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楚國如果變法成功,效果是魏國的幾倍?

光輝十萬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楚國變法成功,秦國就不可能統一全國,或者說不可能這麼早統一,而魏國就更不可能比得上楚國了。


一、社會環境

當時社會經過春秋時代的長期戰爭,許多小的諸侯國都被殲滅,僅剩幾家實力雄厚的諸侯國,而到了戰國時期,“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力功爭強,勝者為右”。各國為獲取更多的土地、財富、人口,彼此之間不斷展開戰爭,而此時的取勝之道,只有不斷爭相招攬人才,不斷調整國策,方能維持國家長治久安。

在當時士無常主的觀念下,士人並不需要對君主從一而終,誰賞識他,他就為誰賣命。而戰國時期,一生經歷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的吳起,就是楚國的商鞅。雖然他們結局都很悲慘,但吳起比商鞅更悲慘的是:死後變法也夭折,沒能繼續實行。

二、楚國的變法

屢不得志的吳起在走投無路之下來到了楚國,當見到楚悼王的那一刻,楚悼王便如獲至寶,將其奉為上賓。初到楚國,就被任命為宛守,一年後就被提升為令尹,主持楚國的變法。手握改革大權的吳起首先對楚國官場進行大換血,凡是沒有用的虛職冗員一律淘汰,將俸祿用來養選練之士;又禁止縱橫家進行遊說,防止他們口舌生事,破壞風氣。

對貴族,吳起更是毫不留情,剝奪他們世襲的特權,三代之後,取消他們的爵位。當時,楚國土地雖多,但是開發卻不充分。於是,吳起強迫貴族子弟遷往人口稀少的邊遠地區,開墾荒地,自食其力。這個舉措有力打擊了楚國舊貴族的勢力,使其遠離經營多年盤根錯節的故地,同時也加速了楚國邊遠地區的開發。

吳起的改革切中了要害,將貴族世襲的鐵飯碗打破,使普通老百姓可以靠軍功改變命運,可是很可惜,改革剛剛開始,大力支持吳起的楚悼王就去世了。此時,一向對吳起不滿的貴族們便抓住機會展開了瘋狂的報復。在楚悼王的葬禮上便亂箭射死了吳起。吳起死後,變法也隨之夭折,楚國舊勢力重新抬頭,又恢復了以往羸弱的狀態。

三、總結

當時的楚國是人口,土地最多的國家。如果改革真的能繼續下去,統一全國也不是沒有可能。不過歷史沒有如果,不論哪家的變法,都沒有秦國徹底,所以最終秦國一統了天下。


潛言潛語


關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應該首先分清楚幾個關鍵:第一,楚國的變法總體來說有兩次。第一次是吳起投楚!這時的吳起已經有了在魏國變法的經驗且同時深得楚悼王的信任。但同時變法的成敗不僅僅在於君、臣也受制於國內、外的形勢!從國內來說雖然吳起得罪了幾乎全部楚國貴族但有楚王撐腰,問題不大。從國外來說,秦的商鞅變法尚未開始,幾乎被魏國壓著打。而其餘各國的總體實力不如魏,而魏同時又處於四處征戰且失去了吳起,魏國的改革半途而廢。而楚國除了與齊國有小規模的衝突之外並無大戰。因此可以認為如果此時楚國變法成功,那麼雖然不敢說實力會是魏國的多少倍,但會比魏國強是一定的!

而楚國的第二次變法是屈原!屈原是在秦國已經越來越強的時候出現的楚國貴族,他清楚的看到了楚國的問題並銳意改革!但,此時的楚國國內腐敗、驕傲自大、驕奢淫逸、不思進取、空泛其談……可謂問題不斷!軍隊兵甲不修、將領狂傲目中無人、百姓食不裡腹!再加上楚王無能,根本不信任屈原,導致屈原的改革剛一開始便困難重重!最終變法尚未完全鋪開便己夭折!同時,國外形勢是秦已非常強大,此時的秦魏之間已形勢逆轉,魏國已經完全被秦壓制。秦國得巴蜀、平義渠之後又打垮了魏國。此時的目標正是全力攻楚!因此雖然楚國上下已經爛到根子了急需變法但秦國根本不會給楚國這個時間和機會!不過即使如此,此時的楚國整體國力依然比千瘡百孔的魏要強!如果屈原的變法能成功,那不用說比魏國會強多少倍,至少會有與秦國一爭天下的實力!

