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杰茜•尼尔森执导的《我是山姆》,于2001年12月3日在美国上映,豆瓣评分高达8.9,影片里动人的父爱让观影者纷纷泪如雨下,融化了观影者的心。

影片讲述了地区的教育官员发现了智商只相当于七岁的父亲山姆和他七岁的女儿露西,他们认为山姆没有能力照顾女儿露西,于是从山姆身边带走她,交给寄养家庭抚养。山姆用一份发自内心的父爱,决心与当局争夺抚养权的感人故事。

《我是山姆》上映后,引起很多观影者对伟大父爱的共鸣,很多人从伟大的父爱角度解读,但我认为这有些过于片面。所以,本文我将从电影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潜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来深度解析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01、双方律师使用逻辑谬误阻碍法官看清事实的真相

影片中在露西过7岁生日的的当天,美国当局把小女孩露西带走,带走的理由是山姆曾被捕,无法控制情绪,危及其他儿童行为,并且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的玛格丽凯葛洛女士还向法院举证,山姆有心智障碍,质疑他为人父亲的能力。

所以,法院的法官认为不该再让露西住在家里,下令将露西寄养,直到正式的司法调查取证。山姆和他的律师莉塔由此开展了争夺露西的抚养权的艰辛路程。

影片中在出庭作证的证人中,吉姆的律师莉塔和当局的律师泰纳多次借用逻辑谬误来促使法官做出对己方有利的决定,避免法官看清事实的真相。

①露西由父亲山姆或寄养家庭抚养二选一的虚假两难谬误

虚假两难谬误,错误地假设这两个选择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这就是虚假两难谬误。

影片中双方律师争论的焦点就是山姆是否有能力抚养女儿,山姆的律师莉塔的证人证词试图说明山姆是有能力照顾女儿露西的,而当局律师泰纳的证人与证词则是认为山姆没有能力抚养女儿,应该寄养。这样就将法官的决定限制在支持一方,否认另一方上,认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在我看来,虚假两难谬误会局限人的思考,法官审判的结果中只能选择露西交给寄养家庭抚养,要么山姆抚养,只能二选一。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就是露西可以由山姆和寄养家庭共同抚养,露西既可以生活在自己亲生父亲山姆身边,还可以从寄养家庭得到更好的教育。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②完美的父亲才有资格有抚养权的完美主义谬误

完美主义谬误,是把选择限制在完美和不做。影片中戴维斯女士在给当局律师泰纳做证人时,说在给山姆做心理咨询时,山姆承认他有时很困惑,引用山姆的话其实他很害怕自己经常会犯天大的错误,来证实山姆是不完美的,经常犯错的,隐喻山姆是没有能力抚养女儿露西的。

山姆的律师莉塔反驳,身为母亲的戴维斯也会时常困惑,就算是好母亲可能也会手足无措,她遇到的每位母亲都会困惑,有时会为难到觉得自己很智障,仿佛心智障碍。戴维斯的令郎吸毒过量时,戴维斯女士是否觉得自己犯了大错。问到此处,戴维斯女士不禁流下了心痛的泪水。

在我看来,当局律师泰纳企图利用只有完美的父母才有资格做父母,才有资格对露西有抚养权,利用完美主义谬误说服法官,同意将露西交给寄养家庭抚养。其实,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不能因父母不完美就不能有抚养子女的权利,每个父母都是在养育小孩的过程里成长的。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02、爱子女就是给子女提供更好生活的诉诸感情谬误

影片中,当局律师为了能够实现将露西放在寄养家庭抚养的目的,试图通过操作山姆与露西之间的感情来达到目的。

在我看来,“用感情”来说服人,更能够直击人柔软的内心,让人们卸下防备,但也更容易陷入诉诸感情的逻辑谬误里。

①当局律师泰纳利用山姆对女儿的爱行使诉诸感情谬误

诉诸感情谬误,试图通过操作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影片中,当局律师泰纳对山姆打了一波“感情牌”,他说,露西终究要进入青春期,有多少知识和见解,能应付小女生的发育问题。若你真的那么爱你女儿,我知道你爱她,你不觉得应该给她更多吗?你不曾每天扪心自问吗?山姆确实承认,他扪心自问应该给露西更多。

