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豆瓣评分8.9分的《我是山姆》是杰茜·尼尔森执导的一部体现父女亲情的电影。这是一部名字乍看上去像是随便取的,平平无奇没有体现电影的特点。但是看完影片后才发现,这个标题足够好,不需要增添任何吸睛元素,那会让它变得俗套。

电影讲述的是一位智商只有7岁的爸爸,在邻居和与他一样智商有缺陷的朋友们的帮助下竭尽全力照顾女儿。但好景不长当地教育官员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他们认为女孩想要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健全的家庭抚养。但是爸爸不想与女儿分离,他阴差阳错之下请到了最好的律师帮他打官司,经过一系列斗争和努力,最后和女儿一起开心幸福的生活。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泪流满面,感动于父亲对女儿纯粹无暇的爱和女儿为了和父亲在一起向大人提出抗议。但是我却觉得导演想表达的不止这些,我将从叙事手法、创作理念、人性探讨三个方面来来分析这部作品。


《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01、两个截然相反的家庭构成故事主副线,在这个对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相互帮助的前提是善良和真诚

1.主线:山姆一家是别人眼中的缺陷家庭,但实际上过得温馨美好

山姆的智商只有7岁,他的行为缓慢笨拙,与周围人格格不入,有的时候还会做出让人尴尬的举动。山姆的经济条件不好,因为智商受限,他只能在星巴克赚取微薄的费用养家。并且他只有一间狭小的房子,连给女儿单独开辟一块独立空间的地方都没有。

在外人看来,一个贫穷且智商低的人,不能给他的女儿露西带来幸福和快乐,可是他们却不知道,露西和山姆之间是多么的幸福。

山姆每天睡前都给露西读儿童读物,从来不会因为没时间而推辞。他会陪露西去游乐场,去吃餐馆新出的食物。他会体贴鼓励露西,不会因为露西失误而责备他。

在我看来,山姆7岁的智商,正是他宝贵的地方,七岁意味着他不会用成人的眼光看待露西,而是平等的对待露西,给她平等的尊重。七岁意味着他始终保持着孩子一样的心,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体贴尊重别人的感受。


《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2.副线:律师一家是别人眼中的完美家庭,但实际过得一地鸡毛

律师她事业有成,外表大方靓丽,有优秀的老公和儿子,有豪车豪宅不缺钱,她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但实际上虽然她能力优秀,却处理不好和同事的人际关系,总是被隐隐约约的排挤。老公和一个更完美的女人有外遇,整天不回家。儿子疏远她,她想尽办法都搞不定他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儿子接受他。

在光鲜亮丽的背后,她每天都在问为什么自己这么失败,她每一天都在忍受内心的煎熬,却还是做出骄傲的样子,不肯低头。

在我看来,律师在家庭环境中活得像个孤岛的根源,不只是工作和生活失去平衡,还有心态失衡带来的焦虑,焦虑不能解决问题,却会制造问题。她越焦虑就会越急躁,越难以按下耐心解决问题。

3.主副线交织的剧情让我们看见真诚与善良的力量

影片中这两个家庭各自有各自的烦恼,山姆不想女儿被儿童福利机构夺走,律师想要和儿子和谐相处。两个人互相帮助,最后两个家庭变成了好朋友,其根源在于他们本质都是善良且真诚的。

律师的善良和真诚隐藏在内心中。律师虽然刚开始是不情愿的帮助山姆,但随着案件的进展,她被山姆和露西之间的情感打动,她想让这个家庭变得完整。当山姆一度想放弃争取露西时,律师自揭伤疤,告诉他不要轻易放弃,露西还在等你。而山姆始终保留着孩童的气息,他的善良和真诚更是直白的。

如果两个人都自私自利,不肯以心换心真心帮助对方,带来的会是双双失败的结局。善良与真诚就像芬芳的花朵一样,会吸引陌生人前来,缩小心与心的距离。这样的美好品德是人们建立信任的基石。

小结:

导演在故事中设置了两组截然相反的家庭,一家是人人都羡慕的完美家庭,一家是人人都可怜的缺陷家庭。可完美的家庭并不完美,缺陷的家庭温馨幸福。导演用这样强烈的对比,来反差人们的认知,快乐不是随着金钱而变化的而是心态。

《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02、导演构建两种冲突,不仅有对亲情的思考,更暗含对小众群体的思考

导演设置任务物有其特殊的用意,电影不仅是对亲情的讨论,还暗含对小众群体的思考。两种冲突赋予电影更深刻的内涵。

1.导演用特殊家庭反衬普通家庭,凸显亲情的本质

导演选择山姆这个只有7岁智商且贫穷的爸爸作为主人公,这与大多数现实家庭是截然相反的,不会让观众有太多的代入感。但主人公家庭与现实家庭的强烈反差,更深刻地让观众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家长才是合格的,引起观众反思。

剧中随处可见现实家庭的影子。比如,露西的同学在上台向家长和学生讲解知识时,他的爸爸为他准备的稿子里有很多复杂单词,小男孩时常卡壳,他的爸爸不断提醒。不仅小男孩尴尬,他的爸爸也感到尴尬。

同样的,律师的儿子给她打电话,“我和好朋友分开了”这对于他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事,他希望得到妈妈的安慰和帮助,但忙碌的律师只回了他一句“等妈妈回家再说”。等律师回到家想和儿子好好谈谈,律师的儿子却不愿意再和妈妈谈论这个话题。

他们希望孩子们按照他们期望的那样成长,不给孩子拒绝的机会。他们从不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却希望孩子变得听话乖巧学习好,拿出去有面子。他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还是说比起爱孩子,他们更爱“听话乖巧学习好”孩子赢得的目光?

