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文 | 深沉的海

图 | 网络

曾经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追风少年都已远去,如今多已组建家庭,为人父母。角色转换间,亲子关系成了横亘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重要问题。初为人父母者,在养育孩子方面多是“一次性的”,并没有过多积累经验的过程,在处理亲子关系的时候,常常会感到彷徨,也有时会感到手足无措。于是我们常常去寻找答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我是山姆》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最好的启迪。

2001年上映的剧情电影《我是山姆》,讲述了一个只有相当于七岁孩童智力的父亲,和当地儿童管理机构在争夺女儿抚养权期间发生的故事。剧情温馨感人,演员表演无懈可击,镜头背后透露出的关于导演对于亲子教育中爱与陪伴的阐释,深深地打动了人心。虽已过去将近二十年,但电影中那种纯粹到无法再继续提炼出杂质的父爱,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今天依然让人感受到那种如山般厚重,如水般清澈的温情,给人以深思。

《我是山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电影走的是常见的时间叙事路线,两条故事线穿插其中。主线是山姆和露西的感情,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父女情感与现实充满了冲突,并陷入了困境,最终在律师丽塔的帮助下,山姆获得了与领养家庭共同抚养露西的完美结局。副线是事业有成但家庭问题缠身的丽塔,在帮助山姆的过程中重塑自我认知,和儿子重归于好的故事。主副线的安排拿捏的恰到好处,辅以披头士治愈系的音乐,让片子既暖心又感人。

故事里很多人看到的是山姆那种纯粹的父爱,而作为一个拥有和露西一般大小孩子的父亲,我更多关注的是山姆和露西情感背后所映射出来的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

01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多引导而不是去指责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德国雅斯贝尔斯

《我是山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虽然山姆智力上有缺陷,但对于露西的爱却胜过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父亲。在照顾露西上,山姆总是亲力亲为,尽管生活贫苦,但爱从没有缺席。正是深受山姆爱的感染,在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就像点亮夜空的宝石,所有关于美好的情愫都埋藏在了这里。

在一次亲子课上,露西站在大家面前讲解蝴蝶一生的四个阶段。当讲到前三个阶段持续时间的时候忘记了,就像所有犯错的孩子一样,惊慌的眼神,轻咬的嘴唇,站在前面尴尬地不知所措。而坐在下面的山姆面带笑容,用充满鼓励的语气说:“要记住这些非常困难,因为阶段太多了。”最终在山姆善意的引导下,露西做出了完美解答。

看到山姆和露西互动的场景,是不是觉得既温馨又熟悉?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一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当孩子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很丢人或者感到愤怒?接下来康纳的父亲就为我们演示了一个反面的例子。

当另一位小朋友康纳上台讲解关于蜘蛛的知识,也出现了卡壳的状况。而他的父亲并没有引导,只是机械的说出孩子忘记的答案。当康纳带着不满的情绪接着进行的时候,他的父亲却接二连三的指责他的过错,结果可想而知,不仅让康纳在别的小伙伴面前丢失了脸面,更是打击了他的信心。

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对父子的交流里,我们完全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温情与默契,更多的是彼此的对立。

当我们为孩子有瑕疵的表演感到羞愧的时候,殊不知,孩子的内心更需要我们善意的引导。或许孩子可以不在乎小伙伴们的嘲笑,但父母的态度他却非常在乎,在他们眼里,父母就是他们最坚固的堡垒。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接纳孩子们的瑕疵,让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自信,然后寻找容易突破的地方努力,最终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02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应用审判者的身份来审视孩子,而应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一个纯真无邪的世界。——著名教育家阮庚梅

《我是山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著名教育家阮庚梅让人们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其实就是让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和孩子平等地去交流,从孩子的视界出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

《我是山姆》中的丽塔是一个事业有成但家庭生活一团糟的女律师,一个儿子电话永远在二线的焦虑的母亲。由于丽塔和她丈夫工作繁忙,缺席了儿子威利的成长,以至于她的孩子拒绝和她坦诚的交流。成长的缺席造成爱的缺席,她们原本应该亲密的关系也变成了对抗的关系。

丽塔在和山姆交流中坦承自己常对儿子大吼大叫,甚至因为孩子放学后不肯上车而对他歇斯底里,或许丽塔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只是从她的角度来命令孩子遵守她的指令,让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恨。