在我看来,泰纳通过操作山姆对女儿的爱,引起山姆的情感波动,而没有用逻辑论述,动摇山姆争夺女儿露西的抚养权决心,从而达到将露西交由抚养家庭寄养的目的。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②泰纳诱导露西表达山姆无法满足她的需求的诉诸感情谬误

此时的诉诸感情谬误,试图通过操作小女孩露西内心的需求来取代一个有利的论述。

影片中,露西实在太想念父亲山姆了,她偷偷从寄养家庭里偷跑出来,和父亲出去玩耍。律师泰纳询问露西,父亲山姆是否总是无法满足她的需求,露西则回答,不,她只需要爱。

在我看来,泰纳试图通过操作小女孩露西的需求,引起露西的情感需求错位,让露西掉入逻辑谬误的陷阱。令人庆幸和感动的是,露西则表示她只需要爱,言外之意,则是父亲山姆只需要满足爱的需求,不需要为她提供更多。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03、结合影片中出现的逻辑谬误,谈谈我对生活中出现逻辑谬误的现实意义

影片中在山姆与当局争夺女儿露西抚养权的过程中,当局律师泰纳使用了虚假两难谬误、完美主义谬误、诉诸感情谬误,这些都是当局律师泰纳为了将露西顺利交由寄养家庭抚养而使用的逻辑谬误手段。

在我看来,影片中出现的逻辑谬误,虽是手段,但蕴含深意,我将结合影片,谈谈生活中出现逻辑谬误的现实意义。

①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可保持清醒

比如,上文影片中露西由父亲山姆抚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二选一的虚假两难谬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种类似的选择,要警惕这种二选一的绝对化措辞,也可以理解为警惕要么A,要么B的选项。

在我看来,这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只有这两个选择。当发现被限制在二选一,或者少数选择情景时,不如反问自己,只有这几个选择吗?还有没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这有助于头脑保持清醒,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②利用好逻辑谬误有助于提高认知

比如,上文影片中当局律师泰纳认为只有完美的父亲,才能获得对子女的监护权,背后潜藏着不完美、智商只相当于七岁的山姆对女儿露西是没有资格取得监护权的,应该将露西交给寄养家庭抚养,这种完美主义谬误也是片面的。

在我看来,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倾向于去看符合自己认知的范围内的事情,把所有不符合认知的东西剔除在自己认知范围的外面,此时的认知就是局限的。如果能识别并利用好逻辑谬误,就能发现认知范围的漏洞,就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范围,帮助自己的人生路走的快又稳。

《我是山姆》:争夺抚养权过程的背后,隐藏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③逻辑谬误的背后藏着对人性的洞察

比如,上文影片中,当局律师泰纳对山姆打了一波“感情牌”,激发出山姆对女儿内心的爱意,动摇山姆争夺女儿露西抚养权的决心,就是律师泰纳对人性的洞察,人性里父亲对女儿爱的洞察。

在我看来,人性通俗的讲,就是人所具备的感情和理性。使用逻辑谬误诱导达成某种目的,就是通过洞察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需求。人心有时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利用逻辑谬误手段来解惑也是非常必要的。

总结一下:

《我是山姆》总体来说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感人电影,非常适合宅在家中的我们观看,带观影者感受最温暖的爱。影片镜头里是父亲对女儿的爱,影片外的我们,感受到了挺身而出的疫情一线工作人员无私的爱。

在我看来,影片中山姆争夺女儿露西抚养权的背后,隐藏着对逻辑谬误的批判,

这让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多反思,不人云亦云,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认知的局限、人性的洞察能力,这也是本片最终的魅力所在。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