就这个情况了,最好的选择就是优质公办初中,学费低,学习氛围好。私立学校氛围也好,但是学费真的好贵。


汐汐妈说教育


考民办,不行就划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