就像丽塔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当威利跟她抱怨他和小朋友的矛盾时,丽塔却用“别闹了”,“回家再说”

诸如此类的居高临下的托辞。当电话另一头的威利用沉默来对抗母亲的不理解,就毫不为怪了。

后来丽塔和山姆说威利不想和她玩,山姆却坚定的说:“他想,他很想,他可能是以为你不想玩。”或许是山姆的行为和态度感染了丽塔,让她重新审视自己和威利的亲子关系。丽塔开始变得柔情,变得不再那么盛气凌人,也多了和威利的陪伴,最终和儿子重归于好。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我们常常陷入在成人的世界中不自觉,通过不平等的对视,为自己和孩子沟通的大门上了一把沉重的枷锁。

其实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很简单,蹲下来多陪陪孩子,去倾听他心灵的呼声,去感受他脉搏的跳动,去和他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和孩子成为知心的朋友。

03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些温柔,少一些苛求

在《亲爱的孩子,见字如面》这本书中,有一段王君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忏悔,她觉得自己今生最大的错和最后悔的事全和一个叫温柔的词语有关。那些不美好的糟糕的生命体验,皆是因为不懂温柔,没有温柔的能力,这句话简直说到了所有为人父母的心坎里。

《我是山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在《我是山姆》这部电影中,有一段露西的同学康纳在演讲的过程中卡壳时,康纳的父亲对他加以指责的场景。而坐在下面的山姆悄悄跟露西说:“他大可以不让男孩难堪的。”康纳的父亲只是想让康纳按自己的要求演讲,却没有考虑康纳自己的想法,而当孩子出错又加以指责,就这么一个精英形象的教育方式,却完全没有一个智商只有七岁的山姆看得明白。

当山姆和一众好友为露西买鞋子的时候,经历了一番颇为好笑的选鞋过程,最后露西自己选了一双。山姆并没有挑剔孩子的眼光,而是赞赏露西的选择,尽管这双鞋子对山姆来说并不便宜。

从山姆陪着露西阅读,陪着露西做游戏,陪着露西用餐等活动中,我们总是能发现山姆的温柔总是能环绕在露西的身边,让露西变得自信,让露西变得更优秀,也让她更爱自己的父亲。

生活中的孩子,当他们有时候变得叛逆,有时候变得不讲道理或者有过错时,我们常常祭出威严来和孩子沟通,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就像是“踢猫效应”,硬和硬的对抗,往往会变得不可控,如果不加以注意和弥补,最受伤害的,就是孩子了。

或许我们可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试一试温柔的力量,在和风细雨中,和孩子共成长,也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04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焦虑

耐心是希望的艺术——活文纳洛斯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焦虑的时代,现实中的父母在关于孩子成长这一方面,普遍存在着焦虑。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我们常常会疑惑,自己是爱孩子多一点还是爱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多一点。

我们总是想让孩子成长的快一点,只想看到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能尽快在他们身上实现。可我们又缺失了在这个过程中所应有的耐心,只是充满焦虑的给孩子填充一些不管他们想不想要的东西,自以为好的物质条件就够了。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个体,他需要我们的耐心来让他们获取前行的动力。

《我是山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露西出生后,她的母亲就离开了她和山姆,很难想象一个只有七岁孩童智商的父亲是如何照料孩子的。山姆没有退缩,基于他对露西满满的耐心和清澈的爱意,他承担起了一切。

他们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将来请家教也只能请免费的,但山姆对露西的爱却很富裕。他有大把的时间陪着露西,充满耐心地陪着她从婴儿期成长到童年期,陪着她做游戏,去公园,折纸鹤,阅读等,用自己的理解认真回答露西提出的问题,让露西看起来成长的比任何同龄人都聪明。

正是山姆用耐心守护了露西的童心,让露西获得了成长路上的力量,让她走得更远。

生活中,或许我们不应一味地急于求成,那样并不会得到太好的结果。相反,我们放缓步子,用耐心去探讨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孩子还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从而认真去解决,那样对孩子来说真的会好很多。

写在最后

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影片,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来演绎这份沉甸甸的父爱。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部剧情片,它更是一部深刻的家庭教育片,通过它,让我们反思作为父母,我们是否称职,我们是否真的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观影过后,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笃定,对于亲子关系进一步的理解,让我们在以后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中变得不再迷茫,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有了坚定的目标,或许,这才是这部影片的魅力。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