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可口可乐又砍掉600个产品?全品类战略背后的秘密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上堂开示颂》

新闻事件:2月26日,有消息称,在纽约举行的消费者分析峰会上,可口可乐CEO詹鲲杰向分析师透露,在2019年中,可口可乐再度砍掉了600多个产品。据悉,这些产品大多数只占据总销量1%,却由于各式各样原因,一直在占用公司资源。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可口可乐再次清理旗下非热销产品。2018年,可口可乐曾砍掉约700个产品。这意味着,自詹鲲杰的上任,在可口可乐总计2000个产品中,已经有约1300个产品消失了。

-1-

企业要学会“饱和攻击”

今天早上,小编在朋友圈看到著名营销专家王海宁老师发的一段话:“选择期时要通过最宽范围的最小投入,尽可能获得各个选项的详尽信息。而一旦过了选择期,进入决定期,则要把其它选项统统砍掉。要么没有下决心,一旦下决心,就要发起‘超饱和攻击’。认准一件事,疯狂的投入超量资源、以两倍、五倍、十倍以上的资源投入去做事,才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很多人选择期时不做尽职调查,行动期又不懂投入超量资源,发起‘饱和攻击’,所以很难成事。”


可口可乐又砍掉600个产品?全品类战略背后的秘密


对于做“减法”,集中进行“饱和攻击”方面,从4年前的700万到今日3个亿销售额的芭米是最有发言权的。对此,芭米(中国)总经理刘凤亮表示:“芭米早期产品品类繁多,烘焙类马卡龙、曲奇、各种类型小蛋糕一应俱全,直到尝试牛轧小品类。做牛轧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以前的产品全部砍掉!专注牛轧饼、牛轧奶芙产品,这一步奠定了芭米的发展基调,保持这种专注性才能形成产能,形成技术攻关,做市场专注度,这才有了今天。”

但是,根据记者走访发现,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依旧没有意识到做“减法”的重要性。在去年跟随全食展营销沙龙团队前往沂水、泗洪、泗水等地的食品生产基地时发现,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不仅拥有大量SKU,有些甚至拥有多个品牌商标,但被问及如今各类产品的销售情况时,企业负责人说的最多的是,“总体销量情况都差不多,即使有些销量并不好,但是多一个品类多一份收入来源,业务员也更好开展业务。”

对此,作为全食展营销沙龙发起人的王海宁表示,“企业一定要学会做减法。做企业,无非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整合运用。而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聚焦一个品牌、一个LOGO、一个(系列)单品。砍掉80%不赚钱的产品,轻装上阵。这些产品,表面上是产品,其实是成本、是费用、是库存,是企业的拖累。用从前浪费的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来专注那剩下的20%,那么渠道落地和传播推广的费用也有了。不需要增加任何支出,还节约资源,这是真正的‘环保’。”

-2-

可口可乐全品类战略下的“减法”

虽然今天的可口可乐依旧在进行不断开拓新产品的全品类战略。但可口可乐的“减法”动作却从未停止过,因为创新和做“减法”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创新是为了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做“减法”则是把更多消费者认可度低的产品砍掉,从而为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可口可乐又砍掉600个产品?全品类战略背后的秘密


不过,创新从来不会100%成功,往往与创新相伴的不是成功,而是失败。对失败的恐惧使得可口可乐大量的僵尸产品被保留下来,以期待未来可能存在的爆发。对此,詹鲲杰也曾表示,对大公司来说,对失败的恐惧通常是创新的最大障碍。“我称它为‘新可乐综合症’,人们害怕做新的事情。”为此,可口可乐甚至推出了一项创新奖,以表彰那些失败的项目。

但在鼓励失败的同时,所有的失败产品依旧需要被管理,也就是清除掉这些僵尸产品。可口可乐前CGO弗朗西斯科也表示,砍掉不成功的产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举动,如果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僵尸产品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继而,仅仅在2018年可口可乐就淘汰了近700种僵尸产品。显然,这些占据产品总量30%,却只能贡献1%销量的饮料已经到了需要被快速迭代的时间了。于是2019年,可口可乐再度砍掉600多种产品。在不断创造更多的新产品的同时,通过不断的迭代和创新,塑造更多受到新生代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对此,可口可乐的CEO詹鲲杰则表示,公司此举更多是为了减少公司工作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保持专注,不断提高供应链效率,为创新开辟更多的增量空间,以求能够获得更多的增长。

后记:面对时下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连可口可乐这样大体量的国际巨头都在坚持做“减法”,聚焦资源,保持专注性,把更多的资源部署在能看到更多增长机会的方面。这是值得国内地食品生产企业去借鉴的,“刮骨疗伤”虽痛,但却能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