没钱、智商不高,这都不是不会当父亲的理由。孩子们需要的是真诚的陪伴,而不是用物质弥补精神上的缺席。孩子们需要的是体贴的鼓励,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山姆给所有家长上了一课,爱是孩子最需要却最容易被大人遗忘的东西。

《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2.社会对小众群体的两种态度,促使小女孩真正成长

汤姆属于小众群体的一员。社会对于小众群体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鼓励包容,一种是轻蔑歧视。

山姆在星巴克工作时,老板顾客都对山姆很包容,顾客会露出真诚的笑容对他说谢谢,老板会包容他的笨拙的动作。这一切都显现出社会对山姆的友好。

另一种态度虽然人数少,但是对山姆和露西的影响却很大。山姆和露西邀请她的同学小男孩来家里做客。看到山姆笨拙的对鸡蛋一遍一遍道歉,小男孩儿流露出心里的轻蔑。他直接问“你爸爸怎么了,好像一个智障”。

山姆的心理年龄年龄只有7岁,他对恶意与善意的辨别并不是很敏锐。这些轻蔑和歧视都被早熟聪慧的露西接受到了。毫无疑问露西是爱着他爸爸的,她难以接受别人对他爸爸的歧视,但她同样也不想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露西为了不让自己受到嘲笑,用虚荣包裹住自己,她对小男孩儿说,“他不是亲生父亲,她只是被领养的”。

这个时候露西的内心是不成熟的。

但当儿童福利机构介入,她知道爸爸要离开时。在爸爸与虚荣之间,露西舍弃她的虚荣,她完全爱着她的爸爸。露西正视自己的内心,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小结:

看似电影着重刻画父女亲情,但其实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都由社会对小众群体的偏见引发。温馨的背后是冷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深思,为什么人们会对小众群体施加偏见。


《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03、基于影片引发我对现实中小众群体的深思

1.对小众群体施加偏见之人,其实自己也是小众群体

在影片中,善意对待是山姆的人很多,但偏见的看待山姆的人也不少。这些歧视表现在思想、行动、语言上。

思想:儿童福利机构没有深入了解事实,仅仅因为山姆是智障,就夺走山姆的抚养权。

行动:山姆没有点到喜欢吃的食物,在餐厅大喊大叫。周围客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山姆。

语言:小男孩儿看到山姆对鸡蛋道歉,轻蔑地说你的爸爸是智障吗?

现实生活中对类似山姆的小众群体的歧视也是常见的,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了现实中的故事。一位听觉障碍者老师,只有在很大声音的情况下,才能听到别人说话。同学们发现之后,抓着老师的残疾开玩笑,整个班级都沸腾了起来,他们美丽的皮囊下隐藏着一颗恶毒的心。

施加偏见者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小众群体。只有在歧视别的残疾人的时候,才能慰藉他那颗脆弱而又可怜的自尊心。他们身体健全,但在心理上是不折不扣的残疾人,与山姆相比他们才是小众群体。

2、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开一扇窗,小众群体有它独有的优势

在我看来,之所以有些人会对小众群体有偏见,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了解小众群体,只看到小众群体的缺点,而没有看到小众群体的优点。事实上,小众群体们乐观,顽强,苦难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霍金被人们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他在21岁被诊断出渐冻人症,人生中3/4的时间都在轮椅上度过。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积极乐观面对生活。霍金说:“虽然我行动不便,也必须通过电脑发声,但我的思绪却在自由驰骋,得以探索关于宇宙的大哉问。”

正是因为经历过苦难,他们才更珍惜生活,更加坚持能忍受别人不能忍受的痛苦。那些打不到我们的,终究会让我们更加强大。经历过黑暗,才更加热爱光明。这是他们独有的优势。

3、同情并非尊重,真正的尊重是人人皆平等,你无需为我破例

《我是山姆》:父女亲情的背后,是对小众群体受偏见的探讨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待残疾人,往往会带上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就是同情。

比如对残疾人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毫不犹豫的称赞;在做事情之前,体贴的先为他们考虑一步;看到他们遇到麻烦,就上前帮助。可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些行为就是一遍遍告诉残疾人,你我是不同的。

如同电影《触不可及》中全身瘫痪的富豪菲利普和护工瑞德斯由雇佣关系成长为好朋友,就是因为护工瑞德斯从不用有色眼镜看待菲利普的特殊,始终将菲利普当作普通人对待,不因为菲利普是残疾人就特殊对待,这种略显冷漠地平等,却让菲利普感到尊重,这种平等的尊重就是对待残障人士最好的方式。

真正的尊重并非同情,同情是身为强者对弱者地体贴,这仍是一种不平等的表现。对于残疾人来说,尊重就是人人皆平等,而你无需为我破例。像对待普通人一样对待残疾人,才是真正的尊重。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我是山姆》不仅表现了父女亲情,同样也表现了导演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今天我从另类一种的角度解读它,向观影者呈现不同的感动。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除了告诉我们对于孩子来说,陪伴与倾听才是他们最想要的。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题:怎样才能消除社会对小众群体的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