然而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戰國史上無論是魏、楚、齊、趙、韓還是燕,先後都有過改革和變法但都不如秦之商鞅變法更徹底!雖商鞅身死,但秦國變法繼續直至成功!這也是秦國之後一統天下的根基!


俊才星馳207


《史記·楚世家》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楚國曆史悠久,在周文王舉兵伐商之時,楚國的先祖鬻熊就投靠周文王了,在周成王時封其孫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姓,居丹陽。正式有了“楚”這個國名,和魯、衛、晉、齊等姬姓國或姻親國一樣,“俱事成王”。

楚人立國後,楚國也要像中原諸侯國一樣,定期要向周天子述職朝貢,一次在岐陽會盟上,周天子宴請眾諸侯,結果熊繹被擋在了帳外,並且和鮮卑酋長一樣一起“守燎”祭天。


熊繹深以為恥,不想自己千里迢迢,千辛萬苦的來朝見,卻受到如此待遇,回去後努力發展民生,開墾荒地,擴大自己的生存環境,一邊修備軍事,向南方蠻人發動攻勢,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國家越來越強盛。

《竹書紀年》載周昭王(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977年)三次南征,第一次“伐荊楚,涉沙,遇大兕”,第二次“天大翳,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第三次則“昭王南征而不復”。昭王十九年,他南巡荊楚不返,死於漢水之中。

到了後期楚國強大起來,向江漢流域發展,讓周天子隱隱不安,於是在周昭王時期,周朝和楚國打起來了,第一次南征遇上課犀牛一類的“兇猛”動物,不得而返,第二次遇上地震了,第三次周昭王在伐楚的時候直接溺水而亡了,這裡面的故事很讓人深思啊!

在熊繹往後傳至四代熊渠時,已經開始稱王了,雖然很快去除了王號,但在熊通時,楚國正式稱王。再楚莊王時,楚兵一度打到洛邑附近,向周天子示威。

楚國差不多和魯,晉,齊,宋一起建立,但是前期楚國國力發展這麼迅速,遠遠超出同時期對手,得於益一向國策,那就是打下一個地方,對立功的士兵封賞土地,久而久之,戰功越多,封賞的土地越多,誕生了很多小貴族諸侯,所以那時候的楚國很強盛,“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青春熱血的時代過去,後輩子孫享於安樂的醜態就漏了出來,以至於後來對外打仗時,楚國是敗多勝少,下面的卿大夫,士族階層只要不危急自己的封地利益,對其他事無動於衷。

《史記•楚世家》聲王六年,盜殺聲王,子悼王熊疑立。悼王二年,三晉來伐楚,至乘丘而還。四年,楚伐周。鄭殺子陽。九年,伐韓,取負黍。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楚厚賂秦,與之平。二十一年,悼王卒,子肅王臧立。

後來的楚悼王上位,楚國一直受變法後的魏國欺負,屢次敗北,割土求饒,而楚悼王是個有抱負的楚王,一心向再現楚國的輝煌,正好天降吳起,於是任吳起為楚國令尹,進行改革,

史書記載吳起:頒佈“減爵祿之令”,

“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

“使封君子孫三世而收其爵祿”。

經過八年的變法,楚國昔日從一個貧弱捱打的大國,變成了一個富裕、強盛的大國。可惜,楚悼王短命,再接到楚國和趙國的聯軍大敗魏軍後,突然病逝了。

而吳起返回王宮對悼王進行悼念之機,這些貴族喪心病狂地拿起弓箭向吳起發起突然襲擊。吳起情知自己性命難保,急中生智,臨死爬在楚悼王屍體上,並大喊“群臣亂王”,這些瘋狂的貴族,仍未停息,繼續射殺吳起。亂箭射中吳起,同時也射中王屍。



按楚國法律,凡用兵器觸到國王屍體的,一律處死,並罪及三族。而上位的楚肅王將這些參與毀壞他父王的貴族,除旭城君一個逃走外,其餘70多家都被一網打盡。陽城君的封邑也被沒收。

雖然這些貴族被殺了,但楚國的勢力一下子也減損大半,在楚肅王時期沒有發生過向外進攻的戰爭。

總結:

楚國是當時諸侯國裡面面積,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如果楚悼王能夠多活十來年,下一個接班人夠出色的話,以吳起的才能,楚國問鼎中原也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